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總結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保站個人工作總結 植保植檢站個人工作總結篇一
xx縣地理位置情況在淮安市屬特殊區域,全縣境地理地貌和小氣候情況較為復雜,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山區,還有濱湖濱淮地區,洪澤沿岸濕地,宜蝗區范圍東至觀音三河大橋附近,西至與泗洪縣交界雙溝下草灣附近,長度達80余公里,淮河穿境30余公里,全縣境內有大中型水庫212座。區域地貌總特點是山多、水多、草多和荒山、荒灘、濕地、水位田等宜蝗面積大,xx縣蝗區面積合計達39.5萬畝,淮安第一。
1、夏蝗發生防治面積:20xx年4月20日調查,共查樣點36個,有卵樣點數1個,總卵塊數1塊,平均卵塊密度每平方米0.028塊,夏蝗出土始盛期5月1日,出土高峰期5月8日,三齡蝗蝻高峰期5月16-17日。全縣夏蝗發生總面積8-10萬畝,達標面積0.4萬畝。防治面積達28萬余畝,其中化學防治兼治10萬畝,生物生態防治10萬畝,化學防治8萬畝,20xx年夏蝗達中等發生水平。
2、土蝗發生情況:全縣土蝗發生面積約78萬畝,一般密度0.2頭/平方米,最高密度達11頭/平方米。
3、秋蝗發生防治情況:20xx年6月28-30日調查,共隨機取樣點80個,挖查實面積達3.5畝,有蝗點數12個,其中殘蝗數量6-10頭/畝面積0.62萬畝,6頭以下38.88萬畝。秋蝗發生面積39.5萬畝,達標面積2.6萬畝,今年秋蝗7月20日初孵,7月25日卵孵盛期,三齡蝗蝻高峰期發生在8月7日,最終秋蝗防治面積統計26萬畝次。20xx年秋蝗為偏輕發生。20xx年秋殘蝗9月下旬調查,取樣點50個,有蝗點數4個,每畝6-10頭面積0.1萬畝,每畝6頭以下面積39.4萬畝。預計20xx年夏蝗仍為中等以下發生水平。
xx縣長期以來,宜蝗區面積保持在35萬-40萬畝上下,特別還有2萬余畝灘涂生長著蘆葦,風險較高。為此xx縣一直保留治蝗工作小組,由縣農業局局長任組長,分管業務副局長為具體工作副組長,植保站配有專職治蝗員一名,與相關農技站長共同組成治蝗工作領導小組。前幾年因農技站下放到各鄉鎮,此項工作中斷了一段時間,幸好也沒有發生什么事,現在又重新和各鄉鎮農技站建立了業務聯系。在于鄉鎮農技站關系中斷時期由縣植保站負責,聘請有20幾年治蝗經驗老治蝗員劉福洋同志協助我站工作,他個人常駐蝗區,專人監測蝗蟲發生、發育動態,隨時了解洪澤湖和淮河水位情況及蝗區面積變化情況。一般情況正常報,特殊情況及時報。
xx年在治蝗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搞好監測匯報工作:劉福洋同志可以和植保站24小時不間斷聯系,進行信息交換交流,以便準確及時的向市站匯報蝗蟲發生動態和防治情況,發生趨勢和存在問題。適時開展調查和指導工作,現在蝗蟲密度不高,如沒有可靠信息來源,很可能查不到,認為沒有蝗蟲發生。
2.大張旗鼓搞好宣傳發動:一是利用媒體,在蝗蟲防治的主要時期,在縣電視臺的【農村縱橫】欄目,開展電視講座,講授蝗蟲的發生知識,防治要領。二時利用各鄉鎮農資經銷商,由相關鄉鎮的農藥經銷商代為向農戶發放技術資料,指導群眾專治或兼治蝗蟲。三是利用水稻病蟲高發期,組織科技宣傳大蓬車下鄉鎮趕集直接向農民散發資料。xx年植保站共散發明白紙22萬份,其中有2萬份與蝗蟲防治有關系。
3.利用電信局電信平臺向移動手機用戶發送信息,提供防治時間、防治辦法等及時信息。
4.向縣政府領導和農業局領導經常性建議,每年在洪澤湖邊放養大量鴨苗,利用生物取食來控制蝗蟲發生密度。xx年我縣洪澤湖邊,淮河灘上放養鴨子總量達到200萬只。
目前治蝗是一項長期艱巨、責任大和要有專人看守的工作。基礎設施不配套、不完善,專職監測人員報酬有困難,工作經費希缺也逐漸影響到工作質量。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經費來維持這項工作。
1.繼續派人留守,做到有備無患,輕發生當作大發生對待。
