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2021,隨著秋季開學,教育部近幾天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這些政策主要是圍繞全面實施“雙減”來實施的。其中之一就是小學一、二年級沒有紙筆考試,不布置作業,但可以在學校適當安排鞏固練習。有的家長就覺得這是真的消息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2021
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才是小學一二年級時家長真正應該重視的關鍵所在。
好習慣的培養才是一二年級時家長真正應該重視的關鍵所在
于孩子而言,好習慣是獲得成長的助推器,壞習慣則是阻礙進步的絆腳石。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年齡越小,好習慣就越容易養成和鞏固。
很多了解教育規律的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都非常重視他們的興趣和習慣的養成。如果了解往年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狀元、學霸的學習歷程,會發現他們幾乎都有同樣的特點,那就是家長非常重視對他們的啟蒙教育。
詩詞才女武亦姝的父母在她剛上學的時候,就陪她一起閱讀古詩詞,培養她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今年同時被北京大學錄取的雙胞胎兄弟王顧言、王顧行,他們做語文老師的父親也是從小教他們看古文、詩詞,也曾閱讀習慣,他們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能背出千首古詩了。
14歲考入中科大、26歲攻克世界難題的數學天才陳杲,他的父親同樣非常注重對他和他雙胞胎姐姐的興趣啟蒙,發現陳杲對數字的極度敏感后就有意識的培養陳杲數學方面的興趣,同時引導孩子自律生活、自主學習。
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好習慣后,這些學霸們的家長就基本上不用再盯著孩子的學習,因為他們已經喜歡上了學習,哪怕沒有任何人監督自己也會主動學習,遇到困難了也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提升。所以說,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一二年級的黃金期,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好習慣,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越學越輕松,而家長自己也很快成為“甩手掌柜”,不用每天為孩子的學習操心。
在孩子一二年級時,父母應該讓孩子養成哪些好的學習習慣?
1、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學習最本質、最核心的基礎,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建立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的,所以一二年級時一定要注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當然很多孩子對閱讀存在排斥心理,這就考驗父母的啟蒙技巧了,不要把閱讀當作一項任務,而要營造一種閱讀氛圍,多開展親子閱讀,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家長不妨多帶孩子去書店和圖書館,閱讀各類課外書籍,有助于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可以發現孩子感興趣的領域。
2、專注的習慣
無論做任何事情要想得出好的結果和高效率,都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孩子在學習時的專注力同樣也非常重要。但很多時候,孩子養成專注力過程中最大的“攔路虎”往往就是家長,很多家長急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或者想要馬上得到結果,總是人為地打斷孩子的思考,詢問孩子想要吃什么喝什么,這對專注力的養成非常不利。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當孩子在學習或在做一件事情時,哪怕在玩積木,也不要隨便干擾孩子。
3、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預習能夠讓孩子對第二天學習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知道應該重點聽老師講哪些內容,跟得上老師的節奏。下課后及時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復習一遍,這樣新知識才不容易被遺忘。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老師反復強調要預習、復習的原因,因為只要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讓知識真正歸孩子所有。
4、認真聽課的習慣
如果孩子沒有把握住課堂上的45分鐘時間,那么課后花再多的時間也是徒勞。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樹立上課時要全神貫注的意識,認真聽老師講的每一句話。為了防止開小差,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在課堂上積極主動提問,多跟老師交流互動,這樣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也可以要求孩子做課堂筆記,以便課后復習。
5、時間管理習慣
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管理自己的時間要求太高了,但可以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安排自己每天看課外書的時間、節假日出去游玩之前和讓孩子規劃時間安排等,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懂得做一件事情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葉圣陶曾說:“孩子的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孩子一二年級時,不必要過度重視孩子每次考試的分數,真正應該重視的是孩子底層能力的培養。而此時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作為家長一定要懂得言傳身教的道理,自己做好榜樣示范,為孩子好習慣好行為營造良好環境,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2021和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是真的嗎的具體信息,大家也可以點擊可圈可點進行搜索,希望小編整理的信息可以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2021 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是真的嗎】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