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遼寧景點導游詞 遼寧省十大景點導游詞篇一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五龍山旅游觀光!
五龍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丹東城區西北17公里處,總面積56.5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08.5米。關于五龍山的形成,有個感人的傳說:古時,有五條龍立志要為民除害,與霸占此地的惡魔搏斗。后來惡魔被誅,五龍也力盡戰死,化成連錦的山嶺,人們稱之為五龍山,以示紀念。從遠處端詳,五龍山也確似龍形。那連綿的山體,起伏的山脊,像群龍在昂首向前;那嶙峋的峰巒,峻峭的巖壁,像群龍的錚錚傲骨。若逢輕云出岫或煙云繞崗之時,那巍峨壯麗的山勢,則更像群龍在騰空欲飛。
五龍山為遼東名山,以雄、險、幽、奇、勝而著稱,歷來是旅游勝地。日偽時曾建“國立公園”,半途而廢。半個多世紀的沉睡之后,經過全面修建的五龍山又煥發生機。車近山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麗、有“遼東第一門”之稱的公園大門。大門高17.9米,寬27.9米,雕刻著有五條巨龍繞柱盤旋直上青云的圖案,大門共用2100塊花崗巖石,用以象征21世紀的開始。大門一側,有呈梯級排列的五潭碧水,名“五龍潭”,相傳是當年五龍休息的地方,如今辟為游人垂釣的場所。五潭之間有回廊曲折相連,并以木屋、水榭等點綴其間,與潭邊青山相映成趣。
一進大門,是平整寬闊的休閑廣場,廣場兩側依山勢而建的四座爬山樓,碧瓦白墻,美觀別致,供游人餐飲洗浴休閑娛樂。游人至此,可在廣場上騎馬、坐橋、喂鴿子、坐馬車,可在噴泉、石雕、孔雀燈附近觀賞拍照,也可在樹蔭下垂釣、休息。出廣場上行百十米,可見14棟豪華典雅的別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草坪上。這里綠樹掩映,環境幽雅,有著田園詩一般的迷人風光,是避暑納涼的理想去處。這里也是電視劇《劉老根》的外景拍攝地,劉老根晨練撞樹等不少鏡頭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五龍山,自然風光清雅秀麗,人文景觀歷史悠遠,早有佛、道兩教來此結廬建場,佛爺洞、念佛石、禮拜石等,今日仍在。建于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的靈峰寺,位于五龍山主峰南麓山腰處,取“頭頂五龍,腳踏蓮花”之勢,當年香火旺盛,至今遺跡猶存。,在靈峰寺原址復建的靈峰禪寺,占地面積四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閣、藏經閣五重大殿延伸建筑,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佛教寺廟。整座廟宇依山而建,氣勢恢宏,布局嚴謹。其中尤以大雄寶殿最為雄偉壯觀,氣象莊嚴。 藏經閣內還珍藏著釋迦牟尼真身骨舍利。
五龍山又有“天然石雕公園”之稱。靈峰寺以上,大大小小的象形石,分布于山山嶺嶺之中。有的似觀音端座,有的似龍吐天漿,有的似金蟾望月,有的似神龜前行;有的像雄獅,有的像小熊,有的像駱駝,有的像猴子......給人以無盡的遐想,不禁對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慨嘆不已。
五龍山是天然植物園,林木豐茂。柞樹、栗樹、楓樹、山核桃樹等漫山遍野,天女木蘭、大香、紅豆杉、魚鱗松、紫杉、厚樸等珍貴樹種在這里也不罕見。春夏季節,林木繁茂如綠錦鋪地,清溪飛瀑似長虹飲澗,景色極為清幽可愛。待到秋風吹過,層林盡染,紅葉如火,黃花點金,又是一番迷人景象。即使在冬日,那蒼龍負雪的憨態,更覺生動有趣。
五龍山風景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把現代與傳統巧妙地融為一爐,把城市園林與自然風景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道亮麗風景,展開一幅秀美迷人的山水畫卷。
遼寧景點導游詞 遼寧省十大景點導游詞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五龍山旅游觀光!