2.專人負責,專人看守,及時匯報。
3、加強宣傳,對洪澤湖、淮河灘涂水位田進行綜合利用。
植保站個人工作總結 植保植檢站個人工作總結篇二
20xx年xx縣植保植檢站全體工作人員圍繞省、市植保植檢站和縣農業局為中心開展日常工作,以“服務三農”為工作導向,以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為主線,以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和重要檢疫對象為抓手,積極開展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抓培訓、抓學習、抓宣傳;在業務和經營方面,抓防控、保安全、促發展,抓經營,抓服務。以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為重點開展測報工作;以植保信息發布為突破口,加強縣植保植檢站與農戶、農民、農資經營戶的聯系;以科學農藥配方為載體,推廣植保新技術,服務新農村。xx年度在省、市植保植檢站的關心和指導下,在縣農業局的領導和幫助下,扎實開展工作,為xx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作出了應有貢獻。
我站有3名同志具體分工測報工作,業務人員較少,xx現狀是國土面積大,作物品種多,測報調查類型田種類多、分布廣,全縣整體上可分為東部平原稻麥區,中部丘陵旱作物區,西部灘涂水域以稻麥為主,玉米、花生為輔區域,工作量較大。我們根據實際需要建立了東片、中部、西部三個測報分站,雇用測報人員,分片包干,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部份地解決了人手少,工作開展難的問題。
全站同志克服種種困難確保情報準確及時發布,全年發布植保信息10期以上,向市站匯報70次以上,在xx農業網發布病蟲信息15期,手機短信達20000條以上,預報準確率達96%以上。
在植保信息電視預報(可視化)方面,我們植保站把xx縣電視臺《農村縱橫》欄目全部包下來,每周星期五、六、日播出三天,每天中、晚各一次,每次10分鐘,對我縣農作物病、蟲、草害的發生和防治以及植保新技術及法規宣傳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現在縣植保站已經真正成為家喻戶曉的農技服務單位,許多基層干部群眾把植保站視為“莊稼衛士、農民靠山”。
植保信息可視化使《xx植保信息》變得更好看、更好學、更好用,更有效,受到全縣干群的好評。
20xx年,我們縣站在淮安市植保站的領導和幫扶下,大力發展植保機械專業化防治,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節省了藥本和人工投入;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面積占發生面積的比例明顯上升,20xx年全縣全年主要農作物病蟲草鼠發生面積825.5萬畝次,防治800.2萬畝次,防治率達到了96.9%,08年發生面積為1125.6萬畝次,防治1100.5萬畝次,防治率為97.8%。防治后挽回糧油損失共計90526噸,有效地保護了農民既得利益,同時也保護了環境。
20xx年全縣按檢疫規程生產的稻麥良種14萬畝,良種總產量6230萬公斤,其中水稻制種面積5萬畝,產地檢疫簽證合格良種數量在2600萬公斤,小麥9萬畝,產地檢疫簽證合格良種數量計3450萬公斤。全年開展省間調運檢疫150批次,安全調出稻麥良種數量達440萬公斤。
全年共計收取植物檢疫費(主要是產地檢疫)1.2萬元,保證了植檢工作的正常開展。
全年開展植物檢疫調查總面積達到42.2萬畝次,其中針對檢疫對象防治面積10.6萬畝次,采用其它措施(如人工拔除、換茬等)約有0.4萬畝次。
1、植保專業化防治初顯成效
