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一
1、認識“曹、稱”等14個生字,會寫“柱、底”等9個字。能用“一邊……一邊……”說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對話表達的意思。
3、喜愛曹沖這位愛動腦筋的想辦法的小朋友,能從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
4、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表達能力,愿意主動給家人講《稱象》的故事。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句子所表達的意思。
字詞卡片,演示曹沖稱象過程的投x或實驗材料。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那你們見過稱大象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象的故事。(板書:稱象)適時認識生字“稱、象”。
2、板題質疑:板書課題,讀課題,認識生字“稱、象”圍繞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誰稱象?為什么稱象?怎么稱的?)
二、學習新課
初讀(自由讀文,畫出生字,了解內容。)
1、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畫出生字,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掉字。
2、指名讀課文。強調重點字的讀音:如“稱、造、秤、得、倒”等字的讀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間互相指認生字,適當用生字練習組詞或說話,共同識記。
4、小組同學合作,幫助認字有差距的同學學會生字。
討論(交流讀書體會,整體感知課文。)
1、思考:通過自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朗讀(在理解中感悟讀文,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1、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段指讀課文,組織學生評價朗讀,相互促進,教師適時范讀指導。
2、抓住“一邊……一邊……”的句子,認真體會,練習說話。
3、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組內的同學聽。
寫字(針對學生實際,激發寫字興趣。)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組織學生認讀觀察,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字,先描紅,再書寫。
2、針對學生實際,對典型字進行重點指導。如“船”等。
3、學生自由練寫,組織展示評價。
第二課時
一、導入(復述故事,引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誰能把這個故事簡單地給大家講一講。
二、討論(讀書討論,比較稱象方法,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1、引導學生讀1————3自然段。思考:曹操聽了大臣們稱象的方法為什么“直搖頭”?
2、小組討論,交流意見,陳述理由。
3、分角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加上適當的動作和表情,體會當時的情景。
三、演示(演示稱象過程,體會曹沖的聰慧。)
1、引導學生讀4、5自然段,體會曹沖稱象的過程。
2、師生或生生合作,邊敘述邊利用投影進行演示,曹沖稱象的全過程,進而體會曹沖的聰慧。可以多組進行,進行比賽。從語言表達,操作等方面進行評價。
3、指導朗讀課文,抓住表示稱象順序的詞語體會用詞的準確。
四、拓展(引發思考,拓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1、引導學生思考課后問題: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稱象呢?(可以啟發他們從當時的情況和現代社會兩個方面進行思考。)
2、組織學生討論,發表各自見解,進行互相評價。
五、寫字(加強寫字指導,培養寫字習慣。)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觀察特點。
2、指導書寫,強調注意事項。
3、自由練寫,展示評價。
這篇課文敘述了一個有關曹沖的故事,學生對課文內容比較感興趣。根據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的教學目標是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把課文讀通順,體會課文三個關鍵句子的表達效果。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先采用的是隨文識字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在復述課文大意的過程中認識14個會認的生字,再讓學生開火車讀、領讀等方法鞏固學習生字。第二課時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體會三個句子的表達效果,談感受,走近人物。我根據課后的思考題讓學生對比讀兩組句子,體會詞語“到底”和“才”字的表達效果。由于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表達能力的差異,大部分別學生有所體會但不能用準確的句子表達出來,個別學生有體會在我的引導下也能用比較清楚的語句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還有個別學生可能還不能體會出這兩組句子的不同表達效果。
我認為這一堂課上的比較滿意。比較突出的地方是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老師的授課思路較清晰。但是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照顧到所有的學生,一堂課上要讓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收獲,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要得到實際的鍛煉。所以課堂上的每一次提問和討論都要精心設計,要對學生的思維有不同程度的啟發。調動每個孩子的腦力勞動,讓每個學生在一堂課上都要體會到學習的一點快樂和滿足感。
語文教師要上好一堂語文課不斷反思和總結是及其必要的。在反思中改進,吸取經驗教訓,努力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即便現在自己在專業素養方面還很欠缺,但是也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不敷衍學生、也不敷衍自己。讓我想起一句以前大學試講七年級思品課的一節內容題目“態度決定未來,習慣造就成功”。老師上課態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態度,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在忙也要認真備課,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在每一節課堂上鍛煉學生、成就自己。
《曹沖稱象》是一篇老課文了,學過文章的學生都會身深深記住這位聰明機智的孩子,會被他的聰明所折服。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力圖讓“趣”貫穿始終,讓學生樂在其中,思在其中,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幾點反思:
一、我能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開發學習資源,營造了興趣盎然的語文學習生活,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學習。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
二、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讓他們從感興趣的話題中產生濃厚的閱讀,把課文學習作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課文伊始,從曹操的良種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讓同學們到課文里找一找。當同學們對曹操的表情產生興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讓他們滿懷興致的朗讀課文,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三、課堂上我盡可能把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達到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
四、我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的說,進而有條理地說,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讓學生邊操作邊說明,幫助學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樣稱出來的,有效的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
“奇思妙想”“有計可施”環節的設計,沒有更好的發散學生的形象思維。充分讓學生勤于動腦、富于聯想,用智慧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我相信只要我們引導及時,相信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會及時閃現,個個都會成為“智慧星”。
以小學生耳熟能詳的小故事,為學習材料,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介紹的,教學中主要讓學生自讀,多種形式朗讀,解決不認識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過理解文字語言去理解曹沖稱象的辦法。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二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教案:
4、曹沖稱象
【教學目標】
1.認識“曹、稱”等 14 個生字,會寫“稱、柱”等 l0 個字,會寫“別人、一同”等 12 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學習第四自然段,借助課后題的排序,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通過對比,體會“才、到底”等詞語表達的意思。
3.討論交流“為什么曹沖稱象的辦法好”,感受曹沖的聰明才智,學習曹沖善于觀察,樂于動腦,大膽表達的品質。
4.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感受曹沖的聰明才智,學習曹沖善于觀察,樂于動腦,大膽表達的品質。
【教學難點】 借助課后題的排序,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和曹沖的辦法好在哪里。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人物對話,理解課文內容。 (重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
教師口述:
1、象,通稱大象,是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
大象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通常以家族為單位活動。大象的皮層很厚,但皮層褶皺間的皮膚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蟲叮咬。象牙是防御敵人的重要武器。
2、同學們,見過有人稱大象嗎? 在古時候,要稱一頭活著的又高又大的大象真是一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走進課文,看看七歲的曹沖是怎樣稱象的?
