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 農業循環經濟對人口流動的影響篇一
兵團經濟研究所 劉宗蕓
21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繼人口和環境兩大問題之后,資源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溫家寶總理指出,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問題將是對今后我國農業發展的嚴峻挑戰,農業也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有限的農業自然資源能夠永續利用,這實際上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來指導農業的發展。當前,兵團經濟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農業,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構建資源節約型農業是長遠發展戰略,也是與市場經濟機制相匹配的必然要求,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新的歷史任務。
一、兵團農業發展循環經濟的現狀
農業部發出《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的意見》,指出今后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和資源的綜合循環利用為重點,建設節約型農業,促進我國農業盡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道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目標。在國家提出這一農業發展新思路之前,兵團已在開展此項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兵團按照農業現代化“五高”(土地產出率高、勞動生產率高、加工增值率高、環境質量高、生活質量高)和“七化”(科技現代化、作業機械化、結構合理化、布局區域化、經營一體化、農民知識化、農村城鎮化)標準,率先應用精準施肥、精準種子、精準播種、精準灌溉、精準收獲和精準田間生態監控六大精準技術,全面推廣機采棉、機收甜菜、機收番茄,用現代生物技術培育動植物新品種,在農場積極發展戶用小型沼氣技術,尤其是在農業節水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到2005年6月已建設節水灌溉面積達570萬畝。
二、兵團農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核心
循環經濟在農業上的應用非常廣闊。當我們說到精準農業、高效農業及生態農業的時候,它們已經包括在循環經濟的范疇之中。循環經濟遵循的是“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這一原則運用到農業領域,首要的就是節約,比如節地、節水、節種、節肥、節藥等等。無論在種植環節還是加工環節,都要做到浪費最小,效益最大。發展節水型農業、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有效利用率是兵團農業節約的重點。首先,兵團灌區處于新疆更為干旱、生態環境更為惡劣的“三邊”地區,174個農牧團場中有121個處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 水則荒”的兵團綠洲,水是兵團發展的命脈,是兵團發展中最具戰略意義的資源。兵團主要是綠洲灌溉農業,農業用水占全兵團利用水資源量的98.6%,而目前農業用水有效利用率僅為50%以上。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提高農業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將會節省大量的水資源。其次是沼氣的推廣。據有關部門統計,1個10立方米的沼氣池年處理人畜糞便能力是20噸,每年直接經濟效益1000元,可保護6畝林地免遭破壞。循環利用資源,既可解決農戶生產、生活用能和環境污染問題,還給農業提供優質的肥料, 節省了生產化肥需要消耗的大量能量,經濟與生態效益同步增長,兵團部分農牧團場都具備推廣沼氣的條件。再者,繼續大力實施沃土工程,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和平衡配套施肥技術,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為農作物送上“營養套餐”,改變長期以來廣大農民在農作物施肥中存在的用肥結構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當、施肥不平衡、盲目施肥等問題,節約肥料成本,減少了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
三、兵團農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潛力
