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高速公路綠化作用 高速公路廊道生態綠化篇一
一、中央分隔帶綠化設計要點
中央分隔帶由種植池和波形防護攔組成,其中種植池寬2m,種植池外邊到防護攔有50cm,整個中央分隔帶共寬3m。中央分隔帶綠化要求具有分隔、防眩及美化道路的功能,中央分隔帶下在0.4--0.5一般埋設電纜等管線,功能要求及現狀要求綠化種植的植物生長良好,花葉秀美,四季常綠,同時具有耐干旱瘠薄的特性,植物的高度在1.2m以上。對于土壤條件特差的應進行換土,將電纜管線以上0.4—0.5深的土壤換成耕作土,以園土為佳。或用心黃土加施有機肥作基肥亦可。中央分隔帶常用的植物材料如下,粵中、粵北地區各有不同。粵中地區(按驗收標準)
植物名稱 苗木出圃情況 規格 分枝情況 單瓣大紅花 盆苗 h1.2m以上 分枝5--7 黃蟬 盆苗 h1.2m以上 分枝4—5 紅絨球 盆苗 h1.2m以上 分枝5--7 紅桑 大袋苗 h1.2m以上 分枝5--7 灑金榕 大袋苗 h1.2m以上 分枝5--7 黃榕 盆苗 h1.2m以上 球形 黃金葉 盆苗 h1.2m以上 球形
粵北地區(按驗收標準)
植物名稱 苗木出圃情況 規格 分枝情況 木槿 地苗 h1.2m以上
花石榴 地苗 h1.2m以上 分枝4—6 迎春 地苗 h1.2m以上 分枝4--6 龍柏 地苗 h1.2m以上
七里香 地苗 h1.2m以上 球形 海桐 地苗 h1.2m以上 球形
中央分隔帶選擇好植物后一般按3—4m的株距種植,將地表成龜背形,利
于排水,每株植物四周留半徑為0.3m的凹槽,然后鋪草。
二、加寬段綠化設計要點
高速公路的建設,為考慮遠期的發展,常常采取預留車道的辦法,在建 設橋梁、跨線橋時,也按遠期的要求來設計和施工。因此存在近期道路到遠期橋梁不等寬的漸變段。同時,部分高速公路根據地形還存在在局部地段加寬的土路面。這些地段屬于應進行綠化的加寬段。在綠化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景觀設 計以美化道路美化。
加寬段常用的植物材料有,分粵中地區和粵北地區。粵中地區常用的地被 材料有:蟛蜞菊、臺灣草。粵北地區常用的地被植物材料有:百慕大、臺灣草。用于模紋圖案的植物材料在粵中和粵北也有不同,以下分開列舉。粵中地區(按驗收標準)
植物名稱 出圃情況 規格 分枝情況
簕杜鵑(紅、紫)袋苗 高度0.3m以上 3—4個分枝 黃金葉 袋苗 高度0.3m以上
黃榕 袋苗 高度0.3m以上
小葉蚌花 袋苗 高度0.3m以上
彩葉大紅花 袋苗 高度0.3m以上 灑金榕 袋苗 高度0.3m以上
滿天星 袋苗 高度0.3m以上
粵中地區(按驗收標準)植物名稱 出圃情況 規格 金葉女貞 袋苗 高度0.3m以上 紅繼木 地苗 高度0.3m以上 矮梔子花 地苗 高度0.3m以上 瓜子黃楊 地苗 高度0.3m以上 小葉女貞 地苗 高度0.3m以上 金邊黃楊 地苗 高度0.3m以上
根據實地情況對加寬段的土壤進行改良或進行換土,增施有機肥利于植物生長。
三、邊坡綠化設計要點
高速公路邊坡情況大致可分為兩大類:路塹邊坡、路堤邊坡兩
1、路塹邊坡 a、土質路塹邊坡
土質路塹邊坡是以土為主的淺層路塹,坡度在1:1.5以上。一般常采用直接種植野草或采用噴草的方式。采用直接種植野草的方式,應種植后澆透水然后拍實。若采用噴草的方式,常用的草種有:百慕大、百喜草、畫眉草等。b、風化石路塹邊坡
對于風化石路塹邊坡,可根據風化的程度進行處理。
弱風化路塹邊,石質面較大,比較穩定,但在植物種植上十分困難。一般采用噴砼植生法,即采用三維掛網,噴發泡混泥土和填充植生材料,形成一層植生帶從而達到綠化的目的。
對于嚴重風化的邊坡,首先要進行固坡處理。一般采用拱架的形式。邊坡處理穩固后,再在拱架內天壇添土植草,可以選擇植草或噴草兩種
方式。
c、石質路塹邊坡
石質路塹邊坡的處理方式基本與風化石路塹邊坡同,根據實地情況 可在基底碎落臺上設置種植池,種植爬墻虎、辟荔等攀沿植物。此類邊坡粵中和粵北常用的植物材料基本相似,主要有:臺灣草、高羊茅、百慕大、百喜草、畫眉草、爬墻虎、蟛蠐菊、五爪金龍或野草 等。
2、路堤邊坡
路堤邊坡包括半填半挖邊坡。對于坡度≤1;1.5的邊坡,采用干砌片石
作為防護,在干砌片石的縫中適當加一些土壤,噴播百喜草等種子,可以起到 固定片石的作用.對于坡度≥1:1.5的邊坡,可以直接噴草或鋪草,亦可以用蟛 蠐菊覆蓋.這類路堤也可以采用拱架結構,在拱架中填土和種植草皮、野草等或進 行噴草。
四、碎落臺綠化設計要點
隨落臺是位于路塹邊坡下到排水溝之間的臺地。路塹邊坡若采用拱架護 坡,其下的臺地往往是土質臺地,在其四周用片石砌筑,中間可以種植植 物。石質邊坡或噴漿邊坡,其下多為片石砌筑的臺地,較難于種植植物,為了綠化這類臺地,往往在石砌碎落臺上砌碎花池,回填耕作土,種植植
物。同時碎落臺又是邊坡水流匯集地段,在植物的選擇上,要考慮水流對 土壤的沖刷。選用適應性強,根系發達,保土性強,花葉兼秀的植物為宜。粵中地區一般用:垂葉榕、黃榕、黃金葉、紅桑、黃檀、大紅花、紅絨 球、蟛蠐菊、馬纓丹、滿天星、美人蕉等。
粵北地區一般用:龍柏、圓柏、羅漢松、大紅花、木槿、紅繼木、紫荊、鳶尾、蔥蘭、紅葉李、金葉女貞、夾竹桃、迎春等。碎落臺一般不宜種植喬木。
五、隧道口綠化設計要點
高速公路穿過山地需鑿隧道,一般往返各打一個洞。在兩個隧道之間到洞外一段空地又合而為一條道路,這樣洞外兩條公路之間相夾的地段需進行綠化,另外,在東西向或南北向出入口的西向和南向出入口,洞內外的光線反差很大,影響司機的視線,有必要采取減弱洞外強光的措施,這些均可通過綠化的手段加以解決。
隧道口的兩個道路之間的綠化地形往往不夠平整,常有排水溝等低凹地,只有到兩條道路合攏時地形才較平整,因此,在植物種植設計時,要處理好這些關系。
