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兩次發函要求一學校更名2021年,北京大學作為我國頂尖學府之一,是很多師生們共同憧憬的目標院校,其在科研教學等方面成績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在大家憧憬該校的同時,也要理智辨別校名等象征性標志,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北大兩次發函要求一學校更名2021年”的詳情。
北大兩次發函要求一學校更名2021年
9月5日,據記者報道,因校名含有北京大學簡稱,北大兩次發函要求寧德北大培文學校更名。對此,學校回應媒體稱校名中“北大培文”有合法授權。
9月,進入開學季。位于福建寧德市蕉城區七都鎮的“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再次因使用北大名義招生一事,而起波瀾。
(圖為北京大學2018年3月就名稱問題發函至寧德市教育局)
此前,北京大學8月10日再次發函稱,“寧德北大培文學校”的名稱中包含該校校名簡稱,且未經該校授權,應限期予以規范、更名。
(圖為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官網截圖)
根據中辦國辦《關于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意見》(廳字[2021]15號)要求,民辦教育學校名稱不得包含公辦學校名稱或簡稱;未經授權,不得包含其他學校名稱或簡稱;不得使用可能對公眾造成誤解、引發歧義的內容和文字。
“當初就是奔著北大的名頭,以及會有北大優質的教育資源,才送孩子到學校上學。”林女士9月3日告訴中新網記者,孩子目前就讀于初中部,是該校第二批入學的學生,一年的學費在33000元左右,今年新入學的一年學費達43100元。
(圖為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官網中的校門)
北大發函:不予認可
據“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官網介紹,作為政府重點民生工程項目,該校是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及國際部于一體的全日制學校,總投資8億元,占地面積276畝,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可提供8000個學位。官網介紹中也有“傳承‘愛國進步、兼容并包’的北大文化、‘敢為先、常為新’的北大精神”“傳承北大精神”等內容。
記者了解到,該校由蕉城區人民政府、北大培文教育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陽光博雅教育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創辦,是一所以“PPP”方式建設的公建民辦學校。
中國政府采購網2017年信息顯示,項目名稱為“蕉城區北山區域西林學校及基礎配套設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由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聯合體:福建陽光集團有限公司]中標。
陽光博雅教育投資(北京)有限公司與北大培文教育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分別于2016年4月1日、11月15日簽署的兩份協議提到,合作項目學校名稱為“寧德市北大培文學校”;合作目標及辦學目標包括“整合北大教育資源”“有效引進北京大學先進教育理念和科學管理辦法”等。
知情人士稱,正是這兩份協議所承諾的內容才使“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與福建陽光集團有限公司”在北山西林學校項目公開進行PPP聯合體招標時中標。
記者調查得知,因北大培文(寧德)學校在籌設中就投放的招生廣告,北京大學2018年3月8日發函至寧德市教育局稱,北大校方對“北大培文(寧德)學校”的設立毫不知情,對其使用北大名義不予認可;任何機構或個人,包括北大下屬機構或校辦企業,未經北大授權許可,不可以使用“北大”“北京大學”等專有使用權。
該函件提出,請寧德市教育局緊急責成北大培文(寧德)學校立即停止相關招生宣傳,并盡快采取措施,變更學校名稱,取消“北大”字樣,停止后續侵權行為。
知情人士:校方所提供資料不能證明授權許可
在北京大學發函至寧德市教育局后,福建陽光集團有限公司相繼提供了2014年9月29日北京大學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提供的“關于北大培文教育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為北京大學直屬一級全資公司”的證明、上述兩份協議、2018年6月5日北大培文教育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給予陽光博雅教育的品牌授權書等材料。
但在2016年5月,北京大學就已發布《關于校辦企業舉辦教育及培訓機構的重要通知》,明確說明:“即日起,在北京大學有關新的管理辦法出臺前,各下屬企業不得舉辦新的使用北京大學名稱(即出現‘北京大學’‘北大’字樣)的各類教育及培訓機構”。
北京大學2018年的函件亦指出,北大培文教育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是北京大學資產經營公司控股,并非北京大學二級機構;正在使用“北大”冠名的應在3-5年逐步取消冠名,任何教育培訓機構不得使用“北大”名稱或北大標識進行招生宣傳。
知情人士稱,“關于北大培文教育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為北京大學直屬一級全資公司”的證明系2014年9月29日出具的,已不具有法律時效性;品牌授權書、“北大培文”商標注冊證及協議等,并不能證明北京大學授權許可北大培文教育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使用“北京大學”“北大”的名義對外開展合作辦學。
北大二次發函要求更名
從北京大學2018年3月8日第一次發函至寧德市教育局,至今已過去3年多的時間。這期間,“寧德北大培文學校”的名稱一直沿用,并對外宣傳招生。而地方相關部門又是依據什么,核準學校名稱為“寧德北大培文學校”?
寧德北大培文學校2021年秋季招生公告顯示:小學一年級開設雙語班、實驗班,計劃招生240名;初中一年級開設丘成桐數學實驗班、北大英才班、實驗班,計劃招生500名;高中一年級開設北清班、宏志班、精英班,計劃招生160名。
吳女士的孩子就讀于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小學二年級,她告訴記者,一年的費用是36000元,涵蓋學費、住宿費及伙食費,除每天正常上課外,晚上還有兩節晚自習;雖然費用確實比較高,但當初覺得沖著北大的教育資源,還是值得的。
8月10日,北京大學再次發函至寧德市人民政府,指出:經查,貴府轄區內民辦學校——“寧德北大培文學校”的名稱中包含我校校名簡稱,且該校未經我校授權,在網站域名或宣傳中使用我校注冊商標(“北京大學”“北大”“PKU”)等可能致使公眾誤解的內容和文字,應限期予以規范、更名。
(圖為北京大學2021年8月就名稱問題再次發函)
記者調查了解到,這次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并沒有提供新的可以使用含有“北大”字樣的“寧德北大培文學校”校名文件材料和授權許可。
以上是有關北大兩次發函要求一學校更名2021年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
【北大兩次發函要求一學校更名2021年】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