兵團的農業生產力水平相對全國平均水平而言是比較高的,但它仍然存在許多有待改善的地方,我們既要看到循環經濟在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力度正不斷加大,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信心,也要看到這一領域還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們去做,現狀尚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微灌節水工程建設的投入大(每畝投入450—550元左右),因此目前噴滴灌技術主要在經濟作物上推廣應用,兵團尚有近1005萬畝糧食作物、牧草仍采用傳統地面灌溉技術。進一步探索投資省、見效快的其它灌溉模式,對于節水增產、節約資源、職工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意義。
2、由于對耕地的用養失衡,大部分種植棉花的耕地未進行輪作倒茬,土壤肥力貧瘠化、土壤次生鹽漬化、土壤白色污染等原因造成40%以上的耕地退化,中低產田占75%左右,土壤質量不容樂觀,嚴重制約兵團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3、過分依賴化肥來提高產量,化肥投入多,有機肥投入少,肥料效應降低,增產不增收的現象普遍存在,降低了農產品競爭力,直接影響到農業增效和農場職工增收。據2005年《兵團統計年鑒》提供的資料,2004年兵團平均每畝化肥施用量為55.78公斤/畝,其中,農一師為96.34公斤/畝、農二師為73.11公斤/畝、農五師為70.04公斤/畝、農十三師為68.53公斤/畝。
4、一部分土地由于沙化、鹽堿化及干旱、缺水等造成棄耕。
5、兵團多數墾區無霜期在160天以上,≥10℃積溫大于3000℃,有復種綠肥、冬菜或短期作物的條件,但兵團目前播種復種指數僅為1.05,如果加強平整土地,改良和培肥土壤,加強農業技術措施和選用良種,積極推進復播綠肥種植工作,土地播種復種指數會有大的提高,有較大的潛力可挖掘。
要清醒地認識到,差距和缺口就是潛力與動力,這從另一個角度證實,循環農業之路在兵團具有寬闊的開拓前景和廣袤的發展空間。
三、兵團農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路該怎樣走
作為經濟發展的一種新態勢,循環經濟在我國農業領域中的應用才剛剛起步,存在很多困難。面對存在的種種困難,當我們以循環經濟的發展眼光來審視農業的時候,首先需要以更長遠的思路從制度和規范上著手運籌。這是因為循環農業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生態農業,節約資源離不開法律和規章的約束,因此,制度和規范的制定應放在首位。其次應解決資金來源問題。發展循環農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多方面的綜合配套,協同努力。目前相對緊迫的還是解決資金來源問題,而這僅靠國家投資、兵團財力和團場職工顯然是不夠的,需要著眼以下兩點。
一是有賴于國家改革和優化農業投資體制。目前農業項目投資分口很多,比如,農戶建沼氣一事就由多個部門介入資金投入,以致不同的團場建沼氣有的有補助,有的沒有,建一個沼氣池補助的資金每個團場也不一樣,影響了職工在發展循環經濟中開發沼氣資源的積極性。
二是有賴于社會各界加大對農業的直接投入。制定優惠政策,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多種所有制的資金進入農業生產,尤其是循環農業,為其發展源源注入強大的后勁。這方面可以有所作為的領域和項目相當可觀,比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面,優質高產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的建設、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和基因工程培育動植物優良品種基地建設、自動化控制滴灌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城市郊區大型養殖場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等等。
循環經濟在農業領域的推廣和應用不但是大勢所趨,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迫切需要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只有這樣,才能使之成為各師、各部門、各團場和廣大農牧職工共同的自覺行動。
(責任編輯:葉梅)
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 農業循環經濟對人口流動的影響篇二
勉縣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示范園 規劃編制報告
勉 縣 農 業 局
2009 年 4 月
一、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園區現狀及范圍
1.園區建設的背景
近年來,我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調整農業 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初步形成了優質糧油、茶葉、蔬菜、蠶桑、中藥材、林果、魔芋、畜牧等八大農業主導產業基地和與之相配套的在龍頭企業。按照省市提出的“勉縣要在全市率先實現突破發展”的要求,實現勉縣農業及農村經濟的新突破,我縣通過深入調研,決定在農業產業化企業聚集度高,區位優勢較好的周家山鎮建設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示范園,集中土地、資金、技術及優惠政策重點支持園區內的龍頭企業和主導產業發展,實施龍頭帶動,培育產業集群,打造現代農業窗口,構建企業發展平臺。為此,縣上成立了園區管理委員會,明確了相關部門、單位的職責,制定了《園區目標任務考核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全面啟動了園區建設各項工作。委托省農業工程勘查設計院編制了《園區總體規劃》,該規劃已于2007年9月經省專家組評審。
