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浙江烏鎮導游詞1500字 浙江嘉興市烏鎮導游詞篇一
作為中國人心中no.1避暑勝地,烏鎮的秀美風景,自不在話下。任賢齊的《外婆橋》在烏鎮拍mv,李少紅的《紅樓夢》在烏鎮取景,還有黃磊的《年華似水》,以及后來的劉若英也在這里做了廣告,那種幽靜和落寞深深的吸引著每位游客。小橋流水,江南水鄉,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祥和。處處無敵江南水鄉美景,還真是未老莫還鄉,還鄉需斷腸!
烏鎮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是個具有六千余年悠久歷史的古鎮,曾名烏墩和青墩。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1991年,烏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游開發工程,烏鎮已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是全國20個黃金周預報景點之一。
烏鎮雖歷經20__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梁、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藝精湛。當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這些老房子里。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筑屋,深宅大 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色古香,水鎮一體,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舊木屋,還有清清湖水的氣息,仿佛都在提示著一種情致,一種氛圍。
烏鎮是個水鄉古鎮,鎮上有修真觀、昭明太子讀書處、唐代古銀杏、轉船灣、雙橋等景點,西柵老街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烏鎮又是我國現代文學巨匠茅盾故里。鎮上的茅盾故居是茅盾的出生地,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側的立志書院是茅盾少年讀書處,現辟為茅盾紀念館。
浙江烏鎮導游詞1500字 浙江嘉興市烏鎮導游詞篇二
歡迎來到水鄉古鎮烏鎮,今天就允許我作為一個地道的小烏鎮人帶您游一回我們美麗的烏鎮吧!
走進烏鎮,您會驚訝地發現,這里完整地保存著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與眾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人稱水閣,這是烏鎮所特有的風貌,我想水上城市威尼斯也不及如此吧。走在那用青石板鋪成的狹窄的小街上,你會看到兩邊各式各樣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鄉民,親切至極。要是您來我們烏鎮正是那多雨的春季,那晰晰瀝瀝的雨絲從藏青的瓦楞里成串成串地往下滴,在石板路上發出叮叮咚咚的清脆響聲,亦景亦畫,讓您恍若隔世。
說到烏鎮的景點,除了修真觀、昭明太子讀書處、雙橋等,我得向您隆重的介紹一下茅盾故居了。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是我國的文學巨匠。此處房屋是他成名后用稿費自行建造的一個住所,茅盾故居是迄今中國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四百五十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老屋臨街靠西的一間房是茅盾曾讀過書的家塾,故居內部的布置簡單,卻散發著沈家世代書香特有靜雅之氣。
對了,帶您逛了這么一大圈,您的肚子也該餓了吧。別急,下面我就向你介紹一下我們烏鎮的美食吧。在烏鎮,您隨處可以看到烏鎮的特產,如:姑嫂餅、烏鎮羊肉、熏豆茶、三白酒等,其中尤以姑嫂餅最為出名。關于姑嫂餅這個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典故呢。據說在一百多年前,烏鎮方家名叫方天順的夫妻茶食店,祖上學得一手制作酥糖的好手藝。只可惜這手藝只傳媳不傳女,日子久了,自家姑娘不免會產生嫉恨,故將一包鹽抖進了制作餅的面粉缸內,指望著第二天看嫂嫂的尷尬。誰知第二天此餅味道咸甜適口,更得顧客的喜愛,由此得名姑嫂餅,并一直流傳至今,是游人必嘗的烏鎮美味。
朋友們,接下來我們一起去參觀游覽吧!
