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追夢路上中考作文篇一
可夢想再美好也終究只是想,若要讓夢想開花結(jié)果,光坐等空想是不行的,要知道,有夢是追出來的!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曾經(jīng)有一個人,他先天面部畸形,說話含糊不清,表情呆板,少年時又遭遇父母離異,缺少家庭的溫暖。而因為成績太差以至于接連換了12所中學。高中勉強畢業(yè)后,沒有一所大學愿意接受他,所有人都認為他一無是處,沒有什么前途可言。最終,他輾轉(zhuǎn)進入邁阿密大學,希望從事自己喜歡的電影專業(yè),卻遭到導師勸退。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落魄青年卻始終有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電影演員。為了這個看似毫無希望夢想,他開始了追夢之路。
他開始寫劇本,當免費的群眾演員,打零工,睡長椅,住地鐵。生活的困難并沒有打倒他,他始終堅持著,從未放棄。可當他帶著他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劇本去拜訪好萊塢的五百家電影公司時,可迎接他的依然是500多次的拒絕,沒有一家愿意接受他,這無疑給滿懷信心的他潑了一盆冷水。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重新鼓起勇氣,又走進了第一家公司的大門。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第四次,才有一家公司被他的執(zhí)著所感動,同意留下他考慮一下。此時,他已經(jīng)被拒絕了一千多次!但為了慎重起見,只給他投資了150萬美元,這在當時的好萊塢只是一部微不足道的小成本電影,且只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除了年輕人,根本沒有人相信它會引起什么轟動。但這一次命運之神終于眷顧了這個年輕人,這部并未被重視的電影,正是日后創(chuàng)造了票房奇跡的電影神話《洛奇》!當年那個落魄的無名小卒,就是當今國際影壇最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動作巨星——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這個故事只是在眾多實現(xiàn)夢想的成功案例中的一個,但它卻告訴我們:追求夢想的路上從來都沒有平坦大道,記得有一首歌這樣唱:“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質(zhì)疑和嘲笑。”也許你會遇到很多挫折,很多磨難,甚至上千次的拒絕,但夢想并沒有那么遙不可及,既然心中已經(jīng)有了未來的方向,便可即刻啟程,追夢路上,你我同行!
追夢路上中考作文篇二
腳下,是路,我們要踏踏實實地走;遠方,是夢,我們要堅持不懈地追。
——題記
我愛上了畫畫。這個愛好不知是從何時開始有的,但總之,我現(xiàn)在很愛畫畫,以后照樣會很愛。于是,我自己摸索著,一有空閑就拿起畫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靜而愉悅的享受其中。許多學生都認為美術(shù)課很浪費時間,完全沒必要上,而我卻是最喜歡上美術(shù)課的。美術(shù)課上,我們可以使在書海中渾濁不堪的眼睛得到放松,聽老師講著那關(guān)于藝術(shù)的知識,然后拿起手下的畫筆,輕描淡寫出那朦朧感,再一筆力度正好的勾勒,剛勁而又不失柔和,接著再往更細致之處修改,再來一些點綴……
我通常會花許多時間來完成一幅畫,把它修改到自己最滿意為止,值到露出欣慰的笑容。初一那年,學校舉行“慶國慶”手抄報比賽,我花了許多時間來構(gòu)思,上網(wǎng)查找相關(guān)資料,然后才動筆理出來,并把能改得更好的地方都改得更加完美。但我還不滿足于這幅畫,于是特意去請教美術(shù)老師,想得到老師更好的建議。那天,我和美術(shù)老師還有幾位同學在教室里一待就是兩個小時,終于完成了這幅畫。我興致勃勃地將手抄報遞交上去,心里特別的滿足。
兩天后,比賽結(jié)果終于出來了,同學興致勃勃地跑過來,告訴我我得了第一名,我聽到后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啊!最后,我得到了一張獎狀,張貼欄上還展示出了我的作品,我心滿意足地笑了。
上了初三后,學習任務繁重,我自然也知道輕重,于是先暫時放下了這個愛好。等完美地戰(zhàn)勝中考后,我定會重拾畫筆!
