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生春節篇一
放寒假了,因為爸爸媽媽還要上班,我就跟爺爺奶奶、姑姑、表弟一起回陽春老家去了。
每年我們都習慣回老家過年的,可能是城市里過年太冷清了。特別是過年時,在老家可以放鞭炮、放煙花呢,還有很多堂哥、堂弟以及鄰居的小朋友一起玩。
哦,忘記說了,還有獅子來拜年哦!!
不過說起來拜年的獅子,敲鼓的,擺獅子尾巴的,像都是小學生一樣大的呢,比我大不了多少。問媽媽為什么他們這么小就跟著去拜年,媽媽說他們是農村的孩子,家里窮,為了賺錢讀書呢!
看來我們城里的小孩還真得向他們學習,人家這么小就要跟著大人去賺錢了,我們還只顧著玩呢,還不能好好讀書。
從年初二開始我就跟著大人去親戚家串門了,還得了很多紅包呢,真開心!這些紅包我都交給媽媽了,讓媽媽幫我存進銀行里,等到我長大了再拿出來用。看來我挺幸福的嘛,還沒到工作時就有存款了!!!
又是一個難忘的、幸福的寒假——過春節!
小學生春節篇二
家的春節一般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
臘八著天基本上就是全年最冷的時候了。這一天,家家戶戶熬臘八粥,這粥說是八種糧食,其實我看遠遠不止呢。粥熬好了,端到桌上,聞著就香,口水止不住地往下咽,喝下去別有一番風味兒。這一天不僅熬臘八粥還泡臘八蒜,這臘八蒜是為了過年的時候吃餃子用,到了過年的時候,這蒜變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兒,一看就有食欲。
過了臘八,人們就要置辦年貨了,小孩子們也不閑著,又是買零食,又是買鞭炮。到了臘月二十三,就是傳統的小年了,家家戶戶祭灶神、放鞭炮、吃灶糖,這糖有條兒狀的,有菱形的,還有瓜形的,花樣繁多,著實增添了過年的味道。
過了臘月二十三,大家就忙活起來了,既要準備吃的、穿的、用的,還要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的迎新年。
除夕夜終于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鞭炮聲此起彼伏、徹夜不斷,家家都貼上了紅
對聯
,掛上了大大的中國結。晚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除了有特殊情況不得已,大家都會回家與家人團聚,一家人其樂融融,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最高興的要屬孩子們了,他們可以從長輩那里得到壓歲錢。大年初一仍然熱鬧非凡,大街上人山人海,大家走親訪友,互相給予新年的祝福。小孩子和好朋友一起到公園里玩耍,到了晚上,鞭炮聲震耳欲聾。初二到十四,大家依染是走親訪友,聚在一起說著一年來的收獲和趣事。正月十五,春節的又一個高潮來到了,大街上依舊是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到了晚上,孩子們打燈籠、放花炮、歡笑聲響徹在美麗的夜空。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一天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元宵了,吃元宵意味著團團圓圓。
小學生春節篇三
彩,美不勝收。人們提著大包小包的禮品去朋友、親戚家作客。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對春節送什么禮作了如下調查。
小學生春節篇四
臘月三十至正月初一是中國的春節和除夕,這是團圓節也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
一到這天,人們就會吃餃子、貼福字和對聯,有的地方還會飲用屠蘇酒。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講的就是春節啦!
春節期間,面粉就會在超市里“失蹤”因為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蒸包子哩!餃子可是中國的傳統美食啊。一到除夕晚上,庭院和小區滿是厚厚的“紅皮”,因為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同時,家里的男女老少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人們開懷暢飲,談論著一年來的開心事!
去年春節,我是在榆樹奶奶家過年!大年三十的早晨,我早早起床,準備貼“福”字!我準備好一個大號的“福”字,一桶漿糊,然后又搬來一把梯子,一切準備就緒,我站在梯子上,涂上漿糊,在我家門上貼上了漂亮的大福字!晚上,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看著精彩的春節晚會,別提多開心了!
反正我一到過年就開心的不得了,我愛過年!
小學生春節篇五
過年了!過年了!小孩子們個個都穿了新衣裳,“砰!”瞧那個調皮的小孩正在放炮呢。
大人可是有的忙嘍!要買年貨,這不大街上人來人往,“媽媽,我要這個,還有那個!”雖然外面很冷,但那甜甜的糖果怎能不叫我們小孩喜愛呢?剛買回來的牛奶糖就被我一口一個的吃完了。
過春節,少不了的就是吃餃子了。只聽噼!噼!啪!啪!的一聲響,那是爸爸在放鞭炮,把我從夢中吵醒了,白白胖胖的餃子貪婪的睡在盤子里,媽媽說:“其中有一個餃子里有一枚硬幣,誰要吃到它,可是有一年的好運氣哦!”我拿起筷子夾起餃子就往嘴里塞,一連吃了十多個,怎么還不見硬幣,我氣呼呼的拿了一個餃子往嘴里一塞,用勁一咬,“啊!我的牙。”一下把嘴里的東西都吐了出來,原來硬幣在這里,雖然牙被弄掉了,我依然很開心。
正月十五終于到了,黑暗的天空中頓時被那五顏六色的煙花裝飾的那么美麗,我沖了出去,回來時給大人們講述著那美麗的夜晚,還有那永遠也不會熄滅的孔明燈。
十五過完后就快開學了,但那一幕幕會經常浮現在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