浙江烏鎮導游詞1500字 浙江嘉興市烏鎮導游詞篇三
各位團友: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參加我們旅行社組織的烏鎮一日游,現在我們的車已經行駛在滬杭高速上了,我們今天要去的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烏鎮,從杭州到烏鎮大約1小時的車程,下面呢,我先對烏鎮做個簡單的介紹。提到烏鎮,喜歡劉若英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從似水年華拍攝到最近成為烏鎮的形象大使可以說劉若英跟烏鎮是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我們就將前往這座千年古鎮順著劉若英的思路來欣賞一下古鎮的美景。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烏鎮的確稱得上是人杰地靈,鐘靈毓秀的風水寶地,從古至今誕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據這個鎮志記載:從宋朝到晚清,全鎮出了64名進士,161名舉人,近代更是出現了一代文學巨匠茅盾。真可謂人因鎮而興,鎮因人而名。
既然烏鎮是這么出名,想必大家對于烏鎮的來歷也一定非常的好奇。烏鎮在南宋以前,以現在鎮中的車溪為界分為烏鎮和青鎮兩個鎮。河西的是烏鎮屬于湖州府,河東的是青鎮屬于嘉興府。解放以后進行區劃調整,把烏鎮和青鎮合并統一由嘉興市管理。關于“烏鎮”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在唐朝時,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據稱王,舉兵造反,朝廷就命令烏贊將軍率兵前往討伐。這位烏贊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李琦的叛軍是節節敗退。當打到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牌休戰。正當這個烏將軍就地安營休息時,李琦卻在當天晚上偷襲烏軍的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后連人帶馬跌入李琦在橋上設的陷阱里面了。結果當場被叛軍用亂箭射死。雖說丈是打敗了,但是烏贊將軍忠君愛國的精神卻感動了當地的所有百姓。大家為了紀念他,就用他的姓氏來作為鎮名。
上面說了一些有關烏鎮的歷史,我們朋友到了烏鎮是去玩的,那么到了烏鎮都該玩些什么呢?無外乎是吃,穿,游。說到吃啊,可能我們多數朋友就開始興奮起來了,畢竟民以食為天,誰都好這一口。別急,聽小王給您慢慢的介紹。說到烏鎮的名吃,就不得不提這個姑嫂餅。聽到這個名字估計大家已經猜到了,肯定跟姑嫂關系有關。不錯,相傳啊,在明朝時候,鎮上有戶姓張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餅為生。因為是獨家配方自然風味獨特,因此經久不衰生意興隆。但是張家有一個條不成文的規定,為了保證這個秘方世代相傳規定秘方只傳給媳婦,不傳給女兒。畢竟女兒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別人家的人。當傳到明朝這代時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親只教嫂子做餅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興。畢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這個家里待了十幾年了,母親都從來不提教給自己。于是呢,就處處跟嫂子過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餅的時候,天開始下雨了。于是小姑子就對嫂子說:“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聽就連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氣不過偷偷的抓了一吧鹽丟到了餅鍋里。說來也巧,今天吃了張姑嫂餅的客人都說今天餅的味道很特別,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做法,怎么會不一樣呢。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塊,結果感覺味道真的非常特別。 這時候小姑子,開始說話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為什么餅的味道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這么好的話就先把做餅的秘方告訴我”,嫂子拗不過她,就把做餅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訴給了小姑子。當然小姑子也很誠實的把她如何使壞的但又適得其反因禍得福的事情告訴了嫂子。因為現在的做法是姑嫂兩個人共有的,所以就把這餅取名為“姑嫂餅”。等會參觀完了,自由活動時大家不妨買些嘗嘗。說完了“姑嫂餅”當然就不得不說說烏鎮的特產“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純手工制作。因為以白米,白面,白水為原料,所以起名為“三白酒”。其他的還有這個杭白菊,白水魚,紅燒洋肉。等會吃飯是大家也可以點些來品嘗一下。
