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字篇一
在《了凡四訓》中,了凡先生給的答案是,行善。
全書宗旨在于“行萬善”。了凡先生說到,當他需要實現某個愿望時,就發愿行善,行三千善,行萬善。
為什么要行善呢?行善是為了積累陰德,積累福報,更簡單點來說就是自己做了那么多好事,內心就不會有愧,人生也不會有什么遺憾。
王陽明先生說,要致良知。致良知和行善,都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心靈。大師的思想基本上殊途同歸。
如果自己的心靈沒有養護好,那么做什么事情都會走了樣。
比如拿我自己的`例子:最近在學習舊房改造,不得不說我的起心動念就是買賣心。抱著一顆買賣心,房東怎會愿意相信我呢?動了買賣心就做不起來,但如果起心動念就是為了生活在這里人打造最美好的居家環境,那心中的焦慮還是這樣嗎?沒有擺正心態,晚上怎么會睡得好呢?
那怎么樣才是好的行善?
是不是所有的行善都是好的?
不一定,有時候你認為自己做了好事,但別人不一定這么認為。那怎么衡量?
中峰和尚說:“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惡”
也就是做了對別人好的事情的,是善良的;做了對自己好的事情就是惡。要是對別人,那么就算是打罵也是好的;如果對自己好,就算對人恭謙有禮,那也是不好的。
就好比,只是簡單的把玫瑰插到土里,然后就不管不顧了,這不叫真正的行善。真正的善,是按植物生長規律,給予足夠的陽光及養分,讓它真正的生根發芽開出花,這才叫善。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字篇二
命運,在幾百年前的人看來,只能在它身下顫栗,卻從未想過去扼住他的咽喉。然而,當時真的有一位“逆天改命”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成功了。
他,便是袁了凡。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被人算定命數。剛開始他還有動搖,而后來直接放棄了掙扎,讓一切以“預定”好的程序進行。后來,他在南京的'國子監讀書時,遇到云谷禪師的點化,端正了心態。此后,他多行善事,嚴于律己,最終也打破了命運的牢籠。
這就是書中第一訓的內容。在接下來的三訓中,了凡告誡子孫要謙虛謹慎、“虛己待人”,舉了許多實例并現身說法——總而言之,便是告誡自己的子孫要行善積德。
書中雜合了當時的釋、儒、道等思想,也被后來許多人當做教子的首選之書。不過書中提倡行善的目的是能“積德”——也就是你的未來或你后代的利益。這本身就失去了行善最初的含義——讓社會變得更和諧,更穩定。但是在“人心不古”的明、清兩代,這些觀念也只能套上利益的外衣,力求能達到之前的效果。
在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中,人們發現:如果一個人對未來會有一種預見性的想法,也就是自我預言。那么這個人的行為就趨向于這種想法產生的結果。這也是宗教中布道者常用的方法,讓你產生自我預言,增強對那個宗教的虔誠性——無論是什么宗教,無論在哪個地方。這也是迷信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
但是,了凡敢于向當時認為幾乎不可動搖的“命運”發起挑戰,沖破命運的束縛。這本來就是精神可嘉的。只不過他的著作在時代思想的影響下,會略帶有迷信色彩。
而我們在閱讀這一類書籍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回有所收獲。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字篇三
家里的長輩常常跟我說一句老話,叫“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學習了《了凡四訓》之后,我想用讀書后的心得體會解釋下這句老話。
一命。我們經常聽到的話是“命由天定”、“命中注定”。社會學和遺傳學也告訴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可言,這就是所謂的“命運”。但了凡先生開篇就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我們,命運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運。我理解的運,即是機會。我們積極主動,努力求索,不為命運所束縛,才能牢牢的把握住機會。把握機會的前提就是,我們要有一顆”立命”的.心。
三風水。風水,我理解的風水,是我們周圍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也常常有不同的性格。就像蘇浙一帶的人常常精明干練,湖廣一帶的人敢為人先,東北一帶的人自由奔放。我們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要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避免地域帶來的局限。
四積陰德。了凡先生不僅告訴了我們改變命運的態度,也給我們改變命運的方法論。那就是要積德行善,渡人即渡己。向內,我們要修心。培養內在美好品質,不貪心,不膨脹,沒有私心惡念作祟,不嫉妒,不諂媚,不高傲。向外,我們要盡可能的去幫助別人,去傳播美好的東西。