隧道口綠化圖案宜簡練,不要繁雜,不要色彩太刺眼,以免分散司機的注意力。
對于防止洞內外光線突變,可在洞口種植高大的喬木;或是修建高度在10米左右的籬柵,用攀緣植物覆蓋起來,也可以起到削弱強光的作用。粵中地區:
小葉榕、大葉榕、橡膠榕、蒲葵、大王椰子、海南椰子、大花紫薇、粉簞竹;大紅花、黃蟬、紅絨球、紅桑、灑金榕、黃榕、黃金葉、五彩大紅花、蟛蜞菊。粵北地區:
小葉榕、大葉榕、蒲葵、樟樹、廣玉蘭、洋紫荊、馬褂木、楠竹;金葉女貞、紅葉李、夾竹桃、木槿、花石榴、紫薇、紫荊、紅繼木、迎春、棣棠。
六、隔離柵綠化要點
高速公路的隔離柵,位于公路外界樁內0.5m處,主要是由鋼絲網連成,以防止人畜進入高速公路。隔離柵要沿線路外隨自然起伏地形設立,在隔離柵內側,一般均有土壤可以種植植物。為加強隔離柵的防護效果,以種植帶刺的常綠灌木為主。粵中地區: 金合歡、勒杜鵑。粵北地區: 馬甲子、枸杞。
七、其它地段綠化設計要點
1、關于高速公路行道樹種植
高速公路的行道樹,主要不是為了遮蔭,而是起保護環境、組織交通、視線導向、隔音,防止空氣污染等作用。行道樹的種植位置多在路堤下部排水溝內側,以及互通立交中組織交通導向的地點。
高速公路的土路肩不能種植行道樹,一方面位置太窄,同時也會破壞硬路肩。粵中地區:
大王椰子、海南椰子、蒲葵、小葉榕、大葉榕、刺桐、黃槐、洋蹄甲、陰香、鳳凰木、粉簞竹。粵北地區:
小葉榕、大葉榕、蒲葵、樟樹、廣玉蘭、重陽木。
2、取土場綠化設計要點
取土場位于公路沿線外側,由于取土破壞了原始地形,空曠的黃土亦影響公路景觀,應進行綠化和遮擋,為此,常用枝葉濃密的植物來遮擋。粵中地區:
魚尾葵、散尾葵、馬占相思、桉樹等。粵北地區:
蒲葵、桉樹、龍柏。
3、互通立交綠化設計要點(單項另詳)
立交互通是不同高速公路相交匯時相互貫通的交匯點,多采取立體交叉的形式,由于車速快,轉彎半徑大,因此,常常有較大的大轉盤空地和較多的三角形交叉帶,三角形交叉帶應按照車行方向的不同情況來處理,對于同向交匯的三角地段,為防止同向車相撞應留出視距三角形,這里不能種植影響視線的植物,對于反向不同道路的交匯點可以適當種植導向植物,以引導車行方向。粵中地區:
大王椰子、假檳榔、蒲葵、大花紫薇、刺桐、海南椰子。
勒杜鵑、大紅花、黃蟬、紅絨球、紅桑、灑金榕、黃榕、黃金葉、滿天星、五彩大紅花。粵北地區:
小葉榕、大葉榕、蒲葵、樟樹、廣玉蘭、洋紫荊、馬褂木、楠竹。
金葉女貞、紅葉李、夾竹桃、木槿、花石榴、紫薇、紫荊、紅繼木、迎春、棣棠。
4、收費站綠化設計要點
高速公路收費站是入口的主要地段,一般講要求有較好的色彩效果,但收費站的綠地一般較少,只允許周邊有4~5m寬的綠化帶。
因此可以種植色彩效果好的球狀觀葉植物以及花期長,開花盛的開花灌木。粵中地區:
黃榕球、黃金葉球、勒杜鵑、大王椰子、海南椰子、蒲葵、小葉榕、紅絨球、龍船花。粵北地區:
金葉女貞球、小葉女貞球、海桐球、紅繼木、迎春、棣棠、紫荊、紫薇、杜鵑。
高速公路綠化作用 高速公路廊道生態綠化篇二
高速公路綠化生態防護設計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北方地區的氣候、土質等條件的特點,重點介紹了高速公路綠化的理念、綠化生態防護設計和特點。關 鍵 詞:公路綠化 環境保護 生態綠化
1概述
近幾年來,我國加大了基礎設施的投入,高速公路建設有了較快的發展,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設促進了和的全面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其快捷、安全、舒適的特性為駕乘人員提供了優質服務,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高速公路的要求不再僅僅是快捷、安全、舒適,而是暢、潔、綠、美的綠色生態景觀大通道。因此,如何保護和恢復高速公路相關的自然生態環境,充分發揮綠色植被功能,是公路建設和管理者考慮的主要方面。為此,我們就如何對高速公路綠化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多功能的規劃建設,創建綠色生態高速公路這一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嘗試。
2高速公路綠化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2.1公路綠化的重要意義
高速公路綠化是國土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都有明確規定,交通部對公路綠化也有明確要求,并一直在不斷努力。
高速公路的建設和運營對自然環境的質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應采取措施,搞好環境保護,保持生態平衡。而綠化是重要的措施,因為植物茂密的樹冠、落葉及草皮可防雨水的沖蝕,高大的枝葉可以遮陽,葉面的絨毛或氣孔可以幫助凈化空氣,植物的各部分可將聲音吸收、折射偏向,所以上述環境上的問題可以用栽植植物的控制,而且采用植栽方式不僅能夠增進環境協調,恢復自然生態,并能持久發揮作用或隨時間增強。所以植物在保護維系環境及生態系統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而高速公路綠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
2.2公路綠化的作用
2.2.1自然環境調和:通過適當規劃公路綠化,可解決破壞當地自然生態平衡及與自然環境不調和的感覺,使公路融于自然環境之中,達到相得益彰之效。