2.園區基礎條件及規劃范圍
勉縣農業產業化科技示范園位于周家山鎮,縣城東5公里處,距勉縣火車站5公里,108國道穿園而過,園區北側有縣域北環公路通過,為進入園區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建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區位與交通條件。園區地處漢江北岸,地下水補給和儲藏條件好,可開采量大,水資源豐富;園區周邊有晨光、賈旗兩座35kv變電站和黃沙、高潮兩座110kv變電站向園區供電,園區北側新建一座330千伏輸變電站。園區水資源條件和電力供給、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能滿足園區發展需求。
規劃控制范圍:
勉縣農業產業化示范園由核心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兩大區組成。
西到周家山鎮域西界(堰河),北至漢惠渠以北丘陵區,東止周家山鎮邊界,南到漢江北岸大堤,示范園區總規劃控制面積1674.28hm2,其中核心區規劃控制面積390.7 hm2。形成一線---沿108國道產業景觀大道、一帶---沿漢江堰河農業觀光休閑帶、一個農產品加工核心區、五個現代高效種植與養殖示范區的空間布局。
3.園區發展現狀:農業產業化科技示范園經過四年來的集中開發建設,投資規模持續擴張,集聚效應日益顯現,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截止目前,已先后有建興農業(稻米、菜籽油)、春光油脂、中寶農業(生豬冷鮮肉)、雙龍食品(秦巴山珍)、定軍米業、天瑞米業、瑪麗酒業(葡萄酒)、綠源林業(苗木花卉)、天元面粉、三糧液酒業、定軍山綠茶、縣良種場、黑河種豬、利生養殖、定軍乳業、蔬菜批發等16家部省市縣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養殖示范場入駐園區核心區。園區輻射區內有錦泰魔芋、未來生物(中藥材深加工)、漢王米業、鑫科米業、華豐油脂等多家龍頭企業。原料收購已覆蓋漢中及周邊地區,2008年園區實現產值8億元,已成為目前陜南縣級最大的涉農加工業基地之一。
二、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園區發展思路和方向
依據高起點、高科技、高水平、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與時俱進,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大力構建現代循環經濟,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路;依托勉縣和漢中市西部地區發展農業的優越資源條件和已經形成的水稻、油菜、茶葉、蠶桑、畜牧等優勢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生產開發優勢,利用周家山鎮境內108國道傍已形成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聚集優勢,以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為重點,以優質高效種植、養殖示范園及觀光休閑農業示范園為特色,形成農產品加工業發達,示范園特色鮮明,科技含量高,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示范園,帶動縣域和漢中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及現代農業發展。
三、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園區發展的重點和內容
(一)園區產業發展的重點是:
1.工藝先進、科技含量高、加工轉化能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環保型的農產品深加工類項目。主要是糧油、茶葉、生豬、蔬菜以及蠶桑、魔芋、林果藥、中藥材、水產特種養殖等八大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及農產品儲藏保鮮商品化處理加工項目,加快優質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加工產業項目發展。
2.有利于資源循環利用和構建循環經濟的農副產品加工類項目。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后副產品為原料的綜合開發利用項目、畜禽配合飼料加工項目,利用農產品加工開發食品和深加工產品的項目,生物產品、中藥材和野生植物資源產品開發項目。
3.能夠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和促進農民收入增長類項目。無公害和綠色農產品規模化開發項目,優質高效特色農產品開發項目,蔬菜設施栽培項目,畜牧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項目,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勞動力密集型項目。
(二)園區建設內容:
