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中班詩歌《夢》的教案及反思 中班音樂《夢》教案篇一
中班詩歌 《水》
一、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有節奏地朗誦詩歌,中班詩歌教案。
2、學習使用相同句式結構創編詩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與詩歌內容相關的ppt。
三、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引出詩歌主題“水”,并說一說水 師:這是什么?你們在在哪里見過? 師:你還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導幼兒初步學習理解詩歌。
1、出示圖片,讓幼兒看各種各樣的水
問:圖上的這些水你們見過嗎?叫什么水呢?(協助幼兒認讀)
2、初步感受詩歌《水》
(1)師:老師將這些圖片上的各種水編成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水》。幼兒傾聽詩歌一遍.(2)師:你聽到詩歌里說了些什么?(幼兒自由描述)
3、學念詩歌(1)、教師念,幼兒傾聽想象。
師:我們來聽一聽詩歌里念的是不是這樣子的。(2)、幼兒有節奏地念詩歌
師:我們說過好聽的詩歌要是按照節奏來念會更加好聽 教師出示節奏譜“ x x x x / x x x”
師:這個節奏譜認識嗎? 大家一起拍打節奏
問:你們想不想也來有節奏地念一念這首詩歌呀? 問:你們還記得這首詩的名字叫什么嗎?(3)、幼兒集體朗誦。
問:剛才我們在念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什么秘密?(一個“x”對應一個字)
4、引導幼兒理解詩歌
問:我們剛才念的這首詩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幼兒自由提問,教師或幼兒回答。目的:協助幼兒理解難詞難句。)
問:你見過噴泉嗎?為什么詩歌里說它是跳舞的水呢?
6、幼兒集體朗誦詩歌。
(三)、學習仿編詩歌
1、師問:我們在生活中除了有剛才說到的這些水,還有些什么水呢? 問:剛才我們說到的這些水,他們是什么樣子的呢?
2、鼓勵幼兒做小小詩人,動腦筋編詩歌。師:你愿意把你知道的其他水也編進我們的詩歌中去嗎?
3、師:今天回家把你編的這首好聽的詩念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附詩歌: 水
小小的水 是淚水 大大的水 是海水 跳舞的水 是噴泉 臟臟的水 是泥水 靜靜的水 是湖水 甜甜的水 西瓜水
評優課教案詩歌《水》
此活動內容是“蒙氏教學”中比較經典的活動之一,該詩歌結構工整的七字句式,前半部分是疊詞,后半部分是關于各種水,易于孩子去學習和仿編。在本次活動中,老師通過三個環節去組織(說一說水——學學水的詩歌——編編水的詩句),條理比較清晰。但是老師在組織時環節不夠緊湊,節奏太慢,導致后來孩子對活動失去了的原有的熱情。此外,關于節奏譜運用的不到位等等,建議想法同王老師一樣。
看得出,活動中節奏圖譜的運用,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去理解詩歌的結構,幫助幼兒有節奏朗誦詩歌。但我覺得從老師朗誦的節奏看是否將原設計的三拍子節奏譜(x xx x / x x x)調整為四拍子的節奏譜(x xx x— / x x x—),使朗誦與節奏更吻合。最后的創編教難,建議讓幼兒創編后半句。如:小小的水,是雨水;大大的水,是江水??
取材很好,詩歌的格式、內容便于幼兒學習與仿編,詩句的前半句是疊詞,后一句是三個字的,幼兒很容易理解。教師在活動的前半部分,學習詩歌時,應該引導幼兒去發現疊詞,并可以用追問的方法讓幼兒明白為什么淚水要用小小的,海水要有大大的,同時利用節奏幫助幼兒朗誦和仿編。節奏的加入,是為幫助幼兒去理解詩歌的結構,而不是為了整合而整合的。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沒有充分利用詩歌本身的優勢,巧妙地利用身體的動作節奏去化解朗誦與仿編中的難點。
教師用ppt時要考慮到孩子學習的特點,在最后有一個定格的畫面,使孩子在念兒歌時有一個依靠,在孩子創編以后,教師同樣也要呈現出孩子創編的內容,這樣在完整朗誦時給幼兒支助。
以下為ljgzcl的回復: 謝謝您的建議,也許是我并沒有充分地挖掘出詩歌本身的一些精華,在詩歌中只是強調了如何去有節奏的念詩歌,在創編的環節,雖然孩子們也用上了如“酸酸的、熱熱的”等一些疊詞,但是他們對本詩歌的結構特點也許不是很清晰。在使用ppt時,比較真實的畫面對孩子有種視覺沖擊力及感染力,我想在念詩歌環節如果出示詩歌的完整圖譜,讓幼兒來看著詩歌的圖譜來說,降低難度,也許效果會更好。
中班語言活動:大樹媽媽
說教材
詩歌《大樹媽媽》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這篇散文就便于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幼兒所接受。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理解詩歌中的主要內容。
2、能嘗試著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按角色進行表演。
3、體驗詩歌中大樹媽媽與娃娃們相互關愛的情感。活動準備:大樹、課件、小鳥、小松鼠、小星星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了一位新朋友,瞧!是誰?”
