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稻谷飄香。突然回憶起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在《秋詞二首》中寫到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詩句,放眼當下,我的內心又有了新的理解。以下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作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豐收節里話豐年_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作文【1】:
在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農業農村,并以不懈努力讓農民肩上的“金扁擔”挑得越來越穩。農業質效的提升,“三農”工作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精神的推動力量,我們要從“豐收節”中感想精神的“豐收”,涵養實干精神、發揚斗爭精神、激揚奮斗精神,為事業發展蓄足力量。
涵養實干精神。今天,中國牢牢地將飯碗端在自己手中,夢想如愿、壯志成真,不再受忍饑挨餓之苦,糧食的連年豐收振奮人心。夢想不是在漫長的等待中實現的,而是在主動求索中實現的,“豐收”的背后是農民的辛勤付出,凝結著汗水。在逐夢路上,我們崇尚實干,一座座里程碑是實干精神的生動注腳,一個個腳印連接成腳踏實地的足跡。作為基層干部,我們就像一枚枚小小“螺絲釘”,我們的力量就像“星星之火”,但當我們以實干精神奮斗偉大事業,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星星之火”就能夠燎原成熊熊燃燒的熾熱火焰,就能夠砌石壘磚鋪就成功道路。
發揚斗爭精神。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中國以有力防控取得“十七連豐”的可喜成績,創造了令世界贊嘆的中國傳奇。我們勇于與自然災害作斗爭,與新冠肺炎病毒作斗爭,取得了疫情防控階段性戰略成果,戰勝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夏伏旱等嚴峻挑戰,穩住了農業基本盤,守好了“三農”基礎,讓豐收之景躍然眼前,讓豐收之喜浸潤群眾的心田。面對新征程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與挑戰,基層干部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在斗爭中闖出大道,開辟嶄新輝煌,以圖強厚積底氣,以斗爭奪取勝利。
激揚奮斗精神。所有人都在為“秋日豐收”付出努力,所有人都是奮斗者,面對疫情和災害的沖擊,黨組織指揮若定,堅持抗疫抗災奪豐收,復工復產的安排有序有力;科技特派員積極參與到農業生產中,把新技術寫在大地上,改進基礎設施建設疏通排水,提升作物抗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基層干部及時組織調運農資,為農民的糧食銷售拓展市場,為保持“三農”發展大局的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奮斗的過程凝聚著精神的偉力。作為基層干部,我們要把自己的活力和勁頭投入工作中,在工作上不能搞“跳躍法”,面對問題不能避重就輕或繞道而行,要葆有進取的姿態,在新賽道上賽出新速度,在新征程中展現新面貌,推動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
豐收節里話豐年_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作文【2】:
9月23日,迎來了“秋分”節氣,也迎來了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豐收的田野上,已然勾勒出一幅幅稻谷飄香話豐年的唯美畫面,刻畫出一幀幀農家百姓喜顏開的溫馨景象。豐收的喜悅源于辛勤的耕作,年輕干部須將愛國種子撒入理想土壤,深學種子撒入創新土壤,實干種子撒入擔當土壤,振奮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以昂揚姿態開啟人生“豐收”之路。
將愛國種子撒入理想土壤,造就奮斗者最美姿態。如果說理想是人生道路“助推器”,那么愛國則是人生道路的“指路標”,將理想與愛國相交融,才會走出一條正確的人生軌跡,個人價值才會得以升華。“學成必歸,報效祖國”是錢學森的愛國宣言,無論是美國非法拘禁,還是導師善意規勸,都阻擋不了他回國的腳步,他突破層層關卡、沖破重重困難,將平生所學悉數貢獻給了祖國,讓科學夢和愛國情相交融,創造了“兩彈一星”的功勛偉業。年輕干部須將愛國這粒“種子”根植于理想這塊“心田”,將理想寫在為國奮進的旌旗上、畫在為民服務的藍圖里、刻在實現復興的夢想中。不負時代、不負韶華,跑出人生“加速度”。
將深學種子撒入創新土壤,迸發奮斗者高光時刻。學無止境,開拓創新。學習,乃為政做事之基,能創新之本;創新,是進步發展之魂,為學習之果。袁隆平,一生只為兩個“夢”,耄耋之年的他仍然為“夢”不斷學習,翻閱各類農業書籍使他不斷完善知識結構,試驗田和實驗室的“空間轉換”使他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最終帶領團隊解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一系列關鍵性問題。年輕干部,處在提升能力的上升期,更應發揚“擠”和“鉆”精神,學理論、學知識、學經驗、學實踐,以此鍛造學習“超能力”,克服“本領恐慌”。在工作中,年輕干部應自覺涵養創新精神,拿出“敢為人先”的闖勁、“拼搏進取”的干勁,不斷探索工作模式、變通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方式,敢蹚新路、勇立潮頭,以實干前行、以創新致遠。
將實干種子撒入擔當土壤,釋放奮斗者磅礴力量。每一項成就,都靠腳踏實地的奮斗;每一次突破,都靠無所畏懼的擔當。黃寶妹,一名普通的紡織工人,她用有力臂膀主動扛起了“全國人民穿好衣”的責任擔當,把熱情揮灑在紡織一線,將智慧澆灌于技術革新,為中國紡織業做出重大貢獻。年輕干部要牢記“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的殷殷囑托。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積極投身于基層工作,不僅要身在基層,更要心入基層,練好調查研究這一“入門功”、真抓實干這一“基本功”、實做細做這一“繡花功”,放下架子傾聽民情、俯下身子體察鄉情、邁開步子了解村情,用腳步丈量土地,用實干丈量青春。更需牢固樹立“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擔當意識,有敢于啃“硬骨”的勇氣,敢于涉“險灘”的銳氣,用擔當“鐵臂膀”擔起民族復興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