2.2.2生活環境調和:人類大肆的開發利用綠地,已使生活環境的綠色資源逐漸減少。公路綠化可為單調的道路平添綠意,也具有削弱車輛噪音,及吸收車輛廢氣,凈化生活環境的作用。
2.2.3防止災害發生:公路的興建經常破壞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的平衡狀態,加強公路綠化可以減緩此種不良沖擊,減少災害發生。2.2.4穩固邊坡:裸露的邊坡長期在自然條件下可能發生崩塌、滑坡、散落等侵蝕現象,增加了養護的難度,而邊坡植被可達到水土保持、穩定邊坡的目的。
2.2.5視線誘導功能:合理規劃苗木栽植位置,有助于引導駕駛員視線,集中注意力。公路沿途連續的植物綠帶,可以顯示公路線形變化,使駕駛員預判前方線形走向,避免彎道突兀出現。
2.2.6防止事故發生:中央分隔帶規劃整齊的花木綠帶可以有效遮蔽對向車輛燈光,起到防眩作用,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邊坡栽植的柔韌性強、耐沖撞的灌木叢,為失控車輛提供了緩沖地帶,有助于減低傷亡程度。
2.2.7協助休憩:公路沿線由植物營造的綠意盎然的環境,能有效消除駕乘人員長途旅行的疲勞。通過園林規劃的服務區,為暫停休息的旅客提供了優美的休憩場所。
2.2.8調整景觀:借助密集連續的綠墻遮掩路旁不雅觀的景物,達到美化路容的效果。通過規劃公路綠化,可降低公路所造成的不協調性,將公路融入當地景觀中,加強景致特色。這里要提出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普遍關注的效益,而高速公路綠化能帶來什么效益呢?我們認為,從以上八項功能足以說明,綠化改善提高了通行條件和環境,除能給高速公路帶來有利于交通安全、穩固保護道路、降低養護成本、吸引更多車輛通行、增加運營收入的自身效益外,更大的是改善了國土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全面發展的社會效益,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社會責任。3高速公路綠化模式
3.1高速公路綠化的理念和原則
高速公路作為環境中的道路,既要于周圍的環境相協調,又要滿足道路本身的環境要求。我們確立綠化的理念是:以恢復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和提供優美舒適的行車條件為目的,體現以人為本、車為本的服務觀念,實現車在綠中行,人在畫中游,綠在路中,路在綠中的生態、文明、景觀大通道。
在確立高速公路綠化原則時,對如何結合各地區的實際,體現各地區高速公路的特色,我們做了大量的考察和論證,認為,高速公路綠化建設應充分考慮各地區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綠美結合,注重效益,充分挖掘以鄉土樹種中的常綠苗木資源豐富的優勢,以耐瘠薄、耐干旱、宜粗放管理的常綠樹種組成發當地高速公路的常青骨架,并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地段組配不同季相的開花及彩葉植物,豐富景觀組成,體現出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高速特色綠化模式。具體應掌握以下原則:
3.1.1公路綠化應以滿足交通功能要求為主,兼顧景觀舒適性、生態適應性以及經濟實用性。即保證高速公路的交通功能,并加強水土保持、視線誘導、標志、指示、防眩、遮蔽等功能;合理規劃公路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使高速公路成為一條景觀走廊;設計合理的動植物群落演替方向,較快的達到穩定,并能夠長期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從根本上控制生態工程管理成本;要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優化設計,結合自然恢復和人工種植等多種方法,開展生態工程建設。
3.1.2在設計手法上突出簡潔、大方,多采用大色塊,避免繁雜;
3.1.3中央分隔帶以防眩和誘導功能為主,注意減少養護工作量;
3.1.4路側綠化帶以水土保持、固坡為主。注意與路側自然景觀相協調,適當考慮與綠色通道的協調,并根據路外景觀適當采取景觀通透和遮擋等設計手法;
3.1.5在苗木規格和數量的選擇上注意兼顧初栽效果與成景效果,綜合考慮種植費與養護費,并盡量少用草皮,增加喬灌木數量,降低工程綜合造價及后期管護費用。
3.2應處理好幾個關系
3.2.1建設期和運營管理期的關系:高速公路綠化作為公路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應納入公路發展的統一規劃。我們在今后的新建、改建高速公路中,將堅持高速公路綠化與公路建設“同規劃、同建設、同施工”的原則,對高速公路綠化在建設期間就給予充分重視,使綠化工作一步到位,避免先期不足。運營管理期以做好已有苗木的管護、完善原有綠化規劃為重點,通過各種撫育管護手段促進苗木的生長,保持并改進高速公路沿線的景觀生態環境及功能綠化效果。
3.2.2規劃和實施的關系:好的規劃設計是綠化成功的一半。只有通過認真的調查,選擇適宜、先進的綠化規劃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指導綠化工程實施。為此,我們首先對全省高速公路進行統一綠化規劃,再根據山東省綠化資金狀況和氣候特點分期實施綠化工程,并在施工中積累經驗,并逐步推廣。