2、教師出示大樹“大樹媽媽!”
3、“大樹媽媽一個人非常的孤單、寂寞,這該怎么辦呢?小朋友,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4、“大樹媽媽生活在森林里,小朋友請你猜一猜,還有誰會愿意做大樹媽媽的娃娃?”(幼兒講述)
(二)、欣賞詩歌
1、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
2、教師播放課件,教案《中班詩歌教案》。
3、你剛才發現了有誰愿意成為大樹媽媽的娃娃?他門能給大樹媽媽什么?
4、與幼兒一起了解詩歌內容。
(三)、分角色表演
1、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好嗎?
2、“王老師,做大樹媽媽!你們大樹媽媽的娃娃,好嗎?”(大樹媽媽的娃娃有小鳥、松鼠、小星星、樹葉,當說到這些時,你們就用好聽的聲音跟大樹媽媽說)
3、“小朋友,瞧!那里有小鳥、松鼠、小星星,請你想一想,你愿意扮演什么角色,請你自己選則!”
4、與幼兒一起進行表演!
5、“大樹媽媽今天非常開心,它又要給我們小朋友講故事啦!讓我們隨著大樹媽媽一起去聽好聽的故事吧!”
中班詩歌《新年》 活動目的:
1、理解詩歌的內容,用“細聲、大聲、高聲”語氣有表情地朗誦詩歌。狚軬弒盼艶
2、學習詩歌中的對話,嘗試分角色表演詩歌。
3、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新年進步的愿望。活動準備:
1、《新年》多媒體課件,2、太陽、月亮、星星道具。活動過程:
一、激發原有經驗,說說“新年”是什么 教師:新年就要到了,我們要怎么過新年呢?
教師:誰來說說什么是新年,新年到底是什么呢?(黑板出示:新年=?)
二、借助多媒體課件欣賞、學習兒歌。
1、課件導入
教師:你們覺得新年是這樣的,有一個小娃娃她做了個好夢,她夢見新年到了?還夢見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初步欣賞 :
教師:小娃娃做了個好夢,夢見新年到了,她去了哪里呢? 教師:她夢見了誰呢,她問了什么問題?
教師:他們是怎樣回答的呢?我們來仔細聽一聽。
3、再次播放課件學習對話 教師:星星是怎樣回答的? 教師:它說話的語氣是怎樣的?
教師:月亮又是怎樣回答的?它說話的語氣又是怎樣的? 教師:太陽是怎么回答的?它說話的語氣又是怎樣的?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他們說話吧。(教師說引導詞“細聲、大聲、高聲說”)
三、情景角色表演 1教師示范
教師:我來扮小娃娃,你們來學做星星、月亮和太陽來回答我的問題好嗎?(幼兒集體與教師練習對話。)
2、幼兒分角色表演
教師:誰來扮星星?誰來扮月亮、太陽呢?
(教師布置場景,擺出道具,分配小組扮演角色。)第一次分角色表演
教師:誰來扮小娃娃?(調換星星月亮太陽的角色。)第二次分角色表演
四、提升經驗,“什么是新年”
教師:我問星星、月亮和太陽“什么是新年?”他們的答案都不一樣,你同意誰的想法呢? 教師:現在你覺得新年是什么呢?
教師:新年到了,小朋友又長大了一歲,要更懂事,更能干,這是老師對你們的祝愿。
五、新年到了
教師:聽,新年的音樂響起來啦,在這快樂的時刻,我們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詩歌:《新年》 新年
我做了個好夢,夢見新年到了,我坐上飛船遨游太空。我問星星:“什么是新年?” 星星細聲地說:“新年就是新衣、新帽。” 我問月亮:“什么是新年?” 月亮大聲地說:“新年就是糖果、玩具。” 我問太陽:“什么是新年?” 太陽高聲地說:“新年就是進步,新年就是快樂!” “哦,我知道了,新年到了,我又長大了一歲,我會更懂事,更能干。”
小班語言活動《春風》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念兒歌。
2.引導幼兒認識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的美麗。教學準備:
1.觀察過春天的景色,對春天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2.根據兒歌內容制作的大書一本。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知道現在已經是春天了。師:“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
“春天到了,你們知道春天有些什么呀?”
“今天,張老師帶來了書,里面藏著許多關于春天的秘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觀察理解大書的內容
1、觀察第一頁上的“春風” “看,這是誰啊?”
“春風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覺呢?
“春風輕輕地吹來,柔柔的,吹在身上很舒服。”
2、觀察畫面“芽兒發”
“春風一吹,誰出來了呢?”
“哎,小芽是從哪里鉆出來的呀?”
“小芽從泥土里鉆出來,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詞叫:芽兒發。”
引導幼兒學做小芽從泥土里鉆出來的樣子,邊做邊說:春風吹,芽兒發。
3、觀察畫面“柳樹” “春風又吹向了誰?” “柳樹怎么樣了?” 小結:“春風一吹,把柳樹給吹綠了!” “春風吹綠了柳樹,我們一起說!”