(板書:4曹沖稱象)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出示圖片,引出對大象的介紹,再引導課文的學習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 讀詞語,讀生字,識記。
①“桿”的發音要注意,在這里讀“ɡǎn”。“柱、秤、稱、站、船、重、止、然”是翹舌音,“做、歲、曹”是平舌音。“桿、論、砍、線”是前鼻音。“量”是后鼻音。
②識記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曹”字。先請學生想一想:身邊有沒有姓“曹”的同學或小伙伴;
形近字比較識記“重、量”。兩個字中都有“里”字的字形。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一些東西的重量,明白這個詞的意思。
實物演示法:學習“秤”可以實物演示“一桿秤”,說說“秤桿、秤砣”。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曹操 天曹 隊員 官員 一根 根據 議論 提議 議論 論文 重要 舉重 砍樹 砍柴 畫線 直線 停止 阻止 重量 大量
(2)學習多音字:“重、桿”
練 ①讀句子,找發現。
石頭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這一桿秤稱東西特別準。
在這里,“重”讀“zhòng ”,意思是“分量大,與輕相對”,還有一個讀音是“chóng”,意思是“再,層”;“桿”讀“gǎn ”,意思是“器物上像棍子的細長部分;量詞,用于有桿的器物”,還有一個讀音是“gān”,意思是“較長的棍”,組詞如下:
重 zhòng (重量)(質量) 桿 gǎn (一桿秤)(杠桿)
chóng(重復)(重新) gān(旗桿)(電線桿)
②讀一讀:
這些蔬菜的重(zhòng)量,沒有必要重(chóng)復來稱了。
學校的旗桿(gān)上有一面五星紅旗在飄揚?
(3)識字游戲
摘蘋果游戲,看誰摘得多。(讀對一個,蘋果就被摘下。)
(4)理解詞語
練 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官員 船兩側的邊兒。
議論 經過任命的、擔任一定職務的政府工作人員。
船舷 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表示意見。
(5)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三、自讀課文,了解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提醒學生把句子讀通順,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指名不同層次的學生朗讀,檢查自讀效果如果有的學生還沒有讀順,再提醒他們自讀相應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學生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3、 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然后按“誰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頭填空:課文講( )的故事。
(學生填“曹沖稱象”正確,填“曹沖想出好辦法稱象”更好,應給予充分肯定)?
【設計意圖:以填空的形式,整體感知課文,降低了難度,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四、學習“會寫字”
稱 柱 底 桿 秤 做 歲 站 船 然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實物演示法:學習“秤”可以實物演示“一桿秤”,說說“秤桿、秤砣”。
形聲字結構特點:“柱 站 桿 底”。
形近字比較:秤-稱 故-做 船-沿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多元識字,交流不同的識記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培養學生善于表達自我的能力和喜歡識字的興趣。】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然、歲”,上下結構,上下等寬。 “秤 稱 柱 桿 站”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做”左中右,“船”左右結構,左右等寬,半包圍結構“底”。)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晨、裝”和左右結構的字“然、底”,學生練寫。
“然”上下結構,四點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開適當的間距,首尾兩點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點不能忘記。
“底”字,半包圍結構,“氐”字的一橫收筆在橫中線上,向右上傾斜,落筆比第一橫長。斜勾要舒展,與左邊的橫平衡。
練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分類積累,練習表達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有新鮮感的詞語,分類整理并摘抄積累:
(1)直 才 果然 到底
(2)表示序數的詞語:先 然后 再
2、練習運用:練習用“ 先 然后 再”說話。
(先)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然后)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再)稱稱船上的石頭。
六、課堂小結
本課我們認識了聰明的小朋友曹沖,了解了他稱象的故事,學會了很多生字新詞,學會用多種方法識記,能夠正確、規范地書寫。
七、當堂檢測
八、課后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
2、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辦法好不好,自己還能想出什么辦法來稱象。(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和課文進行了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要深入了解課文。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從稱象這件事上,你覺得曹沖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2、出示本課時教學目標。
二、品讀釋疑
1、自由讀文,思考:課文中有幾種稱象的方法?
預設:文中有兩種稱象的方法,一種是官員們的造一桿大秤稱大象;一種是曹沖的趕象到大船上的方法。
2、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更好?(曹沖的更好)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去看看,官員們主張怎么稱大象的,曹沖又是怎么稱象的呢?為什么曹沖的方法就好呢?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3、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1)曹操和大臣們看到的大象什么樣?大象_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
練一練: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兩把大扇子,鼻子像一個長長的鉤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辮子。
(2)官員們提出了什么問題?
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3)照樣子,寫句子。
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
彎彎的月亮像小船。
紅紅的太陽像個大火球。
閃閃的星星像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
【設計意圖:通過仿寫訓練,鍛煉了學生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4、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思考:
文中官員們是怎樣討論稱象的方法?
預設:
得造一桿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
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誰有那么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桿大秤呢?