在夢想的路上,不管多么艱難曲折,只要你像材料中的般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地奮斗了,遠方的夢想也就近在咫尺了。
追夢路上中考作文篇三
我們都是有夢想的孩子,執(zhí)著地追逐著屬于自己的夢想,不管風再大,路再長,都有屬于自己的信念,我們走在追夢的路上。
夜色慢慢籠罩了城市,悄無聲息。寂靜的夜中只有筆沙沙地不斷與紙摩擦的聲響,柔和的白色燈光籠罩著書桌,繁忙的你又在做著題,猛然從題目中驚醒,仿佛聽見了某種召喚,抬起頭來,定定地望著由燈光反射在窗上的自己,有些迷惘,卻又有幾分堅定,一雙澄澈的眼睛,忽閃忽閃地在望著自己呢。想到繁重的學業(yè),即將迎來的大考小考,你不由得嘆了一口氣,不能輸給別人,你又將思緒轉(zhuǎn)回了眼前的練習冊。
是的,追夢路上有坎坷,有煩惱,我有時也想過放棄,就縱容自己一會兒吧,腦海間卻又浮現(xiàn)出昔日老師的期盼,父母寄予的厚望,當年立下的豪言壯語轉(zhuǎn)頭又看了一眼那溫馨的席夢思,深吸一口氣。不,我一定能挺過去的!心中又充滿了激情。
沉浸在美好的夢中,你睡得那樣地香甜,可耳畔卻突然傳來了錄音機英語磁帶機械地聲響和母親輕輕地一拍:“起床了。”你極不情愿地緩慢地睜開沉重的眼皮,白色的燈光刺得眼睛生疼。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洗漱、吃飯后,你背起沉重的書包,又踏上了上學的征途。到達學校,也同樣忙忙碌碌,交作業(yè),收拾桌面可當同桌到來時朝你會心地一笑,同學幫你將作業(yè)卷一同交上去,向你借筆寫名字的同學歸還時的一聲甜甜的謝謝這些細小卻溫暖地舉動將困意驅(qū)散開來,而填補進來的卻是讓人舒服的溫暖,又聽到英語磁帶中熟悉的課文了,奇怪的是,那聲音格外的和諧。
盡管追夢路上讓你無趣,充滿艱辛,但身邊與你一同追夢的他們給予你鼓勵、支持。雖然你們一同競爭、奮斗,但依然是你的好伙伴,與你一起度過難關(guān),分擔苦難。
再看一眼你身邊的同學們,心中頓時充滿了飽滿的幸福感,并肩作戰(zhàn),互幫互助,追夢路上有你們的陪伴,不孤單!
追夢吧,少年!
追夢路上中考作文篇四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人生,因為有了夢想而意義深遠,不同凡響。
對于司馬遷來說,夢想也許就是他手中的那支筆,所以他寧可被閹割也要書完那部《史記》;對于作家三毛來說,夢想也許就是去往遠方的那條路,所以當她無法再懷著本心遠行的時候,她選擇了自殺;對于將軍霍去病來說,夢想也許就是身上的那件戰(zhàn)甲,胯下的那匹戰(zhàn)馬,所以他說出了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窮其一生都在縱橫沙場,征戰(zhàn)四方。
我常常想,我的夢想是什么?這一生,到底什么才是我愿意為之努力為之奮斗的夢想?
