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作文 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篇一
家鄉在皖南深山,炎炎夏日到來,包粽子的箬葉在山麓上已經舒張開蔥郁的綠影,迎風婆娑起舞。村婦心動了,背著碩大竹籃去,踏著晨光,爬到山頂,一覽無余的箬葉大大小小的盡入眼中。摘回的箬葉捆好,懸掛在老屋的橫梁晾著,村童有了盼頭。
家鄉層巒疊嶂的都是茶園,糧食基本靠買。村口僅有的一點水田,為著十月半的清香,為著一年一度的等待,為著那流傳至今的粽子節,自然是糯稻的天地。耕田插秧,灑肥收割,靜靜等待著那期盼的佳期。糯稻、玉米、黃豆在糧倉里歡聚一堂之時,油菜小麥吐綠山野之際,渴望已久的日子隨著霜降而來。
進入農歷十月,村童開始數手指,到了十二三,心急的村民就開始燒大鍋煮箬葉、棕皮,氤氳的水汽如同粽子的味道。女人蹲在在水埠頭,在青石板上一張一張清洗干凈,疊放在大菜籃里。幾十斤糯米,已經浸透,拌上綠豆紅豆,或者是蠶豆高粱。圍著一個大臉盆,一家人齊動手。粽子里還有板栗、蜜棗、葡萄干和隔年的老火腿。自家的東西,加之鄉村的樸實,一斤米至多包三只粽子。
水汽攜帶著粽子特有清香從鍋蓋的縫隙里,先是一絲,然后一縷。綿綿不絕的水汽把廚房彌漫如縹緲的仙境,就是粽子千呼萬喚出鍋時。掀開鍋蓋,飽滿圓潤的粽子,被棕皮勒著,豐腴誘人。村民早已感慨大方呼朋引伴,親朋好友聞香而來,家家戶戶抬空了八仙桌待客。過節的那幾天,有擺地攤的,有殺豬賣魚的,各種小生意人風聞而來,喧鬧的日子給靜靜的山村帶來一份溫馨與快樂。外出在他鄉的人,也就盡力在十月半前趕回老家,共同享受一份獨得之樂,一杯酒,一個粽子,就是一份心意。臨別時,客氣的村人都是拎上十個八個的一串:“帶上帶上,自家的東西,嘗個味道。”
十月半包粽子的快樂,是我記事以來就有的。除了我村之外,鄰村陰歷六月一、六月六、六月十、六月半,家家戶戶做各種包子與米糕,親眷朋友都互相來往,你家的包子,我家在粽子,禮尚往來著,有夏天的快樂,有秋天的欣慰。
風俗的盛行,總是有一個傳說或者典故支撐著,讓其煙火鼎盛。課文中的粽子和屈原、端午節是連著的,家里的十月半呢?我問過父親和祖父,期待能有一個滿意的答案,結果是在他們的“哈哈”中一笑了之。在縣志里尋尋覓覓,期許能解開內心的迷團,是一言以蔽之,歙東深山多年來有“慶豐節”的習俗。
我想,稱之為“慶豐節”是最樸實的。夏之初,小麥油菜收回家了,忙里偷閑做面點來慶賀;秋之后,水稻玉米搬回家了,就包粽子犒勞自我。夏秋的農忙結束,舉辦一個充滿溫暖的活動,找到一個暢敘幽情的方式,這不就是一種鄉村的慰藉,一份親情的凝聚?
