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級匯報工作,其表達方式以敘述、說明為主,在語言運用上要突出陳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顯示內容的真實和材料的客觀。優秀的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結果篇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完善,通訊方式也越來越方便快捷。因為手機的方便性,也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們的大學生活中,手機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且隨著手機功能的增多,手機已不再是簡單的通訊工具了,而且還扮演著許多重要的角色,如娛樂,信息查詢等。面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術的發展,手機的價格也相應的下降了許多,對于上大學的我們來說,大部分人都不是本市人,而且還需要寄宿在學校,為了更方便的跟家人溝通,跟同學們交流,幾乎上人手一部,手機在我們大學生活中非常的普及。
手機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調查報告分為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學生調查報告,另一部分是手機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調查報告的實數據分析,最后是結合調查報告,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一點關于使用手機的一點建議。
我做這次調查報告的目的是了解手機給大學生生活上帶來了哪些影響,當然包括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希望由此引起大學生的重視,引導大家正確的使用手機,最大限度的消除手機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此,我在學校對80人做了“手機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的調查。下放調查問卷80份,收回78份,有效率為97.5%,參與調查的學生都是擁有手機的人。
此次的調查問卷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問卷的實事數據及問題,關于此部分,文件會附注再次分析報告的最后,第二部分就是調查報告的問題分析論文,第三部分會針對問題給大學生提一點建議,這里是報告的內容。
事實數據樣本的基礎是隨機抽選出學校里各年級大學生的男女生的問卷調查表。對于大學生問卷調查表旨在了解學生平時生活上手機的使用情況,以及手機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上影響的情況。這份調查問卷著重于手機情況、使用情況、學習影響、生活影響的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80份,回收78份,總回收率達到97.5%。在對所有這些問卷進行統計的基礎上,擬從以下兩個角度切入,總體分析、分年級對比分析。
當問到手機主要用來干什么時,50%的人選擇上網,約12%的人用來看電子書,另外只有28%是打電話,而在聯系方式中,通話,發短信,聊q飛信和人人所占的比例幾乎相同。所以大家對手機功能的普遍要求就是接打電話,發短信,并且能夠上網,有通訊功能和娛樂功能等。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手機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斷地增加,他們更希望手機除了能夠打打電話,交流感情外,還能夠給我們帶來娛樂,了解外界的信息等。當提到多長時間往家里打一次電話時,50%以上的人是一星期一次,較少部分的人選擇半月一次或一個月一次。這個結果說明手機對于大學生人際交往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有助于大學生擴大交往范圍,對保持一定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友誼方面有積極的影響。而手機上網看新聞了解國家大師,社會百態。可見,使用手機,有利于增加大學生對實施的動態把握,對社會趨勢的把握,增加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自覺地當成社會生活中的一份子。
鈴聲打斷從而不能集中精力的經歷情況的也達到了81%。對于手機的主要弊端,全部的同學都擔心手機輻射的問題,30%的人認為手機交流會使人性格內向化,懼怕面對面的交流,還有過多的話費增加了家庭負擔,也有少部分人認為使交流更私密,有損彼此的信任。
在對不同年級調查時,使用手機的情況也不一樣,大一的新生因為課業較少,空余時間較多,所以玩手機時間比較長,而且他們剛從高中邁入大學,聯系同學,和家里打電話的次數也相應的比大二大三的多,話費也花費的比較多。大三的學生要忙著考研,學習任務比較重,玩手機的時間大大的縮減了很多,打電話,上網也相應的少很多。對于男女生,男生因為對新聞,球賽等比女生更加關心,所以絕大多數的男生用手機上網的時間比女生長,而女生更加的傾向于用手機來看看小說,發發短息等。
一、接通瞬間將手機遠離頭部。
二、長話短說,每天使用手機累計通話時間不應超過1~2小時。
三、盡量少打出電話。
四、左右耳交替。
五、弱信號區少通話。
六、盡量用耳機。
七、盡量不在電量低時接打電話。
八、盡量不要充電時打電話。
九、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邊。
最重要的是我們大學生必須鍛煉自己的自制力,讓自己更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讓自己過分的依賴手機,抵制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學校也可以出一些規定,如:教室不能帶手機等來督促學生們學習,讓手機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要成為學生的困擾。