xx縣歷來是全國糧油大縣,土地面積大,可種植面積達到249萬畝,人均既稅土地面積2畝以上。每年種植水稻、小麥面積都在近百萬畝,玉米、花生、大豆、果蔬也有一定規模。以前,病蟲草害防治單靠手動噴霧器,在病蟲草害暴發季節,顯得速度慢,效果差。既費時、費力,增加了農本,又加大了損失程度。經過市植保機械補貼,20xx、20xx、20xx年共購進補貼彌霧機420臺(套),在稻麥綜防時防治示范吸引和說服了群眾,拉動了我縣彌霧機市場,原來全縣90%農戶都用手動噴霧器,縣鄉市場很難看到彌霧機零售,現在各鄉鎮都有多種型號的彌霧機銷售門市,購機農戶越來越多。
從社會效益來看,彌霧機專業化防治的普遍推廣運用,一是提高了工效,二是對重大突發病蟲起到了很強的抑制作用,三是減少了農藥投入,降低了環境污染,生態效益也很明顯。提高了本縣的病蟲防治總體水平。
2、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足夠重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居民對食品的安全越來越重視,現在農產品安全問題也擺在食品優質的前面。蔬菜、食糧、農藥殘留問題越來越受到一般群眾的關注,縣人大、縣政協代表多次提議xx縣農業局應建立無公害或綠色食品基地,面積要大,品種要廣,治蟲、防病、除草要規范型用藥。病蟲測報要跟得上,不要亂施藥或隨意加量施藥,建議縣植保站要具體指導,對基地上藥、肥投入要把關,這些要求對我們觸動很大。20xx年我們對多個鄉鎮的`基地都制定了農藥配方和藥、肥施用預案,尤其是草莓、蔬菜、西瓜、優質米、優質油等基地,一定要安全用藥。
在繁忙工作之余,利用業余時間,開展業務和法規學習,甚至于進一步進修,不斷給自己充電,拓寬知識和視野,不斷提高為“三農”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水平,是我站的一貫作風和傳統。20xx年,我站組織植物檢疫人員參加縣司法局法制培訓班兩次,開展全縣檢疫執法檢查活動兩次,學習《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理論與實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國家賠償法》等法律法規條文,還在檢查中對執法程序、法律文書制作等執法能力培養方面作了檢驗,鍛煉了隊伍。
我站利用了農業部項目“進村入戶工程”,下鄉、村組織培訓40余次,講植保植檢法規,講高毒農藥、綠、甲隆除草劑的危害性,講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條紋葉枯病的系統防治方法,散發植保資料明白紙,有力的推動了面上防治工作。在講課中使自己的知識進一步充實,知識面進一步拓寬。
1、在20xx年,我們準備春季再搞兩到三次大檢查,加大既有檢疫對象的防控力度和植檢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對疫區采取各種能采取的辦法進行改造,并準備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計劃明年春季無償為疫區群眾進行雜交稻的種子消毒,搞系統防控。
2、強化重大病蟲測報和常規病蟲監測,提高精確度。
3、推廣植保專業化防治,提高防治水平,減少農業損失。
4、加強無公害工程建設,宣傳安全用藥、科學用藥。
5、進一步搞好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預報,使《xx植保信息》惠及每村每戶
植保站個人工作總結 植保植檢站個人工作總結篇三
經過歷史變遷我縣境內的蝗區近年來主要分布在洪澤湖沿岸濕地,如觀音寺、維橋、官灘、明祖陵、管鎮、鮑集等6個鄉鎮;其次是處于淮河洪水走廊灘涂水域及防洪大壩、大型水庫等范圍,如淮河、鐵佛、鮑集、河橋、盱城等5個鄉鎮,蝗區總面積39.5萬畝左右。為了防止蝗蟲死灰復燃,起飛和危害,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監測和兼治為主,及時掌握發生、發育動態,迅速開展防治的原則。特別是對2萬余畝蘆葦蕩長期雇人監測,達到了預防蝗蟲起飛危害的目的,通過積極開展監測和防治工作,推廣生態治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xx縣地理位置情況在淮安市屬特殊區域,全縣境地理地貌和小氣候情況較為復雜,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山區,還有濱湖濱淮地區,洪澤沿岸濕地,宜蝗區范圍東至觀音三河大橋附近,西至與泗洪縣交界雙溝下草灣附近,長度達80余公里,淮河穿境30余公里,全縣境內有大中型水庫212座。區域地貌總特點是山多、水多、草多和荒山、荒灘、濕地、水位田等宜蝗面積大,xx縣蝗區面積合計達39.5萬畝,淮安第一。
