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如何做好基層團組織建設 緊抓基層團組織建設篇一
關于成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支部的請示
共青團xxxx工作委員會:
一、單位基本情況:單位名稱、單位性質、職工人數、青年人數(35歲以下)、團員人數(28歲以下)。
二、為了更好地結合園區青年工作,調動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性,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立足本職崗位成長成才,服務園區發展,特申請成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xxxx支部。
三、xxxx支部,擬任xxx同志為書記,xxx同志為副書記,xxx、xxx、xxx為委員。(注:若團員人數少可只設書記和副書記各一名。)
妥否,請批示。
附:
1、團員基本情況表
2、書記、副書記、委員簡歷
蓋章(黨支部或單位章)年月日
如何做好基層團組織建設 緊抓基層團組織建設篇二
團建工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1、青年團員流動快,人員不穩定;
2、青年團員對團的組織生活有需求,有想法;
3、團建有利于增強青年所在組織的凝聚力,推動所在組織的持續發展。
一、年輕人是我們團組織的主力軍,在此談談如何來吸引和凝聚青年人的幾點想法:
1.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以組織凝聚青年
延伸基層團組織觸角,擴大基層組織的有效覆蓋。按照“三位一體”配備的要求,各村均建立基層團組織,配優配強了團干部,建立了流動團員聯系服務站、青年科技讀書室和青少年健身活動場地,實現“五有”(有班子、有制度、有活動、有經費、有活動陣地)目標,搭建起組織農村、城鎮青年開展各種活動的平臺,也為開展團的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因地制宜,靈活組建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團組織,著力探索“兩新組織”團建的新路子,不斷擴大團的工作領域。目前,已在24家“兩新組織”中建立了團組織,團組織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并在發展黨員中,注重向團員青年傾斜。同時,還將基層團組織作為培養后備干部的搖籃。
2.豐富活動形式,以活動吸引青年
強化青年就業培訓,服務青年成長成才。針對當前地區青年技能低、就業難的問題,鎮團委以下崗失業青年和城鎮新增青年勞動力、農村富余青年勞動力、農轉非青年為主要對象,做好為青年送觀念、送政策、送技能、送溫暖等工作。組建了鎮級青年就業指導站,舉辦企業用工現場招聘會,舉辦培訓班。
二、目前團組織吸引凝聚青年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基層團組織建設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
目前一些村級團組織沒有實現標準化建設,作用發揮不明顯,有的已經呈現松散癱瘓的狀況。
2.流動青年管理、服務工作相對滯后。
由于團員青年流動增大,管理、服務工作沒有及時跟上,使許多團組織失去了服務、管理的對象,而流動團員青年又沒有組織管理和關心。
三、共青團吸引凝聚青年工作的建議
1.進一步爭取黨政領導的支持。
做好共青團工作的前提,必須要得到單位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改善共青團工作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積極做好“兩推”工作,真正體現共青團“助手和后備軍”的地位。
2.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
大膽突破傳統的工作模式,緊緊圍繞黨政中心工作和青年關注的熱點、難點,探索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以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為重點,引導幫助廣大團員青年成長、成才。
3.進一步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
努力拓展組織網絡。加強基層團組織規范化建設的執行力度,打造過硬的組織、服務平臺和網絡。繼續加大“兩新組織”(“兩新”組織,是指就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簡稱)團建力度,在條件具備的單位建立團組織,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建立團員信息卡,規范團員管理,積極探索對農村流動團員的管理方法和途徑。
如何做好基層團組織建設 緊抓基層團組織建設篇三
全面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
新華社團委