4、觀察畫面“桃花” “春風還吹了誰?” “桃花怎么樣了?”
“是誰把桃花吹紅的呀?”(引導幼兒用詩歌的語句表述。)
5、觀察畫面“蝴蝶” “咦,是誰來了?”(蝴蝶)“是誰把蝴蝶也請來了呢?”(用詩歌的語句回答)
6、觀察畫面“青蛙”
“猜猜,又有誰會來呢?” “冬天的時候青蛙在干嗎?” “那現在呢?”“是誰把它們叫醒的?
“來,我們也來做一只小青蛙,讓春風把我們吹醒。” 師做春風,并念兒歌:春風吹醒了青蛙。
7、觀察畫面“小雨”
“春風還給我們帶來了誰?”
“噢,小于輕輕地落下來了,那小雨怎么會落下來的呀?” “來,我們一起來學學,春風吹得小雨輕輕地地下。”
9、觀察畫面“種花”
“那春風吹來的時候,我們小朋友在做些什么呢?” “原來小朋友去種花了!”
(三)學習兒歌
1、師幼共同邊看書邊念兒歌
“剛才我們把大書一頁一頁仔細地看了一遍,現在讓我們連起來再看一遍,一邊看一邊說,好嗎?”
2、幼兒再次跟念兒歌
“這首兒歌可真好聽,讓我們再來邊看書邊念,會念的小朋友可以念得快一點,還不太會念的小朋友可以輕輕地跟著念!”
3、師幼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哎呀,老師手里拿著書,都不好做動作了,讓我們把書放邊上,我們一起邊念邊做動作。”
(四)延伸
春天還會有哪些秘密呢?那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說一說好嗎?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我將詩歌內容以大圖書的形式呈現,借助畫面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在引導的過程中,我針對小班孩子的學習特點,通過表演詩歌中的角色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也讓幼兒更好的理解了詩歌,并自然地運用了詩歌中的語句來表述。在完整學念兒歌時,我層層遞進,從邊看書邊輕聲跟念→再次跟念→不看書,邊念邊做動作→有表情的朗誦。不同形式的朗誦方式,幫助孩子們完全的掌握了整首兒歌,同時也沒有使孩子感覺到反復朗誦的枯燥。對于兒歌的名字,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沒有特意的去引導,其實在活動一開始的第一張畫面,就是“春風”的形象,實際也就告訴了孩子這首兒歌的名字。而在之后的每次完整朗誦之前,我都會問:“這首兒歌說的是誰呀?”也就自然地將名字蘊含其中了。
中班詩歌《夢》的教案及反思 中班音樂《夢》教案篇二
中班詩歌《夢》的教案
優秀的教案可以讓課堂生動有趣。以下是專門為你收集整理的中班詩歌《夢》的教案,供參考閱讀!
1、欣賞詩歌,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豐富詞語“亮晶晶”、“綠瑩瑩”、“香噴噴”、“甜滋滋”。
3、感受詩歌蘊含的意境美。
活動重點:欣賞詩歌,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活動難點:感受詩歌蘊含的意境美。
1、通過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你做過夢嗎?你們的夢是什么樣的?”老師也會做夢,我在床上睡覺做的夢是甜蜜蜜的、如果我在草地上睡覺會做的夢是綠油油的。王老師還有很多朋友也會做夢,他們做的夢很美很美。我們來聽聽吧!你們在聽時要認真聽,聽完告訴老師,他們做了那些夢。
2、出示課件
(1)播放課件,老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2)提問:小朋友們聽清楚了嗎?聽了詩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呢?
(3)第二編朗誦——結合背景音樂和ppt展示。
提問:有誰在做夢?
3、解夢,幫助理解詩歌
(1)提問:“他們在哪里做夢,做著什么樣的夢?
4、第三遍朗誦——結合背景音樂和ppt展示并加以適當的動作。
5、讀夢,幼兒朗誦
引導幼兒用溫暖甜蜜的感情去朗誦詩歌。
7、創編詩歌
8、延伸活動
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朋友,他們也都在做著美麗的夢,他們會在哪里做夢呢?做著什么樣的夢?老師把這些圖片放在區域角,大家可以自己去排一排,編一編,也編出好聽的詩歌。
中班詩歌《夢》的教案及反思 中班音樂《夢》教案篇三
中班詩歌教案《綠色的世界》
澄邁縣永發中心幼兒園
邢安曼
活動目標:
一、理解詩歌內容并能流暢的朗讀詩歌。
二、嘗試仿編詩歌,體驗仿編的樂趣。活動重點、難點:
1、理解并能流暢的朗讀詩歌。
2、能自己想象仿編詩歌。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綠色的眼鏡。
2、紅色、黃色、藍色、橙色、綠色的玻璃紙。
3、圖片:天空、小貓、甜糕、手套。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圖片,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教師讓幼兒猜猜謎語,導出相應的圖片。
2、讓觀察圖片中的天空、小貓、甜糕、手套分別是什么顏色的? 教師:嘩!今天有天空、小貓、甜糕、手套都來看我們中班的小朋友啊。好棒哦!小朋友還想不想有更好玩的玩具來我們班做客啊?(出示一副眼鏡)
二、探索活動,感受戴著綠色眼鏡看事物的感覺。
1、教師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個綠色玻璃紙休做的小眼鏡,請幼兒帶上眼鏡,看看周圍,教學圖片上的圖標(天空、小貓……),說一說周圍的事物和平時有什么不一樣,都變成了什么顏色?(幼兒自由表達。教師注意用詩歌語言回應提升幼兒的回答,如綠色的墻壁……)
小結:當我們戴上綠煞費苦心的眼鏡,看見的是綠色的天空……我們平時看見的顏色很不一樣。老師把它們編成了一首詩歌,請大家一起來聽聽,詩歌的名字叫《綠色的世界》。
三、教師示范朗讀詩歌,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提問:詩歌里說了哪些綠色的東西?(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句子來回答。)
詩歌里的綠色世界是什么樣的?摘下眼鏡后,世界是綠色的嗎?為什么?