依托一線,形成一個現代農業休閑觀光帶,一個農產品加工核心區,五個現代高效種植與養殖示范區。
一線:以108國道為園區東西中軸線,道路兩側農產品加工企業、行政經濟管理單位、商貿區和農戶沿街的建筑物為特色,形成園區產業大道與景觀大道。
一帶:一帶:以沿漢江及堰河大堤規劃布置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區、并在大堤旁布置垂釣亭臺、農家樂等設施,形成具有現代農業特色的休閑觀光垂釣帶。
一個核心區:農業品深加工發展區、行政經濟管理單位建設區、商貿餐飲服務業發展區和居住區,形成以農產品深加工為重點示范園核心區。
五個現代農業種植與養殖示范區:(1)優良品種繁育示范區;(2)水稻小麥油菜籽一年兩熟優質糧油高效生產示范區;(3)苗木花卉高效栽培示范區;(4)畜禽集約化養殖示范區;(5)北部丘陵生態林果種植區。
四、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園區重點產業及支撐性發展項目
(一)油脂加工產業
以陜西建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國家級龍頭企業)、陜西春光油脂有限公司(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為龍頭,帶動形成了勉縣及漢中市11縣區雙低油菜種植基地達120萬畝,龍頭企業年收購加工油菜籽13萬噸,占漢中市油菜籽加工總產量的80%。
5萬噸脫皮冷榨油項目:依托國家級龍頭企業-建興公司,建設5萬噸雙低油菜籽脫皮冷榨綠色食用油開發項目,計劃投資5000萬元,目前已完成建設量的80%。
年產20萬噸生物柴油項目:依托陜西春光生物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建設年產20萬噸生物柴油生產線,總投資21767.8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6818萬元,流動資金 4949.8萬元。分兩期建設:一期2007年5月開工,2007年10月建成投產,投資4219.4萬元,建成年生產生物柴油3萬噸規模。二期2010年前完成,建成20萬噸生產規模。項目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9480萬元,利潤9409.2萬元,稅后投資回收期5.23年。生物柴油屬綠色環保清潔替代能源,利用秦巴地區大面積種植油料木本和草本植物,動物油脂中的“化煉油”等廢棄物為原料,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二)優質糧食產業:以定軍米業、漢王米業和陜西建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發展優質水稻“訂單”生產,基地面積30萬畝,龍頭企業年加工銷售稻谷15萬噸,占漢中市稻米加工銷售總量的60%。以陜西省三糧液酒業有限公司、勉縣天元面粉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帶動形成了10萬畝陜南弱筯小麥種植基地。
年產5000 噸高檔大米胚芽油生產項目:依托建興公司,總投資1789萬元。項目建成后年可處理新鮮米糠4.5萬噸,高檔營養米糠油4464噸,脫脂米糠粕36000噸,年實現銷售收入6450萬元,利潤290萬元。
5萬噸小麥淀粉深加工綜合項目:依托勉縣天元面粉有限責任公司(市級龍頭企業)實施。該項目已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論證,計劃年產小麥a淀粉2.3萬噸,b淀粉0.7萬噸,谷朊粉0.48萬噸,生產線建設面積3.6萬平方米,項目規劃在農業產業化科技示范園內,占地55畝,總投資2890萬元。項目建成后,年加工陜南當地普通小麥5萬噸,銷售收入8670萬元,利稅800萬元。可以充分利用陜南軟小麥特點,變劣勢為優勢,填補市場空白。
陜南優質糧油貿易中心建設項目:擬在農業園區的農產品貿易規劃區內建設陜南優質糧油(農資)物流與貿易中心,規劃占地45公頃,配套建設儲藏、保鮮、交易、運輸、產品展示等設施以及工商管理、信息發布、金融結算等服務機構,投資總額5000萬元。項目建成后,近期年交易糧油量可達20-30萬噸,直接交易額達10億元以上,同時帶動運輸、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0萬噸農作物秸桿、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依托勉縣環能建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計劃占地50畝,投資48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500萬元,流動資金1300萬元,建設面積1.99萬平方米,年處理10萬噸畜禽糞便、生活垃圾、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生產復合有機專用肥,本項目新建自動化微機控制生產線一條,原料庫、發酵車間、造粒烘干車間、包裝及成品車間等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1.4億元,利稅1510萬元,實現農業資源循環利用。
(三)生豬養殖開發產業:
生豬肉品屠宰加工項目:依托陜西中寶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生豬屠宰與豬肉深加工企業,年屠宰加工生豬30萬頭,帶動形成勉縣及周邊地區70余萬頭的生豬養殖規模,養殖大戶迅猛發展。
萬畝優質牧草項目:結合災后重建,計劃投資400萬元,建設萬畝優質牧草基地,促進畜牧業發展。