3.2.3重點和一般的關系:各地區高速公路綠化應根據地區特點有所側重。對于途經當地的交通主干道和本地區內的經濟、交通干線,以及靠近大城市、旅游城市、收費站、服務區的重點路段要提高綠化檔次,重點規劃,加大投入,在搞好生態、功能綠化的同時,突出景觀效果。
3.2.4綠與美的關系:綠化是美化的基礎,只有營造出綠意盎然、四季常青的綠化背景格調,才能在其上勾勒優美的景色。因此,應首先構建高速公路四季常青骨架背景,再進一步實施美化環境的工作。
3.2.5綠化與效益的關系:高速公路綠化工作在突出效益的同時,還應結合實際情況考慮效益。首先應加大先期投入,以減少后期的管養費用;其次要通過“以圃代林、以綠養綠”的形式,增加綠化經濟收益;再是依靠進步,減少綠化管養成本;另外還要將綠化長期效益與短期效益相結合,促進持續。3.2.6路內與路外的關系:隔離柵外的綠化也是高速公路綠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建設和運營管理期間應作為一個整體統一規劃,配套實施。解決的途徑是緊緊依靠當地政府,充分發動沿線群眾,按規劃同步搞好綠化建設。
3.3高速公路生態綠化形式的選擇
3.3.1路側綠化帶
以保護路基邊坡,恢復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豐富公路景觀為主要功能。例如以北方大部分地區氣候與道路特點來說
①土質邊坡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如狗牙根、結縷草、野牛草等)與當地適應性強的低矮灌木(如紫穗槐、連翹、沙地柏等)相結合,如鄉土草種,下部栽植經常修剪的紫穗槐等灌木,就能起到了較好的護坡作用。
②挖方路段的石質邊坡無土無水,只可采用垂直綠化材料加以覆蓋,恢復綠量,增加美感。沿碎落臺砌花槽,內植常綠樹及花灌木,形成多層次空間立體綠化,以減少路塹構造物的壓迫感和粗糙感,形成景致效果,恢復環境。路塹頂部栽植根系發達的植物材料,以減少水土流失,并與原有山體環境達成一致。
③高填方路段坡腳可種植一些喬灌木,樹種選擇與綠色通道和周圍環境相協調,低填方路段可種植花灌木。
④邊溝外側綠地的綠化以生態防護為目的,兼顧美化環境。
3.3.2中央分隔帶
中央分隔帶綠化是車行過程中視線觸及最多的景色。我們以達到防眩、安全、美化等目的進行綠化,并注重了以下幾點:
①除城市進出口外,減少花灌木的種植,并附以地被覆蓋,宜綠則綠,避免裸露;
②因中央分隔帶綠化為高速、動態的景觀,種植形式的變換以15公里左右為宜;
③設計的苗木規格和種植間距及樹冠形狀應保證防眩效果;
④考慮養護工作的安全性,在養護困難的重要路段采用地表硬化,以防眩板滿足防眩要求;
⑤以常綠樹種為主,如蜀檜、龍柏、大葉黃楊等,在重點路段可適當栽植花灌木。例如:用蜀檜、龍柏等植物以“百葉窗”的形式進行防眩栽植,其間布置紫薇、月季等花灌木,其下鋪植結縷草、野牛草等耐粗放管理的植被,以期達到防眩、景觀、綠色覆蓋為一體的效果。
3.3.3互通立交區
對于互通立交綠化,我們可取以下風格:以優化植物配植為主,強調生態綠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突出季相效果;立體綠化層次分明,突出層次效果;以叢植為主,注重涵養水源;在創造良好生態群落的前提下,追求景觀效果,力求做到生態性與視覺效果上的有機結合。
①地處主要城市的出入口的立交,可以加大投入,搞好綠化設計,建設成緊跟潮流,體現高速公路形象的綠化美化景點。如地處市郊的立交,我們突出展示早春和城市森林景觀為主,植物配置反映季相效果和層次效果,以片植為主,突出大色塊,大線條,注重了城市景觀和公路綠化景觀的統一與協調。
②在一些位置偏遠,立地條件較好的立交匝道,將綠化、美化與經濟林、用材林及苗圃地相結合。尤其是加大苗圃地的建設,選擇一些經濟增長點高、美化效果好的苗木,利用園林設計手段,合理布局,在綠化美化立交匝道的同時又能生產大量的可供高速公路使用及對外經營的優質苗木,提高經濟效益。例如北方綠化中我們擬栽植雪松、檜柏、扶芳藤、紫薇、連翹等植物,在將匝道圈巧妙連接、優化配置、展現景觀效果的同時,又可通過間苗的方式產出大量優質苗木。
3.3.4服務區綠化
服務區是為了滿足駕乘人員的活動、休憩、維修、餐飲等目的而設的專區,是體現高速公路服務質量及綠化景觀效果的重要示范窗口。需滿足欣賞風景、提供游憩等多種功能,體現優美、靜雅、舒適、方便的特點。如北方有些服務區,周圍有大片綠地其后又會有山水背景互相協調,其建筑、廣場、花壇、綠地主要就可采用庭院園林式綠化手法,加強美化效果,使整體環境舒適宜人,輕松活潑,起到良好的休閑目的。
4高速公路綠化管護的保障措施 4.1強管理,重視質量,明確管養目的。
抓好綠化撫育管理工作,及時對苗木進行補植、修剪,切實做好防治病蟲害、澆水、更新、采伐等工作,確保苗木生長旺盛,保持樹形美觀、突出綠化美化效果及植物功能。同時采用以圃代林,加強苗圃建設的方式,使綠化與效益相結合,滿足高速公路補栽、更新等管護要求,并積極開拓綠化市場,盡可能的達到“以綠養綠”的目的。
4.2依靠科技進步,推動高速公路綠化建設迅速發展。
提高高速公路綠化水平,必須依靠技術。在工程施工、選種育苗、栽植管護、植物病蟲害等方面加強科研工作,提高技術含量,加快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推廣,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技術,推進科技成果向高速公路綠化實際工作的轉化。培養引進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加強專業人員的在職培訓,適應新形勢下高速公路綠化工作的需要。
