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一男子在接受采訪時,手提兩個饅頭、一瓶礦泉水的質樸形象引發網友熱議,在這質樸形象的背后,隱藏的是一位數學天才,數學天才的故事是什么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數學
三字經中記載:“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古代的著名數學家有魏晉時期的劉徽,東漢至三國時期的吳國人趙爽以及我們做熟知的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劉徽是中國古典數學的奠基者,《九章算術》是其代表作之一。
趙爽通過研究天文書籍得出演算之法對《周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做了詳細的注釋;祖沖之則是在當時利用劉徽開創出的探索圓周率的方法將圓周率精算到了小數第七位,西方學者則是在16世紀才打破這項紀錄,此時距離已有近千年。
韋東奕
回到近現代,即便是在外國“夾縫求生”的中國學者,他們也依然在為祖國的各項事業奮斗。例如華羅庚、陳省身、陳景潤、柯召等人。在新中國建立后,歷經阻撓依舊選擇回到家鄉,壯興“家業”。他們不僅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也有著愛國的熱血之心。
數學很難,它的理論性邏輯性極其強悍,因此往往成為各類學校考試選拔人才的必備科目。不光高考有數學,還有人為了挖掘數學方面的人才設置了奧數比賽。能夠在奧數比賽中當冠軍者必然是天才,因此也有高校為此特別地“開門”,讓其能夠保送至本校就讀。韋東奕就是這樣的人,清華北大在看到了他的才能后,紛紛搶著要。
最終,韋東奕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系,在大多數人眼中,北大的理科不如清華大學的理科,其實這不過是大家的看法罷了。北大的數學系并不會遜色清華大學,韋東奕選擇北大也是有他自己個中考量。
韋東奕的父母都是大學老師,父親是數學教授,因此韋東奕從小便有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很早就接觸了數學這一領域,小學一年級才真正喜歡上了數學。隨后便將數學規劃到了自我興趣這一類,參加了許多的奧數比賽。2013年,包攬數學界的眾多獎項。
2013年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華羅庚獎金獎獲獎者,2013年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陳省身獎金獎獲獎者,2013年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周煒良獎銀獎獲獎者等等。2014年,韋東奕從北大畢業,2018年博士畢業,2019年成為北大的助理教授,研究員。
他就像是曾經的華羅庚、陳省身他們一樣,被數學迷了眼睛,在研究數學這一領域上越走越遠。他也是最有希望帶領我國的數學隊拿得國際數學獎項的人選之一,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將以一己之力推動我國數學研究的進步和發展。如今在國際數學競賽中還是可以看到韋東奕的神顏,他代表著國人在數學界散發著屬于中國的國人之光。
從數學天才少年身上,能學到哪些學數學的好方法?
1、 對數學感興趣
只有感興趣才想學下去,大多數在數學方面成績不錯的學生,都是從小對數學這一科目感興趣的,所以從小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說觀看一些數學方面偉人的紀錄片,玩一些與計算有關的益智類游戲等等。
2、 主動學習
其實無論是數學這科目,還是其他科目,想要學習好,成為某個領域高尖端的人才,都要有學習主動性,不要等著別人催你去學,主動去學才會有求知欲望,才能深挖知識的根本。
3、 刷題能讓你遇到各類型題材
對于數學這一科目來說,“刷題”是提高成績的一個好方法,當你學懂了基礎知識,想要拔高或者說想要牢牢掌握住這個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刷題,見識到各種題型,在考試中就不能慌亂,對于超綱題型也不會畏手畏腳。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北大數學大神韋東奕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多熱點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最后,小編祝大家前程似錦,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