秸桿過腹還田項目:充分利用豐富的玉米、豆類等秸桿資源,發展奶牛產業。建設標準化500頭規模的奶牛養殖場5家,年產值3000萬元,實現秸桿過腹還田循環利用。
沼氣建設項目:在10家萬頭規模化生豬養殖場,新建工程沼氣項目10個,總投資1000萬元;利用生豬糞尿,加快養殖戶沼氣建設,年均新建戶用沼氣3000口,投資1200萬元,節能環保、美化新農村。
(四)秦巴山區綠色植物資源開發產業:依托勉縣雙龍綠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生產的山野菜、橡子粉等秦巴山區特色綠色植物產品,已出口到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
該公司計劃新建2000噸橡子涼粉生產線及保鮮庫項目,在農業園區內占地37.5畝,投資2000萬元,開發山野菜、橡子等秦巴野生植物資源。項目建成后,年實現產值5000萬元,利稅800萬元,出口創匯并帶動秦巴山區農民增收。
(五)花卉苗木及觀光農業產業:
千畝花卉苗木生產基地項目:依托勉縣綠源林業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形成1000余畝的高檔花卉苗木生產基地,帶動勉縣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
堰河及漢江河堤休閑開發項目:充分利用農業園區周邊的漢江及堰河河堤段進行綠化、美化,發展農家樂、垂釣休閑設施,既美化、綠化園區,又為園區及城郊群眾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
(六)魔芋產業:依托勉縣錦泰實業公司(省級龍頭企業),走公司+基地+農戶“訂單生產”的路子,已建立魔芋基地2.02萬畝。
6萬畝魔芋種植基地及加工生產線建設項目:該公司在秦巴地區中高海拔地域或平壩間套地規劃塊發展6萬畝魔芋基地,配套建設年加工鮮芋6萬噸能力的生產線及廠房、附屬設施。規劃項目占地71.6畝,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設計年加工鮮魔芋6萬噸,生產魔芋精粉4000噸,魔芋食品3000噸。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廠址位于勉縣定軍山鎮,西漢高速公路勉縣引道出口東側,環境優越,交通便利。已建成烘干車間、低溫庫、高低壓配電工程和綜合辦公樓,魔芋庫、清洗車間、精粉車間、魔芋宴等工程即將完工。總投資49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900萬元,流動資金 100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2400萬元。
項目建成后,年產值達1.6億元以上,利稅2200萬元,種植魔芋每畝收益2500-5000元。帶動項目區近3萬農戶增收,并成為勉縣乃至漢中市新興產業。
(七)茶葉產業:漢中“定軍茗眉”茶業協會、陜西定軍山綠茶有限責任公司擴張茶葉基地,整合茶葉品牌,提高產品質量,做大做強綠茶產業,初步形成了漢江以南8.6萬畝茶葉產業帶,一鄉一業萬畝有機茶基地鄉鎮達4個。
茶葉新產品開發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茶葉深加工龍頭企業,依托現有茶葉資源,積極發展茶葉深加工,延伸茶葉產業鏈,開發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藝術品等多元化茶葉產品,茶葉鮮葉加工利用率達到60%,商品轉化率提高到90%。形成年產茶葉系列產品1000噸、產值1.5億元的能力。
千畝茶葉觀光園建設項目:依托中外馳名的定軍山和“定軍茗眉”名優茶品牌,計劃在勉縣南部茶區定軍山鎮建設一處千畝觀光茶園,滿足游客和消費者清明節前后自采自制自飲之需求。總投資2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具有促進農業觀光旅游和發展綠色產業雙重作用。
年加工3萬噸茶籽項目:依托勉縣華豐油脂有限公司(市級龍頭企業)實施。項目規劃在農業園區幅射區元墩鎮,建設年加工3萬噸茶籽制油生產線及配套設施。公司所在地元墩鎮是勉縣中心茶區鄉鎮之一,茶籽資源豐富,項目總投資2500萬元,建成后充分利用漢中60萬畝茶籽資源,年收購加工茶籽3萬噸,年產值達9400萬元,利稅1500萬元。
(八)中藥材產業:依托漢中未來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產業開發。
勉縣素有“秦巴中草藥天然藥庫”之稱,是全國天麻優勢生產區之一。全縣天麻面積已達1.8萬畝,鮮天麻畝產750公斤,總產1.35萬噸。公司計劃擴大生產,建成天麻深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天麻保健品生產線一條,配備冷凍真空干燥等設備,年加工鮮天麻5000噸,最終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運作,總投資7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可達1.4億元。天麻產品市場需求量大,見效快,投資回收期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觀。
(九)蔬菜、果品產業:
設施蔬菜建設項目:通過扶持專業大戶,在農業園區內建設千畝設施蔬菜基地,發展熱鍍鋅鋼管、水泥及復合材料骨架大棚。建設一處工廠化育苗基地,面積100畝,計劃投資150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向周邊地區菜農提供優良種苗。
