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意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道德話題的范文1
鄭州的“饅頭老太”近日聞名全國。一位經營饅頭攤的老太充分信任路人,有時留下空攤回家,路人也會自覺付款留錢。這似乎是點點星火中的一顆火星,它預示著道德力量將會再一次具有超越法律的約束力,經歷了千年歷史,百年陣痛的中國社會將會走上道德與法律并駕齊驅的新一步。那么道德和法律到底具有怎樣的關系和發展歷程呢?
道德并非天生,而是通過長期演化,為了更好地追求利益而形成的。這也使為什么野獸鮮有道德的原因。起初,人人都在追求利益。有時,追求利益會侵犯他人利益,于是矛盾和沖突在所難免,給雙方造成更大損失。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類自身的權衡,人們意識到互相幫助能使人獲得更大利益,所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也就是道德的雛形。再后來,道德通過教育神圣化,成為了一種高貴的使命,并推動了世界幾千年的發展。中國自孔子以來,便將道德作為了社會基礎。所謂“以善養人,然后能服天下”。然而,依靠道德的力量并不穩固,如魏晉時代的禮崩樂壞、虛仁假義,清代道德的僵化腐化,以及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由于道德高標而導致的好吃懶惰,社會退步等問題的根源都在于此。
而現代法治理念源于西方,在近代經濟學和哲學的基礎上,它的出世如一聲霹靂。“利己即利人”“自由即做法律允許的一切事的權利”等革命性的理論解放了人性,開創了近代化的開端。法律開始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主要角色。
道德產生信任,法律源于背叛。道德源于信任,而信任又拓寬了道德。正是信任他人會遵守道德,信任道德終會回報于自己,人們才會樹立道德的高標。而法律相反,法律源于背叛,正是有人背叛道德才有了法律,正是擔心有人背叛法律所以才有了法律的制裁。“法律只為違法之人創立”即這個道理。因此,法律是社會的基礎,而道德是社會的高標。
中國歷史上幾個“路不拾遺”的時期恰恰是道德與法律發展的見證。一是上古的圣人治世,按《莊子》的話講,“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這是道德(更準確地說是不追求利益)的力量導致的。二是秦國和武則天時期,因為法律太過嚴酷,無人敢犯。這是法律的力量。三是貞觀、開元等盛世,這時時因為人人富足,無需偷盜。這也是社會發展的最高境界。這也恰恰印證了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三個階段,以道德為根基到以法律為根基,再到道德法律并駕齊驅乃至天下大同,這也是社會發展的終態。
法律和道德的區別,就在于道德只能約束有德之人,而法律能約束所有人。正是這殘酷而生硬的法律,保障了人權和社會數百年的發展。法治的優勢在于,總有人為了追求欲望不惜一切,這時就需要法律。
然而近代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法治思想的沖擊徹底改變了中國面貌的同時,卻導致了“矯枉過正”的后果,即傳統道德的沒落,社會道德的遺失。人們在瘋狂追求金錢和利益的同時,將道德拋到了腦后。近年來,諸如“南京彭宇案”“虐童事件”“小悅悅事件”頻繁沖擊著人們的內心深處。人們不禁開始反思,正如著名建筑師王澍所說:“80年代以來,成千上萬的建筑師們使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有多少人想過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同樣,社會和人類心靈的建筑師們及社會的每一份子都應該反思,在中國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到底在干什么?