近年來,新華社團委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團的自身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健全體系、完善機制、創造環境、鍛煉隊伍、創新活動、塑造能力,全面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
一、健全機構設置,縱向垂直管理與橫向扁平管理相結合,構建輻射全社青年的高效的共青團基層組織體系
新華社團委下設七部一室:學習部、組織部、宣傳部、文體部、調研部、社團部、外聯部、辦公室;全社共設立了26個二級團組織,其中直屬團委7個,直屬團總支5個,直屬團支部14個;根據青年需求,設立了讀書、攝影、影視、網絡、羽毛球、游泳、網球等各類青年文體俱樂部,并加強活動陣地建設,先后建立了新華青年假日行動基地、新華青年讀書會書吧、新華青年健身中心、新華青年拓展訓練基地等青年活動中心。通過加強對基層的垂直管理與促進基層之間橫向聯合的運作,形成縱向直通性交流、橫向扁平化互動的高效的共青團組織體系,把團的工作盡可能覆蓋到每一個團員青年。我們還建立了全社團員信息自動化檔案,對團組織和團員進行跟蹤管理,及時推進基層團組織的換屆改選、團員的推優入黨、團日活動等各項工作。
二、加強制度建設,目標管理模式與考核評估機制互相配套,形成基層團組織發展的長效機制
一是著力構建目標管理模式。以“班子建設好、主題活動好、支部建設好、陣地建設好”為主要內容,開展“五四紅旗團組織”創建活動,制定了《關于團支部建設目標管理的實施辦法》,作為創建活動的依據,對基層團支部進行目標管理。其中既有以為單位的短期目標管理,也有以五年計劃為單位的中長期戰略目標管理。從目標制定、目標執行、結果評估到經驗總結,層層落實,步步推進。二是著力構建考核評估激勵機制。我們向每一個基層團組織下發《新華社團務工作手冊》,內容有團支部基本情況、支部會議記錄、活動記錄、團費收繳登記表、“推優入黨”登記表、團員評議表等。并將團組織的考核納入新華社季度考核工作中,根據各基層團組織的季度工作情況,按共青團在全社考核中的加減分權重進行考核打分,對團工作進行了激勵和督促。
三、黨建帶團建,爭取黨政領導和組織的最大支持,為基層團組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我們建立了基層黨團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的管理模式。定期召開基層黨團書記聯席會議,溝通青年動態,研究青年工作,將團的活動與黨的活動互相呼應,并在基層開展“黨團聯合活動日”活動。在條件合適的部門,二級團組織書記列席部門黨組織會議,擔任部門黨組織青年委員。目前,我社的工作考核中,團工作已納入部門黨務工
作考核,并作為其中的重要指標。此外,我們還和機關黨委組織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推薦優秀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工作的實施細則》,細則規定,團員入黨必須由團組織考察后向黨組織推薦,并提出共同培養教育的意見,確保黨組織優秀新鮮血液的輸送。
四、加強隊伍建設,增強團員意識,提高團員青年隊伍整體素質
我社團員管理側重于團員的日常管理、民主評議、團籍管理、團日活動及團員離團等環節,并在基層團組織中廣泛開展“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團員意識”活動,“團員服務窗口亮身份”活動,讓團員青年牢記身份,牢記使命;開展了“青年業務創新論壇”、“青年導師制”、“青年科技拓展行動”、“青年記者小分隊”等活動,不斷提高團員青年的整體素質。團干部管理側重于團干部工作能力的鍛煉。我們對基層團干部提出三個要求:一是要求政治強、業務精;二是要求團務熟、懂管理;三是要求能服務、會合作。主要抓了三個機制建設:民主選拔機制,各級團組織的換屆改選和日常工作貫徹民主原則,保證團員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建議權;學習培訓機制,定期與社黨校聯合舉辦青年干部理論培訓班,舉辦團干部網絡知識培訓班,下發理論、管理、科技方面的書籍,舉辦專題講座、讀書研討會,用新知識、新文化、新科技武裝團干部的頭腦;推干薦才機制,我們將優秀
團干部納入“新華社青年人才庫”,向有關部門推薦。社團委參與駐外人員、留學進修人員等選拔考核工作,團的工作經歷成為重要參考依據。目前許多團干部走上了局、處級領導和部門領導的崗位。
五、圍繞中心工作,強化分類指導,增強基層團組織自轉能力
我們始終堅持以“三標準”來衡量基層團組織工作:一是影響力標準,即基層團組織是否具有凝聚力,活動是否圍繞本部門中心工作產生實際效果;二是執行力標準,即基層團組織是否能找準突破點和結合點,扎實到位地推進工作;三是創新力標準,即基層團組織能否大膽嘗試,銳意創新,豐富基層團的工作內涵,創新基層青年工作的方法。近年來,我社基層團的工作,在工作內容上重點突出,根據每一季度新華社的工作重點,細化近期活動項目,下發給基層團組織,讓他們圍繞主題,結合部門實際和青年的特點,獨立自主開展活動;在工作機制上推行項目管理,要求基層團組織的活動要進行項目管理,詳細策劃每一個階段每一項工作的推進步驟和具體環節,保證活動的完整性、系統性,減少失誤;在信息反饋上及時溝通,定期分新聞業務、行政職能、經營管理三片舉辦征求意見會,向基層團員青年征求意見建議,了解基層動態,加強分類指導。在這三重體系的保障下,新華社基層團組織開展了大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如