蔬菜果品冷藏設施建設項目:通過扶持農業園區內現有1-2家龍頭企業,計劃在農業園區內建設1-2個貯藏能力2000噸能力的蔬菜果品冷庫,計劃投資2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實現當地蔬菜果品貯藏保鮮增值。
(十)區域特色產業:
蠶繭深加工項目:依托陜西春光油脂公司,在省市縣農業、商務部門的支持下,抓住國家實施“東桑西移”工程的有利時機,投資新建陜西春光繭絲綢有限公司,配套建設萬畝良桑基地,對我縣蠶桑業發展起到龍頭帶動作用。
該公司在農業園區征地30畝,規劃建設二條2400緒自動繅絲生產線及配套設施。總投資3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年加工蠶繭4000噸,產值1.2億元,利潤1000萬元。
食用菌開發項目:依托漢中三國茶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定軍山鎮建設年加工千噸壓縮木耳生產線,計劃投資3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有效解決陜南特產木耳包裝問題,發展高端旅游土特產品,實現加工增值。
特種水產養殖項目:勉縣是全國大鯢優質適生區。目前全縣共有養殖戶1100多戶,資源存量10萬余尾,居全市第一,在全國也位居前列。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大鯢繁育與產業開發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園區內建成大鯢繁育與產業開發中心,采取公司加農戶的方式,投資修建繁殖池、孵化池、幼鯢培育池、成鯢養殖池、生物餌料培育池。引進特種水產品配合飼料生產線1條,重點為全縣周邊地區提供種苗、養殖飼料及銷售開發。
總投資4500萬元。項目建成后,年均產大鯢3萬尾,產值1億元,養殖商品大鯢4000公斤,產值0.6億元,特種水產品飼料收益0.2億元,共計收益1.8億元。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產業經濟循環發展。
五、農業循環經濟園建設發展目標
到2010年,建成勉縣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示范園核心區水電路訊部分基礎設施;園區內龍頭企業發展到20家,其中過億元的龍頭企業3家,園區產值12億元;帶動全縣形成茶葉9.5萬畝、桑園4.5萬畝,魔芋3萬畝,以柑桔為主的果業4萬畝,蔬菜7萬畝,年養豬90萬頭的生產規模,發展優質稻基地17萬畝,“雙低”油菜14萬畝;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00元,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到2015年,勉縣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示范園核心區水電路訊基礎設施進一步優化;園區內龍頭企業發展到30家,產值15億元;在園區核心區,建成陜南具有一流水平、一流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中心、物流貿易中心、農業信息中心和科研與成果轉化中心;帶動全縣形成茶葉10萬畝、桑園10萬畝,魔芋6萬畝,以柑桔為主的果業6萬畝,蔬菜10萬畝,年養豬130萬頭的生產規模,發展優質稻基地17萬畝,“雙低”油菜14萬畝;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建成陜南農業產業化示范縣。
建立完善園區相應的組織體系、政策體系、服務體系、投資管理體系,促進農業產業化經濟循環示范園做大做強。
2009年4月29日
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 農業循環經濟對人口流動的影響篇三
《循環經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
五(3)班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喚起學生對日益遭受破壞的地球環境的清醒認識,從小樹立循環經濟意識。
2、激發學生愛環境的情感,理解“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深刻內涵。
3、讓學生從自我做起,愛護環境,在生活中能養成環保的習慣,具備環保的意識。活動重點: 通過活動,喚起學生對日益遭受破壞的地球環境的清醒認識,從小樹立循環經濟意識。
活動難點:
讓學生從自我做起,愛護環境,在生活中能養成環保的習慣,具備環保的意識。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主持人甲: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離不開礦藏。主持人乙:離不開海洋,離不開江河。甲:離不開山崗,離不開森林。乙:離不開草原,離不開土地。
甲:是啊,環境是一切自然資源寶庫,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甲乙合: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我們歡聚一堂,讓我們通過《循環經濟,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來重新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節目欣賞
1、甲:今天,有幾位綠色的朋友也來參加我們的主題隊會,大家想認識它們嗎?