講完了吃,我們再說說穿。 藍印花布是烏鎮特產之一,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環保。大家可以買些小件的東西,比如愛美的女士可以買一兩個藍印花布的頭巾,小手提袋留做紀念。衣服我建議大家就不要買了,因為現在也沒有什么人愿意去穿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藍印花布容易掉色。等會天熱了,穿著這種衣服一流汗搞的滿身花紋象個金錢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購買。
下面我再給大家介紹最重要的游,讓大家把握重點,等會游覽時做到有的放矢。剛剛說了,烏鎮是大文學家茅盾的故鄉,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鄉游覽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而“臨街枕水,粉墻黛瓦”是水鄉建筑的共性,我們既然到了烏鎮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東西。烏鎮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鎮頭的修真觀和古戲臺上了。所以大家等會第一個景點修真觀一定不要錯過。觀里有景點講解員給大家講解,我會大在進去的時候在門口把景點的門票發跟各位。參觀完第一景點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覽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動的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再回到游的介紹上來。俗話說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們杭州離烏鎮估計有個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烏鎮在民俗方面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賞的平臺。鎮里設有江南木雕陳列館,宏泰染坊藍印花布陳列館,江南百床館,民俗館等多個展館,等會小楊會帶大家一一參觀。
好了,烏鎮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帶上行李跟我下車。
浙江烏鎮導游詞1500字 浙江嘉興市烏鎮導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今日我們要游玩的目的地是江南水鄉烏鎮,烏鎮是江南六大水鄉之一,也是江南最美的水鄉,劉若英傾情代言,似水年華等多部影視劇在那里取景拍攝,可是呢,如果在座的有喜歡節奏快、高樓林立、鋼筋混泥土的現代化大都市生活的朋友,那您恐怕就會失望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烏鎮的生活節奏是十分慢、十分舒適安逸,并且沒有高樓大廈、有的只是一兩層臨水而建的白墻黑瓦的木質建筑,那里甚至連電梯都沒有,景區里看不到超過三層的建筑,整個烏鎮有的只是一種煙雨朦朧,瀟灑閑逸的情懷,可是,若有朋友覺得大都市的生活太累太喧鬧的話,那烏鎮就是一個絕妙的休憩場所了,在烏鎮能夠得到心靈的放松,身體的舒適、所以有好多江浙滬附近的朋友會在周末的時候駕車來烏鎮,走走看看,吃吃糕點,品品美酒美茶,住上個一兩晚,沒事坐坐烏鎮的搖擼船,感受古代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沒有夜生活,遠離鬧市,實在是愜意無比。
