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是我國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對于后世的影響也是比較深遠的。下面關于孟子的一篇文章,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孟子將朝王,王使人來曰:“寡人如(宜)就見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風。朝將視朝,不識可使寡人得見乎?”對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東郭氏,公孫丑曰:“昔者辭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問疾,醫來,孟仲子(孟子的堂弟)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即有病),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趨造于朝,吾不識能至否乎?”使數人要于路,曰:“請必無歸,而造于朝!”不得已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見王之敬子也,未見所以敬王也。”曰:“惡!是何言也!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云爾,則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謂也。《禮》曰:‘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固將朝也,聞王命而遂不果,宜與夫禮若不相似然。”曰:“豈謂是與?……天下有達尊者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孟子·公孫丑下》)
1選出下面加點字與“輔世長民”中“長”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②孔子師郯子、師襄、老聃
③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④欲居之為利,而高其直
⑤置人所罾魚腹中
⑥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若何
A.②③ B.①⑤
C.④⑥ D.②⑤
2選出對下面兩句中的“是”字指代的內容解釋正確的一項:
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云爾
則不敬莫大乎是
A.①指代“王” ②指代“齊人”
B.①指代“齊人” ②指代“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云爾”
C.①指代“齊人” ②指代“王”
D.①指代“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 ②指代“齊人”
3根據上下文,判斷下面哪一句表達了說話人的真實心意:
①寡人如就見者也
②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③今病小愈,趨造于朝
④請必無歸,而造于朝
4“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一句的正確意思是:
A.所以想要有大作為的君主,必然有他召喚不來的臣子
B.所以想要大有作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被召見的臣子
C.所以想要大有作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愿召見的臣子
D.所以想要大有作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隨意召見的臣子
5本文體現了孟子對君臣關系的看法與態度,選出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孟子認為臣對君的尊敬應建立在仁義的基礎上,而不應只停留在禮節形式上。
B.孟子認為君對臣要尊德樂道。
C.孟子認為國君如向賢能的臣子咨詢國事,應親自造訪他。
D.孟子認為國君不能因為自己德高望重就輕慢于地位和年齡比自己低的臣子,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