2、教師再次配樂示范朗讀詩歌,幼兒欣賞,感受詩歌意境。
3、師幼一起看圖朗誦詩歌1~2遍。
四、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幼兒自由觀察和表達。
給每位幼兒發一張紅色的膠片或糖紙,讓幼兒透過膠片或糖紙觀察周圍的環境,說一說:你看見了什么?它們是什么顏色的?(老師注意用詩歌的語言回應、提升幼兒的回答,如紅色的桌子、紅色的小朋友……)
(2)帶領幼兒學習仿編詩歌。
師:老師把你們看見的紅顏色的東西編進了詩歌里,我們一起來念一念(老師慢速朗誦,帶領幼兒一起學說仿編的詩句。)
五、延伸活動:你又發現了什么?
讓幼兒與同伴交換不同顏色的膠片或糖紙,再次透過彩色的糖紙或膠片觀察周圍的環境,自由表達。
中班詩歌《夢》的教案及反思 中班音樂《夢》教案篇四
篇一: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找夢》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找夢》
一、活動名稱:《找夢》
二、活動目標:
1.夢是夜晚入睡時出現的現象,有時幼兒也會做夢。作品把夢的不可捉摸的特點描繪得十分鮮明,如果幼兒能夠用恰當的語調朗誦詩歌,就有利于幼兒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意境。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試圖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理解詩歌內容,并能用恬靜、舒緩的語氣朗誦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夢不可捉摸的特點。3.學習用恬靜、舒緩的語氣朗誦詩歌。
三、活動內容:
1.在《美麗的夢》音樂伴奏下,幼兒學念詩歌。
2.引導幼兒討論:朗誦關于夢的詩歌應該用怎樣的聲音和語氣呢?(提醒幼兒也可根據音樂緩慢的特點,用恬靜、舒緩地語氣念詩歌。)3.幼兒再次完整朗誦詩歌。
請男孩子閉上眼睛回憶美好的夢境,女孩子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這里男、女生可互換角色,也可安排個別幼兒朗誦)
四、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并學習用恬靜、舒緩的語氣朗誦詩歌。
五、教學難點:在朗誦過程中,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六、活動方法:自主討論、蛇形輪流朗讀、創設情境、研究朗讀技巧。
七、活動準備:教師事先與幼兒交談有關夢的話題、《美麗的夢》背景音樂。
八、活動過程:
暢談各自的夢,回憶做夢時的情景。
1.有個孩子在長長的黑夜里睡熟了,嘴角卻露出甜甜的微笑,你覺得他為什么會笑呢?(幼兒猜想)
2.這個孩子做了一個甜甜的美夢,他夢見自己有一對漂亮的翅膀,翅膀上還長著潔白而美麗的羽毛,他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翱翔,他遇到了美麗的蝴蝶仙子,蝴蝶仙子帶著他來到了白花園中采集花粉。不一會兒他又遇到了蜜蜂王子,他就跟著蜜蜂王子來到了蜜蜂王國,在那里他認識了許許多多的蜜蜂朋友。他心里美滋滋地想擁有一對翅膀真是太有意思了!3.你們做過夢嗎?做的是什么夢?(教師簡單小結:原來我們的夢有的很美好、有的很離奇、有的很滑稽、還有的有點驚險等。)
引出詩歌《找夢》,理解詩歌內容。
4.我們能把丟失的東西找到,但是做完的夢還能找到嗎?做了美夢的孩子想把夢找到,他還寫了首《找夢》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教師完整地朗誦詩歌兩遍(播放背景音樂《美麗的夢》,幼兒欣賞。
5.這首詩歌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6.這個孩子想找夢,他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嗎?