(板書:官員們——造大秤——樹做秤桿——曹操搖頭)
5、默讀第四自然段,思考:
(1)曹沖是如何稱象的?曹沖稱象的辦法分為幾步?讀一讀,圈畫出來。
預設:
第一步:趕象上船,在船舷下沉處畫線。(板書:趕上船象 ——畫線)
第二步:把大象牽上岸, 往船上裝石頭,裝到畫線處為止。(板書:趕象上岸——裝石頭)
第三步:稱出每塊石頭的重量。
第四步:把石頭的重量加起來,就等于大象的重量。(板書:稱石頭——知象重)
(2)練一練:用“先……再……然后……最后……”敘述稱象的過程。
先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線 )。再把大象(牽上岸),往船上(裝石頭 )。等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稱一稱 )船上的石頭。這樣,就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6、比較官員和曹沖稱象的方法,說一說曹沖稱象的辦法好在哪里呢?
預設1:曹沖把“大船”當作大秤,用來稱象,解決了沒有大秤的問題;
預設2:曹沖想到用石塊和大象進行等量交換,讓大象絲毫無損。
7、閱讀方法解密:理解對比手法
概念:把兩個相反或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想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式加以描述或說明,這種方法叫對比,也叫對照。
作用:運用對比可以使形象更加鮮明,達到表達思想、說明問題的目的。
8、從稱象這件事上,你覺得曹沖是個怎樣的孩子?
(從稱象這件事上,我覺得曹沖是一個愛動腦筋,善于觀察,聰明又大膽的孩子。)(板書:愛動腦筋,善于觀察)
9、稱象的事對你有何啟示?
(我認為曹沖很聰明,我也要向曹沖學習,遇到問題善于思考,積極想辦法解決。)(板書:善于思考)
【設計意圖:運用畫一畫的方法,從文中尋找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學會運用序數詞復述課文重點內容,訓練了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三、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兒歌《大象》、《人有兩個寶》。
聽讀《大象》、《人有兩個寶》,了解大象的特點,明白只有既動手又動腦,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故事。跟著錄音多讀幾遍,試著背誦《人有兩個寶》。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通過描寫一個7歲的孩子——曹沖,想出了比官員更好的稱象方法,從而稱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見曹沖是一個愛動腦筋,善于觀察,聰明又自信的孩子。
五、學習寫話方法
學一法:用“……,再……,然后……”寫句子。
本文曹沖稱象的辦法是: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線的地方為止。再把大象(牽上岸),往船上裝石頭 。等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然后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舉一例:小狗吃飯的時候,先看一看四周有沒有人來,再用鼻子聞一聞,然后用舌頭舔一舔,最后狼吞虎咽地大吃起來。
練一練:用“……,再……,然后……”練習寫一句話。
示例:做香蕉奶昔很簡單,先把香蕉去皮,再放入榨汁機中打碎,然后加入牛奶攪拌,最后用碗盛出來,香蕉奶昔就完成了。
六、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通過故事告訴我們平時要多觀察,遇事多動腦筋,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七、主題延伸
小朋友,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
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不會退縮,我會積極地動腦筋、想辦法。
八、當堂檢測
九、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課件25)
曹操帶著兒子和官員們去看大象
官員們——造大秤——樹做秤桿——曹操搖頭 愛動腦筋
曹沖 趕上船象 ——畫線 善于觀察
稱象 曹沖 趕象上岸——裝石頭 曹操笑著點頭 富于思考
稱石頭——知象重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1、在教學《曹沖稱象》這篇課文時,我先指導孩子多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先……再……然后……”理解曹沖稱象的幾個步驟。其次,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加強重點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沖的方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透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對這一難點基本上突破了,而且還訓練了學生的說話和口頭表達潛力,增加了課堂的有效性。
2、讀文質疑,合作解疑,課件突破難點
閱讀課的教學是語文科教學的重點,《稱象》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感悟曹沖是個遇事愛動腦筋,能找出解決問題辦法的聰明孩子。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曹操為什么要稱象?官員們用什么辦法來稱象?曹沖用的是什么辦法?”然后,梳理學生的問題,循著學生的問題,逐個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最后解決問題。
不足之處:
今后的每節課如果都能從多個方面著手進行備課、教學研究的話,每節語文課都能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期望在不斷的練習中,實踐中,語文課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三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勞動與技術》四年級上冊第十二課《曹沖稱象》。本課通過折紙、描線、裁剪、粘貼、描繪來制作《曹沖稱象》的紙模型,讓學生體驗如何把一個立體物變成平面圖,再由平面圖變為立體物的神奇過程,同時在制作的過程中鍛煉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新課標提出:要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和技術實踐能力,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基于以上認識,再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將《曹沖稱象》一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知識與技能
1.在制作過程中學會看一些紙工折粘的符號;
2.學會畫點畫線的標記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對稱形折紙、剪紙法來制作紙手工藝品;
2.鞏固折、畫、剪、粘等手工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養成認真、耐心、細致與合作的習慣;
2.滲透語文學科知識,在學學玩玩說說中體會樂趣,增強動手動腦和創作能力,激發勞動興趣。
下面我簡要說說如何指導學生折紙、畫點、畫線這一教學過程。這也是本課中我將攻克的教學難點。
定位
首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張邊長為24厘米的正方形卡紙,然后指導學生將紙對折再對折變成邊長為12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好后,讓學生檢查小正方形的邊沿是否都對齊,然后重點提醒學生要將紙的開口朝右朝下地平放在桌面上。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紙的對折和擺放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最后裁剪出的作品能否展開變成曹沖稱象模型,所以特別需要指導和提醒學生準確操作。)
定點
完成定位后,提示學生拿好鉛筆和直尺。先讓學生一邊觀看課件演示,一邊聽我的講解,如何在折好的小正方形的每條邊沿上標注出兩個三等分點。然后再讓學生自己回憶標注:將尺跟紙邊對齊,每四厘米畫一個點。
邊上的八個三等分點標注出后,還要再標注中間的四個點。我先讓學生自己說說該如何標注。然后確定一個方法,如:將尺對齊左右兩邊的點擺放,每四厘米畫一個點。
最后給這12個點分別用字母標注好。
(設計意圖:四條邊上的8個點的確定能為下一步準確快速畫線提供幫助;而中間4個點的確定則能使所畫線條的長短方位更加精確。)
定形
有了紙上的這12個點,下面畫線條就能比較容易把握了。我仍舊先讓學生一邊觀看課件演示,一邊聽我的講解,即如何利用三等分點將線條標注好。如:表示大象鼻子的兩條線就要尤其強調,右邊的一條直線在中間左邊的兩個三等分點之間,但是離上邊的點大概還有一厘米。而右邊的線則是弧形的。
之后再讓學生討論說說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看投影實物,將線條標注好。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點擊,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線條是如何在點之間產生的,從而更方便學生記憶,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指導學生折紙、畫點、畫線這一環節,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既要觀察記憶,專心致志,又強調自主學習,耐心細致,做到眼、口、手、腦并用,真正實現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四
通過老師閱讀,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辦法好不好,自己還能想出什么辦法來稱象。教育幼兒平時要多觀察事物,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相關的故事書、圖片,了解在古代量具比較落后,科學不發達。
1、老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多想想,多猜猜還有哪些辦法?
