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韋東奕十位青年學者獲千萬獎金,今日,2021達摩院青橙獎獲獎名單公布,朱飛虎、韋東奕、陸盈盈等十名青年學者獲獎,分享千萬獎金。青橙獎見證了中國青年科研人才的發展,今年更是首度頒給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貢獻者。
北大韋東奕十位青年學者獲千萬獎金
據悉,青橙獎始于2018年8月,是業內最早為發掘中國青年學者而設立的公益性學術評選,面向不超過35歲的年輕學者。今年,青橙獎通過組委會尋訪、選手自主報名、專家推薦參評等方式,找到了本屆參評者。他們也得到了近100位海內外院士、長江學者、IEEE/ACM Fellow等知名學者的推薦。
嫦娥五號探測器總設計師楊孟飛院士,推薦了一位“為國家重大工程任務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年輕航天工程師;數學家田剛院士,推薦了一位“發展潛力巨大,完全有可能成為國際著名數學家”的年輕人;美國工程院院士Lynden Archer,推薦了一位“時刻展現全方位卓越學術能力”的科研新星。
經初審、通訊評審、終審答辯等嚴苛流程后,組委會從365位參評人中選出獲獎者。這群平均年齡33歲的年輕人,5位是中國培養的本土博士,7位有海外科研經驗,并首次有3位女性科學家獲獎,分別是浙江大學陸盈盈、清華大學趙慧嬋、清華大學方璐。
來自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朱飛虎,主導研發航天器的“眼睛”,讓“天問1號”度過火星著陸的“黑色9分鐘”,穩穩降落在烏托邦平原。
青年數學家韋東奕,本科、博士、博后、科研工作均扎根燕園,完全由北京大學自主培養,其在流動穩定性方面的成果被世界聞名的布爾巴基討論班專題討論;年僅27歲的陳杲,因創造新的工具解決了復幾何領域的重要猜想,成為四屆以來最年輕的青橙獎得主。陳杲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后研究,今年回到母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
2021達摩院青橙獎頒獎禮將于10月19日在云棲大會現場舉行,屆時,多位院士將為獲獎者頒獎。
附:2021達摩院青橙獎得主及獲獎理由
陳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
他創造了新的工具,解決了復幾何領域的重要猜想。
方璐(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
她率先提出了大規模可重構光電計算理論與架構,為百億像素光場智能成像提供了新路徑。
金鑫(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研究員)
他通過軟件定義的“網-存-算”融合方法與技術,對云計算系統大規模、分布式、異構化的硬件資源進行管理和優化。
劉淵(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教授)
他聚焦新型微電子的加工工藝,實現了更小尺寸的半導體器件。
陸盈盈(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研究員)
她研究鋰電池安全性,助力能量密度與安全性兼顧的下一代鋰電。
王權(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員)
他揭示了新型冠狀病毒、結核分枝桿菌等致病微生物病原體的多個重要藥物靶標的分子結構與功能,為相應藥物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王志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他專注于拓撲量子材料的研究,發展拓撲理論,預言拓撲新材料,為實現新型量子器件帶來了新機遇。
韋東奕(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員)
他發展了預解估計方法和波算子方法,解決了流動穩定性的數學理論中的一系列重要的公開問題。
趙慧嬋(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
她研制了新型柔性光電觸覺傳感器和高功率人工肌肉,推動了新形態機器人本體設計方法的發展。
朱飛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產品高級主任設計師)
他實現了MEMS固態激光雷達的首次在軌成功應用,設計的實時、魯棒的著陸點自主選擇視覺導航算法,保證了“天問一號”的成功軟著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第四屆達摩院青橙獎公布名單 北大韋東奕十位青年學者獲千萬獎金”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
【第四屆達摩院青橙獎公布名單 北大韋東奕十位青年學者獲千萬獎金】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