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山西疫情多發,面對疫情,民眾積極慌亂自救,寄予神靈禱告祭祀;鄉紳宗室協同醫者通醫施藥、輸粟煮粥、捐棺安放枯骨;地方官員大力支持與表彰鄉紳之舉,施醫送藥,開倉放糧,參與到民間祭祀中重修寺廟,寄予朝廷請求賑濟。嘉靖時期,朝廷及時回應,大力提拔有作為的地方長官,樹立典范,發帑賑濟直接救濟災民或減免田租招募流民,在軍營內推廣食用草藥預防疫病,隔離病患避免傳染擴大。
——張娜《危情與控制——明中后期山西疫情治理考察》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之初,血吸蟲病遍及我國大部分省市,患者約一千萬人。1955年11月,毛澤東聽取了匯報后,作出了關于防治血吸蟲病的重要指示。不久,中央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成立。首先,各省、直轄市衛生部門建立了不同層次的防治機構。其次,集中了全國的科技力量,建立了包括衛生、農業、水利和獸醫等各方面專家共同參與的全國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最重要的一點是依靠群眾力量,各個疫區在消滅釘螺(血吸蟲宿主)管理糞便等方面,通過廣泛發動群眾,取得了良好成效。到1959年,共有528萬患者得以治療,血吸蟲病在65%的流行地區基本被消滅。
——摘編自張牛美《1950年代政府主導下的湖北血防述論》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代山西地區疫情防治的措施和存在的問題。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成立后“血防”運動的特點,并分析這運動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