師:你們在市場,見過別人稱東西嗎?稱東西為了什么?
[出示課件:大象圖片]那,大家見過有人稱大象嗎?
我們就坐時光機去古代,看看一個叫曹沖的孩子,他是怎么想辦法稱大象的。
2、針對發現的問題,指名當小老師組織大家交流學習經驗。
3、如果你是曹沖,你會用什么更好的主法來稱大象呢?
4、觀看錄像,了解故事內容。
5、看后問,你們看了錄像有什么想法?你覺得曹沖怎么樣?為什么?
6、小結:
曹沖真聰明,想到了用石頭來稱大象。原來只要肯動腦筋,辦法就能想出來。
我們小朋友平時遇到問題,也要像曹沖一樣動腦箱想辦法,利用身邊的資源解決問題。現在科學發達了,發明了地磅秤、灌包秤、還有汽車衡和地上衡等,它們都直接稱很重很重的東西,現在要稱一只大象可方便了,提醒小朋友在今后要多用腦。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五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會辨析象與像、稱與秤的使用,初步學會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上新詞語的意思。
2、會仿照課文例句又又和按誰帶著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寫一句話;會按照課文內容,把句子補充完整。
3、能帶著課文后的思考題材邊看邊想,默讀課文;能復述出曹沖設想的稱象的好辦法,是因為他善于把平時已經知道的一些常識聯系起來進行思考,并靈活地加以運用;感受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
理解課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沖稱象的簡單科學道理,知道曹沖能想出好辦法的原因。
電腦課件生字卡片實驗儀器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辨析象與像、稱與秤的使用,初步學會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個新詞語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語句中的作用。
2、能帶著課文后的思考題邊看邊想,默讀課文;能復述出曹沖設想的稱象的好辦法的具體操作步驟;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學習13個生字,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卡片電腦課件實驗工具一套
教學過程:
1、談話:同學們你們誰見過秤?它有什么用?
2、揭題:
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稱象》
②出示課題《稱象》質疑。
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那些問題?
3、檢查預見情況。
①認讀生字②完成作業題1
同學們根據預習情況,你能告訴大家畫中誰是曹沖、曹操。
1、出示電腦課件畫面
2、指名學生介紹兩個人物
小結:介紹人物時,我們可以根據人物的衣著、長相、姿態、動作來介紹,
并把他運用于我們平常的生活和寫作。
過渡:同學們看了圖,想知道官員們想出什么辦法稱象。曹沖又想出什么辦
法稱象呢?請在家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四自然段,劃出有關的句子。
2、選把學習內容,你最想知道誰想出的稱象方法?(曹沖的稱象辦法。)
3、選學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讀曹沖說的方法。思考:曹沖一共說了幾句話?第一句和后面三句話
是什么關系?
②出示電腦課件,第四自然段。
③想想曹沖稱象的過程分為幾步?用線劃出表示序號的詞,并用
。標出稱象的動作詞。
④反饋、填表、完成板書。
曹沖先趕畫
再趕裝
然后搬稱
⑤根據板書說稱象的辦法,并校對表格中的內容。
曹沖用什么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說說稱象的經過。
人物順序怎么做
曹沖先趕象上船畫線
再趕象上岸裝石頭
然后搬石頭稱石頭
⑥深究討論,這個辦法行嗎?為什么?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⑴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⑵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隨文認識12個生字。
重點難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隨文認識12個生字。
教學用具:多媒體生字卡片
一、導入:
出示一桿秤。問:同學們,這是什么?(板書:秤)它是做什么的?(稱東西的)噢,它是用來稱東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盤、秤砣和秤桿組成的。怎么稱才行呢?咱們來試一試稱一稱蘋果。現在我知道了蘋果的重量了,怎么樣?秤桿平了。提起秤,指著秤桿問:這叫什么來著?板書桿仔細看看老師手中的秤,在認真觀察一下桿字,你發現了什么?讀秤桿。
它能稱大象嗎?(貼象的圖片)古時候,就有人提出來要稱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稱的呢?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篇文章稱象(板書:稱)
二、初讀課文,注意生字。
1、自由讀課文。
(同學們讀一讀課文,注意帶拼音的字,讀準字音,看準字形。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一問同學和老師。)
2、用最快的速度數一數文章有幾個自然段。
3、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講讀課文,隨文識字。
1、剛才同學們說不能稱大象,為什么?
