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當·斯密在1755年的一次講演中提出財富增長三要素:除了和平、便利的稅收,以及適度的司法之外,把一個落后國家變成繁榮的國家,就不再需要別的什么了。這一演講( )
A.標志著自由主義政策形成
B.促進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
C.擴大了英國政府的行政權
D.有利于英國政治制度的完善
亞當·斯密在1755年的一次講演中提出財富增長三要素:除了和平、便利的稅收,以及適度的司法之外,把一個落后國家變成繁榮的國家,就不再需要別的什么了。這一演講( )
A.標志著自由主義政策形成
B.促進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
C.擴大了英國政府的行政權
D.有利于英國政治制度的完善
答案
D
解析
通過亞當·斯密的演講內容可知,財富增長的關鍵是和平、稅收和適度的司法,而這都是國家公權的內容,說明國家公權要為經濟發展服務,這些內容有利于英國政治制度的完善,故選D項;《國富論》的發表,標志著自由主義政策形成,排除A項;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排除B項;通過亞當·斯密的演講內容可知,他主張國家要為經濟服務,而服務型政府是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府的權力,排除C 項。
擴展知識
在1755年的一次講演中,亞當·斯密提出過一個財富增長三要素:“除了和平、便利的稅收,以及適度的司法之外,把一個落后國家變成繁榮的國家,就不再需要別的什么了。”他說這話的時間比《國富論》出版早了20年,所陳述的三點無一例外都是針對公權力而言的,而且這三點之中,稅收或許更為重要。因為前后兩點——戰爭和法律都與稅收直接相關。正是這三點,把新制度下的現代世界和舊制度下的舊世界區分開了。“便利的稅收”(easy tax)不能翻譯成low或light,因為在歷史上,英國的稅負并不很低,而是相對比較高。18世紀時,英國的平均稅負普遍高于其他國家,當時在稅負上能跟英國相比的,只有荷蘭。但這樣高的稅負并沒有引起英國人的反感,也從未導致嚴重的國內政治危機。其奧妙,就是因為easy tax在起作用。
斯密是古典自由主義稅收思想的集大成者。《國富論》中提出的稅收信條,是對easy tax的進一步詮釋。其中第一信條是平等。他認為每個國民都應當為維持政府的存在而納稅,但應當盡可能做到國民所納之稅與其各自的能力成正比,或者說,與人們在國家保護下所享有的收入成正比。與我們今天能夠理解到的稅負在納稅人之間的縱向和橫向平等有所不同,斯密更重視的是另一層意思,即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的平等。18世紀中葉的時候,英國大約有5萬名國債持有者。斯密信條的其他三條,分別是便利、確定和最少征收費用原則。在斯密看來,每一筆稅款都應當依據納稅人最為方便的時間和方式而征收,每一筆稅款交納的時間、方式和數量都應當是明確的和法定的,每一筆稅款都應以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式征收,每一筆稅款的實際負擔和交納程序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決不含糊其辭、朝令夕改。斯密認為只有這樣的稅收,納稅人才擁有較高的可預見性,在納稅的同時對自己的經營活動和日常生活做出妥善安排,也就兼顧了政府需要、民生和市場各方面的關系,而這樣的關系在傳統社會中是極其復雜和難以處理妥當的。
斯密認為,在上述四個原則中,第二原則最為重要。在《法學手稿》中他指出,“哪怕稅負本身相當不公正,與稅收的不確定性相比也是小得多的一種惡。當稅是被隨意課征的時候,每一個納稅人都被置于不受制約的權力的籠罩之下。不確定的稅收慫恿蠻橫無理,甚至原本不蠻橫也不腐化的人,也會變得腐化了。”以此為邏輯起點,也就有了后世的以外部政治控制為基本特征的現代國家預算制度和“公共選擇機制”,以及現代社會面向社會大眾的財政信息公開、透明,以及完善的問責和糾錯機制。切不可小看斯密的這四個信條,它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接受了它,一個剛剛發展起步的經濟體,就能避免稅收過重而摧毀它的生產基礎,經濟就能長期保持穩定發展,也就能最終由一個傳統社會邁向一個現代社會。
斯密的邏輯是,政府應該對非必需品課稅,而不對與窮人生死攸關的必需品——比如面包課稅,而避免人們在生活困境中因納稅而陷入絕境。早就有學者指出,英格蘭不對勞動階級征收直接稅,也不對他們征收歐洲其他國家的貿易稅。在英國,住房稅、窗戶稅、收入稅、財產稅、估定稅等等,從來不會落在勞動者頭上,甚至不會達及零售商、手藝人、熟練工等人。英格蘭在歐洲最早建立了現代性質的稅收征管體系,其專業性和高效率使得稅的征收,不必再倚賴于包稅人之類的私人機構,而后者恰恰是歐洲大陸人民無盡苦難的根源。關于這一點,在巴爾扎克筆下的波旁王朝出賣外地收稅權的情節中有生動的描述。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