五龍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丹東城區西北17公里處,總面積56.5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08.5米。關于五龍山的形成,有個感人的傳說:古時,有五條龍立志要為民除害,與霸占此地的惡魔搏斗。后來惡魔被誅,五龍也力盡戰死,化成連錦的山嶺,人們稱之為五龍山,以示紀念。從遠處端詳,五龍山也確似龍形。那連綿的山體,起伏的山脊,像群龍在昂首向前;那嶙峋的峰巒,峻峭的巖壁,像群龍的錚錚傲骨。若逢輕云出岫或煙云繞崗之時,那巍峨壯麗的山勢,則更像群龍在騰空欲飛。
五龍山為遼東名山,以雄、險、幽、奇、勝而著稱,歷來是旅游勝地。日偽時曾建“國立公園”,半途而廢。半個多世紀的沉睡之后,經過全面修建的五龍山又煥發生機。車近山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麗、有“遼東第一門”之稱的公園大門。大門高17.9米,寬27.9米,雕刻著有五條巨龍繞柱盤旋直上青云的圖案,大門共用2100塊花崗巖石,用以象征21世紀的開始。大門一側,有呈梯級排列的五潭碧水,名“五龍潭”,相傳是當年五龍休息的地方,如今辟為游人垂釣的場所。五潭之間有回廊曲折相連,并以木屋、水榭等點綴其間,與潭邊青山相映成趣。
一進大門,是平整寬闊的休閑廣場,廣場兩側依山勢而建的四座爬山樓,碧瓦白墻,美觀別致,供游人餐飲洗浴休閑娛樂。游人至此,可在廣場上騎馬、坐橋、喂鴿子、坐馬車,可在噴泉、石雕、孔雀燈附近觀賞拍照,也可在樹蔭下垂釣、休息。出廣場上行百十米,可見14棟豪華典雅的別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草坪上。這里綠樹掩映,環境幽雅,有著田園詩一般的迷人風光,是避暑納涼的理想去處。這里也是電視劇《劉老根》的外景拍攝地,劉老根晨練撞樹等不少鏡頭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五龍山,自然風光清雅秀麗,人文景觀歷史悠遠,早有佛、道兩教來此結廬建場,佛爺洞、念佛石、禮拜石等,今日仍在。建于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的靈峰寺,位于五龍山主峰南麓山腰處,取“頭頂五龍,腳踏蓮花”之勢,當年香火旺盛,至今遺跡猶存。,在靈峰寺原址復建的靈峰禪寺,占地面積四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閣、藏經閣五重大殿延伸建筑,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佛教寺廟。整座廟宇依山而建,氣勢恢宏,布局嚴謹。其中尤以大雄寶殿最為雄偉壯觀,氣象莊嚴。 藏經閣內還珍藏著釋迦牟尼真身骨舍利。
五龍山又有“天然石雕公園”之稱。靈峰寺以上,大大小小的象形石,分布于山山嶺嶺之中。有的似觀音端座,有的似龍吐天漿,有的似金蟾望月,有的似神龜前行;有的像雄獅,有的像小熊,有的像駱駝,有的像猴子......給人以無盡的遐想,不禁對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慨嘆不已。
五龍山是天然植物園,林木豐茂。柞樹、栗樹、楓樹、山核桃樹等漫山遍野,天女木蘭、大香、紅豆杉、魚鱗松、紫杉、厚樸等珍貴樹種在這里也不罕見。春夏季節,林木繁茂如綠錦鋪地,清溪飛瀑似長虹飲澗,景色極為清幽可愛。待到秋風吹過,層林盡染,紅葉如火,黃花點金,又是一番迷人景象。即使在冬日,那蒼龍負雪的憨態,更覺生動有趣。
五龍山風景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把現代與傳統巧妙地融為一爐,把城市園林與自然風景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道亮麗風景,展開一幅秀美迷人的山水畫卷。
遼寧景點導游詞 遼寧省十大景點導游詞篇三
我們途中大概需要二個小時的時間,途經凌海市、石山鎮、北寧市閭陽鎮最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寺廟。寺廟所地,北寧市長興店鎮,文化進步經濟繁榮,物產豐富,交通便利。這里是東北葡萄生產第一鎮。農民的水果儲藏業也十分發達。寺廟已敞開胸懷,真誠地歡迎天下朋友來這里沐浴吉祥和幸福。
據記載:寺廟始于北魏。歷代多有開發重建,尤其在明萬歷年間重修為盛。現經當地政府近十年的修復、建設,使古寺更興,青巖更麗。如今,寺廟已經成為聞名遐邇的旅游風景區。同時,又是省批準的宗教活動點。
整個寺廟分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四個院。整個寺院以上院石洞中供奉的佛像為主,據說觀世音佛像造型居多,唯歪脖之態,舉世罕見,為游人稱道、敬仰。又因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著稱,善良的人們賦予其許多優美的傳說,而且,這些傳說都與周圍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溶為一體。
