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脫貧攻堅精神心得體悟篇一
回望這一年,在無數個關鍵的歷史時刻,曾經“赤手空拳”的中國人,一次次摘下懸崖上最美麗的花。
以眾志成城的恒心尋求拯救生命的“鑰匙”。八方支援聚一心,不勝“新冠”誓不休。2019年年末歲初,長江之畔,東湖之濱,黃鶴樓下。新冠疫情驟然暴發,迅速向全國范圍擴散。值此危難之際,地不分南北,人無論老幼,職不分行業,黨中央一聲令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人民解放軍42000多名醫務人員迅速行動,直指荊楚。環衛工人、快遞小哥、志愿者……數以萬計的“逆行者”抱薪于風雪,逆行湖鄂。廣大人民群眾自覺緊閉家門,豎起一座座“隔離屏障”,用實際行動護手足周全、救億萬生命、守山河無恙。
以頑強拼搏的精神打開抗洪救災的“錦囊”。洪水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22年前是我,今天還是我”,參與過1998年抗洪的老戰士又上了堤。“在洪水面前,哪有什么博士碩士,我們上了堤壩,都是保衛人民的戰士!”這是國防科技大學一名抗洪戰士的感人話語。災情發生后,黨員干部、人民子弟兵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讓我上”“有我在”的服務人民意識、軍人擔當風范,第一時間投入到抗洪救災中。其疾如風的行動速度,高效有力的協同配合,充分彰顯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一聲聲嘹亮的軍號聲、一袋袋硬實的抗洪沙包,筑牢一道道擔當的堤壩。河水翻滾,浪花四濺,抗洪的哨聲此起彼伏,人民群眾與抗洪救災的勇士心連心,交織出擔當奉獻的浪花。
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萃取脫貧攻堅的“良方”。決勝脫貧步小康,中華實現千年夢。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書寫了一段偉大傳奇。經過8年持續奮斗,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協同發力、合力攻堅,東部西部守望相助、協作攻堅,廣大黨員、干部吃苦耐勞、不怕犧牲,充分彰顯了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和犧牲奉獻。脫貧的路上,一個民族沒有少,一個貧困群眾沒有掉隊,中國共產黨言必信、行必果,必將繼續抒寫更加壯麗的美好新篇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致敬每一個為國家民族奉獻的“開局人”,面對未來,面對時代的更迭、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2020年砥礪前行的“開局人”不會停下奮進的腳步,他們將手握智慧與勇氣,攀爬更高的山峰,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中國奇跡還將繼續!
脫貧攻堅精神心得體悟篇二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在元宵佳節之際,春意盎然之時,一起共度元宵佳節,一起賞燈,賞這萬家燈火,賞這錦繡河山。看時代變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如今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中華兒女終于不再為吃穿犯愁;“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新農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跨過2020年的坎坷崎嶇和波瀾壯闊,我們迎來了2021年牛年,新的一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啟年,站在“兩個一百年”的重要歷史交匯點,我們要發揚“中國牛”精神,干出我們的2021!
脫貧成果,我們在鞏固,爭做念茲在茲的“孺子牛”。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在過去的幾年,扶貧干部扎根基層“舍小家”,傾情投入“為大家”;貧困戶“弱鳥先飛”,不等不靠努力“變身”;廣大人民群眾凝心聚力,點燃消費扶貧“火力值”。通過我們共同的奮斗,我們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2021年,我們應繼續努力鞏固脫貧成果,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爭做念茲在茲的“孺子牛”,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困難群眾有沒有過冬棉被,小孩上學讀書會不會遠,看病是不是方便,多做雪中送碳的工作,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深厚情懷,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獻精神,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人民群眾最急難愁盼的問題,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鄉村振興,我們在探索,爭做開拓創新的“拓荒牛”。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我們要爭做開拓創新的“拓荒牛”,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時代考題”。一方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注重新建改造“農村公廁”,戶廁無害化普及,做到既要“面子”,更要“里子”;注重建設“四好農村路”、停車場、文化廣場等民生工程,從而提高群眾幸福指數;注重推進“兩治一拆”攻堅行動,“拆、建、管、保”齊頭并進,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另一方面,加強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補足群眾“精神之鈣”,通過評選“致富帶頭人”“最美勞動者”,舉辦“德孝文化節”“家風大家說”等形成淳樸民風、良好家風、文明鄉風,引導群眾勇于探索創新、向典型學習。