象很大,看看書,這頭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樣子的?指名讀。
過渡:這么大的象,你說有多重呀?(指著一名同學問。)你問一問;另一位官員。官員們在做什么?(議論)
2、出示:議論。什么叫議論?(討論)剛才我們就是在議論。議論離不開語言,所以這兩個字都有言字旁。
3、齊讀議論
官員們又接著議論了。
4、指名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員們在議論什么?
5、官員們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說)
拿著板書指名讀:砍一棵樹造一桿秤
老師在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們用來砍樹的斧頭是用石頭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這種方法行嗎?
6、官員們又想出了什么辦法?出示:宰割
啊?他們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遠萬里送來的大象宰了?還要用這么鋒利的刀個割了。讀
讀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呀?
這種方法行嗎?
7、誰想出辦法來了?(曹沖)板書:曹沖
8、誰愿意把曹沖的方法讀一下?(指名讀)
9、看課件(咱們把曹沖稱象的過程來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時,一定要用心去聽,一會兒,老師讓你來說)邊看教師邊敘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著直到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敘述曹沖稱象的過程。(教師適當給予指點)
11、曹沖真聰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來代替,船舷就相當于秤桿;不能宰大象,就用石頭代替,他們想出了連大人都想不出來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們班的同學更聰明,觀察一下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
12、你們觀察得真仔細,看一看,咱們黑板上還有哪兩個字長得象?
注意秤和稱這兩個字的讀音不同。讀。
13、記住這個聰明的孩子,(曹沖)他想出了稱象的好辦法。咱們班有姓曹的嗎?((預設:如果有就說:你一定也和曹沖一樣聰明,同學們一定早認識這個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沒有就說,那今天咱們就來學一學這個曹字。跟老師讀)
14、說到曹沖,希望你也要記住另一個名字曹操,以后咱們會學到關于他的許多故事。
操字,咱們經常用,就是我們每天伸伸手,彎彎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鞏固識字,借助板書講故事。
今天我們收獲真不少,認識了愛動腦筋,善于觀察的曹沖。下面,誰能借助老師的板書,把《稱象》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指名復述課文。
五、文章升華、拓展。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小禮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鎖上了?怎么辦?哎呀,還有攔路虎呢!我們開火車大聲喊一喊它們。
出示兒歌。自由讀。一齊拍手讀。
兒歌內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眾人觀象真高興。
一個問題提出來,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樹造桿大秤用,秤大沒人提得動。
先宰再割分成塊,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沖,小小年紀很聰明。
議論聲中站出來,我有注意大家聽。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穩穩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記號,再換石頭容易稱。
石頭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題傳美名。
我們立志學文化,中華少年出英雄。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七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了七歲的曹沖想出稱象的好辦法,稱出大象重量的事,從中可以看出曹沖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
1、通過曹沖稱象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曹沖是個怎樣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2、繼續學習預習課文,邊讀邊電教,并練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問題。
理解曹沖想出的稱象辦法及官員們想出的稱象辦法和曹沖的辦法之間的聯系。
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要稱一頭活著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問題的,可在古時候,這卻是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9課:稱象,讓我們看看曹沖想出一個什么好辦法稱得大象的重量的。
思考:圍繞著稱象,課文卻寫了什么?
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試著提出來。
通過學生的質疑導入目標。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稱象這件事的時間:古時候。
b:大象的來歷:人家送給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沖,官員們。
2。當時曹操什么心情?誰能試著讀出這種語氣?
過渡:曹操看到的那頭象是什么樣子呢?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思考:這頭大象是什么樣子的?(用––––畫出來)
默讀畫–––––句,這句話是個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說明什么?
2課文寫的是稱象的事,可為什么介紹這頭大象的樣子呢?
3誰能試著讀出大象的高大?
4官員們看著這頭象,發出了議論,議論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員們議論什么問題?
6誰能把議論的語氣讀出來?
過渡:大家都在認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議論,曹操卻提出了問題,官員們是怎樣回答的呢?
1默讀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員們想出哪幾種稱象方法?用(–––––)畫出來。
2曹操聽了他們的話怎么樣子,為什么會這樣?
3比較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體會直的意思)
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
4誰能試著讀讀這段,看誰體會得最好?
指名讀–––評議––––分角色讀
過渡:曹操聽了官員們的話都不滿意,這時七歲的曹沖站出來說我有個辦法?曹沖的稱象的辦法是怎樣的呢?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說一說:曹沖所說的辦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還干什么?
2做實驗突破難點
讓學生一邊說稱象的步驟,老師一邊演示。
然后對學生提出的不懂問題展開討論。
(1)大象上船后,船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為什么沿著水面在,船舷恥面一條線。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裝石頭,為什么要裝到畫線的地方。
(4)再讀這一段,說說曹沖想出的辦法比官員們提辦法好在哪兒?(通過比較,體會曹沖正是從官員人的辦法中得到啟發)。
3指名朗讀課文,其他民學看插圖。
過渡:曹沖這樣做對嗎?他到底稱出大象的重量沒有?
1齊讀第五自然段
思考:從這一自然段中,你從哪兒可以看出曹沖稱象的辦法好?
你還從哪個詞當中得知他的辦法好?誰能讀出來?
2稱象這件事發生在曹沖幾歲時?試比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兒子曹沖七歲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
1我們應該向曹沖學習什么?
