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崗位說明書
1. 職位概要
就是用一句或幾句比較簡練的話來說明這一職位的主要工作職責,要讓一個對這個職位毫無了解的人一看職位概要就知道它大致要承擔哪些職責。例如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職位概要可以這樣描述:“制定、實施公司的人力資源戰略和年度規劃,主持制定、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的政策,指導解決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提高員工的績效水平和工作滿意度,塑造一支敬業、團結協作的員工隊伍,為實現公司的經營目標和戰略意圖提供人力資源支持。”而公司前臺的職位概要則要這樣描述:“承擔公司前臺服務工作,接待安排客戶的來電,來訪,負責員工午餐餐券以及報紙雜志的發放和管理等行政服務工作,維護公司的良好形象。”
2. 履行職責
就是職位概要的具體細化,要描述這一職位承擔的職責以及每項職責的主要任務和活動。在實踐過程中,這一部分是相對較難的,要經過反復的實踐才能準確地把握。首先,要將職位所有的工作活動劃分為幾項職責,然后再將每項職責進一步細化,分解為不同的任務。這一過程可以用圖1來表示。
職位 主要職責 職責的分解
4.0 1.0
3.0 2.0
如果將老師看成是一個職位的話,下面看看這一職位的職責是如何分解的。首先,要將老師從事的活動劃分成幾項職責,可以劃分為教學、研究、學生指導和學校服務等幾項。然后,繼續對每項職責進行細分。例如教學這項職責可以細分為課前備課、課堂講講授、課后批改作業和期末進行考試這四項任務;研究這項職責可以細分為在刊物上發表論文、編寫書籍和參加學術研討會三項任務。
將職位的活動分解之后,就要針對每一項任務來進行描述。描述時一般要注意下面兩個問題。
(1)要按照動賓短語的格式來描述,即按照“動詞+賓語+目的狀語”的格式來進行描述。動詞表明這項任務是怎樣進行的;賓語表明活動實施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情,賓語有時也可以是雙賓語;目的狀語則表明這項任務要取得什么樣的結果。例如“監督和控制部門年度預算,以保證開支符合業務計劃要求”,其中,“監督和控制”是動詞,“部門年度預算”是賓語,“以保證開支符合業務計劃要求”是目的狀語;再比如,“指導下屬制定招聘計劃,以保證各部門的人員需求”,在這里,“指導”是動詞,“下屬”和“制定招聘計劃”就是一個雙賓語,“以保證各部門的人員需求”是目的狀語。
(2)要準確使用動詞。使用動賓短語進行描述時,動詞的使用是最為關鍵的部分,一定要能夠準確地表示員工是如何進行該項任務的,以及在這項任務上的權限,而不能過于籠統。
先來看幾個例子。“負責公司的預算工作……”、“負責公司的培訓工作……”、“負責公司的保衛工作……”,這是國內大多數企業在編寫工作說明書時常用的語句,雖然也使用了動賓短語的格式,但是由于動詞的使用不準確,因此沒有清楚地揭示任務應當如何來完成。“負責”這個動詞表面上看起來比較清楚,但是深究起來問題很多,拿“負責公司的培訓工作”來說,什么是負責,是指導別人來完成培訓叫負責呢,還是自己親自完成培訓叫負責呢,根本沒有說清楚,因此要盡量避免使用“負責”這類模糊不清的動詞,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準確地選擇和使用動詞。還拿這個例子來說,如果是人力資源經理,可以這樣描述:“制定公司的培訓計劃……”;如果是培訓主管,則可以這樣描述:“具體實施培訓計劃……”。通過使用“制定”、“實施”這樣的動詞,就清楚地表明經理和主管分別是如何來完成培訓這項任務的。
在工作分析中,針對不同的任務和主體應當選擇不同的動詞。表1列舉了一些例子來供大家參考。
表1 工作分析中常見的動詞舉例
對象或主體動詞
針對計劃、制度
針對信息、資料
思考行為
直接行動
上級行為
下級行為
其他編制、制定、擬定、起草、審定、審查、轉呈、轉交、提交、呈報、存檔、提出意見
調查、收集、整理、分析、歸納、總結、提供、匯報、通知、發布、維護管理
研究、分析、評估、發展、建議、參與、推薦、計劃
組織、實行、執行、指導、控制、采用、生產、參與、提供、協助
主持、組織、指導、協調、指示、監督、控制、牽頭、審批、審定、批準
核對、收集、獲得、提交、制作
維持、保持、建立、開發、準備、處理、翻譯、操作、保證、預防、解決
在選擇動詞時還應注意,如果有專業術語,要使用這些術語,例如“雕刻木制品”和“制作木制品”這兩個描述,雖然“制作”是一個比較具體的動詞,但是沒有“雕刻”這個專業術語表達的意思清楚。
為了讓大家能更直觀地理解上面所講的內容,下面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見表2
表2 履行職責描述的示例
職責任務
設備保養(1) 根據保養時間要求更換零部件以及添加潤滑劑
(2) 保持對機器設備所做保養的所有記錄
(3) 定期檢查機器設備上的量器和負荷指示器,以發現可能表明設備出現問題的不正常現象
(4) 根據要求完成非常規性保養任務
(5) 承擔對執行維護任務的操作工進行有效監督和培訓的任務
設備修理(1) 對設備進行檢查并提出報廢或修理某一零部件的建議
(2) 如果設備需要修理,則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來使該零部件恢復正常工作,其中包括使用各種手工工具和設備來對該零部件進行部分或者全部的重組,最主要的是內燃機和水壓機的全面大修以及故障排除