國內部團支部開展的“握好手中筆”青年論壇,國際部團總支開展的“青年國際形勢調研”活動,參編部團總支開展的“我為參考消息獻一計”活動,攝影部團總支開展的“青年攝影小分隊”采風活動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仡櫧陙淼幕鶎訄F組織建設實踐,我們的體會是:
一是求精:找準工作定位,重在精品建設?;鶎訄F的工作不求全面開花力求精益求精,做大做強精品項目,找準黨政所急、青年所需、共青團所能三者的結合點開展工作,擴大團組織的影響力。
二是求新:創新活動形式,拓展活動內涵。引入了創新力的考核標準,引導基層團組織注重渲染活動的新時代精神,注重體現活動的新科技新文化新知識含量,注重服務團員青年的新需求。
三是求實:貼近青年需求,服務主體業務?;鶎訄F的工作緊密圍繞新聞信息報道主體業務推動青年成長成才,服務青年成才和生活需求,在服務的內容上尊重青年的選擇,在服務過程中關注青年的感受,在服務效果上注重青年的評價。四是求長:強化機制建設,提高自轉能力。我們設立的團支部目標管理制度、二級團組織季度考核制度、基層青年談心會制度在實踐中發揮了推進劑和發動機的作用,形成了團支部工作的良性循環的長效機制,提高了團組織的自轉能力。
如何做好基層團組織建設 緊抓基層團組織建設篇四
建立團組織的程序
共青團具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共青團中央委員會是團的全國領導機關,團省、市、縣委是團的地方領導機關,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隊和其他基層單位的團組織是團的基層組織。《團章》規定,團員人數在3人以上的可建立支部委員會;團員人數在30人以上的可建立總支部委員會,下設團支部;團員人數在100人以上的可建立團的工作委員會,下設團總支、團支部。
有意建團的企業可以與當地團委聯系,并提出申請。具體程序如下:
1、提出建團意愿
如所在企業有黨委(支部),須先征得黨委(支部)的同意,再向上級團組織提出申請;如所在企業沒有黨委(支部),則直接向上級團組織提出申請。
2、向上級團組織提出正式申請
申請書中應該包括以下內容:申請設立團委、總支或支部的理由;本單位團員人數及分布情況;成立團支部籌備委員會的情況;如果申請設立團委或團總支,要說明團組織機構設置情況(即計劃下設總支部數、支部數及委員人數)。
3、上級團委對申請單位進行考察
收到企業正式申請之后,上級團委應該及時組織人員對申請單位進行考察??疾靸热菀话銥椋荷蠄笄闆r是否屬實;委員會人數是否符合團章規定;領導班子人選是否具備條件等。
4、籌備委員會召開團員大會
上級團委考察完畢并認可后,籌備委員會可以召開全體團員大會。團員大會主要議程是:按團內民主選舉程序選舉產生團委、總支或支部委員會;確定所有委員人數及名單;大會之后召開全體委員會議,明確近期工作內容和工作分工等。
5、向上級團委遞交選舉結果報告
團員大會召開后,籌備委員會應及時向上級團委遞交關于選舉結果的報告。報告主要內容包括:選舉工作情況;選舉產生的書記、副書記、委員名單等。
6、上級團委對報告進行審批
收到企業團組織籌備委員會的報告后,上級團委應及時討論審批。如符合建團條件,應及時下發正式批文。
8、企業團組織正式成立
收到上級團委的正式批文后,企業團組織正式成立。企業團組織應將上級批文及各類資料存檔備考。同時,可以適時召開團組織成立大會。
如何做好基層團組織建設 緊抓基層團組織建設篇五
團組織建立流程
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團組織的工作流程和標準
為進一步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貫徹落實團市委關于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團建工作的各項要求,進一步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團組織工作的指導,科學、規范、靈活地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團組織工作,根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和團中央有關規定、文件,結合本市實際情況,確定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團組織的工作流程(“三找三定七步走”)和建立標準(“四個一”)。
一、“三找三定七步走”工作流程
1、“找團員”——團員身份的認定 下列人員具有團籍:
14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的中國青年,履行過團章規定的手續入團,除被開除團籍的和因自愿退團、自行脫團而被除名的以外,均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具有團籍。團員加入共產黨以后仍保留團籍。團員(含保留團籍的黨員)年滿28周歲,沒有在團內擔任職務,應該辦理離團手續,不再保留團籍。擔任團的各級領導職務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在團的各級領導機關直接從事團的業務工作的干部、被團的代表大會或代表會議正式確認為該級團的委員會候選人或上一級團的代表大會代表候選人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也具有團籍 團員身份可依次通過以下方法認定:
