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雙減政策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教育培訓機構那么簡單,很多的學校針對雙減政策也對學生進行了新的教學目標和課后的輔導方式。但是,毋庸置疑,雙減政策給整個教育行業的影響都是不小的。那么,作為一線教師,對于雙減政策的看法又是如何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師對雙減政策的看法最新,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對雙減政策的看法最新【1】:
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并不代表沒有負擔,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也并不代表沒有作業。課后練習包括重復性訓練與實踐性活動等都是檢驗知識理解與運用的重要手段。因此,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要深入研究減什么,多樣化探索如何減,改變教育教學方式,提高師資隊伍水平,保障學校教育的基本學業標準不降低,是落實‘雙減’工作的基礎。否則,盲目減負則會以降低學生學業質量為代價,與改革的目標也不相符。那么,面對“雙減”,一線教師應該怎么應對呢?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積極更新教育理念。
老師們要理解國家為什么要進行“雙減”?“雙減”之后,我們要朝哪個方向思考和改進教育教學?因為“雙減”,家長、社會對教師工作又有了更高規格的期待,所以,教師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雙減”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切實提升自己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識,才能用更加創新的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創造新的經驗方法。
2、充分鉆研教材教法,發展素養,提升能力。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的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作為教師,不僅要加強專業學習,提高教師職業技能,還要聚焦“雙減”,加大力度豐富教育教學理念。學習比較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觀摩優秀教師課堂實錄,充分鉆研教材教法,提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水平,以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類型,助力學生學習,提升學生學習力,讓學生體會課堂學習的樂趣。
3、以生為本,植根課堂。
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是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我們必須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深度鉆研教材、精準聚焦目標、巧妙設計活動、科學合理實施、理性綜合評價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4、提高作業練習的設計水平,降低作業量,提升作業質量。
“雙減”嚴控了考試測驗的次數和規模,全面發展固然重要,但測試也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老師們不妨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練習題目可以替代?是不是可以創新作業的內容與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課程學習的獲得感?所以,老師們還是要多學習作業管理有成效的老師的經驗和方法,提高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反饋的管理水平。從源頭上降低以刷題為習慣的作業模式,降低作業總量,提高作業的訓練效果。
5、終身學習,持續發展。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時時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學這一條“知行合一”的行動研究的道路上。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會調整改進提升。然后我們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周而復始、循環往復、螺旋提升進而深度發展。
教育教學,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勤于學習,勇于實踐,善與反思,樂于分享。只有這樣,“雙減”政策下的教師才會有更加清晰的奮斗目標,我們的教育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教師對雙減政策的看法最新【2】:
一,校內維度
從校內的維度來看,國家下決心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從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健全作業管理機制、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以及科學利用課余時間幾個方面,全方位的幫助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減少作業壓力,規范教師職責,讓教育回歸學校,彰顯教育的本質。
我個人非常贊同“健全作業管理機制“中“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這兩項內容。讓家長回到家長該有的位置,不要因為作業問題影響親子關系。從而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有一個可以信賴的發泄口,減緩孩子的學業壓力。
在“保證課后服務時間”這一條里,要求學校要引導學生自愿參加課后服務。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從時間上就切斷了晚托班、托管班等輔導作業性質的可能性,可見國家的力度和決心。
另外,雙減政策中還提到“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我認為對于“面批講解,答疑輔導”這種個性化的需求都能專門行文規范,或許未來教育模式也會發生些許變化,滿足個別“吃不飽”的學生,也是有可能的。
二,校外維度
從校外的維度來看,雙減的一系列制度和規范可謂“精準狠”。
1、堅持從嚴審批機構。
要求: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
這一條將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路都堵死了,除非你樂善好施,愿意以非營利性質來開展培訓公益事業。另外,嚴禁資本化運作教育,簡直大快人心!讓教育回歸本質,是多少人心中的渴望,不應該讓資本控制教育。
2、規范培訓服務行為。
要求: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這一條將一直以來提倡超前學的機構敲了警鐘(比如奧數),同時禁止了境外課程(比如英語各類境外教材)。不僅如此,還不允許培訓機構占用國家法定假期,休息日以及寒暑假進行培訓。
所以,你能想到的路,都給你堵死了。還想怎樣掙扎呢?
3、強化常態運營監管
要求:線上培訓要注重保護學生視力,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培訓結束時間不晚于21點。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聘請在境內的外籍人員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嚴禁聘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
首先,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國家不允許培訓時間超過晚上21點,所以孩子從放學(約5點半)到晚上21點之間能利用的時間非常有限。即便能上課,還要兼顧課時長度和課程間隔時長,這晚上的時間也就被分離的差不多了。
第二,“拍照搜題”這種app終于下線了,孩子終究還是得學會有問題要自己思考,而不是一味的依賴“抄作業神器”。這一點我個人非常支持,怒贊!
從校外維度的各項要求和規定來看,家長要將課外培訓班妥善安排在周一至周五,做好時間統籌管理,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家長面臨最大的挑戰。
三,整體環境維度
1,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充分激發辦學活力,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加快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平差距。
2,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學校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提高難度、加快進度;降低考試壓力,改進考試方法,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違規統考、考題超標、考試排名等行為;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堅決克服唯分數的傾向。
3,深化高中招生改革。
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質量,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逐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絕違規招生、惡性競爭。
4,納入質量評價體系。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縣域和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把學生參加課后服務、校外培訓及培訓費用支出減少等情況作為重要評價內容。
這幾條是從國家層面來規范約束與雙減相關的制度,確保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