我為此追尋過,迷茫過,否定過。一個偶然的契機,讓我對“心理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這個契機充滿了悲愴的色彩。
去年我們學校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一位比我高一年級的學長自殺了。我比其他同學更為震撼的原因是我認識這位學長,他和我坐一個班車,是一個瘦瘦高高、不善言談的學生。和所有背著沉重書包的同學一樣,沉默地上學、放學。在班車上,他的那個位置一直空到現(xiàn)在,即使有人開玩笑似的要坐,也被高年級的學長嚴肅地攔下。
聽說他的學習成績還不錯。為什么他一定要以這種決絕的方式和世界告別?舍棄辛苦養(yǎng)育他的父母,舍棄朝夕相處的同學,舍棄這個花香鳥語的世界?有多少身患絕癥的人在和死神做著抗爭,斗志昂揚,決不投降?又有多少年輕的心患了這種看不見的絕癥,因為暫時的黑暗放棄了一生的光明?
我想弄清“人性”這種即使把人體解剖也看不到,卻又確實存在的東西,我想探究這比身體癌癥還要厲害的心理疾病。我想學心理學。
我知道這并非是什么可以改變歷史的大夢,也不會因此讓我名垂青史,但這是我感興趣的一個夢想,是我想去探尋的一個方向,這就足夠了。
追夢在路上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需要付出畢生的心血和努力。甚至對于很多人來說,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卻又似乎咫尺相距的夢想,比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孔明;比如“精忠報國”的岳飛,再比如那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終其一生,他們的夢想也沒有真正實現(xiàn),但他們總歸算是死得其所,他們的死,總歸算得上是“重于泰山”。他們在去世前的那一刻,心里有遺憾,但必然也是滿足的。
我想我大抵也會是這樣,畢竟心理學的研究是永無止境的。就像有了更高倍數(shù)的顯微鏡也不會只是讓你看清之前看不清的細胞,更會讓你提出許多新的疑問。因為你看到了太多之前沒有看到的東西。心理學大概也是這樣。
一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長度,而是它的深度。若我也能一生追夢在路上,那也算是無愧無悔了。
追夢路上中考作文篇五
曾經(jīng)駐足在操場邊上,癡迷地看著籃球在那群玩伴手里跳躍飛舞,活力四射,我卻不能走近;曾經(jīng)在月朗星稀的晚上,聽著室友鼾甜的夢語,伴著他們幸福的睡相,我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夢。
我的夢在哪里?我很迷惘。
父母寄予我太高的期望,他們希望兒子出類拔萃、卓然不群。我也曾有這樣的心志,刻苦學習、心無旁騖;修煉品行,處處用心。可是當我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我的微小失誤連父母都不寬容,我的身邊沒有一個可以傾訴苦悶的對象時,生活的色彩便在我面前一點一點地消失了。每天一樣的飯菜,每天一樣的課堂,每天走同一條路,每天都是灰色的心情。一切的一切都是這樣平淡無味,我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我是個孤獨的行者!
考試以后,別的同學都如釋重負,狂奔到球場釋放青春的活力,我卻一人獨坐在教室,望著窗外秋意漸濃的景色,不禁悲從中來。成績怎樣不愿去想,只感到滿心里都是惆悵、落寞、凄涼。毫無斗志、百無聊賴,只好選擇去圖書館尋尋覓覓……一本一本,包容著智慧與思想,知識與真理的巨著呈現(xiàn)在眼前。我漫無目的,一冊一冊地翻閱著,終于一則故事牽住了我的目光:有一次一名新聞記者問大文豪蕭伯納:“蕭伯納先生,請問樂觀者與悲觀者的區(qū)別何在?”回答是富有啟發(fā)性的:“這很簡單,假如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見這瓶酒的人如果高興地大喊:‘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反之,如果對著這個瓶子嘆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觀主義者。”故事看完了,我思緒翻騰,我不就是那個悲觀的人嗎?
辦完借閱手續(xù),帶著那本書走出圖書館,走在校園的小路上,仿佛身旁伴著無數(shù)智者。我微笑著與迎面而過的認識和不認識的老師或同學招呼致意,走到操場的一角,在一塊草地上坐下來。夕陽將余暉慷慨地拋灑在整個校園,在這緋紅的天幕下,眼前是一幕又一幕朝氣蓬勃的畫面。
許多的煩悶在那個傍晚煙消云散,我理解了父母對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