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某西方大國曾采取以下措施處理經濟問題:一切有收入的人定期交納保險金;對全民實行免費醫療;實行以“經濟計劃化”為主體的國有化,對煤炭、民航、鐵路、公路、運輸、煤氣、鋼鐵、電力、電報和無線電通訊等部門實行國有化。這一措施( )
A.克服了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
B.扭轉了二戰期間的經濟困境
C.解決了70年代的經濟“滯脹”
D.促進了二戰后初期經濟恢復
20世紀某西方大國曾采取以下措施處理經濟問題:一切有收入的人定期交納保險金;對全民實行免費醫療;實行以“經濟計劃化”為主體的國有化,對煤炭、民航、鐵路、公路、運輸、煤氣、鋼鐵、電力、電報和無線電通訊等部門實行國有化。這一措施( )
A.克服了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
B.扭轉了二戰期間的經濟困境
C.解決了70年代的經濟“滯脹”
D.促進了二戰后初期經濟恢復
答案
D
解析
A項說法本身錯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不能克服,故A項錯誤;戰爭期間不可能做到“對全民實行免費醫療”,二戰期間主要發展軍工產業,對國民經濟實行軍事化管理,故B項錯誤;面對70年代的經濟“滯脹”,西方大國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與材料“國有化”,即國家加大對經濟的干預相矛盾,故C項錯誤;據材料可知,西方大國確定建設福利國家,大規模實施企業國有化和經濟計劃化的發展方針,與二戰后初期法國加大國家干預經濟的力度,恢復發展經濟有關,故D項正確。
擴展知識
現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國的《貝弗里奇報告》。《貝弗里奇報告》對戰后英國福利社會的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個報告主張的社會福利可以被概括為“3U”思想:普享性原則(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論其職業為何,都應被覆蓋以預防社會風險;統一性原則(Unity),即建立大一統的福利行政管理機構;均一性原則(Uniformity),即每一個受益人根據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狀況,獲得資助。
福利國家是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創辦并資助社會公共事業,實行和完善一套社會福利政策和制度,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以調節和緩和階級矛盾,保證社會次序和經濟生活正常運行,維護壟斷資本的利益和統治的一種方法。在施瓦茨的《美國法律史》一書中,福利國家是指從羅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間的歷史階段。
福利國家不是社會保險、不是公費醫療、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會救濟計劃。福利國家甚至不等同于社會保障或社會政策,而是它們的加總。社會保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就出現了,但是卻沒有人會把最先推行了社會保險制度的“鐵血首相”俾斯麥稱為“福利首相”。希特勒曾經為了發動侵略戰爭而大搞國家社會主義,當然也不會有人認為,那種口稱“人民國家”,實則實行種族滅絕政策的“第三帝國”就是“福利帝國”。絕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實行社會政策,這些政策彼此之間相差萬里,所以不能說實行某種社會政策的政府都是“福利政府”,它們所代表的國家都是“福利國家”。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過后,福利制度被西方國家廣泛使用,作為政府干預經濟的重要措施,對于調節收入,干預經濟又重要作用。可以說,西方福利制度是在經濟危機后發軔的。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