查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證。團員證是團員政治身份公開的、法定的證明,由團的組織在新團員被上級團委批準入團后頒發。[e3]
查閱人事檔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入團志愿書等材料應歸入本人人事檔案,可以作為當事人曾經加入共青團組織的證據。[e4]
對于不能確定團籍、本人提出要求、愿意履行團員義務并符合入團標準的青年,可以采取兩名正式團員介紹、重新補發團員證或補填入團志愿書的辦法,確認其團員身份。[e5]
2、“找上級”——新建立團組織隸屬關系的確定
團的組織受同級黨組織領導,同時受上級團組織領導。新建立基層團組織應及時明確與黨組織和上級團組織的隸屬關系。
如新建團組織所在單位有同級黨組織,一般應按照“黨團對口”原則,將同級黨組織的上級黨組織所在單位(或地區)的團組織作為新建團組織的上級團組織,明確團的隸屬關系。
如新建團組織所在單位沒有同級黨組織,可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屬地管理、屬條管理、屬資管理、屬業管理、掛靠管理等原則,確定和上級團組織的隸屬關系。屬地管理是非公有制企業團組織關系隸屬于所在地區的團組織管理的模式,具體可分為兩種:一是根據行政區劃隸屬于當地社區(街道)、鄉鎮、村團組織;二是根據經濟發展區域隸屬于開發區團組織。
屬條管理是非公有制企業團組織關系隸屬于上級主管部門團組織的管理模式。屬資管理是以資產為紐帶,本著“誰出資誰負責”的原則,由投資方團組織管理非公有制企業團組織的模式,非公有制企業由雙方或多方投資的,一般由主要投資單位團組織負責。
屬業管理是非公有制企業團組織隸屬于所在行業的行業協會團組織的管理模式。掛靠管理是非公有制企業團組織依托地方團組織與人才代理機構團組織代管、托管的模式。
3、“找干部”——非公有制企業團干部的配備[e6]
按照“重在素質,合理兼職”的要求,選拔是黨、團員的青年骨干擔任團的干部,主要在從事與團工作關聯度較高的黨群、綜合行政、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等工作的干部中選配。規模特別大、團員青年數量多的企業,要力爭配備專職團干部。鑒于非公有制企業團干部大部分為兼職的實際,其團的支部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委員會組成規模(委員人數)可適當擴大。
團干部一般應通過團員大會或團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暫不具備選舉條件的,可先由同級黨組織與上級團組織協商取得一致后任命,待條件成熟后再進行選舉。團員數量較少的團組織,若條件具備,可以不提候選人直接進行選舉。要積極探索推行“公開選拔”、“民主推薦”、“競爭上崗”等團干部選拔方式。
上級團組織要主動引導幫助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團干部培養、選拔、使用、激勵機制,把團干部納入企業相應人事管理序列,努力使團組織負責人按程序進入職代會、監事會,符合條件的黨員團組織負責人進入企業黨組織班子;要積極推薦優秀團干部到重要崗位工作;要按照隸屬關系,采取多種方式,每年至少對非公有制企業團的負責人進行一次培訓;要適應團干部流動較快的實際,重視加強團干部后備人選的培養選拔工作。
4、“定模式”——非公有制企業的建團模式[e7]
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團組織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獨立建團或聯合建團的模式: 獨立建團,有3名或3名以上團員,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生產經營相對穩定,且有合適團支部書記人選的非公有制企業,根據團章規定獨立建立團支部。團員人數更多的,可根據工作需要和團員人數,建立團總支或團委。獨立建團模式權責明確,一經組建便于管理。獨立建立的非公有制企業團委、團總支,可根據企業青年職工溝通、交流、聚集和聯絡的方式,按照生產線、工作項目、青年職工集居地、興趣愛好等,劃分下屬基層團組織。
聯合建團,對團員人數不足3人的非公有制企業,可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方便工作”的原則,在樓宇、商鋪、市場、園區中將若干個非公有制企業聯合起來建立團的組織。
5、“定建制”——新建立團組織的建制[e8]
團的基層組織,根據工作需要和團員人數,經上級團的委員會批準,分別設立團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在基層委員會、總支部下建立支部。如果工作需要,在基層委員會下也可以建立總支部。在一個支部內可以分若干個小組。
一般情況下,團員在3人以上的單位可以建立支部,團員在30人以上的單位可以建立總支部,團員在100人以上的單位可以建立基層委員會。