測試與批準(1) 確保所有要求完成的保養和維修工作均已完成,并且必須是按照設備生產商提供的說明書來進行的保養和維修
(2) 批準或否決某設備已經達到在某工作中被使用的條件
庫存保持(1) 保持設備保養和維修所需要的庫存零部件
(2) 以最低的成本采購令人滿意的零部件
其他職責上級分配的其他臨時性任務
在履行職責部分,有個問題需要注意,如果某職位是由多項職責組成的,那么要將這些職責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而不能胡亂堆砌。在排列職責時有兩個原則:
(1)按照這些職責的內在邏輯順序進行排列,也就是說如果某職位的職責具有邏輯上的先后順序,那么要按照這一順序進行排列。例如人力資源部培訓主管,這一職位由擬訂培訓計劃、實施培訓計劃、評估培訓效果和總結培訓經驗等幾項職責組成,這些職責在時間上有個先后順序,因此在排列時就要依次進行。
(2)按照各項職責所占用時間的多少進行排列。有些職位的職責并沒有邏輯的順序,就要按照完成各項職責所用的時間多少來排列。當然這一時間比例并不需要非常準確,只是一個大概的估計,一般來說以5%作為最小單位。
在實踐中,對各項職責所占用的實踐進行估計,還有助于衡量職位的工作量是否飽滿。如果某一職位的大量時間都分配給了非常簡單的職責,就說明了其工作量是飽滿的;相反,一些本來應該占用很多時間的職責在某一職位那里只被分配了很少的時間,說明工作量有些超負荷。例如,對于人力資源的招聘主管,“擬訂招聘計劃”這項職責占到全部工作時間的40%,說明這一職位的工作量是不飽滿的,因為按照正常的情況,“擬訂招聘計劃”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時間。再比如財務會計,“編制會計報表”這項職責只占用全部時間的10%,在其他職責的時間分配比較合理的情況下,說明這一職位的工作量超負荷了,因為按照正常的情況,“編制會計報表”這一職責不應該只占用那么少的時間,這說明分配給這一職位的其他職責太多了。通過職責占用的時間進行工作量的衡量,必須對這些指責非常了解才可以。
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相比較,排列職責時應當優先考慮邏輯順序,其次再考慮時間順序。
4.業績標準
就是職位上每項職責的工作業績衡量要素和衡量標準。衡量要素指對于每項職責,應當從哪些方面來衡量它是完成得好還是完成得不好;衡量標準則指這些要素必須達到的最低要求,這一標準可以是具體的數字,也可以是百分比。
例如對于銷售經理這一職位,工作完成得好壞主要表現在銷售收入、銷售成本兩方面,因此其業績衡量要素就是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收入要達到多少、成本要控制在多少就屬于衡量標準的范疇了,可以再規定銷售收入每月100萬元,銷售成本每月30萬元。
5.工作關系
指某職位在正常工作情況下,主要與企業內部哪些部門和職位發生工作關系,以及需要與企業外部哪些部門和人員發生工作關系。這個問題比較簡單,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偶爾發生聯系的部門和職位一般不列入工作關系的范圍之內。
6.使用設備
就是工作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種儀器、工具、設備等。
7.工作的環境和工作條件
包括工作的時間要求、工作的地點要求以及工作的物理環境條件等。
以上內容屬于工作描述的范疇。工作描述是否清楚明了,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測試。編寫工作描述的分析人員可以問自己:“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一職位的人看了工作描述之后,如果讓他來從事這一職位,他是否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以及如何去干?”如果不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說明這份工作描述還需要繼續修改。
8.任職資格
這屬于工作規范的范疇。七項基本內容:①體貌特征(健康狀況和外表等);②成就(教育、資格證書和經歷);③一般智力;④特殊能力(動手能力、數學運算能力和溝通能力);⑤興趣(文化、體育等);⑥性格(友善、可靠和忍耐等);⑦特殊的工作環境(大量的出差等)。一般來說,任職資格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所學的專業、學歷水平、資格證書、工作經驗、必要的知識和能力以及身體狀況。需要強調的是,不管任職資格包括什么內容,其要求都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說是承擔這一職位工作的最低要求。
任職資格要求的規定,有些內容是強硬的,必須遵守國家和行業的有關規定。例如電焊工,必須持有勞動部門頒發的焊工證書;再比如司機,不能是色盲,同時還必須持有相應的車型的駕駛執照。其他內容的要求,可以根據工作的內容和工作的績效通過以下方法來確定:首先設定影響工作績效的要素,然后利用統計分析的方法驗證這些要求與績效之間的關系,依次來確定任職資格要求。
文檔下載《崗位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