這個鎮的名字很奇怪,叫做烏鎮。為什么叫烏鎮呢歷史上有很多的傳說和原因。有人說這兒古代烏鴉多,有人說那里的人喜歡吃烏雞白鳳丸。其實呢,“烏”很顯然就是黑的意思。因為唐代那里的土地十分的肥沃,并且土地是黑色的,并且大家看房子頂上的瓦也是黑色的,所以這地方就取名烏鎮了。當然,烏鎮的東西賣的有點貴,有人說鎮上人心也比較黑,門票都100,西柵還要120,黑吧所以稱他為烏鎮,這個話您可別大聲說哈,要不然咱們進得來可出不去了。上次有個游客跟我講,小x啊,我一看你就明白你是烏鎮的人,因為你長的比較黑,所以你是烏鎮的人。我說為什么我會這么的黑呢這個問題我在我小的時候問過我媽,為什么別的孩子那么的白,而我就那么的黑呢母親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別人的孩子都是喝牛奶長大的———白的;吃雪魚肉——白的;擦珍珠粉———白的,我跟你爸生你的時候吃的是霉干菜加茄子,所以你這顏色就重了點。大家記住,以后要多用珍珠粉,少吃霉干菜哈。
我們剛才進來的時候呢,迎面有一個土堆,這個土堆放在那里呢,在造園手法中叫做障景。就是故意讓你看不到里面的景色,要是不買門票在大門口就都看到了,那他賺錢賺個屁啊。烏鎮這個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比較適合拍電視,像《似水年華》,《天下糧倉》等都是在那里取景拍攝的。很多客人都是看了《似水年華》這部電視劇才來那里的。所以大家回去有機會把這部“感情出軌劇”看一看,學一學。當然我是說學一學里面關于烏鎮的歷史,不是說學著出軌哈。
此刻我們看到一條河,這條河叫做“東市河”,4米深,嚴禁隨便跳河。它不僅僅連之后烏鎮的東柵和西柵,還跟世界第一運河――京杭大運河是直接通著的。京杭大運河咱們都明白從北京通到杭州,全長1794公里,所以呢據說只要你愿意,從這游過去,一向游到北京看__也能夠,火車票都省了。時間大概要半年左右。大家看一下河的對面,對面的房子叫做水閣,就是水上的閣樓,這是江南六大水鄉中烏鎮特有的民居建筑。大家看到那個水閣的下頭的石柱是方的,而不是圓的。為什么呢因為水里會有蛇啊,方形的柱子蛇爬不上來,怎樣樣,設計還是很細致的吧。
這個東西看起來像船,其實它開不動,名字叫高桿船,所謂高桿就是中間那根毛竹了。每年的清明節前后,都會有人在那里模仿蠶寶寶,因為烏鎮人民是以養蠶為生的,在那里模仿蠶寶寶進行表演,正是為了感激為他們帶來幸福和收益的蠶寶寶。表演時,四五十歲的大叔會爬到那個竹子上頭去翻跟斗,很驚險的。我想要是大叔們年輕二十歲,咱中國體操隊又能多拿兩枚金牌,大家說好不好
大家再看那座橋,左一座,右一座,名叫叫逢源雙橋。很多導游都會講,這個橋走左邊能夠升官,走右邊能夠發財,我說那是扯淡,小肖來回走了不下二十次也沒見升官,也沒見發財,還是個導游。可是我告訴你,做人要踏踏實實,別老想著一步登天,升官升的太快,發財發的太狠,往往是比較危險的。人這輩子最大的財富莫過于健康歡樂,大家說呢那么這座橋也叫做廊橋,因為橋本身也是走廊的形式,橋下頭呢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于一座水城門的作用。其實呢,這座橋還有一個另外作用,江南一帶,每逢過節都很熱鬧,異常是到了元宵節,男男女女,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都走出來去看花燈。那么古代男女授受不親,萬一走在一齊女的吃了男的豆腐就不好了對吧。所以就男左女右,把人群分開。要是情侶的話,過了橋小伙子會牽起小姑娘的手,叫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好此刻我們過橋,男同胞請走左邊,女同胞請右邊,其他人自覺點,從河里游過去。
今日小張就給大家介紹到那里了,祝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歡迎大家再次光臨烏鎮。
浙江烏鎮導游詞1500字 浙江嘉興市烏鎮導游詞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游玩的目的地是江南水鄉烏鎮,烏鎮是江南六大水鄉之一,也是江南最美的水鄉,劉若英傾情代言,似水年華等多部影視劇在這里取景拍攝,不過呢,如果在座的有喜歡節奏快、高樓林立、鋼筋混泥土的現代化大都市生活的朋友,那您恐怕就會失望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烏鎮的生活節奏是非常慢、非常舒適安逸,并且沒有高樓大廈、有的只是一兩層臨水而建的白墻黑瓦的木質建筑,這里甚至連電梯都沒有,景區里看不到超過三層的建筑,整個烏鎮有的只是一種煙雨朦朧,瀟灑閑逸的情懷,但是,若有朋友覺得大都市的生活太累太喧鬧的話,那烏鎮就是一個絕妙的休憩場所了,在烏鎮可以得到心靈的放松,身體的舒適、所以有好多江浙滬附近的朋友會在周末的時候駕車來烏鎮,走走看看,吃吃糕點,品品美酒美茶,住上個一兩晚,沒事坐坐烏鎮的搖擼船,感受古代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沒有夜生活,遠離鬧市,實在是愜意無比。