2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稱 象
↙ ↘
官員們 曹沖
造大秤 象上船, 畫線, 象上岸
宰大象 裝石頭。 齊線, 稱石頭
↓ ↓
直搖頭 ← 曹操 →點頭微笑
一、 看拼音寫詞語。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 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或意思,在括號里畫∨。
1 有的說,得造一桿大枰。
(1) de( ) (2) de( ) (3) dei( )
2 曹操聽了直搖頭。
(1)不彎由( ) (2)把彎由的伸開( )
(3)爽快( ) (4)一個勁兒地( )
3曹操聽了兒子曹沖才七歲。
(1)能力。( ) (2)一個勁兒地。( )
三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兩( )樹 一( )線
四 組詞語
官( ) 沿( ) 柱( )
宮( ) 船( ) 住( )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八
1.師:古時候有個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別人送他一頭大象,他很高興,就帶著自己的兒子曹沖和官員們一起看大象。他們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也去看看吧! (多媒體展示大象圖片)
2.請同學們描述大象的樣子。(注意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順序和方法)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墻,腿像四根柱子。”象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引導學生針對題目提出問題,老師注意疏理、歸納。)
1.自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師巡視,了解學生初讀情況。讀后請幾位同學分讀課文,師生評價。自讀課文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默讀、小聲朗讀、幾個人在一起讀等都可以。)
2.再讀課文,重點讓學生帶著自己前面所提疑問讀課文。(師強調,當我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時,應該采用哪種方法好呢?使學生明白,帶著問題讀課文時最好采用默讀的方法。)
3.交流解疑。針對前面所提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師:這個故事發生在古時候,那時科技不發達,只有一種秤,(多媒體展示古時候的秤的圖片)這樣的秤怎么能稱象呢?
1.找出有關官員稱象方法的句子。(多媒體顯示內容)小組討論:官員們的辦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匯報交流。
2.曹操聽了是什么態度呢?(顯示:“曹操聽了直搖頭。”品讀這句話,理解“直”在這句話中的意思,并練習用“直”說話。)
3.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
(1)找出寫曹沖稱象方法的句子,讀一讀。
(2)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稱象過程。說一說曹沖稱象的方法和步驟。(同桌互相說,再指名說。)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著(),在船舷上畫()。再把大象(),往船上裝(),裝到船()到()的地方為止。然后,稱一稱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組討論:
(1)曹沖稱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導學生與官員所提方法比較。出示“曹操的兒子曹沖才7歲。”讓學生感受曹沖的聰明。品讀這句話,并用“才”練習說話。)
(2)曹沖是怎樣想出這個辦法的?(引導學生明白曹沖稱象的方法不是憑空想出的。第一,是聽別人議論,受到了啟發;第二,是他平時注意觀察,勤于動腦的結果。)
5.匯報交流。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說一說嗎?
2.讀讀課文后邊學習伙伴的話,說說要是讓你稱象,你會用什么辦法?
3.小結。
1.請你寫幾句話夸夸曹沖。
2.用在課文中學到的辦法做一做實驗。
3.把這個故事講給周圍的小朋友們聽。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九
1、認識12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曹沖是怎樣稱象的。
1、識字、寫字。
2、弄清曹沖是怎樣稱象的。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認識12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都用什么稱呀?
2、教師:象有多重?現在稱象不是難事,可在古時候,這確實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看看曹沖想出一個什么好辦法稱得大象的好辦法。
二、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整體感知
1、學生借助拼音讀課文,要求劃出生字,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教師強調重點字的讀音。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4、學生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饋。
三、讀文,體會稱大象的難度
1、找出描寫大象的語句。
2、指導感情朗讀,體會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師:見了這么大的象,這可怎么稱呢?我們先看看官員們是怎么說的。
四、了解官員的想法,襯托曹沖的聰明
1、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員們想出哪幾種方法?
2、學生交流,這些方法行嗎?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當時的情景。
五、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
2、朗讀課文。
3、總結全文,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教學過程:
一、復述故事,引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讀一讀。
2、誰能把這個故事簡單的說一說。
3、官員們都說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這些方法都不好,這時候,曹沖想了一個好辦法。
二、讀文實驗,了解稱象的過程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曹沖所說的辦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
3、引導討論:
(1)曹沖的辦法好嗎?
(2)如果現在讓你們去稱這頭象的重量,你們有什么方法?
三、總結全文,啟發學生
1、讀文后你覺得曹沖是個怎樣的孩子?
2、應該學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書寫的生字,指名讀一讀。
2、用生字組詞。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強調雙姿。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十
1.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2.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辦法好不好,自己還能想出什么辦法來稱象。教育學生平時要多觀察事物,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1.背誦第4自然段。
2.通過閱讀,理解曹沖稱象的辦法,自己思考其它稱象辦法。教育學生平時要多觀察事物,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師:你們在市場,見過別人稱東西嗎?
稱東西為了什么?
[出示課件:大象圖片]那,大家見過有人稱大象嗎?
這節課,我們就坐時光機去古代,看看一個叫曹沖的孩子,他是怎么想辦法稱大象的。
[板書課題]
生認讀“曹、稱”。仔細看這兩個字,你怎么記住它們?(曹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部分的筆順:橫、豎、橫折、橫、豎、豎、橫;稱是左右結構的字,左:禾,右:爾。)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生字。
(二)學生回憶識字方法。(師: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怎么辦呢?)
[方法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擁有獲取知識的本領,也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可能。]
(三)用你喜歡的方法,四人小組學習不認識的生字。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本環節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互學互教,認識了不少生字,掃清了學生生字方面的障礙。]
(四)針對發現的問題,指名當小老師組織大家交流學習經驗。
[重視對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的引導與交流,不斷擴大識字成果。]
(五)檢查生詞、生字掌握情況。
過渡: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認真,小老師講得這么精彩,一些詞寶寶也要和我們交朋友呢!