乙:好,就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
蘋果樹:我是來自華北的一棵蘋果樹,大家都認識我吧!我不僅能凈化大地的空氣,還能給人們帶來甜美的果實。
柳 樹:我是來自西湖邊上的一棵垂柳。每當冰雪初融、河水開凍,我就吐出嫩芽,把春來報;每當烈日當頭,我就把炎熱遮擋,孩子、老人都是我的好伙伴。
松 樹:我是來自大興安嶺的一棵雪松,無論春夏秋冬,我都貢獻出自己的一片綠色,而且還為人們提供最優質的木料,美化人類的生活。
竹 子:我是來自四川的一棵新竹,小時候我是大熊貓最喜愛的食物,長大了人們又利用我做成各種用具;夏天用的竹席、涼椅、傣家人喜愛的背簍、樓屋都是由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做成的。
梧桐樹:我是來自胡埭中心小學的一棵梧桐樹。盛夏,我伸出無數只手掌,為同學們遮擋烈日、遮擋雨滴。
乙:小樹啊小樹,你們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甲:小樹啊小樹,加把勁,我們一起快快長,早日為國立功勞。
2、甲:同學們,我們居住在地球上,地球像媽媽一樣,精心養育著我們。可是,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地球媽媽病了,滿身傷痛。
乙:原本綠色的土地被黃沙吞沒,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藍的天空不再藍,原本清新的空氣不再清新?? 甲:是什么原因使我們的母親得這么重的病? 乙:是環境污染。同學們,看!地球母親來了。
(一個學生身上披著世界地圖,飾演成地球媽媽,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場)
“地球”:環境污染對我的傷害實在是太嚴重了。現在我全身是病,再不給我治病,我快沒命了。醫生!醫生!(另一個學生裝扮成醫生上)“醫生”:你怎么啦? “地球”:我覺得難受極了。皮膚發癢,透不過氣,海灣一帶穩穩作痛,請你幫我檢查一下吧!
(醫生為地球仔細診斷)“醫生”:咦,怎么是你!過去你不是這個樣子的。那時你的肌膚不是藍色,就是綠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可如今??(不斷地搖頭作無奈狀)“地球”:(哭喪著臉)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醫生”:你的綠色的皮膚——森林,受到了沙漠的進攻,得了“脫落癥”;你的藍色血液——海洋,有些地方不再是魚兒的家了;你的身體保護膜——大氣層已開始變得渾濁,漸漸失去了保護功能,將使你的肌肉大片壞死?? “地球”:那可怎么辦呢?請救救我吧!“醫生”:你的病是由于人類不注意環境保護,過多采伐樹木,隨意排放廢氣造成的。對這樣的病,醫生是無能為力的,唯一的辦法,只能請人類不再加重你的病癥,并努力保護環境,逐步恢復你的抗病能力。
“地球”:(面對大家,作哀求狀)人類啊,請你們保護環境,救救我吧?