孟德斯鳩曾經說過:“支配和統治一切的…是法律的力量…但是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近年來,雖然還處于變革的陣痛期,但社會道德的春天也開始向暖,“最美司機”“最美醫生”“饅頭老太”等頻繁溫暖人們的心靈。我們只有在法律的基礎上堅守道德,給予他人充分的信任,新的社會公德才能逐步形成。
北大的一位副校長在面對“彭宇案”時說:“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我想這適用于所有人。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從信任他人、信任道德開始。道德如玉,純潔而高貴,法律如鐵,冷酷而堅固。當道德與法律相輔相成,并駕齊驅,中國社會的明天才會更加光明。
道德話題的范文2
道德是個人發展的基石,有人曾說過:一個人若沒有了道德,他就沒有了一切。是啊,一個人有道德品德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他不僅僅會受到別人的尊敬,還會讓自己的心志得到升華。譬如:最美司機吳斌,他駕駛公交車時,被突如其來的鐵塊擊中腹部后,他強忍著疼痛,努力把車控制下來并且成功制動,就在車停下來的那一剎那,他昏倒了,并再也沒有醒來.....他極強的道德責任感和使命感,拯救了一車人的生命,而他卻走了。
道德是社會發展的屏障,如今,老人昏倒了扶不扶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涌現了出來,而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國,這種問題是根本不存在的,當時的人們都心地善良,大家都互相理解,互相幫助,誰家的地需要播種了,一個鄉的人都來幫他,誰家的東西掉了,拾到的人會主動歸還,而現在的社會呢?公交車上因是否讓座都會大動干戈,在官場上因貪污受賄又被......我們的社會需要道德,多一些奉獻,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誠信,那我們的社會不就是陶淵明先生所著的“世外桃源”嗎?
道德是國家發展的橋梁,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讓每一個中國人義憤填膺的年代,是的,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他們在我們的神州大地上無惡不作,燒殺搶掠,并發動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但是,他們對現在的學生,否認了這個事實,并竄改歷史,相比之下的德國,他們以前雖然也對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侵略,但是,他們勇于反省,在后來給中國人民道歉,承認自己的罪行,懊悔不已,這就是國與國之間的道德素質,坦誠相待,互幫互補,共同發展。
擁有道德,是我們,是社會,是國家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大家進步的活力源泉。
道德話題的范文3
道可道,非常道。”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窺見道德的價值,并著《道德經》推崇宣揚自己的思想。康德也曾說:“有兩樣東西是我無限贊美與敬畏,一是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內心的道德律”。可見道德的重要性。不管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道德于個人、于社會、于國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得到不可磨滅,道德的力量更不會泯滅。
縱觀歷史,立足今天,再展望明天,道德的價值和力量頓現。
道德于己,是一種修為,是一把標尺,讓我們拒絕誘惑,端正自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為順利。
元代大學者許衡一日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行人紛紛去路邊的梨樹下摘梨,唯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及原因,他答道:“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這樣亂,管他是誰的梨。”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由此可見,許衡作為大學者,并不單單在于其學問高深,還在于其堅守道德,“我心有主”。古人云: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東漢楊震嚴格自律,以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無人知之乎?”拒絕昌邑縣令王密的黃金十斤,成為一代名臣。是道德讓他內心澄明,讓他拒絕誘惑,不為名利所困,為他鋪就一條坦途。
道德,守之者,心境坦然;失之者,惴惴不安。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唯獨堅守道德,我們才能不為名利所困,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為順利。
道德于社會,是和諧的催化劑,讓心與心更近,讓人與人之間更友好,讓生活更加和諧有序。
道德留下“三尺巷”的美談,道德帶來中國古代“二十四孝”的親情。鄰里之間的道德,讓“遠親不如近鄰”的民諺深入人心;親情之間的道德,讓“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根深蒂固;陌生人之間更需要道德的牽引,讓心與心更近。扶老人過馬路,給老人、殘疾人讓座等等這些小學生都知道的文明禮貌行為讓很多人忘得差不多了。
雷鋒永遠是個好榜樣,他永遠堅守內心的道德準則,樂于助人,給很多人帶去了溫暖和慰藉。試想,如果人人都從雷鋒那里學到哪怕一點點的精神,這個社會該有多美好,多和諧。
道德于國家,是興旺發達的助推器,彰顯國家的綜合素質,體現國家的活力與魅力,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重要保證。
國家一直著力于加強全民思想道德建設,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不可否認,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道德素質對綜合國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一個國民素質低下、政府貪污橫行、對外戰爭不斷的國家不會長久,必將走向滅亡;而一個國民崇尚道德、官員勤政愛民、對外和平互利的國家總能煥發勃勃生機,在民族之林屹立不衰,當一個國家選擇了后者,它便有了內外的推力,生產力發展有了更強大的動力,政治經濟便會愈加繁榮。
于己、于社會、于國家,道德的力量不容忽視,道德本身便不容或缺。
堅守道德吧!讓道德之樹常青,讓道德之花常開!