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結果篇二
改革開放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按下快進鍵,帶動人們向著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闊步前進?;ヂ摼W覆蓋全球,智能手機應運而生,為時代大廈雕梁棟,卻也埋下“精神鴉片”的伏筆。大學校園里,往日的歡聲笑語與活力不再,滿眼望去只剩一個個“低頭族”漫溯無言。為了解大學生使用手機的頻率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我決定以大學生使用手機的頻率為調查對象在校園內對其學習效果做一次調研。通過調查在校大學生使用手機頻率以及其學習成績,為大學生合理使用手機來豐盈自我修養提供客觀依據。
在校大學生
面談、電話訪問大學生網絡問卷調查詢問任課老師
8日7.8-大范圍訪問手機使用頻率較高的同學并了解其學習效果、成績。
8月9、10日,大范圍訪問手機使用頻率較低的同學并了解其學習效果、成績。
8月11日,在“問卷星”服務平臺發布問卷調查問題保證結果的客觀性。
8月12日,拜訪經驗豐富的任課老師,了解其對“大學生使用手機頻率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有何看法。
第一,不可否認手機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大學生學習之路中的最大障礙。高頻率地使用手機,往往代表著長時間的娛樂活動。對大部分大學生來說,手機是名副其實的“毒”,壓縮著其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大學時光。另外,從沉溺于手機無法自拔到全神貫注地學習,其間所浪費的時間相信所有人都深有體會。自然而然的,高頻率使用手機近乎成了大學生學習效果不盡意的罪魁禍首。
第二,手機對大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是不容忽視的。不乏同齡人將手機當作工具,化為自身前進的基本盤,壓艙石,百詞斬,隨手記,超級課程表等軟件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俯拾之間幫助著多少的大學生斬獲桂冠。高頻率地使用手機,打開這些軟件展開一場場心靈的修行,學習效果又怎會不令人笑逐顏開?總有人能夠在眾人皆醉的環境種逆流而上,讓手機不是荼毒自身而是物盡其用。
第三,低頻率使用手機的同學,大多能夠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日程,讓每一分鐘都有事可做,“閑下來”當為伴手機走向墮落都導火索。做好每一天的規劃,養成良好的作息與學習習慣,充盈的大學生活自然恢復不期而遇。此時,手機只是便利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花花綠綠的“溫柔鄉”。低頻率地使用手機,高效率的學習生活,正好詮釋著自律的意義,昭示著簡單又困難的成功之道。如此便不必擔心學習效果。
第四,針對這一問題,一位老師給出精辟答案: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就沒問題。存在即合理,手機是時代的產物,雖有弊端,但我們不能醫噎廢食,其有利之處已經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課時間我們就火力全開,汲取知識力量。暢游校園,我們揮灑汗水,噴涌蓬勃朝氣。日落夕沉,我們倚床舒展,手機成了我們的減壓利器。我們要發揮物之所長,反之則會背道而馳。
就學習效果來說,手機不應成為眾矢之的,位于風口浪尖。叮咚一聲響,我們了解世界實時動態。手指飛舞間,我們發出自己的見解。一屏連萬家,校園不由生出幾分可愛。使用手機當作頻率高低與學習聯系效果的好壞之間也沒有必然的聯系。時刻保持清醒,不困于俗世,不庸于眾人,當為現代大學生的第一堂必修課。放縱之時,手機就是萬惡之源。清醒之間,手機也只作錦上添花。希望同學們都能夠對手機有正確的認識,在學海中乘長風破萬里浪。
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結果篇三
手機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調查報告分為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學生調查報告,另一部分是手機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調查報告的實數據分析,最后是結合調查報告,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一點關于使用手機的一點建議。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完善,通訊方式也越來越方便快捷。因為手機的方便性,也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們的大學生活中,手機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且隨著手機功能的增多,手機已不再是簡單的通訊工具了,而且還扮演著許多重要的角色,如娛樂,信息查詢等。面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術的發展,手機的價格也相應的下降了許多,對于上大學的我們來說,大部分人都不是本市人,而且還需要寄宿在學校,為了更方便的跟家人溝通,跟同學們交流,幾乎上人手一部,手機在我們大學生活中非常的普及。
我們小組做這次調查報告的目的是了解手機給大學生生活上帶來了哪些影響,當然包括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希望由此引起學校,家長和大學生本人的重視,引導大家正確的使用手機,最大限度的消除手機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此,我們小組在我們學校(河南工業大學)對80人做了“手機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的調查。下放調查問卷80份,收回78份,有效率為97.5%,參與調查的學生都是擁有手機的人。