高速公路建設方興未艾,高速公路綠化工作更是有廣闊的前景。在我國自然環境面臨嚴重危機的時期,高速公路生態景觀綠化面臨的形勢是嚴峻的,任務是繁重的,未來是美好的。
高速公路綠化作用 高速公路廊道生態綠化篇三
南京機場高速公路的綠化設計
摘 要:綠化設計是南京機場高速公路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結合南京機場高速公路沿線氣候、地形、地理環境特點,根據高速公路綠化環境美的要求從植物生物學、生態學及環境美學的角度,全面地闡述了南京機場高速公路不同部位綠化設計指導思想及設計特色。通過精心設計、合理布局、配置,使南京機場高速公路綠化與公路主體實現了和諧統一,取得了明顯的景觀和生態效果。
關鍵詞:高速公路 環境 綠化 設計
南京機場高速公路被譽為“省門第一路”,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六大重點工程之一,也是江蘇省的標志性工程和祿口國際機場的重要配套工程。該工程北起南京繞城公路花神廟,南迄祿口國際機場,全長28.75km,按六車道規劃、四車道標準實施,路基頂寬26m,行車道寬2×7.5m,中央分隔帶寬3m,硬路肩寬2×2.5m;設計車速120km/h,橋涵設計荷載汽—超20、掛—120。全線設互通式立交四處、服務區一處、收費站一處。在建設過程中,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領導在視察時多次指示,要把南京機場高速公路的綠化搞好,把機場高速公路建成“郁郁蔥蔥的林蔭大道”及“綠色和鮮花的海洋”。沿線概況
南京機場高速公路位于南京市以南、秦淮河以西,鳳凰山、將軍山以東,屬寧鎮低山丘陵區。該區東接長江三角洲平原,西連安徽丘陵崗地,呈東南低西北高之勢。沿線附近有翠屏山、牛首山、方山等,地形起伏較明顯。本線路沿秦淮河谷平原,地勢低平,地面水系較多,地表水蝕嚴重,形成溝崗相間的的波狀地形景觀,地面標高在6~12m之間。沿線水文地質條件較好,地下水位隨地形高低而變,一般為1.0~3.0m,部分路段地勢低洼,土層含水量較高。土質多為沖積亞粘土,土層厚1~4m,ph值5.5~6.5,土壤肥力一般。
本路段屬北溫帶區域內的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度15℃,年平均最高氣溫32.3℃,全年以7~8月最熱,極端最高氣溫43℃(1943年),年平均最低氣溫-1.5℃,極端最低氣溫-14℃(1955年),最大凍土深度9~10cm,無霜期230d。年平均降水量1124mm,降水日124d,雨季多在6~8月,雨量占全年50%以上,常年主導風為東北風。
設計指導思想
南京機場高速公路是江蘇對外開放、迎接國內外和省內外賓客的重要窗口。在綠
化設計中力求反映江蘇特色、風貌、省會南京市化氣息,并結合高速公路車速快、車流量大、車型以客車和轎車為主、運量以客運為主的特點,綠化應突出景觀、生態效益,滿足高速公路綠化功能的需要,貫徹“四季常綠、三季有花、錯落有致、色彩豐富、簡潔明快大氣勢”的設計原則,達到穩定邊坡、遮光防眩、誘導視線、改善環境的目的,為駕乘人員提供優美、舒適、安全的外部環境。使旅客有“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的良好感覺。
在設計過程中,除把南京機場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帶、路基路塹邊坡、預留綠化帶、互通立交、服務區和收費站作為一個整體通盤考慮外,并根據功能和服務對象的不同也隨之而變,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達統一。主線綠化采用遠喬木、中灌木、全花草的布置手法,大分段間隔逐步過渡,形成連續不斷、動中有變的“綠色長廊”。四處立交和服務區、收費站以大片常綠、半常綠草坪為基調,以簡潔圖案和少量植物造景來點綴。路基路塹邊坡以鋪植固著性好的草坪為主,達到穩定邊坡、防止沖刷、綠化美化的作用。綠化設計
3.1中央分隔帶綠化
中央分隔帶綠化的是遮光防眩、誘導視線和改善景觀。由于中央分隔帶土層薄、立地條件差,防眩樹種應選擇抗逆性強、枝葉濃密、常綠的蜀檜,按防眩效果和景觀要求,蜀檜控制高度為1.6m為宜,單行株距2.0~3.0m,蓬徑50cm中央分隔帶的地表綠化,從美化路容和改善小氣候出發,則應以鋪草坪和植地被物為主,使地表得以有效覆蓋,防止土層污染路面,達到保濕效果。選用常綠草坪矮生高羊茅(品種有碧西、圣南多等)滿鋪;地被物選擇月季、絲蘭、茶花、梔子花、矮生大花美人蕉等花灌木。從中央分隔帶綠化整體效果來看,該配置方式滿足行車安全要求,起到了防眩、誘導作用,且不高速公路的氣勢;通過地被物、草坪的合理立體布置,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葉色變化,常綠草坪為背景,減少蜀檜的單調感,增強美化效果。
3.2 主線兩側預留帶的綠化
預留帶綠化是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的主體,是景觀環境再造、協調公路與周圍環境關系的基本措施,其綠化配置的好壞關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觀美能否充分展現。這部分的綠化要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一道壯觀的綠色風景線。綠化設計要根據公路的線型特征以及高速公路的特點,表現出一種韻律感,植物配置應以行列式為主、大塊面組合。⑴路東側預留帶寬14~15m,以栽植水杉和雪松為主,配栽紫葉李、紫薇、碧桃以及地被植物,色彩較豐富,視覺效果較好,而雪松又是南京的市樹,馳名中外,使行駛在機場高速公路上的中外旅客首先看到的是蒼勁挺拔、濃郁翠綠的雪松,從直覺上感到南京到了。各種植物具體配置為落葉水杉栽植3行,株行距為2×1.5m;常綠雪松栽植2行,株行距為12×3m;落葉紫葉李單行三株一叢品字形栽植,叢距12m;距紫葉李 0.5m處栽一行紫薇或碧桃(紫薇16株一段和碧桃4株一段交替布置),株距為6m;在排水邊溝的外側設置1m寬的花帶,以不同花期的木本花灌木和草本花卉進行分段重復布置,品種有杜鵑、梔子花、絲蘭、品種月季、金鐘、美人蕉、鳶尾等,每品種300~400m一段。⑵路西側預留帶較窄,寬僅4~5m,考慮到與東側綠化盡可能對稱,除受綠化用地不足影響水杉栽植外,雪松、紫葉李(2株一叢)、紫薇或碧桃、花帶均采用單行布置,株距為6m。花帶同東側對稱。