1.[演示課件]出示生詞,學生看課件自由讀生詞。
2.[卡片]學生領讀生詞。
3.提出詞語中不明白的地方。學生交流。
4.測讀
5.男女賽讀。
6.同桌賽讀。
[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認識、鞏固生字詞,享受到了學習漢字的樂趣。]
(六)指導朗讀。
指名讀課文,檢查字音。
過渡:經過學習,通過比賽,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讀這篇課文了。誰愿意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的字音都讀準了嗎?
1.認真觀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與橫豎中線相關聯的筆畫,要著重觀察描摹。
3.同桌交換本子寫生字。
生字、字詞,朗讀課文。
(一)做游戲。
1.開火車;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詞卡送給小組成員,拿詞卡的同學認讀);
4.找朋友(為生字找詞朋友,為詞找字朋友)。
[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鞏固記憶。]
師:有人送給曹操一件非同尋常的禮物——(生:一頭大象。)
課文是怎樣描述這頭象的?(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練讀,體會象的高大。
指名讀,讀出象的高與大。
問:你們見到這么高大粗壯的象,想提些什么問題?
(二)學生質疑。
(它有多重?……)
[通過學生質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學習。]
(一)對比學習。
問: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須得稱一稱它。課文介紹了幾種稱象的辦法?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
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生回答。
[對比學習,生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
問:從文中哪句話看出曹沖的辦法好?生讀第5自然段第一句話。[出示課件:曹操微笑著點點頭。]要求:讀出滿意、欣慰的語氣。
(二)學習第4自然段。
師出示課件:
默讀課文,把曹沖稱象的辦法用“——”畫出來。
想一想:稱象分為哪幾步?
說一說:稱象的過程。]
個人自學。
小組討論。
集體交流。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升華,最后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組形式匯報,師打相應課件:第4自然段曹沖說話的內容。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回答稱象步驟。
3.指名一生再讀,同時放[“曹沖稱象”動畫課件]。
4.生自由讀,邊讀邊想象稱象的過程。
5.這部分內容有些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詞,你們找一找,畫出來。
6.用上這幾個詞,和同桌說曹沖稱象的過程。
7.試著用上“先……再……接著……最后”這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說一說曹沖稱象的過程。
生練習后,指名發言。
[在理解、朗讀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學會傾聽與合作,有條理地表達,突破課文重難點。]
8.師生接讀:
師:先把大象趕到(生讀)
師:看船身(生讀)
師:就沿著水面(生讀)
師:再把大象(生讀)
師:裝到船下沉到(生讀)
師:然后(生讀)
[用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重點內容,訓練他們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出示課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準備,指名二生填。試背,指明一生背,會背的背。
[活躍課堂,鞏固所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信心,降低課后背書難度。]
9.這部分內容,學生質疑。
其他生幫同學解決問題。
[讓學生樹立自信心,時時激勵自己,肯定自己。]
(一)總結升華。
問:你們覺得曹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曹沖想的辦法超過了那些官員。那時,他才幾歲?
出示課件:
讀一讀,比一比。
曹操的兒子曹沖7歲。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7歲。
生讀這兩句話,比較哪句更能表現曹沖愛動腦筋。
師:曹沖是怎樣想出這個辦法的?生快速讀文。
(如他們找不出來,師:找出不可行的稱象方法。)一生讀。
師:曹操聽了(生:直搖頭。)
出示課件:
結合句子選擇帶點字的意思。
曹操聽了直搖頭。1、從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斷地。
問:為什么曹操聽了直搖頭?
[降低理解難度,體會“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養正確譴詞造句的能力。]
師生配合讀:男生讀第一種方法,女生讀第二種方法,老師讀第三段開頭、結尾。
師:雖然這兩種辦法不可行,但是曹沖仍認真聽了那兩人的發言。你們認為他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問:在當時,曹沖的辦法是最好的嗎?你還能想出什么稱象辦法?
(不是,可以把石頭換成牛、羊等會走的動物,或換成人)
[拓展延伸,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調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
學生評議方法的可行性。
背誦第4段。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十一
1.感知、理解故事內容,理解曹沖稱象的原理。
2.引導幼兒想辦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3.鼓勵幼兒時刻作一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
理解沉浮的原理
課件
老師:小朋友,老師昨天看書的時候,碰到了一道難題,實在解決不了,請你們來幫幫我好嗎?有一頭大象,很大很大,我想大象這么大,那得有多重呢?我想稱稱它,可是它太大了,該怎樣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你有什么辦法?(對不對的辦法先不給與否定)
1.老師: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稱重的方法,我聽說過一個故事,也是講大象稱重的事,咱們一起來聽聽,這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稱得好不好?看看你們的方法一不一樣。
2.教師講述故事。
3.提問:故事里的小孩叫什么名字?他的爸爸是誰?哪里來的大象?大官們想出辦法了嗎?他們都想了什么辦法?有沒有和你們一樣的辦法?行得通嗎?最后是誰想出了辦法?大官們是怎么看待他的?心里怎么想的?最后曹沖的辦法成功了嗎?為什么曹沖可以成功?你平時愿意動腦筋嗎?你動腦筋解決過什么問題?
4.(出示圖示)曹沖稱象到底用了什么辦法?為什么要用船?為什么要把石頭放進船里呢?石頭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怎么樣?原來利用船的沉浮,就可以用和大象同樣重量的石頭來稱出大象的重量來了。小朋友真是和曹沖一樣聰明!
老師:曹沖是一個不但聰明而且愛動腦筋的孩子,你們也是一樣,老師在科學區位小朋友準備了沉浮的有關材料,請小朋友在區角活動時親自試試,看看你們這些小曹沖是不是真的學會了這個方法,好嗎?