此次的調查問卷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問卷的實事數據及
問題,關于此部分,文件會附注再次分析報告的最后,第二部分就是調查報告的問題分析論文,第三部分會針對問題給大學生提一點建議,這里是報告的內容。
事實數據樣本的基礎是隨機抽選出學校里各年級大學生的男女生的問卷調查表。對于大學生問卷調查表旨在了解學生平時生活上手機的使用情況,以及手機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上影響的情況。這份調查問卷著重于手機情況、使用情況、學習影響、生活影響的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80份,回收78份,總回收率達到97.5%。在對所有這些問卷進行統計的基礎上,擬從以下兩個角度切入,總體分析、分年級對比分析。
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結果篇四
通過調查了解我校在學校同學所使用的手機數量,手機品牌和手機的價位,以便了解其對手機市場的行情。對我校同學的消費傾向及消費行為進行分析,為手機生產企業制定營銷策略,提供客觀依據。
采用網上調查問卷的形式與電子郵件問卷的形式相結合調查方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手機的價格下調,使不少大學生擁有了自己的手機,但在他們大部分中,究竟是什么時候開始擁有自己的手機的?在調查中發現,1998年擁有自己手機的人只占總調查人數的15%;而1999年也不見有什么起色,只有總調查人數的13%;但在xx年時,一切卻改變了,有26%人開始擁有自己的手機,還記得那時候,剛好是手機競爭風暴,各手機商紛紛降價,很多人都是在那時候買的;不過更厲害的是在xx年,有30%的人擁有自己的手機,可見需求成上升趨勢。到底哪個手機商擁有的顧客最多呢?最多人使用的手機牌子是諾基亞,在調查中,一共有36%的人使用這款手機,耐用是它的一個最大賣點,而不斷擴張的功能也使不少人選擇它;而排名第二位的是索尼愛立信,雖然使用者人數卻是諾基亞的一半,即總人數的18%,但它的市場份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亮麗的外形與實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選擇的重點;第三位是三星,占13%,三星雖然擁有高技術,但價錢卻令不少學生消費者望而卻步;接著是摩托羅拉和西門子均占6%;阿爾卡特占3%;飛利浦占2%;與飛利浦占人數比相等的是索尼;接著是nec和國產牌子,均是占總人數的1%??梢娭Z基亞這一世界手機銷售商果然不負眾望,霸占了頭位,而其他牌子也不甘示弱,擁有一定的支持者。
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結果篇五
在大學校園里手機已成為一個具有較大覆蓋面的傳播媒體,手機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個性心理發展等方面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調查目的
1、了解手機對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有利一面
通訊便捷:不管距離多遠都能隨時溝通,省時,省事。 上網方便:看新聞,了解世界動態,也可以用手機購物。 娛樂:聽音樂看電影愉悅身心,玩游戲打發無聊時間。 金融:可以操作銀行賬戶,進行轉賬、查詢。 拍照:留下生活精彩的瞬間。
2、了解手機對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有弊一面
手機娛樂時間過長,影響學習。手機花費較大,容易形成攀比之風。 課堂玩手機,影響聽課,學習效率低。 考試時,用手機作弊。
睡覺前,玩手機,影響睡眠,導致第二天無精打采。
利用閑暇時間參加一些聯誼活動,多交朋友來充實自己的生活。 出現手機依賴癥的同學,克服依賴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和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盡量去做一些和手機無關的事情。
制訂目標,讓目標鞭策自己,去做比玩手機更有意義的事情。
(二)調查方法
1、文獻研究法
利用各種報紙的資料,以及互聯網,進大量資料的查詢。 2、問卷調查法
根據調查的目的設計出調查問卷,根據當代大學生選擇手機的影響因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展開調研完成調查問卷。
3、訪談法
將以上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數據分析。
(三)調查對象
主要以西南大學在校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以網上問卷、線下問卷和直接訪談的方法獲得資料。
(四)項目執行情況
本次調查歷時大約一個月(xx/11/3-xx/11/30)。 此次調查的范圍是西南大學,被訪者定義為西南大學的在校本科學生調,調查實施時間為11月3日至13日,調查方法為街頭攔截式訪問。根據實際情況,我們按照校園的人口密集程度,選取街頭攔訪調查點8個。
此次調研發放問卷150份,收回150份,有效問卷為145份,問卷有效率為96.7%。調查實施自始至終都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對完成的問卷進行了100%的檢查,之后又對驗收后的問卷進行了30%的復核。
數據處理和制圖、制表使用word和excel軟件。
(五)被訪者基本情況
在145個有效樣本中,男性為85個,女性為60個,男生占58.6%,女生占41.4%。被訪者中,大一學生有58人,占40.7%;大二學生有50人,占34.5%;大三學生有29人,占20%;大四學生有7人,占5%。
1、手機的利弊
調查顯示,大學生中有54.5%的人認為手機給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帶來的利處大于弊端,有30%的人認為利和弊差不多,只有15.5%的人認為手機給自己帶來了弊要大于利。這也說明了,大部分人認為手機給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方便,手機對大學生來說有非常大的積極意義。