五讀書。讀書也是了凡先生告訴我們的方法論之一。讀書即是學習,唯有學習才是改變命運的正途。回首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不管社會如何變遷,不管社會階層是否固若金湯,讀書和學習始終是普通人上升的一個渠道,是改變命運的蹺蹺板。
這就是我運用《了凡四訓》的讀書體會,對這句老話的解釋。命運的大門就算關閉了,但總會給努力、善良的人開一扇窗。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字篇四
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告訴我,每年要讀200本書來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說的話來做,她還說讀完后要記得寫讀后感。
那就從《了凡四訓》開始吧,剛剛讀完了第一訓立命之學。
立命之學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過,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運的人的種種效驗,告訴他的.兒子,要兒子明白不要被這個“命”字束縛住,要竭力去做種種善事,不可以做壞事,以此來創造命運,而得到一個快樂美滿的人生。
書中具體內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學海,字袁黃,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黃一生的命運,而后各種經歷證實了孔先生說的句句真實,起初,他也曾與命運抗爭,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脫命運的安排,于是,袁黃失去了奮斗的信心,最終悟出:別跟命爭,爭也白爭,從此,徹底認命。然而,一次機緣他認識了云谷禪師,禪師告訴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變,命不變。心變,命亦變!”經過一番長談,袁黃徹底改變了心境,大徹大悟,改名為了凡。
從此后,發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運的輪盤徹底轉變。
平常人才會被數所束縛住,若是一個極善的人,數就拘他不住了。因為極善的人,盡管本來他的命數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變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而極惡的人,數也拘他不住,因為極惡之人,盡管他本來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大惡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變成禍,富貴長壽變為貧賤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決定在每人的心里,福離不開心,心外沒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福種禍,全在自己的內心,只要從心里去求福,沒有感應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給子孫后代永世造福。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字篇五
了凡認為兇吉的預兆都是從一個人的內心萌發,再通過肢體表現出來的。一般對人忠厚的人往往可以收到福澤,而那些對人刻薄的人往往比較偏向于受到禍害。這種事情吧,很難驗證,一般怎么說都怎么對。
我的理解是,你人生的所有片段組成了完整的個人,少一絲一縷一分一秒都不是現在的你。比如你現在走的所有的路都能找到從前留下的種子,現狀的果都是從之前的因中所結出,如果一時找不到,那可能是藏得太深。就像現代的'心理學總是將很多問題去聯系童年的經歷一樣,有些因果聯系我們本人很難察覺。在做一個忠厚的人還是做一個刻薄的人來說,我認為正常人都會選擇忠厚,因為我們都會約束自己內心那個黑暗的張三。至于福澤和禍害,可能比較主觀,忠厚之人懂得感動而刻薄之人經常抱怨。
了凡認為他的過錯即使隱藏不露,在細枝末節處,但還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欠了的債,總是要還的。
了凡認為改過的人,第一要有羞恥心,為什么人家可以名垂千古而我就落得身敗名裂;第二要有敬畏之心,即使你的錯誤隱藏不露,在細枝末節處,也還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騙。并且,只要一息尚存,仍可悔改;第三要有改過的勇氣,不能猶豫不決,讓小錯變成大錯。
他還提到,不需要逐一去追求改正的途徑,只需要一心向善,正義的念頭就會出現,歪門邪念就會消失。就像太陽高掛時,妖魔鬼怪就會消退。
剩下內容就是佛教里的說教了。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