1、夏蝗發生防治面積:xxxx年4月20日調查,共查樣點36個,有卵樣點數1個,總卵塊數1塊,平均卵塊密度每平方米0.028塊,夏蝗出土始盛期5月1日,出土高峰期5月8日,三齡蝗蝻高峰期5月16—17日。全縣夏蝗發生總面積8—10萬畝,達標面積0.4萬畝。防治面積達28萬余畝,其中化學防治兼治10萬畝,生物生態防治10萬畝,化學防治8萬畝,xxxx年夏蝗達中等發生水平。
2、土蝗發生情況:全縣土蝗發生面積約78萬畝,一般密度0.2頭/平方米,最高密度達11頭/平方米。
3、秋蝗發生防治情況:xxxx年6月28—30日調查,共隨機取樣點80個,挖查實面積達3.5畝,有蝗點數12個,其中殘蝗數量6—10頭/畝面積0.62萬畝,6頭以下38.88萬畝。秋蝗發生面積39.5萬畝,達標面積2.6萬畝,今年秋蝗7月20日初孵,7月25日卵孵盛期,三齡蝗蝻高峰期發生在8月7日,最終秋蝗防治面積統計26萬畝次。xxxx年秋蝗為偏輕發生。xxxx年秋殘蝗9月下旬調查,取樣點50個,有蝗點數4個,每畝6—10頭面積0.1萬畝,每畝6頭以下面積39.4萬畝。預計xxxx年夏蝗仍為中等以下發生水平。
xx縣長期以來,宜蝗區面積保持在35萬—40萬畝上下,特別還有2萬余畝灘涂生長著蘆葦,風險較高。為此xx縣一直保留治蝗工作小組,由縣農業局局長任組長,分管業務副局長為具體工作副組長,植保站配有專職治蝗員一名,與相關農技站長共同組成治蝗工作領導小組。前幾年因農技站下放到各鄉鎮,此項工作中斷了一段時間,幸好也沒有發生什么事,現在又重新和各鄉鎮農技站建立了業務聯系。在于鄉鎮農技站關系中斷時期由縣植保站負責,聘請有20幾年治蝗經驗老治蝗員劉福洋同志協助我站工作,他個人常駐蝗區,專人監測蝗蟲發生、發育動態,隨時了解洪澤湖和淮河水位情況及蝗區面積變化情況。一般情況正常報,特殊情況及時報。
09年在治蝗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搞好監測匯報工作:劉福洋同志可以和植保站24小時不間斷聯系,進行信息交換交流,以便準確及時的向市站匯報蝗蟲發生動態和防治情況,發生趨勢和存在問題。適時開展調查和指導工作,現在蝗蟲密度不高,如沒有可靠信息來源,很可能查不到,認為沒有蝗蟲發生。
2 、大張旗鼓搞好宣傳發動:一是利用媒體,在蝗蟲防治的主要時期,在縣電視臺的農村縱橫欄目,開展電視講座,講授蝗蟲的發生知識,防治要領。二時利用各鄉鎮農資經銷商,由相關鄉鎮的農藥經銷商代為向農戶發放技術資料,指導群眾專治或兼治蝗蟲。三是利用水稻病蟲高發期,組織科技宣傳大蓬車下鄉鎮趕集直接向農民散發資料。09年植保站共散發明白紙22萬份,其中有2萬份與蝗蟲防治有關系。
3、利用電信局電信平臺向移動手機用戶發送信息,提供防治時間、防治辦法等及時信息。
4、向縣政府領導和農業局領導經常性建議,每年在洪澤湖邊放養大量鴨苗,利用生物取食來控制蝗蟲發生密度。09年我縣洪澤湖邊,淮河灘上放養鴨子總量達到200萬只。
目前治蝗是一項長期艱巨、責任大和要有專人看守的工作。基礎設施不配套、不完善,專職監測人員報酬有困難,工作經費希缺也逐漸影響到工作質量。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經費來維持這項工作。
1、繼續派人留守,做到有備無患,輕發生當作大發生對待。
2、專人負責,專人看守,及時匯報。
3、加強宣傳,對洪澤湖、淮河灘涂水位田進行綜合利用
植保站個人工作總結 植保植檢站個人工作總結篇四
20xx年上半年,在縣農業局統一領導和部署下,縣植保站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農作物病蟲監測搞好技術培訓及防治工作