九、活動延伸:
1.情景表演:幼兒閉上眼睛做睡覺狀,請一位小朋友來當蝴蝶仙子,在《找夢》的詩歌聲中,親一親安靜入睡,做著美夢的同伴。
2.以猜想性的問題導入,激發幼兒對“夢”的興趣。同時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中,提升對“夢”的經驗認識。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讓幼兒傾聽夢的詩歌,理解詩歌內容,初步感受詩歌的美好意境。
3.通過自主討論,幼兒獲得正確朗誦詩歌的方法,并在多形式的朗誦中,加深對詩歌意境的領會。將詩歌與情景表演相結合,在輕松的氛圍中進一步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十、活動的評價與反思:
原來夢是人們在睡著的時候,大腦還完全休息,就將平時看到的人和事情重新了組合,像放電影一樣,才會做那些神奇的夢。本次活動讓幼兒找到了夢,找到了他們自己的夢,以活動的形式來完善找夢這個題目,同時也吸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美中不足的是,上課時間超額,導致幼兒學習時間過長,使之在課時將要結束時,他們注意力不那么集中。
篇二:《找夢》教案
9、《找夢》
學習目標:
1、學會“找、到、知、看、沒、關、好、合”8個字,會認“夢、覺、哪、枕、被、窗”七個字。認識一個偏旁“立刀旁”。認識多音字“覺”。
2、簡單理解字義,學會組詞。
3、正確、流利的朗讀詩歌。
課時重點:
1、學會“找、到、知、看、沒、關、好、合”8個生字,會認“夢、覺、哪、枕、被、窩、窗”7個字。認識一個新偏旁“立刀旁”。
2、理解、運用本課生字,進行組詞。
課時難點:
1、認識多音字“覺”。
2、正確、流利的朗讀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1(、板書“夢”)小朋友們平時做夢嗎?你都做過什么樣的夢?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自由發言。
2、夢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呢?有一位小朋友特別想知道這個問題,大家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去找夢吧!(板書“找”)
3、學生齊讀課題。
二、師范讀課文,生拿鉛筆劃出自己應該注意的字。
三、學習生字
(一)出示田字格生字
自由讀——小老師領讀——齊讀——去拼音讀——開火車讀
(二)出示雙橫線生字
1、自由讀——教師領讀——齊讀
2、你會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哪些字?
(三)去拼音的生字
1、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
2、游戲鞏固“找朋友”
(四)與生字相關的詞語
1、小老師領讀
2、理解“合眼”
(五)寫生字寫生字部分和朗讀課文部分應交換,最后空余時間可
1、出示生字 多寫幾個生字。對寫的指導較少。
2、你是如何記住它的?
3、師范寫,生描紅并書寫。
四、生帶著生字寶寶自由朗讀課文。
五、指名學生分節朗讀詩歌。
9、找夢
我一睡覺,在枕頭里嗎? 夢就來了。我看看——沒有。我一醒來,在被窩中嗎? 夢就去了。我看看——沒有。
夢從哪里來?關上門也好,又到哪里去?關上窗也好,我多么想知道,只要一合眼,想把它們找到!夢就又來了。
田字格生字:找 到 知 看 沒 關 好 合 雙橫線生字:夢 覺 哪 枕 被 窩 窗
篇三:語文教案-詩歌《夢》 [語文教案-詩歌《夢》]
一、說教材分析
我選擇的說課的科目是語言,課題內容是詩歌《夢》,適合大班幼兒學習,語文教案-詩歌《夢》。教材選自《幼兒教育》95年第6期第16頁。那么,我為什么要選擇教學安排以外的教材呢?一是因為這首詩歌為讀者創設了一種優美、溫柔的夢境。它無論從意境還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為向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二是因為這篇作品想象神奇美妙,能使幼兒從巧妙的構思中獲得豐實的美感。大班幼兒由于詞類范圍的擴大,思維的不斷發展,他們分析理解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所以,我把這精煉而形象的語言,優美的意境及飽含豐實的思想情感的文學作品介紹給大班幼兒,這也就是我在反復慎重的比較挑選教材的過程中,最終確定詩歌《夢》作為說課、執教內容的原因。同時,也給自己提供了一次創造性地選用教材,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機會。
這首詩歌通過對優美、溫柔夢境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熱愛、歌頌美好生活的
心愿。緊緊圍繞這一中心思想,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我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三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是
(一)向幼兒滲透熱愛珍惜美好生活的教育。
(二)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想象能力,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及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三)引導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朗誦。豐富詞匯:柔柔的、甜蜜。精讀這首詩歌,不僅為其優美的意境所感嘆,而且更為作者構思的美妙所嘆服:小花被披上金色的衣裳,白云跳起舞,樹葉有了被撓癢的感覺,這些擬人化的比喻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也更接近幼兒的生活實際,孩子們都喜歡穿漂亮衣服,小女孩更喜歡跳舞,且多數孩子都有被大人撓癢的經歷。課題的重點在于如何引導幼兒在理解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詩歌。詩歌中的結尾說到:不,這不是夢,這是真的。為什么做了那么多美好的夢,又說這不是夢呢?難點就在這兒,即如何滲透思品教育就是課題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為使幼兒體驗詩歌中的語言、意境的優美和豐實的情感,結合語言活動自身的特點,我主要采用欣賞、講述和談話進行教學。詩歌本身就含有諸多美的東西,它可以喚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濃厚興趣和求知欲望,給幼兒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時一味地讓幼兒重述語句,那幼兒就會學得索然無味。