3.3 邊坡及垂直綠化
從邊坡的防護功能、美化效果和綠化管護難易程度考慮,以鋪植或栽植多年生宿根草坪——矮生天堂草或地被植物為主。通過在機場路邊坡多草種邊坡鋪植試驗結果表明,矮生天堂草節節生根,根系發達,具有固坡能力強、抗逆性好、免修剪等特點;且易鋪植,成坪較快,復蓋度高,平整均勻,病蟲害少。鋪植:先在邊坡上開挖寬25cm深5cm的水平溝,用15~20cm草塊水平條鋪,上覆細土1~2cm壓實,覆土既可保濕,秋季施工有利草坪越冬,又可使草塊根系與土層緊密。據現場調查,該鋪設方法能提高草坪初期的抗沖刷能力,減少邊坡水土流失,達到快速穩定邊坡的效果。同時,對秋季施工的草坪有利越冬,提高成活率。垂直綠化部位有漿砌片石路塹、擋墻和跨線橋等,通過沿橋墩、橋頭錐坡、擋墻下栽植攀援植物,如大、小葉爬山虎、凌宵等,在擋墻上部、路塹頂部栽植垂枝型藤本地被植物,如迎春、金鐘、長春藤、藤木月季,并配置多花灌木紫薇、碧桃、夾竹桃、茶花等。形成多層次空間立體綠化,快速遮蔽構造物,以減少構造物的壓迫感和粗糙感,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并能增強橋梁的美和路塹防護工程的置景效果。結束語
南京機場高速公路綠化是結合公路線型特征、公路特點和功能要求,綠化美化服從于公路功能景觀需要,在保持和南京園林綠化特色的基礎上,通過植物多品種的選擇、合理布局、配置,從公路沿線的地形地貌特征出發,從植物品種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入手,點、線、面結合,使公路主體與周圍環境充分協調,從而構成優美的自然畫面。縱觀南京機場高速公路現代建筑和周圍環境,田原風光與現代氣息交相輝映。由于有了沿線綠化,補充和改善高速公路沿線景觀,使公路景觀在保持全線統一建筑風格的同時,不同路段上的景觀也具有各自特色,山水田林路有機地融為一體。
南京機場路全線共栽植50余種植物品種,有喬灌花草,有常綠落葉及色葉樹種,有闊葉針葉樹種,其中植喬木5.1萬株,栽灌木12.2萬株,種花18.6萬叢,鋪草坪102萬m2,構成季相、色彩、多花期相穩定的生態系統,已產生較大的、生態效益。正如專家對南京機場高速公路綠化評議所說:南京機場高速公路綠化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好,景觀生態效益顯著。一條高速公路的外在特色和對環境的,在于沿線自然景觀的合理利用、多變環境綠化和景觀再造。只有在景觀環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本地區植物資源,才能建設具有本地區特色的高速公路,創造良好的行車環境,這也是社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唐學山,李雄.園林設計.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2] 高潤清.園林樹木學.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3 [3] 張吉祥.園林植物種植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5,77~136 [4] 周武忠.園林種植配置.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8 [5] 張玲慧,夏宜平.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及研究現狀.中國園林,2003,93期:54~57 [6] 李西,羅承德,陳其安.巖石邊坡植被護坡植物選擇初探.中國園林,2004,105期:52~53
高速公路綠化作用 高速公路廊道生態綠化篇四
高速公路綠化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應用
【摘 要】本文就高速公路綠化設計的要求進行了概述,總結我國高速公路綠化現狀的不足之處,介紹國外高速公路綠化的一些先進理念和方法,從植物生理學、生態學及環境美學的角度,對高速公路綠地現狀進行分析,對高速公路景觀綠化進行探討,闡述了生態理念在高速公路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高速公路 生態 綠化 景觀 多樣性 環境保護
高速公路綠化是國土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大地綠化的范疇,對于保護和恢復公路沿線受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究竟怎樣的綠化才能真正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又能為公路使用者提供自然和諧的景觀,則是各國公路綠化者不斷追求和探尋的目標。