2、大學生手機用途
在大學生眼中手機已經不再是傳統的通話工具,社交聊天使用率頻率很高,手機上網、手機游戲等新功能正逐步受到青睞。調查顯示,大學生手機的用途具有多重性,主要為打電話、社交聊天、上網、聽音樂和玩游戲等多個方面,可見手機為人通訊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且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但是否能夠利用好手機的強大的功能,決定手了機給大學生帶來的利弊。
(樣本總體男生85人,女生60人)
3、大學生手機消費趨高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手機消費已成為大學生日常開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據統計顯示,大學生的手機價格都相對比較昂貴,這也容易導致大學生形成一種攀比之風。
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結果篇六
;摘 要:隨著手機由“通信工具”向“個人多媒體終端”轉變,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時間增長,使用頻率增多,大學生手機依賴已經成為校園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對于學生來講,手機依賴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影響學習。移動互聯時代,手機對大學生存在極大的誘惑,對手機依賴與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及其產生影響的原因進行分析,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尋找有效的合理使用手機進行學習的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手機依賴;學習動機;影響
一、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服務場景不斷豐富、移動終端規模加速提升、移動數據量持續擴大,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手機的及時性、移動性、交互性等諸多特征整合大眾傳媒與人際交往,使手機從“通訊工具”轉變為“個人多媒體終端”,讓人們和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人們也逐漸習慣于用手機看電子書、刷微博、玩游戲、購物等,造成了對于手機媒介前所未有的依賴。
當代大學生作為“數字原生代”,手機媒體已經完全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手機是學生對外學習交流的紐帶,對于大學生來說,手機已經成為必需品,在大學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在手機應用方面,手機外賣和手機在線課程的用戶規模增長最為顯著。使用逐漸從碎片化轉變為長時化的固定生活習慣,在社會環境中建構一種全新的媒介文化。與此同時,手機使用時間過長、頻率過高等引發的新媒介癥候——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癥”的現象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也成為理論界探討的熱門話題。
國內外學術界從多學科對手機依賴展開研究:一是心理學視角,以成癮理論為指導,編制手機依賴的調查問卷和量表,關注手機依賴形成的肇因、特點及其對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等。二是傳播學視角,大多數研究基于德弗勒(defleur)在1976年提出的媒介依賴理論,重在對信息傳播研究,徐士青(2008)認為,人們對于手機的依賴實際上是對于這種社會不確定性的一種應對;曠潔(2013)驗證了關于信息不確定性與媒介依賴之間關系的理論預設;何敏杰(2013)提出媒介依賴工具化時代到來,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從精神性依賴轉向實用性依賴。三是社會學視角,部分學者依據社會網絡理論探討手機在建構和維持社會網絡的正面作用,部分學者圍繞消費文化理論對手機象征性意義進行探索,認為手機更容易激發大學生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動機。
通過文獻梳理后發現,國內外文獻對手機依賴成因進行充分探討,多是將手機依賴作為因變量,探討大學生的人口學、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對其產生作用。對于手機依賴對大學生帶來的后果和影響研究也較為充分,但多從定性的角度展開。目前,大學生手機依賴已經成為校園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深刻地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狀態、情緒狀況、身體健康、人際關系。鑒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現狀和程度是怎么樣的,不同背景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是否有差異;二是手機依賴強度對大學生學習狀態、情緒狀態、健康狀態、人際關系的影響程度有何差異;三是手機依賴強度與人口學變量對大學生的學習、情緒、身體健康、人際關系狀態有哪些影響。
二、手機依賴對大學生學習影響的表現
手機依賴又稱手機成癮行為、問題性手機使用、過度使用手機,是頻繁使用手機的成癮舉動,至今對于手機依賴的定義還沒有被準確認定。目前研究者一般針對心理學、行為學方面對手機依賴進行區分。調查顯示,除去睡眠時間,大學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使用手機。對于大部分大學生來說,手機依賴影響最直接、最廣泛地體現在學業上。