為了增強作品的感染力,突出如何引導幼兒理解詩歌這一重點,我借用電教手段,利用配樂詩歌錄音的形式,并根據詩歌內容自制投影片,將音樂、詩歌、畫面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刺激幼兒的視覺、聽覺感官,這種目有所見、耳有所聞的方法,能讓幼兒自發地帶著愉悅、好奇之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美妙境界之中,它所呈現出的視聽效果,不僅可以豐滿詩歌本身的魅力,而且對于引導幼兒積極地欣賞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幼兒教案《語文教案-詩歌《夢》》通過看和聽,幼兒很快就可以體會到詩歌中動人的語言、鮮明的形象,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摯熱情感。所以,我選擇了視聽同步欣賞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之一。為了引起幼兒欣賞的興趣,激發幼兒欣賞的愿望,培養幼兒欣賞的能力,教師就需要運用語言的速度、語言的變化、感情色彩和敘述的條理性,通過口頭語言生動地講述以恰當的表達不同情節,引導幼兒分析理解作品內涵,使幼兒獲得鮮明的表象和概念,所以講述法為另一種教學方法。以上兩種方法相互并存,是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解決教材重點的有力手段。在突破教材難點為什么說這不是夢時,采取談話法。因為談話法是通過師生之間相互交談來進行的,由于能相互交談,有問有答,因此能把較復
雜,幼兒難以理解的問題化為若干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階梯式問題,對開拓思路,激發幼兒有系統的思維,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有較多益處。此外,還有表演法,幼兒個個愛表現自己,當幼兒的情緒受到感染時,我帶幼兒進行即興表演,你演給我看,我朗誦給你聽,一起將詩歌的內容表現出來,幼兒的興趣會非常高。
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主要運用直觀、形象且便于演示的投影片和配樂詩歌錄音磁帶作為主要教具。
三、說學法指導
詩歌教學中教師容易重復述而輕欣賞,其結果,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時間少,機械復述占用了大部分時間。那么,文學作品的意境、情感及文學形式的美便消失在機械復述之中。眾所周知,欣賞文學作品是幼兒園文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如何去欣賞,欣賞的程度如何,既檢驗了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學習這首詩歌時,我注重為幼兒提供會欣賞的學習方法,也就是會傾聽。為了避免幼兒在反復的欣賞中注意力分散或產生厭煩情緒,采用了多種形式。如:安靜欣賞教師朗誦;播放錄音,幼兒閉目欣賞;視聽欣賞等。培養幼兒這種良好的自覺地傾聽習慣,為今后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對于作品中那些重點的語句,教師對照畫面,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情景幫助幼兒分析。幼兒看著色彩鮮艷的畫面,聽
者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這種良好的語境,啟迪了他們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從中也孕育著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規程》中明確指出: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為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就問題的設計著重從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出發進行究因性、假設性、連問的提問方式。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依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采用積極鼓勵,正面教育的方法因人施教。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看、聽、想、講,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認真傾聽及口語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總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談話法,以游戲的口吻,師生進行相互交流,并在《夢幻曲》音樂的伴隨下,將幼兒的情緒引入夢的主題。大班幼兒思維直觀、具體、形象,他們的活動帶有較強的情緒色彩。因此,教師用音樂作為背景,運用擬人化的語言,如:夜晚來臨了,大地變得黑暗了,小螞蟻、小蝴蝶、小花睡覺了。你也上床睡覺了,睡著的時候會不會做個美妙的夢呢?你夢見自己怎樣了?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能極大的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氛圍中,幼兒猶如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注意力很快就集中了,思路也變得開闊了。第二部分,是分析理解詩歌部分,這一部分共分五部。第一步,通過教師的朗誦及欣賞詩歌錄音,其中貫穿常規性提問,使幼兒對詩歌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第二步,運用電教手段,利用究因性、啟發式的提問,為幼兒創造較多的獨立思考、充分表達的機會,引導幼兒分析、理解詩歌內涵。第三步,通過視聽完整地欣賞,及你喜歡什么?為什么?的提問,引導幼兒去挖掘、去欣賞詩歌的內在美,并能運用簡單的語言表述自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第四步,師生集體看投影片朗誦,然后是思想品德的滲透、表演朗誦和發散思維。教師利用豐富的語詞啟發幼兒想象,因為幼兒的想象活動是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沒有逐句逐段教誦,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幼兒大膽的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象,發揮其想象的積極性。最后一部分是一個延伸活動,啟發幼兒運用柔和的色調畫下自己甜美的夢境。活動的開始由說夢引入,結束又以畫夢收尾,首尾呼應,整個活動緊緊圍繞夢這一主題進行。語文教案-詩歌《夢》
篇四:
6、《9找夢》教學設計