三、談感受 論收獲
甲:同學們,看了剛才的小品你們一定深有感觸吧。
乙:誰來談談看了小品后的感受和體會?(讓同學們各抒己見,談感受和體會)
甲:剛才同學們講出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聲,都講得很好。乙:是啊,保護環境對于人類來說太重要了。
甲:作為地球上的少年兒童,我們有義務讓地球媽媽更健康、更美麗。乙:同學們,雖然地球病了,但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天空更藍,讓流水更清,讓大地充滿生機,讓地球更美麗,我們的生活更幸福!那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應該如何做?
四、小結 要謹記
節約用水
1、洗臉洗腳的時間養成使用臉盆的習慣。
2、一水多用。用洗臉水洗腳水來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隨手關緊水龍頭。
節約用電
1、隨手關閉教室和宿舍內的燈,做到人走燈滅。
2、每天少看一分鐘的電視等。少使用塑料制品
1、盡量使用垃圾桶盛裝垃圾而不使用塑料袋。
2、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快餐盒。
3、不隨手亂扔塑料包裝物。
4、盡量購買用紙包裝的物品。
5、不使用彩色塑料包裝紙包裝生日禮物等。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拒絕使用含汞的干電池
1、不使用含汞的干電池,盡量使用可充電電池。
2、不要隨手丟棄用過的廢電池。保護校園內的花草樹木
1、不要隨意踐踏草坪。
2、不攀摘花果。
3、按時給花草澆水。節約糧食
五、班主任總結,活動結束
陳祥
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 農業循環經濟對人口流動的影響篇四
農業循環經濟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周圍農田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調查,樹立資源保護意識、增強循環利用資源的緊迫感和責任心。
2.了解循環經濟的內涵,及生活中循環利用資源的措施。
3.結合周邊農業生產條件,通過討論等形式,設計切實可行的循環經濟的模式,培養學生運用循環經濟理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循環經濟內涵
2、資源保護意識的樹立
3、運用循環經濟理念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參觀訪問法、講授法、討論法、教師講解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生態農業示范園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播放農田廢棄物圖片、農業大量噴灑農藥、施用化肥的圖片、土地鹽堿化、荒漠化圖片。)利用現實數據介紹我國農業環境現狀,引導學生意識到目前我國農業面臨的環境和生態的雙重威脅,激發學生資源環境保護意識。最后引出循環經濟的內涵。
【新授】
一、循環經濟內涵
【提問】(出示傳統生產模式和循環經濟生產模式示意圖):傳統模式和循環經濟模式有什么區別?哪一種模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什么? 【教師總結】
傳統的生產模式和循環經濟生產模式的區別:
傳統的生產模式是從資源到生產再到消費最后廢棄物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去的一種單線線性經濟,而循環經濟則是由資源到生產到消費到廢棄物排放最后再回歸為資源這樣一種循環往復的循環式經濟。二者的本質區別是循環經濟能最大程度的利用資源同時最小程度的排放廢棄物,它是以“減量化、再生產、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它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廢棄”的傳統的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
【提問】
1、我們周圍的農業生產模式是循環經濟模式嗎?(學生回答:不是)
2、什么樣的生產方式才是循環經濟模式呢?這種模式對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會有什么作用呢?我們周邊是否有這種生產模式存在?(學生思考)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到太湖農業生態園里的稻田養蟹基地去,去看一看那里的農業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采用的是怎樣的生產方式,跟我們周圍的農業相比有什么突出的優越性。
二、圖片介紹太湖農業生態園 【實踐基地介紹】:
1、請同學介紹臺湖的地理位置
2、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臺湖當地農業生產條件 臺湖農業生產獲得的經濟、社會效益
觀看稻田養蟹【引導學生思考】:臺湖為什么要經營水稻?同時又在稻田里養蟹?臺湖地區這種生產模式有何好處?
生物降解稻田養蟹的生物鏈關系及可行性。教師總結臺湖稻田養蟹的好處。課后總結:
同學們上課聽講認真,討論思考問題積極投入,對于自己不知道的知識認真總結并進一步的鞏固確認。通過圖片及視頻的介紹,相信同學們對于農業方面循環經濟的做法及方式肯定有了自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