烏鎮分為東柵和西柵,我們此次游覽的是東柵,為什么不去西柵呢,因為烏鎮的歷史,人文,情懷都在東柵,西柵只是近些年開發出來的景區,主打的是住宿和夜景游,不過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西柵住個一兩晚,看看美麗的河色夜景。說回到東柵,東柵景區其實不大,也就兩條街組成,東大街和西大街,中間則被一條東市河隔開,西大街沿路有一些小商鋪,有買糕點的,手工藝品的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待會自由活動的時候可以去看一看。我們此次主要要參觀的景點則都在東大街,東大街長1300米,主要景點有百床館、木雕館、茅盾故居、錢幣館、酒作坊、染坊等等,具體的我就不為大家介紹了,待會到了景區我再為大家細致講解。
那么出來玩,吃喝很要緊,說到這些,就不得不提烏鎮的姑嫂餅,姑嫂餅是烏鎮傳統名點,油而不膩,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帶咸,大家一聽這個名字會覺得這個餅一定是姑嫂二人商量一起做出來的,其實不然,反而姑嫂餅是姑嫂二人斗氣的結果,這其中還有一個典故,大家別急,我這就給大家慢慢道來。話說明朝年間,烏鎮有一戶姓張的人家,這家的姑嫂餅做的特別好吃,遠近聞名,但是家里有一個不成文的無規矩,那就是做姑嫂餅的祖傳秘方只傳給兒媳婦,不傳給女兒。古時不是有一句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嘛,認為女兒出嫁了就是別人家的了。這戶人家的嫂子嫁到張家一年多了,每次小姑子看到母親教嫂子做姑嫂餅的時候就特別羨慕嫉妒,覺得自己在這個家里生活了十幾年,而嫂子才在這個家里呆了一年多,母親不教給自己反而教給嫂子,太不公平了。于是有一天嫂子在做姑嫂餅的時候,正好下雨了,小姑子就對嫂子說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吧,嫂子就去收衣服了,而小姑子就趁這個時候抓了一把鹽巴扔進做餅的鍋里。這天客人來訪的時候,吃了嫂子做的姑嫂餅,大贊好吃,說跟以前的味道不一樣,嫂子覺得奇怪,自己就是按祖傳秘方做的,怎么會不一樣呢,于是她就嘗了一口,發現味道確實跟以前不一樣,所以她就百思不得其解,把這個疑惑告訴小姑子,小姑子就說,只要你把做餅秘方告訴我我就把今天的餅為什么這么好吃的秘密告訴你,嫂子拗不過小姑子,就把秘方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小姑子,二小姑子也很誠實的告訴嫂子自己是如何使壞,又是如何因禍得福的。自此,由于姑嫂餅是由姑嫂二人共同制成,所以就命名為姑嫂餅了,景區里很多小商店商鋪都有賣的,喜歡的朋友可以嘗嘗,買點帶回去給親朋好友也是很好的禮物。另外,烏鎮也有許多其他好吃的小糕點點心,比如芡實糕、定勝糕、綠豆糕、龍須糖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可都是純天然手工制作的噢,大家可別錯過了。
聊完了吃,就談談喝了,烏鎮的特色酒叫做三白酒,三白,顧名思義,是用白米、白面、白水釀成,米面水用的都是烏鎮地地道道的材料,在烏鎮民間還有一個別名,叫“杜搭酒”,民間有民謠“貓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三白酒醇厚清純、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飲用,數百年來風靡烏鎮一帶,經久不衰。我們的東大街就有一個景點叫高公生糟坊,專門制作三白酒的,告訴大家,里面的三白酒是可以免費品嘗的噢,不過大家可不要貪杯,別往凳子上一坐,整點小酒小茴香太愜意了,就忘了參觀時間,一坐就是一下午,鬧的咱一團人找你一個了。要我說,如果大家喜歡的話,不妨買點,回家與家人親朋怎么喝都好,都高興,三白酒也不貴,一瓶也就二三十塊錢,很經濟實惠。
吃喝說完了就得說用了,烏鎮也有自己的特產藍印花布,也叫做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也是我國傳統民間工藝品,烏鎮是印花藍布的原產地之一,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的手工、環保。走在烏鎮街上,還能夠看到有些民居里就有人在制作這個。我們參觀的宏源泰染坊就是一個印花藍布的展覽場所,里面還有專門的工人師傅現場展示制作印花藍布的流程,景區里也有許多當地人開的小店買自己做的各種印花藍布,種類也繁多,有頭巾、絲巾、披肩、衣服、旗袍等等,很秀麗別致。
好了,現在我們的車子就快到烏鎮了,有些事情我還是要叮囑下大家,烏鎮里面是還有原住民居住,也有很多巷子,有的地方是當地居民進出用的,墻上也會貼一張“游客止步”的白紙,那我們的各位朋友不要好奇心太強,你讓我止步,我偏要去一探究竟,這個就不必了,待會我會為大家講解一段時間,剩下的時間就是大家的自由活動時間,提醒大家一定要把票保管好,因為烏鎮的每一個景點都是要檢票的,把票掉了可不好辦呢。烏鎮的橋多水多,路也都是石板路,在這里提醒大家,過橋不看景,看景不過橋,一定要注意安全,還要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其它具體的一些注意事項,我會在游覽中慢慢告訴大家。好了,現在大家隨我下車去參觀游覽吧。