首選映入眼簾的是寺廟的山門,山門是由北京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設計。形象是糅合中國古代牌坊與塔的造型,正面是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寺廟”三個字,經過一段路我們可以看見山門的舊址,也是由趙樸初老先生題詞的。
在石路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兩樹的蒼枝綠葉在空中錯錯相交。遠遠望去,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摟腰搭肩共述衷腸。因此,人們稱之為“松人戀”。相傳,在很早年間,山下有一對青年男女,男的叫小松,女的叫小青,他們從小青梅竹馬,長大情投意合,彼此都產生了愛慕之情。一對戀人面對青山、綠水、訂下了百年之好。然而,天有不測之風云,好事多磨早就對小青垂涎三尺的王財主趁虛而入。他又是用勢力威脅,又是用財富引入引誘,非要娶小青做妾不可。在他的威逼、引誘下,小青的父親竟答應把小青嫁給老財主。小青姑娘哭得死去活來。趁著月色,逃出家門,悄悄地找到小松,兩人抱頭痛哭,覺得無路走。他們面對腳下的萬丈深淵,雙雙對天長嘆,然后把一橫,手挽手向萬丈深淵跳去。跳下后,他們覺得身邊呼呼的風響,而身子卻騰空而起,不但沒有墜落,反面隨風飄向上院的石洞中。睜眼一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手端著一碗水站在他們的面前,笑吟吟地說:“年輕人,風浪已過,回家成親去吧!切記,萬事不可輕生,只要心中有佛就可逢兇化吉。”這對年輕人大吃一驚,知道遇見了活菩薩,連忙回家,各自把這一奇遇對家人講了。而家人告訴他們昨夜里那個欲強娶小青為妾的老財主已墜崖而死。為紀念這個奇遇,小青和小松結婚的當天,就在通往下院的路上種了一對青松。人們都把這對青松看作平等、友好、善良戀情的象征,盡力地保護它們的生存。
過了戀人松我們就到了寺廟的下院,下院是大雄寶殿和韋馱殿。大雄寶殿內供奉了三尊菩薩,中間一尊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左邊是地藏五菩薩,保壽保平安的,右邊是觀世音菩薩。對面就是護法韋馱殿和四大天王,它們是保護佛祖的。
出了下院登上石階,整個寺廟共有1088個石階。繼續向前走就是藥師殿,藥師殿中供奉三尊菩薩,中間的是藥師傅,左邊是日光菩薩,右邊是月光菩薩,他們三尊合稱“東方三圣”。他們的意思是日月東升,它們放射地光芒照射著眾生,使人們得到快樂和健康。過了藥師殿向前走,就到了中院。中院有進香殿,里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下身。進香殿也是為了一些老弱病殘的人修建的,他們上不了上院洞中,就在這里為進香,而洞正與進香殿垂直相望,我們上香時仿佛正在望著我們一樣。
過了進香殿,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關口,由小篆體書寫的三個字“抱曲關”。過了抱曲關,就是九道彎,又稱九曲云階。
九道彎穿云破霧,懸架山崖,時而順峰盤旋而上,時而沿坡迂回通幽,真是九曲婉轉,妙趣橫生。
九道彎是通往上院的必經之路,其山勢復雜,路線難選。據說,為打通來往上院的山路,寺院主持僧人請遍能工巧匠,沿峰嶺查看,都沒能設計出最理想的路線。正當眾人面對險峰峻嶺為難時,忽然有一紅衣少女盈盈走來,面對眾人微微一笑,轉身向上院走去。身后留下一條長長的彩帶。只見這條彩帶時而穿峰越嶺,時而通幽饒谷,飄飄灑灑直通上院。
面對這條奇異的彩帶,眾工匠眼睛一亮:啊!這正是神仙所賜的絕妙通道線路。于是大家一起動手沿著彩帶飄過的路線設計,修建了這條著名的“九曲云階”。過了九道彎就到了我們費了千辛萬苦要拜見的,供奉的山洞,稱為洞。因洞背靠青巖,所以得名“寺廟”。
寺廟的最高峰就是文殊院,里面供奉的就是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征。為孩子、為家人、為朋友求學的不妨去拜拜。
寺廟寺院的景觀到此結束了,但它的自然風光依然讓我們回味無窮,在后山有茂密的森林,有盛開的山花,景色飴人。在我們拜過有閑暇時間的時候,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閭山的情趣。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錦州市區,為期一天的旅行到這就要結束了,再次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也再次歡迎您到我們中旅來做客,我們將以更完善的條件為您服務。再見!