共同富裕,我們在努力,爭做艱苦奮斗的“老黃牛”。從新中國成立,毛澤東同志強調“共同的富”“共同的強”,到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明確將共同富裕納入社會主義本質的范疇,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愿望。農業發展,農民致富,農村宜居,始終是鄉鎮、村基層干部的一項長期的工作。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我們要發揚“老黃牛”精神,努力學習新政策新理論新技術,組織專家技術服務人員進行專業輔導和技能培訓,帶領村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發展富農產業,勇于探索創新,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創建品牌效應提升知名度和競爭力,主動挑起農村產業發展的大梁,表彰致富典型,積極地為老百姓致富輔好路、搭好橋、牽好線、做好媒,把群眾的期盼,變成我們共同的期盼,成為老百姓的貼心人、帶頭人。
脫貧攻堅精神心得體悟篇三
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莊嚴宣告,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八年的持續奮斗,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如期完成了目標任務,脫貧攻堅戰役中經歷的磨難與考驗,凝結的實踐和認識,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必將成為激勵我們接續奮斗的不竭動力。
2021年,面對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方能無畏前路、不懼前行。堅守初心不改的執著,義無反顧挑起時代擔當,基層干部應積極探索、銳意進取,與廣大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一起努力匯聚起矢志奮斗的磅礴力量,任其征途漫漫,或有荊棘,或有磨難,攜手向前,迎接挑戰,共同唱起奮斗的贊歌。
唱起那首《怒放的生命》,奮斗是一首“敢闖”的歌。“我想要怒放的生命,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作為一名基層干部要有膽量,要敢想敢做,不懼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立足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發揮自身優勢,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與自身的實踐緊密結合,在工作中敢啃最硬骨頭、敢攀最高山峰、敢挑最重擔子,拓寬工作思路,完善方式方法,不斷推動工作創新發展。決不能偏安一隅、畏首畏尾,必須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闖勁,在基層工作崗位上散發光熱,用奮斗之犁開辟前行之路,在更高起點上書寫燦爛的人生篇章。
唱起那首《陽光總在風雨后》,奮斗是一首“實干”的歌。“陽光總在風雨后,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干。基層作為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基層干部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對惠民政策文件要第一時間弄懂吃透,才能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基層干部要敢吃苦、能吃苦,多到一線去,多到百姓生活的地方去,聽民意、察民情、紓民困、解民憂,全力以赴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紙上談兵不如下馬服務。”絕不能喊空口號,必須以打破藩籬、革故鼎新的勇氣來實干,起而行之、勇挑重擔,經風雨、見世面,在“一枝一葉總關情”中拉近群眾距離,在真抓實干中挑起擔當,鍛煉出硬脊梁、鐵肩膀。
唱起那首《海闊天空》,奮斗是一首“無悔”的歌。“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青春奮斗無悔,前行不忘初心。基層之路不好走,但從選擇邁入基層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基層闖出一片天地。生逢其時,就要肩負重任,哪怕只是一只小小的“螢火蟲”,也要努力在基層這個“大森林”中散發自己的光和熱,成為一名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基層建設者。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在新時代走好基層路,更需要廣大基層干部們堅定信念、矢志拼搏,在為百姓忙碌奔波中錘煉如磐信念,在逆流而上、矢志不渝的艱苦奮斗中譜寫時代贊歌。
脫貧攻堅精神心得體悟篇四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八年的接續奮斗,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如期完成了目標任務。
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不奮斗,不青春。無論是風雨無阻的外賣小哥、烈日下仍堅守崗位的勞動者,還是冬日里起早貪黑的清潔工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書寫奮進篇章。望望周圍,沒有哪個人工作不辛苦,沒有誰活得輕松,而大多數人都是用奮斗撐起夢想、點燃希望。對于新時代年輕干部來說,要傳承并弘揚好艱苦奮斗精神,用真行動、實業績向祖國深情“告白”。
崇尚實干,拿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干事勁頭去奮斗。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奮斗離不開實干,實干才能接續奮斗。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防洪救災的考驗下,涌現出了一批批勇于擔當作為、敢于迎難而上的年輕干部們,他們用厚實的肩膀、穩重的步伐、堅定的目光完成了一次次挑戰、跨過了一道道坎、攀登了一座座山。2021年,年輕干部要以實干精神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去,拿出滴水穿石精神和鍥而不舍的韌勁,在干事中成長,在干事中磨意志、礪作風、提境界、增才干,以“干”為核心,做到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做到親力親為、躬親實踐,堅實“干”的作風,永葆“闖”的精神,拿出“拼”的勁頭,用實際行動書寫奮斗篇章。