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作文 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篇二
一學期來,我校十分重視校務公開工作,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有關部門的部署和要求,加強領導,突出重點,注重實效,把實施校務公開作為加強學校廉政建設,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促進學校民主政治建設,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的重要舉措。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全面推行
學校高度重視校務公開工作,及時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文件,提高教職工對推行校務公開制度的思想認識,同時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設立了校長為校務公開領導小組組長,學校行政成員的領導監督機制,領導小組下設兩個小組,一是校務公開執行小組,全面負責校務公開工作的具體實施,及時收集公開內容和群眾對校務公開結果的意見和要求,提出解決措施和辦法,負責材料的分類整理保管;二是校務公開監督小組,全面負責校務公開工作的監督,保證了校務公開工作有效開展。
二、重點突出,公開透明
校務公開的內容涉及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本學期我校校務公開有所側重,突出重點,做到教師、家長、社會最想知道的均能公開,且內容具體真實。
1.學校重大問題及決策的公開,如辦學思想、發展目標,學校改革方案和規劃。
2.社會熱點問題的公開,學校招生和收費一向是家長關心的熱點。
(1)招生方面:我校及時公示招生方案,避免捐資、贊助等費用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發生。
(2)收費方面:每學期一開學我校都及時張貼學校無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的公示和通過短信平臺向群眾公示,讓家長放心,減少誤解。
在推行校務公開的實踐中,我們堅持不斷探索和創新,把學校的管理、領導班子的廉政建設和教師師德建設等置于社會和家長的監督之下,還通過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致家長公開信等方式,了解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3.教職工關心的問題公開。
(1)評優評先的條件、指標,評選程序要求,評選活動過程,確定上報人選和評選結果均實行公開,真正做到過程公開,結果公開。
(2)凡是涉及教師利益方面的事情都做到了全過程公開,體現了民意,增加了透明度。如教師月檢、績效工資和期末教師量化考核獎金分配方案公開,避免暗箱操作。
4.財務管理公開。學校經費公開是校務公開的重點。我校財務的預算計劃、財務收入情況、教職工福利分配方案、資金財產管理、財務支出情況均實行逐月公開,做到事事明,項項清。
5.投訴渠道公開。學校設立的監督舉報電話、舉報信箱等。對來電、來信、來訪情況和反映的問題,學校認真分析研究處理,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合理化建議要及時采納,并將辦理結果公開。
三、收獲展望
實行校務公開,學校中的大小事情,件件樁樁都公開了,群眾心里明白,領導心里坦然,給群眾一個明白,還領導一個清白,猜疑與誤解減少了,理解與支持加強了,改善了干群關系。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提高了依法辦事,民主管校的自覺性,增進了班子團結,這樣全校上下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同時提高了學校辦學的透明度,廣大教職工對學校的事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
四、下一年工作思路
校務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我們要更加努力,嚴格要求自己,繼續大力推行校務公開工作,不斷完善校務公開制度,增強校務公開的實效,使校務公開落到實處,得到深化和提高。為此,將著重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加大對校務公開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提高開展校務公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指導和推動校務公開工作的深入開展。
2.進一步完善校務公開工作相關制度,并確保能落到實處。要健全議事規則和程序,使校務公開工作更科學,更合理。
3.進一步拓寬公開內容。根據學校特點不斷拓寬校務公開內容。把校務公開工作與黨風廉政建設結合起來,與規范學校管理結合起來,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創造有利的條件。
4.創新工作方法。要創新校務公開的形式,加強校務公開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5.加強監督檢查。結合學校民主行風評議活動,加大監督檢查的力度,認真查找校務公開工作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整改,確保校務公開工作的深入扎實開展。
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作文 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篇三
讓糧食豐起來、讓農民口袋鼓起來、讓農民收入多起來,這是黨中央多年來對農民幸福生活的期許。對農民的尊重、對農民的敬重、對農業的關注,這是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振興鄉村的又一個生動而具體的表現。
做為傳統農耕文化發展而來的國家,農民在我國社會組成中就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孟子提出:“民為貴,君為輕。”《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雖然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統治的需要,但也可以說明,古代當權者對農業的重視。
近代的土地革命,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給予農民尊嚴,保護農民所得,改善農民生活條件。這是當時革命需要,也是每個農民內心“耕者有其田”的盼望。隨著時間流逝,改革開放的到來,農村百姓紛紛離開故土,到城市賺錢謀生。土地開始慢慢荒蕪,農村開始緩緩衰敗,城鄉差距加大。“三農”問題日益凸顯,將成為阻礙國家改革開放前進發展的羈絆。
社會要發展,就必須引起國人的重視;農村要發展,就必須讓百姓有獲得感幸福感。近年來,中央提出了鄉村振興,改革的目光投向百姓。中國是農業大國,中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鄉村,都有著流傳千年的播種或慶祝豐收的民間節日。
景頗族文化里的“新米節”就是在稻谷成熟的這天,人們為了慶祝豐收,久而久之變成了節日。在西藏、甘肅、青海、四川以及云南的藏族地區的農區,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莊稼成熟之際舉行“望果節”。我們熟知的中秋節,最早來源于古代的祭月,但不是在農歷八月十五,而是在秋分。帝王春分祭月是統治者的專利,老百姓選在八月半慶祝豐收是歡樂之舉,二者相輔相成日久成俗。農耕時代,莊稼熟則百姓福,那份慶典來自內心的歡呼。
在鄉村日漸衰落、急需重視的當下,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在全社會營造尊重農民、愛護農民、關心農民的良好氛圍,更在提升百姓榮譽感的基礎上,引起全社會對農村的關注,更是把那些瀕臨消逝的傳統農耕文明得以傳承和發揚,讓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在中華大地上綻放更多的鮮花。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農民豐收節”還不能僅僅當成一個簡單的節日,更是提醒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一定要把“豐收”兩字放在心中,農民心中有信仰,民族發展有希望,國家才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