開春以來,我站技術人員適時深入鄉鎮、村社,隨時監測小麥、油菜等小春作物病蟲害發生情況,采購自動蟲情測報燈兩臺并安裝應用,通過田間調查與測報燈觀測數據分析,及時發布小麥條銹病防治和水稻一代螟蟲防治兩期《植保信息》,200余份,制作《一代螟蟲發生與防治》電視專題片1期,開展縣、鄉兩級小麥、水稻病蟲防治及農民植保專業合作社機手培訓6期,開展植物檢疫培訓2期,培訓農技人員及制種技術員130人次,農戶32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0000余份,有效地指導了農戶開展小春作物病蟲防治及水稻螟蟲防治工作。
今年2月上旬,我站將小麥條銹病發生情況向縣政府主要領導匯報,縣委縣政府領導十分重視,及時安排20萬元病蟲防治項目資金采購藥劑,以開展小麥病害防治。3月下旬,我站通過政府采購,及時將防治藥劑發放到小麥條銹病重發鄉鎮,并指導各鄉鎮農戶科學防治條銹病,利用農民植保專業合作社,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18萬畝,全縣小春通過病蟲防治共計挽回糧食損失10377.67噸,保障了我縣今年糧食安全生產。
二、搞好鼠情監測及時開展全縣春季滅鼠工作
今年1月—2月,我站開展了農村鼠情監測工作,2月中旬我站將今年農村鼠害發生向縣政府領導進行了情況匯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十分重視農村滅鼠工作,及時安排專項資金15萬元用于采購滅鼠藥劑,3月下旬,通過政府采購,將滅鼠藥劑發放到全縣各鄉鎮,并抽派專業技術人員督促各鄉鎮農村滅鼠工作,各村社農戶鼠藥投放及時,全縣防治面積達102.35萬畝,挽回糧食損失17102.5噸,農村統一滅鼠取得顯著成效,為我縣糧食豐收奠定了基礎。
三、農作物綠色防控工作
今年3月,在農業局統一安排部署下,我站重點開展了黃鹿鎮糧食高產示范片及永太、東北、南山、輯慶等鎮現代農業示范片綠色防控工作,積極推廣黃板誘殺蚜蟲、全自動太陽能及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生物導彈”防治玉米螟等綠色防控技術,實施綠色防控2.3萬畝。其中:推廣黃板誘殺蚜蟲畝;“生物導彈”防治玉米螟2500畝;應用性誘劑防治水稻二化螟3500畝;燈光誘殺水稻螟蟲6800畝;推廣使用太陽能殺蟲燈及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蔬菜害蟲,推廣應用面積5000畝;果園推廣燈光誘殺害蟲3200畝。為我縣今年糧油及經濟作物安全生產起到積極示范作用。
四、有害生物檢疫與監控
今年4月以來,我站重點對以稻水象甲為主的有害生物進行了不間段的監控,有效防止有害生物對我縣農作物的入侵,保障了我縣農業生產健康發展。
五、下半年工作計劃
1、繼續開展綠色防控工作,在上半年開展綠色防控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在黃鹿、永太、東北、南華、廣福等12個鄉鎮推廣紋曲靈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10000畝;在東北、南山、永太等鄉鎮推廣云菊防治蔬菜害蟲5000畝。
2、搞好大春作物病蟲監測,及時指導農戶開展大春作物病蟲防治,確保水稻、玉米等作物產量。
3、推進農民植保專業合作社建設,依托農民植保專業合作社,創新機制,大力開展水稻、蔬菜等糧經作物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實施水稻專業化防治25萬畝,蔬菜專業化防治5萬畝。
4、搞好植物檢疫工作,大面積開展有害生物檢疫工作,特別是水稻制種基地的檢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保護我縣農業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