堅守道德吧!讓道德為我們撐起一片艷陽天!
道德話題的范文4
某個黑暗的角落里,是道德在低聲啜泣著。它在“囈語”著,由于無人懂得聆聽它的話,它最終離場了……
——題記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導師;道德,是調節社會矛盾的利器;道德,是催使人們奮進的藥劑;道德,是帶給人們公正的法官。
嵇康曾說過“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管仲也曾說“道德當身,不以物惑。”這些古老的話語無不強調著道德的重要性。然而在物質文明不斷進步的今天,人們卻喪失了對道德的悟性。在對財利的擁戴和追捧中,道德漸漸被排擠在外,人們在向前奔跑著,卻把道德甩在了遠遠的后方。它遙望你們背影時絕望的眼神,你們看到了嗎;它在身后對你們的諄諄勸阻,你們聽到了嗎!
幾年前轟動中國的三鹿奶粉事件,影響了多少還在襁褓中懵懂的嬰兒。那些嗜財的廠商啊,你們是否也曾聽見深夜里孩子痛苦的啼哭聲,你們是否也曾看見他們父母臉上的兩行熱淚!他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下一代,是撐起中國未來的希望!而如今,他們卻因為道德的沉默、離場而備受傷害。
因為無人去聽道德的聲音,于是道德悄然沉默了;因為無人去尋道德的身影,于是道德落寞離場了。
瘦肉里有瘦肉精,牛肉里有老鼠肉……似乎我們的身邊無處沒有虛假的東西。我們在這樣道德淪喪的社會中,膽戰心驚的生活著。我們也會抱怨道德的無聲,我們更會抱怨道德的高聲。我們不需學習就已然會嘲笑道德的綁架,我們也會唾棄道德的存在。但諷刺的是,我們在這樣的社會中卻又希望有道德站出來說話!為什么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想到道德!當道德在說話的時候,誰又在聽呢?!
當你看到黑磚窯事件里,那些年幼的孩子被窯主抽打的時候;當他們的皮膚潰爛,卻只有一句“用泥敷”的時候;當他們早已麻木,失去尊嚴的時候!道德的譴責,誰又聽到了呢!
我們還在這樣的社會里賣命打拼著,道德敗壞的現象時有發生。我想,如果能有人聆聽道德的話語,道德一定不會悄然退場。
看看那些與你血脈相連的炎黃子孫,他們如今是那樣難受痛苦。請聽一聽道德說的話吧!至少讓他們不再這般痛苦!
“以道德為友,其人不朽。”讓我們聽道德說話,驅散這社會中彌漫的“煙霧”。
道德話題的范文5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家必不可少的成分。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后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愿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后代延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爸爸、媽媽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么,身體怎么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煉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著聊天、購物。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他們就是我的榜樣,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早已把這顆"種子"埋在了我的心靈深處,現在已經發芽兒了。
記的有一天,奶奶踉踉蹌蹌地端著水盆,準備進屋洗腳。盆里的水蕩來蕩去,濺到了地上。我一個箭步搶上去,一邊幫奶奶端著盆,一邊對奶奶說:“奶奶,我來幫您吧!”奶奶把眼睛瞇成了一條縫,沖我笑了笑,點點頭。我把水盆放在床邊,輕輕地扶奶奶坐下。又對奶奶說:“奶奶,我來幫您洗腳吧!”可奶奶卻微笑著搖了搖頭,她說:“嗯,不用了,謝謝你。”我也點點頭。等奶奶洗完腳,我便用力地端起水盆,慢慢地把洗腳水倒入廁所,奶奶在后面晃晃悠悠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說:“辛苦你了,謝謝!”我對奶奶笑了笑,說:“不用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以后我也要向爸爸、媽媽一樣照顧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為我已經長大了。”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2021道德話題高考作文
【2022道德話題高考作文精選5篇】相關推薦文章:
2022《跨越再跨越》話題高考作文5篇
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話題摘抄【十篇】
關于懶惰的高考作文精選5篇
2021重陽節話題優秀作文精選5篇
2022屆高考作文話題預測:邊界與打破邊界議論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