小學2015—2016學第一學語文學科備課表格 篇五:詩歌《夢》 [詩歌《夢》]
一、說教材分析
我選擇的說課的科目是語言,課題內容是詩歌《夢》,適合大班幼兒學習,詩歌《夢》。教材選自《幼兒教育》95年第6期第16頁。那么,我為什么要選擇教學安排以外的教材呢?一是因為這首詩歌為讀者創設了一種優美、溫柔的夢境。它無論從意境還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為向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二是因為這篇作品想象神奇美妙,能使幼兒從巧妙的構思中獲得豐實的美感。大班幼兒由于詞類范圍的擴大,思維的不斷發展,他們分析理解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所以,我把這精煉而形象的語言,優美的意境及飽含豐實的思想情感的文學作品介紹給大班幼兒,這也就是我在反復慎重的比較挑選教材的過程中,最終確定詩歌《夢》作為說課、執教內容的原因。同時,也給自己提供了一次創造性地選用教材,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機會。
這首詩歌通過對優美、溫柔夢境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熱愛、歌頌美好生活的
心愿。緊緊圍繞這一中心思想,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我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三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是
(一)向幼兒滲透熱愛珍惜美好生活的教育。
(二)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想象能力,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及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三)引導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朗誦。豐富詞匯:柔柔的、甜蜜。精讀這首詩歌,不僅為其優美的意境所感嘆,而且更為作者構思的美妙所嘆服:小花被披上金色的衣裳,白云跳起舞,樹葉有了被撓癢的感覺,這些擬人化的比喻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也更接近幼兒的生活實際,孩子們都喜歡穿漂亮衣服,小女孩更喜歡跳舞,且多數孩子都有被大人撓癢的經歷。課題的重點在于如何引導幼兒在理解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詩歌。詩歌中的結尾說到:不,這不是夢,這是真的。為什么做了那么多美好的夢,又說這不是夢呢?難點就在這兒,即如何滲透思品教育就是課題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為使幼兒體驗詩歌中的語言、意境的優美和豐實的情感,結合語言活動自身的特點,我主要采用欣賞、講述和談話進行教學。詩歌本身就含有諸多美的東西,它可以喚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濃厚興趣和求知欲望,給幼兒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時一味地讓幼兒重述語句,那幼兒就會學得索然無味。為了增強作品的感染力,突出如何引導幼兒理解詩歌這一重點,我借用電教手段,利用配樂詩歌錄音的形式,并根據詩歌內容自制投影片,將音樂、詩歌、畫面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刺激幼兒的視覺、聽覺感官,這種目有所見、耳有所聞的方法,能讓幼兒自發地帶著愉悅、好奇之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美妙境界之中,它所呈現出的視聽效果,不僅可以豐滿詩歌本身的魅力,而且對于引導幼兒積極地欣賞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幼兒教案《詩歌《夢》》通過看和聽,幼兒很快就可以體會到詩歌中動人的語言、鮮明的形象,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摯熱情感。所以,我選擇了視聽同步欣賞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之一。為了引起幼兒欣賞的興趣,激發幼兒欣賞的愿望,培養幼兒欣賞的能力,教師就需要運用語言的速度、語言的變化、感情色彩和敘述的條理性,通過口頭語言生動地講述以恰當的表達不同情節,引導幼兒分析理解作品內涵,使幼兒獲得鮮明的表象和概念,所以講述法為另一種教學方法。以上兩種方法相互并存,是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解決教材重點的有力手段。在突破教材難點為什么說這不是夢時,采取談話法。因為談話法是通過師生之間相互交談來進行的,由于能相互交談,有問有答,因此能把較復雜,幼兒
難以理解的問題化為若干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階梯式問題,對開拓思路,激發幼兒有系統的思維,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有較多益處。此外,還有表演法,幼兒個個愛表現自己,當幼兒的情緒受到感染時,我帶幼兒進行即興表演,你演給我看,我朗誦給你聽,一起將詩歌的內容表現出來,幼兒的興趣會非常高。
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主要運用直觀、形象且便于演示的投影片和配樂詩歌錄音磁帶作為主要教具。
三、說學法指導
詩歌教學中教師容易重復述而輕欣賞,其結果,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時間少,機械復述占用了大部分時間。那么,文學作品的意境、情感及文學形式的美便消失在機械復述之中。眾所周知,欣賞文學作品是幼兒園文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如何去欣賞,欣賞的程度如何,既檢驗了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學習這首詩歌時,我注重為幼兒提供會欣賞的學習方法,也就是會傾聽。為了避免幼兒在反復的欣賞中注意力分散或產生厭煩情緒,采用了多種形式。如:安靜欣賞教師朗誦;播放錄音,幼兒閉目欣賞;視聽欣賞等。培養幼兒這種良好的自覺地傾聽習慣,為今后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對于作品中那些重點的語句,教師對照畫面,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情景幫助幼兒分析。