手機依賴對于大學生學習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正負兩方面。首先,手機依賴對于大學生學習有明顯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課堂上不自覺的手機運用不利于教師維持良好的上課秩序;過多地關注手機減少了師生現實交流;長時間地使用手機影響大學生的正常作息從而影響學習效率等。其次,手機依賴對于大學生學習方面也有正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利用手機進行實時的信息查找和閱讀;學生可以利用手機學習軟件開展片段學習;學生可以利用手機與有共同學習目標的人群實現跨地域的交流等。
從學習的過程和效果來看,手機依賴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學習動機、學習能力以及對學習效率等幾方面的影響。
(一)手機依賴對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
學習動機是指引發學生學習與維持學生學習的行為。學習動機是學生完成一定學業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學習動機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大學生在手機上安裝的學習相關軟件有:翻譯軟件、單詞記憶app、時間管理app等。許多的學習軟件可以將零散的時間加以運用,增加學習的執行力。合理運用手機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動機。實際情況是,對于手機產生依賴的大部分學生來說,能夠使用手機的功能來輔助學習,但學習目標不夠明確,缺乏良好的自控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降低學習效果。
(二)手機依賴對大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
學習能力是指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大學的學習要求大學生要具備信息加工、記憶和存儲能力,語言交際能力以及信息處理、分析和應用能力。智能手機具備信息加工、處理以及分析的能力,因此手機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例如,使用手機拍攝功能記錄知識點或對教師授課內容進行錄像錄音、上網查閱資料、使用學習軟件等。手機對大學生學習能力的正面影響主要體現在提高了學習資源獲取、學習資料儲存和讀取的效率以及學習交流的能力等方面。
智能手機具有強大的娛樂與游戲功能。很多同學迷戀于游戲和娛樂中,導致其不能專注于學習。有的同學不僅課余時間手機不離手,甚至在課堂上也頻繁用手機。在課堂上打游戲、發信息、聽音樂、看小說的情況經常發生,后果就是降低了教學效果,同時學生對教師所授課程的內容一無所知。學生對于手機的依賴可以延伸到深夜,有的同學在宿舍熄燈后,依然還在發信息聊天。深夜玩手機的后果是睡眠不足,以致第二天精神不濟,影響學習效率。
三、手機依賴對大學生學習影響的原因分析
智能手機功能強大,在其強大的吸引力下,大學生很難控制對手機的依賴。手機依賴對大學生學習影響的原因很多,有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無線網絡信息時代的沖擊
智能手機改變人們生活的方式,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無線網絡信息時代的社交、工作和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無線網絡。大學是學習活動最為活躍、接受力和創造力最強的大學生的社區,也是網絡最發達的社區。在學校和網絡運營商的共同合作下,網絡得到快速廣泛的普及,改變著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
(二)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缺乏
高中學習是指導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式,而大學學習是自主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式。大學學習自由度很高,很多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較差,具體體現在對時間的管理、對情緒的管理以及自我監控的能力上。越是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越是容易被手機吸引并產生依賴。
(三)缺乏端正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
從學生對待學習的注意狀況、情緒狀況和意志狀態等方面可以判定和說明學生的學習態度。許多大學生缺少主動探索的學習態度,容易受手機琳瑯滿目的游戲和五花八門的推送的吸引。很多學生缺乏強勁的學習動機,長時間處于迷茫期,將手機作為打發時間的工具。
(四)缺乏科學的使用手機進行學習的方法
當今時代已經變成了一個閱讀淺度化和時間瑣碎化的時代,在還沒來得及消化剛剛看到的信息之時,新的信息又撲面而來。雖然學生能使用手機開展學習,但是并不都能合理運用,獲得的效果也有待提髙。大部分的學生都不能合理、有效地運用無線網絡、手機以及軟件,來實現隨時隨地的高效學習。
四、結語
移動互聯時代的特征是信息的極大豐富,改變了人與社會的關系,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手機是移動互聯時代不可缺少的因素。手機給大學生增加了更多的誘惑,產生了大量的“低頭族”,極大地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搶奪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分析手機依賴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可以對于進一步提出合理的干預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石薇依(1991—),漢,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