遼寧景點導游詞 遼寧省十大景點導游詞篇四
我們途中大概需要二個小時的時間,途經凌海市、石山鎮、北寧市閭陽鎮最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寺廟。寺廟所地,北寧市長興店鎮,文化進步經濟繁榮,物產豐富,交通便利。這里是東北葡萄生產第一鎮。農民的水果儲藏業也十分發達。寺廟已敞開胸懷,真誠地歡迎天下朋友來這里沐浴吉祥和幸福。
據記載:寺廟始于北魏。歷代多有開發重建,尤其在明萬歷年間重修為盛。現經當地政府近十年的修復、建設,使古寺更興,青巖更麗。如今,寺廟已經成為聞名遐邇的旅游風景區。同時,又是省批準的宗教活動點。
整個寺廟分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四個院。整個寺院以上院石洞中供奉的佛像為主,據說觀世音佛像造型居多,唯歪脖之態,舉世罕見,為游人稱道、敬仰。又因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著稱,善良的人們賦予其許多優美的傳說,而且,這些傳說都與周圍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溶為一體。
首選映入眼簾的是寺廟的山門,山門是由北京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設計。形象是糅合中國古代牌坊與塔的造型,正面是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寺廟”三個字,經過一段路我們可以看見山門的舊址,也是由趙樸初老先生題詞的。
在石路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兩樹的蒼枝綠葉在空中錯錯相交。遠遠望去,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摟腰搭肩共述衷腸。因此,人們稱之為“松人戀”。相傳,在很早年間,山下有一對青年男女,男的叫小松,女的叫小青,他們從小青梅竹馬,長大情投意合,彼此都產生了愛慕之情。一對戀人面對青山、綠水、訂下了百年之好。然而,天有不測之風云,好事多磨早就對小青垂涎三尺的王財主趁虛而入。他又是用勢力威脅,又是用財富引入引誘,非要娶小青做妾不可。在他的威逼、引誘下,小青的父親竟答應把小青嫁給老財主。小青姑娘哭得死去活來。趁著月色,逃出家門,悄悄地找到小松,兩人抱頭痛哭,覺得無路走。他們面對腳下的萬丈深淵,雙雙對天長嘆,然后把一橫,手挽手向萬丈深淵跳去。跳下后,他們覺得身邊呼呼的風響,而身子卻騰空而起,不但沒有墜落,反面隨風飄向上院的石洞中。睜眼一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手端著一碗水站在他們的面前,笑吟吟地說:“年輕人,風浪已過,回家成親去吧!切記,萬事不可輕生,只要心中有佛就可逢兇化吉。”這對年輕人大吃一驚,知道遇見了活菩薩,連忙回家,各自把這一奇遇對家人講了。而家人告訴他們昨夜里那個欲強娶小青為妾的老財主已墜崖而死。為紀念這個奇遇,小青和小松結婚的當天,就在通往下院的路上種了一對青松。人們都把這對青松看作平等、友好、善良戀情的象征,盡力地保護它們的生存。
過了戀人松我們就到了寺廟的下院,下院是大雄寶殿和韋馱殿。大雄寶殿內供奉了三尊菩薩,中間一尊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左邊是地藏五菩薩,保壽保平安的,右邊是觀世音菩薩。對面就是護法韋馱殿和四大天王,它們是保護佛祖的。
出了下院登上石階,整個寺廟共有1088個石階。繼續向前走就是藥師殿,藥師殿中供奉三尊菩薩,中間的是藥師傅,左邊是日光菩薩,右邊是月光菩薩,他們三尊合稱“東方三圣”。他們的意思是日月東升,它們放射地光芒照射著眾生,使人們得到快樂和健康。過了藥師殿向前走,就到了中院。中院有進香殿,里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下身。進香殿也是為了一些老弱病殘的人修建的,他們上不了上院洞中,就在這里為進香,而洞正與進香殿垂直相望,我們上香時仿佛正在望著我們一樣。
過了進香殿,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關口,由小篆體書寫的三個字“抱曲關”。過了抱曲關,就是九道彎,又稱九曲云階。
九道彎穿云破霧,懸架山崖,時而順峰盤旋而上,時而沿坡迂回通幽,真是九曲婉轉,妙趣橫生。
九道彎是通往上院的必經之路,其山勢復雜,路線難選。據說,為打通來往上院的山路,寺院主持僧人請遍能工巧匠,沿峰嶺查看,都沒能設計出最理想的路線。正當眾人面對險峰峻嶺為難時,忽然有一紅衣少女盈盈走來,面對眾人微微一笑,轉身向上院走去。身后留下一條長長的彩帶。只見這條彩帶時而穿峰越嶺,時而通幽饒谷,飄飄灑灑直通上院。
面對這條奇異的彩帶,眾工匠眼睛一亮:啊!這正是神仙所賜的絕妙通道線路。于是大家一起動手沿著彩帶飄過的路線設計,修建了這條著名的“九曲云階”。過了九道彎就到了我們費了千辛萬苦要拜見的,供奉的山洞,稱為洞。因洞背靠青巖,所以得名“寺廟”。
寺廟的最高峰就是文殊院,里面供奉的就是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征。為孩子、為家人、為朋友求學的不妨去拜拜。
寺廟寺院的景觀到此結束了,但它的自然風光依然讓我們回味無窮,在后山有茂密的森林,有盛開的山花,景色飴人。在我們拜過有閑暇時間的時候,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閭山的情趣。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錦州市區,為期一天的旅行到這就要結束了,再次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也再次歡迎您到我們中旅來做客,我們將以更完善的條件為您服務。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