反思:在這節教育活動中,教師的目標把握很容易偏離到科學領域,如何把握好科學活動和語言活動的重點是在目標的定位上。我在這節課中注意到了這一點,目標把握還可以,可是講故事的時候最好是教師講,不能只用課件,才能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十二
1.能較合理的想象,分析故事情節,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2.初步感受中國的歷史故事,并引導幼兒懂得遇事要開動腦筋。
3.通過閱讀,理解故事情節。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故事視頻等。
一、導入
畫大象引出本次活動內容。(畫個大圓做身子,畫個小圓做腦袋,畫兩根粗的樹干做大腿,畫一根長的樹干做鼻子,畫兩張樹葉做耳朵,畫兩根尖尖的樹枝做牙齒,最后畫上尾巴。)
二、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邊聽邊猜邊議曹沖稱象的方法
1、講故事,從開頭至“我有辦法。”
問題:“曹沖會想出什么辦法來稱象?”
2、教師繼續講故事至“在船幫上齊水面上畫一道記號。”
問題:“曹沖為什么要在船幫齊水面的地方畫一道記號?曹沖接下來會做什么呢?”
3、教師繼續講故事至“曹沖看見船幫上的記號齊了水面,就叫人把石頭一擔一擔地挑下來。”
問題:“曹沖為什么要往船上倒石頭?”
4、教師講故事至結尾。
(1)討論:“為什么說曹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2)給故事取題目。
三、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這是一個歷史故事,也是一個智慧故事。這個故事在我們幼兒園的樓梯上也有圖片,其實在幼兒園還有很多關于民間的故事,小朋友也可以叫你爸爸媽媽講給你聽聽。你們還可以請你的爸爸媽媽講講你自己的聰明故事,好嗎?
為了更好的開展課題研究,我們在走廊、樓梯都張貼了我們老師自己畫的民間故事連環畫,加深幼兒對民間故事的理解。《曹沖稱象》這是個智力故事,在設計的時候困惑很多,因為問題很難提煉,稱象的方法怎樣才能用幼兒能理解的語言來表述。但在上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對故事有所了解,一個問題拋下去幼兒馬上就回答出來了,所以就沒有了猜測的機會。整節課用時較短,而且我只用了視頻,在分段理解故事時還是用ppt比較好,最后完整欣賞時用視頻。雖然課堂效果沒有預計的那么好,但對于自己來說也是一次新的嘗試,在選材——設計——試教中自己獲得寶貴的經驗。
《曹沖稱象》教學設計篇十三
本篇課文講的是古時候的一個故事。有人送了一頭大象給曹操,曹操讓人們想辦法把大象稱一稱,最后曹操七歲的兒子曹沖想出了一個妙計,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文設計意在通過朗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懂得當一個問題從習慣的角度無法解決時,應換一個角度去尋求辦法,培養學生平時多觀察、多動腦筋的好習慣。
1、比鮮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毖習曹沖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的好品質。
朗讀課文,理解曹沖說的話;學習曹沖平時多觀察、遇事多動腦筋的好品質。
掛圖、塑料船(實驗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桿秤。
兩課時。
1、碧富埃引入故事。
2、笨垂彝跡講課文故事。(大意:古時候,有人給曹操送了一頭大象,曹操讓人們想辦法稱一稱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歲的兒子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同學們想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好辦法嗎?
3、卑迨榭翁猓讀題,學習“稱”字,掌握讀音,理解意思。
1、弊雜啥量撾模注意讀準字音,畫出生字新詞。
2、蓖桌互相讀生字,糾正讀音,注意讀準前鼻音、后鼻音。
3、苯淌檢查讀音,指導讀準“稱、秤、量、曹”等字音。
4、弊雜啥量撾模找一找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弊雜啥量撾模邊讀邊想“有人給曹操送了一頭怎樣的大象”。找出有關自然段讀一讀。
2、憊僭泵且槁圩乓桓鍪裁次侍猓肯嗷指導理解“到底”。
3、敝傅祭識戀1、2自然段,重點讀好描寫大象的句子和表現官員們疑問的句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認真朗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1、備聰埃荷轄誑甕學們已初讀了課文。誰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憊渡:人們想出哪些辦法來稱象?
1、弊雜啥量撾模結合插圖,邊讀邊想:官員們提出了什么辦法?曹沖想出了什么辦法?找到有關自然段,多讀幾遍,畫出有關句子。
2、蓖桌交流,互讀。
3、毖生匯報,讀出所畫句子。
4、倍戀3自然段,思考:曹操聽了官員們的稱象辦法,為什么直搖頭?引導學生通過做動作理解“直搖頭”。
5、倍戀4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6、斃∽樘致郟
1)比較官員們的辦法和曹沖的辦法,說一說:誰的辦法好?好在哪里?
2)曹沖稱象的辦法分幾步?
7、斃∽榛惚ǎ朗讀文段,做實驗:演示曹沖稱象的過程。
8、敝傅祭識戀諶、四自然段。讀第四自然段時,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詞語理解文段內容,體會曹沖遇事動腦筋、積極思考問題的好品質。
9、彼伎跡翰艸宄葡蟮陌旆ê寐穡克是怎樣想出這個辦法的?引導學生理解:第一,曹沖認真聽別人議論,從中受到啟發;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時注意觀察、善于開動腦筋思考問題。
10、敝室墑湍選
11弊雜衫識戀5自然段,相機指導理解“果然”以及曹操為什么微笑著點點頭。
1、庇懈星櫚乩識量撾摹
2、閉抄你喜歡的詞語。
3、備聰按視鎩
4、庇謾跋取…再……然后”說句子,寫句子。
重點指導“議、論、官”等難寫的幾個生字。
你喜歡曹沖嗎?用一句話來夸一夸他。
如果讓你稱象,你還能想出什么辦法?
1、卑壓適陸哺家人或朋友聽。
2、輩檎矣泄乩史人物曹操的資料。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難題?你是怎樣想辦法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