幼兒看著色彩鮮艷的畫面,聽者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這種良好的語境,啟迪了他們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從中也孕育著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規程》中明確指出: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為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就問題的設計著重從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出發進行究因性、假設性、連問的提問方式。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依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采用積極鼓勵,正面教育的方法因人施教。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看、聽、想、講,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認真傾聽及口語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總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談話法,以游戲的口吻,師生進行相互交流,并在《夢幻曲》音樂的伴隨下,將幼兒的情緒引入夢的主題。大班幼兒思維直觀、具體、形象,他們的活動帶有較強的情緒色彩。因此,教師用音樂作為背景,運用擬人化的語言,如:夜晚來臨了,大地變得黑暗了,小螞蟻、小蝴蝶、小花睡覺了。你也上床睡覺了,睡著的時候會不會做個美妙的夢呢?你夢見自己怎樣了?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能極大的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氛圍中,幼兒猶如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注意力很快就集中了,思路也變得開闊了。第二部分,是分析理解詩歌部分,這一部分共分五部。第一步,通過教師的朗誦及欣賞詩歌錄音,其中貫穿常規性提問,使幼兒對詩歌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第二步,運用電教手段,利用究因性、啟發式的提問,為幼兒創造較多的獨立思考、充分表達的機會,引導幼兒分析、理解詩歌內涵。第三步,通過視聽完整地欣賞,及你喜歡什么?為什么?的提問,引導幼兒去挖掘、去欣賞詩歌的內在美,并能運用簡單的語言表述自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第四步,師生集體看投影片朗誦,然后是思想品德的滲透、表演朗誦和發散思維。教師利用豐富的語詞啟發幼兒想象,因為幼兒的想象活動是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沒有逐句逐段教誦,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幼兒大膽的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象,發揮其想象的積極性。最后一部分是一個延伸活動,啟發幼兒運用柔和的色調畫下自己甜美的夢境。活動的開始由說夢引入,結束又以畫夢收尾,首尾呼應,整個活動緊緊圍繞夢這一主題進行。
中班詩歌《夢》的教案及反思 中班音樂《夢》教案篇五
曬太陽(中班詩歌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感。
2、知道人和動植物離不開陽光,嘗試創編詩歌。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幼兒用書《天晴了 下雨了》。
教師準備:1.掛圖《曬太陽》
2.《種太陽》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種太陽》,提問:歌中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你們喜歡太陽嗎?太陽隊我們有什么好處?請小朋友講一講。
二、出示《曬太陽》的掛圖,觀察畫面
圖上都有哪些景物?是什么季節?圖中的娃娃在干什么?她曬著太陽是什么樣的心情?指名說一說。師引導幼兒讀懂圖意:天上掛著一輪金燦燦的太陽,金色的陽光撒向大地,現在正是秋季,遠處金黃的稻子成熟了,在陽光下閃著金燦燦的光,近處,一棵蘋果樹上掛滿了又大又紅的蘋果,空氣中飄散著蘋果的芳香,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陽光下玩耍,她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不禁說了句::“啊,秋天多美啊!太陽曬在身上真舒服啊!”他們都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提問:圖中的小草是什么顏色的?稻子是什么顏色的?蘋果是什么顏色的?如果沒有太陽的照射,小草會發芽嗎?稻子會成熟嗎?蘋果會變紅嗎?萬物會生長嗎?多曬太陽對我們身體有什么好處?
師小結出: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多曬太陽可以殺菌消毒,增強抵抗力,使身體更健康。
三、欣賞詩歌,了解詩歌內容
1、邊看掛圖,教師念兒歌
提問:有了太陽的照射,它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小草,稻子,蘋果各自穿了什么樣的衣裳?
為什么說娃娃曬了太陽才健康?
先分組討論,再指名說,師小結。
四、學習詩歌
1.幼兒跟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幼兒用動作進入角色扮演表現詩歌內容:我是小草,在陽光下慢慢變綠了,穿上綠衣裳.....
五、仿編詩歌
翻開幼兒用書《天晴了,下雨了》第7頁,觀察圖畫,仿編詩歌
你還知道什么東西曬太陽,穿上了什么顏色的衣服?請你模仿它的口氣說一句
幼兒上臺來,邊表演做出生動的造型,邊說:
我是草莓,草莓曬太陽,穿上紅衣裳。
我是櫻桃,櫻桃曬太陽,穿上紅衣裳。
我是荔枝,荔枝曬太陽,穿上紅衣裳。
我是桃子,桃子曬太陽,穿上紅衣裳。
我是李子,李子曬太陽,穿上紅衣裳。
我是香蕉,香蕉曬太陽,穿上黃衣裳。
我是迎春花,迎春花曬太陽,穿上黃衣裳。
我是桔子,桔子曬太陽,穿上黃衣裳。
我是梨子,梨子曬太陽,穿上黃衣裳。
我是杏子,杏子曬太陽,穿上黃衣裳。
我是菠蘿,菠蘿曬太陽,穿上黃衣裳。
我是大樹,大樹曬太陽,穿上綠衣裳。
我是葡萄,葡萄曬太陽,穿上紫衣裳。我是桃花,桃花曬太陽,穿上粉紅衣裳。
我是梨花,梨花曬太陽,穿上白衣裳。
我是杏花,杏花曬太陽穿上黃衣裳。穿上黃衣裳。
我是牡丹花,牡丹花曬太陽,穿上紅衣裳。
我是紫藤花,紫藤花曬太陽,穿上黃衣裳。
......
六、幼兒在音樂聲中,隨意起舞,模仿一種果實或者花兒或者小動物,小娃娃在陽光下曬太陽的表情和愉快心情。進一步懂得太陽的重要和好處,表達對太陽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