浙江烏鎮導游詞1500字 浙江嘉興市烏鎮導游詞篇六
烏鎮是浙江的一個水鄉古鎮,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鄉。據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大約在6020__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唐時,烏鎮就隸屬蘇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烏鎮稱“鎮”的歷史可能從此開始。烏鎮的建鎮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運河穿鎮而過,歷史上曾以河為界分為烏、青兩鎮。河西為烏鎮隸屬于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隸屬于嘉興府桐鄉縣,至直1950年烏青兩鎮才正式合并,統稱為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到今天。
烏鎮景區是20__年1月1日正式開放的,盡管開發較晚,但是起步較高,保存得特別完整,整個開發過程堅持了“以舊修舊、整舊如故”的原則。現在景區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沒有因為旅游開發而把他們全部搬走,他們原來怎么生活現在幾乎仍然怎么生活,烏鎮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著的古鎮!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河名為東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連通京杭運河。河對岸的古民居里現在還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烏鎮是一個真正的活著的水鄉古鎮。
在這邊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座特別有特色的石板橋——逢源雙橋。跟一個成詞結合起來就是說左右逢源的意思了,還可以看到在這座橋上面有一個廊棚,所以也稱為廊橋,橋的下面還有一排水柵欄,在當時這排水柵欄相當于一座水城門的作用。
過橋以后,首先來到的是財神灣,原先這不叫財神灣,而叫轉船灣,烏鎮的水系比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柵頭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頭,所以當地人就在這兒開塘挖河造了一個能轉船的地方,同時為了區別于其它的地方的轉船灣,便借用前面的財神堂命名為財神灣。
回過頭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它的規模盡管小于杭州的胡慶馀堂,但是也有12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由寧波藥商陸慶馀創建的,并由他的孫子陸渠清將藥店搬到這里,在柜臺四周約有三百多只藥材柜。
看完藥店接著往前走,接下來看到的就是剛才所說的財神堂了,在烏鎮歷來都有接五路的習俗,所謂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財神,東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這一位財神就是東路的文財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為官正直,對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來自己的心都掏給了商紂王,當時百姓為此很敬重比干,特別是一些商人,他們認為做生意就應該誠心誠意,象比干一樣,所以比干奉為財神。
現在我們所走的這條街叫東大街,全長1300米,走的都是舊石板路,兩旁都是古民居,整條街上還居住著350多戶人家有將近1000的人口。望過去特別整齊干凈,因為開發時把所有的三線兩管全都下地了,現在兩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電的,并家家戶戶幫他們裝好了抽水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邊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開發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