夯實本領,錘煉“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過強能力去奮斗。“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奮斗者須有多項技能加身,只有足夠的底氣和過硬的能力才能奮斗不止、步履不停。年輕干部應時刻葆有“本領恐慌”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在理論學習上不放松、在本領提升上不掉線,不斷在書本中、在實踐中夯實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厚實知識儲備,認真研讀著作,從《擺脫貧困》《之江新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系列著作中感悟內涵、汲取養分、優化作風。端正學習態度,找準學習方法,轉變學習風氣,理論學習注重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奮斗路上要“本領”在線,年輕干部要在實踐中增強斗爭本領,提升服務水平,主動到重大斗爭一線去真刀真槍磨礪,去經風雨、見世面,多學幾門實用的本領,磨練崗位硬功夫,用過硬本領夯實奮斗底氣。
甘于奉獻,厚植“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去奮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孺子牛”比喻那些心甘情愿為人民服務、真心誠意為人民著想的人。年輕干部要樂做甘于奉獻的“孺子牛”,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獻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心盡力為人民解憂,在奮斗路上甘于奉獻、勇于擔當,用奉獻書寫無悔華章、用奉獻裝點奮斗征程、用奉獻彰顯為民本色。“歲月不居當初心依舊,為民情懷當抱樸為心”。年輕干部要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堅定為民信念,站穩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做到心中有方向、腳下有力量,才能在奮斗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
“告白”方式無需華麗、無需高調,唯有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躬身奮斗才是最直接、最長情、最暖心的“告白”。
脫貧攻堅精神心得體悟篇五
2月25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這是一場深沉的致敬,亦是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不忘初心、守住群眾幸福安定生活的重要見證;是我們所有平凡而普通的人守住個人私欲、造就不凡的偉大時刻;是我們青年干部用青春之我,奮斗在基層每一個角落的重要證明。脫貧勝利,是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一環,是復興之路、漫漫征程的嶄新起點,我們基層干部要擔當作為、奮斗拼搏、苦干實干,書寫嶄新篇章。
的確,作為黨員教師更應該深深體會到這一點,陪伴學生成長,看到家長滿意,聽到社會肯定,就是幸福,而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奮斗,是拉著小手陪伴成長。有人說,教師,會有一種特別的氣質,看上去總要比同齡人年輕一些。的確,每天與學生朝夕相處,聽著甜甜的童音,看著美美的笑臉,教師能感受到最純樸的世界。橫豎撇捺、加減乘除、abcd……教師面對的是求知若渴的兒童,更是無數家庭的希望。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個體,黨員教師,更應該成為教師群體的榜樣,要尊重學生中的“每一個”,關注身邊唯一的“這一個”,無論是起步快的,還是走得慢的,甚至害怕學習艱辛而不愿邁步的,都要蹲下來,傾聽他們的心聲,“因材施教”,這是用行動書寫起來的四個字。奮斗,就是拉著小手陪伴他們慢慢長大。
奮斗,是青燈相伴自身成長。身處日新月異的新時代,黨員教師更要守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坐得下身來,靜得下心來,常以學習者的心態去積累、反思、提升。當你能夠將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文集》、懷特海的《教育目的》、佐滕學的《靜悄悄的革命》等書細細品味;當你能能夠認真去解讀斯霞、于永正、賈志敏等一代大師的教育思想;當你能夠勇敢地反復觀看自己的錄像課,揣摩課堂的遺憾處及積極思考改進方法……那么,這就是奮斗,艱難困苦,但玉汝于成。
奮斗,是結伴同行團隊成長。在奮斗中,個人不僅獲得知識、提升能力,而且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精神更加充實、滿足,更加幸福。這樣的奮斗也要不斷地在所處的團隊中進一步磨礪,“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個人能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遠。集體的奮斗,會以其噴薄的力量,帶動團隊中的每一個走得更為堅實,更為長遠,向著明亮的那方。而在團隊奮斗中,黨員教師就是一面旗,在紅色引領下,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陪伴、相伴、結伴著成長,經歷幸福,創造幸福——這就是黨員教師的奮斗幸福觀。身處偉大的新時代,黨員教師既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又要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干好每一項工作,做一個幸福的奮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