6、“定機制”——非公有制企業團的[e9] 工作機制
非公有制企業團組織是團的基層組織,要接受同級黨組織的領導,同時接受上級團組織的領導。上級團組織應經常聽取并認真處理下級組織和團員的意見;下級團組織既要向上級組織請示、報告工作,又要獨立負責地解決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問題。在沒有建立黨組織的非公有制企業,團組織應自覺接受上級團組織的領導,同時主動爭取企業管理層的支持和幫助。
非公有制企業團組織內部實行集體領導和委員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團的委員會(包括支部委員會)是一個集體領導機構,重大事項應發揮集體智慧,經集體研究,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作出決定,保證領導工作的正確性。各位委員要按照內部分工,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獨立地、認真地完成工作任務。非公有制企業團的委員一般包括組織委員、宣傳委員、文體委員、生產委員等,具體根據企業需要設置。
7、“七步走”——新建立團組織的程序
符合建團條件并已有建團意愿的非公有制企業,經過如下7個步驟,建立團的基層組織:
(1)做好準備并同上級團組織初步溝通建團意愿
認真學習團章等有關規定和團市委有關工作要求;全面了解企業團員、青年的人數及分布情況;了解企業青年黨員人數及分布情況;研究團組織在企業中的職能定位,為團組織建立后“轉”起來、“活”起來打下基礎。
如企業有黨組織,須先征得黨組織的同意再向上級團組織提出建團意愿;如所在企業沒有黨組織,應爭取企業經營管理層支持,由企業行政直接向上級團組織提出建團意愿。
(2)成立團組織籌備組
一般由企業黨組織或企業行政向上級團組織發關于成立團委(或團總支、團支部)籌備組的函。
上級團組織收到企業黨組織或行政來函之后,盡快組織人員就協商內容對申請單位進行了解考察,對確實適宜建團的應及時復函。
籌備組除了籌備團組織建立事宜外,同時具有團的臨時機構的職能,可以進行團內統計,召集團員大會,開展一些團內活動等。擬成立團委的,可先將下屬團支部按照有關規定建立起來。(3)籌備團員大會或團代表大會
籌備組根據團章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基層組織選舉規則(暫行)》的有關要求,從文稿(大會報告,主要包括新成立團組織的工作部署)、組織人事(團代表的選舉、第一屆團的委員會委員候選人人選的醞釀提名、團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人選的提名等)、會務(文件、會場、交通、財務)等方面籌備團代表大會或團員大會。
在召開第一次團員大會或團代表大會前,籌備組應先書面向同級黨組織和上級團組織請示,并取得批準。
(4)協商團的委員會成員候選人人選
企業黨組織就團組織書記、副書記、委員候選人人選向上級團組織發函征求意見。上級團組織可采取參與考察等方式對人選進行審核,并及時將意見以復函的形式反饋企業黨組織。
如企業無同級黨組織,籌備組在廣泛征求團員意見提出候選人預備名單后,書面向上級團組織請示并得到同意,同時,應征得企業行政同意。(5)召開團員大會或團代表大會
團的基層委員會由團員大會或團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團的支部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由團員大會選舉產生。會議的主要議程是:審查和批準大會報告;討論和決定企業團的工作任務和有關重要事項;按團內民主選舉程序選舉產生團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或支部委員會。大會之后召開委員會全體會議,明確工作內容和工作分工等。(6)選舉結果報批
團員大會或團代表大會召開后,選舉產生的委員會應及時向同級黨組織和上級團組織遞交關于選舉結果的報告。上級團組織收到企業團組織籌備委員會的報告后,應及時審查選舉的程序和當選結果,作出批復。(7)團組織正式成立
收到上級團組織的正式批復后,企業團組織正式成立。企業團組織應將上級批復及各類資料存檔備考。
企業黨組織(行政)、企業團組織籌備組、上級團組織等在建立團組織過程中前述“四上四下”公文往來,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簡化,但至少應包含“二上二下”,即:
企業黨組織(行政)就召開和籌備團員大會或團代表大會事宜、團組織班子人選事宜向上級團組織發函進行溝通協商(“一上”);
上級團組織就溝通協商事宜復函給企業黨組織(行政)(“一下”);
企業團組織籌備組向上級團組織報告團員大會或團代表大會選舉結果(“二上”); 上級團組織批復同意選舉結果,同意組成企業團組織(“二下”)。
二、“四個一”團組織建立標準
非公有制企業團組織的建立,至少應具備下列“四個一”:
召開一次成立大會,即召開團員大會或團代表大會;
配備一個委員會班子,即選舉或任命產生團的委員會委員、書記、副書記; 填寫一本團員名冊,即整理匯總團組織內全體團員的花名冊; 下發一個成立文件,即上級團組織同意組成企業團組織的批復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