一、高速公路綠地設計現狀
高速公路綠地景觀所包括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綠地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組成要素,不僅發揮著巨大的生態調節功能,也是體現文化氣息的重要載體。
如在丘陵地區路段,采用生物技術恢復和營造“濕地”,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新的棲息地。將互通立交橋下的綠島修整成小島等形狀,并栽植不同的植被,同時將水源引進小島,使整個綠化更加貼近自然,更加人性化。
又如為了減少山體爆破對沿線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造成巨大的破壞,他們變傳統的邊坡工程防護為生態防護,采用客土噴播、輪胎固土等新型巖石邊坡固土綠化方法,讓原來被爆破的“傷痕累累”的山頭重新披上了綠衣。
服務區也盡顯古典生態風情,在服務區與路之間種植了特大型銀杏、梧桐、紫薇、香樟等樹齡不
一、高矮參差的樹木,服務區的建筑則掩映其間,其中設計了景觀小品,景色十分怡人。
寧杭高速公路(江蘇段)是一條“生態、環保、旅游、景觀”高速公路,沿線田園山水風景宜人,為廣大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適、暢通快捷、賞心悅目的行車環境。然而還有大部分高速公路景觀綠化的生態性上存在著一些不足,表現在:一是綠化方式上,整體上水平不高,設計多采用城市道路綠化方式,綠化樹種單調,季相色彩變化少;綠化大同小異,景觀雷同,失去了自己的景觀特色。
其次,綠化存在重視覺,輕綜合生態功能的傾向,有些綠地基本上以種草為主,這種“稀樹草原”雖然視覺效果較好,但綠地總體生物量不足(草皮的生態效應只有喬木的1/10),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間和時間,發揮綠色植物的自然生長生產能力。
第三,高速公路綠地存在后期綠化養護難度大、養護投入高,致使綠化效果因養護、投入等因素影響有倒退的趨勢,綠地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生態效益不高。
國外高速公路的綠化理念平等對待環境、生物與人。國外高速公路的綠化以保護和修復自然植被為主,綜合考慮環境、生物、人三方面的關系,運用自然、無強烈人工痕跡的綠化來緩解公路與環境的沖突,彌補公路對生物生境的破壞,屏蔽公路給四周居民造成的視覺影響,為公路上的行駛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景觀,同時降低養護治理費用。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環境:控制侵蝕;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公路污染源對四周環境的影響。②生物:控制外來物種的生長;恢復鄉土植物的多樣性;為野生動物提供適合的生境;結合工程措
施,引導動物穿越公路。③人:通過路旁凈空帶的設置、防風植物的種植和中心分隔帶防眩植物的種植提高行車的安全性;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前提下提高公路沿線的視覺質量;結合原有林地和地形的處理,屏蔽公路對四周居民的視覺、聽覺影響。注重景觀設計師在公路的設計建造過程中的作用。以美國為例,美國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開始營造通向各個公園的林蔭大道,由于這些道路需要具備公園的一些特征,因此景觀設計師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工程師和景觀設計師的合作成為林蔭大道建設的特點,而這一特點也逐漸轉移到高速公路的設計建造中去。
二、從生態學角度分析高速公路綠化
高速公路綠地是高速公路空間環境組成的部分,也是城市開放空間體系和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既有自然屬性,也有其文化屬性,是復雜的人工化生態系統。因此筆者認為在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中應強調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建設結構優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公路綠地系統,保持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信賴,相互依存,在整個公路綠化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地上空間、養分和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發揮出持續永久的綜合生態功能。
1.遵從生態學原則,搞好植物配置,提高單位綠地面積的綠量
綠化植物的選配,實際上取決于生態位的配置,它直接關系到綠地系統景觀價值的高低和生態與環保功能的發揮。在同面積的綠地中,灌叢的單位面積綠量或葉面積指數和生態效益比草坪高,喬、灌地被植物結合的又比灌叢的高。在高速公路綠化建設中,應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位特征,從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分異來合理選配植物種類,既不重疊,也盡量不空白,以避免種間直接競爭,提高葉面積綠量,從而形成一個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植物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在具體操作中,應以鄉土植物品種為基調,適當引進適于本地生長條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并研究其中各類植物的生態位,設計和建設一個各類植物按其生態位各得其所,科學和美學高度和諧的綠地系統。
2.保持“物種多樣性”,再現自然群落結構
在綠化中應盡量采用多種植物,以增強其抗干擾能力,降低養護方面的要求。有關資料表明:嬌貴的草坪每公頃每年需10萬元左右的“呵護費”,而樹的管理費則少得多,更重要的是草坪的壽命相對較短,一般五、六年就要更新,護理較好的草坪壽命也不超過10年左右,而喬木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不需太多的人工護理就能產生最大的生態效益。因此,建立喬木、灌木和地被三位一體的模擬自然群落的綠化模式,既豐富了沿線景觀,又便于養護管理,是提高綠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生態型”高速公路綠化措施的探討
1.邊坡防護
現在建設的大部分高速公路邊坡防護,主要是從安全角度考慮,仍以工程防護為主。工程防護使邊坡看上去僵硬、單調、機械,與周圍環境極不協調。防護設計中在滿足邊坡防護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從景觀生態學角度出發,運用生態綠化防護,以水土保持為主,兼具生態景觀效果。要考慮整個植被逐步恢復過程,以灌草植物為主
進行生態模式配置,除了有利于固土護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邊坡景觀和行車效果外,也有利行車安全。邊坡防護還應堅持生物多樣性,多科屬結合。邊坡人工植草綠化,為減少人工草被退化,可考慮禾本科、豆科相結合和以暖季為主,冷暖季型草種相結合,并適當配以灌木的原則,從而使其能夠自生自養,達到邊坡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效果。目前工程防護手段常用現有噴播綠化、掛網噴播、厚層基材、中空錨桿框格綠化、六角空心磚綠化、改良型厚層基材、植生袋防護和椰纖維網噴播防護(cf技術)等。養護完成后形成與自然生態融為一體的生態景觀。
2.互通區
互通區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及景觀節點,其空間由匝道立體交叉圍合而成,是高速公路綠化的重點區域之一,對景觀要求較高。出于美化考慮,目前現有綠化施工選擇的草種和樹種的品種比較單一,物種少,穩定性差,受干擾后恢復能力差,該生態群落非常脆弱,給植物病蟲害的爆發與蔓延提供便利,一旦感染了病蟲害或其他災害,植被就會受到嚴重危害。因此,建議互通區綠化在選擇植物品種時,種類應盡可能多一些,即使同一類也應該選用不同的品系混配,同一品系分布不宜過分集中,以有效增強群落的抗逆性和抗多種病蟲害的能力。綠化結合地形設計必須滿足行車功能的需要和視覺要求,根據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地方文化特色,創造優美的生態景觀點。互通區取消內側的工程防護,取消工程排水溝,進行景觀地形設計,使原有的平坦的互通區地形自然起伏變化,利用自然地形排水。這樣不僅有利于其內部的能量流、信息流、物質流的轉換,而且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能達到更好的生態景觀效果。
四、結語
以尊重生態為原則、運用生態方法設計的高速公路,主要特點是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和周圍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將高速公路融入良性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之中,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作為高速公路的主要景觀,又使高速公路成為自然環境中的一道景觀。
總之,無論從景觀效益、經濟效益還是生態效益來看,調整綠化結構,建設布局合理、配置合理、結構完整、視覺與功能相統一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生態型公路綠化,是保證高速公路綠化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高速公路叢書編委會.高速公路規劃與設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2]鄔建國等.景觀生態學.高等教育出版社.[3]程勝高等.環境生態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7.[4]西蒙?貝爾.景觀視覺設計要素.中國建筑工程出版社,2004,12.[5](美)萊諾.g.議尼鮑姆,宋力譯.園林景觀設計實踐方法.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