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并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并非反義詞。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看一下素質教育是什么教育,推行素質教育和發展素質教育。
5月14日,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正式發布,并將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民促法一出臺即刻引起民辦教育行業的“動蕩”——自今年九月起,民辦營利性學校和非營利性學校明確分開管理,民辦教育迎來到目前為止最嚴格的要求,新一輪洗牌即將開始。
雖然此次修訂后的條例主要面向民辦學校,但從字里行間依然能看到校外教培行業風雨欲來之勢。校外教培機構作為民辦教育的一支,在義務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補充作用,《條例》看似遺忘了對校外教培機構的監管要求,但也意味著國家可能將對該行業單獨提出監管,也就是發布獨立法規進行約束。
一、義務教育收歸官方管控轉型素質教育迫在眉睫
參考《條例》,未來義務教育將全面歸由官方管控,民辦學校想通過開展義務教育課程營利已幾乎不可能,而隨著義務教育相關政策的收緊,主攻義務教育學科培訓的校外教培機構壓力激增。
《條例》第七條、第八條和第十三條嚴格規定了民辦義務教育的準入門檻和資產管理方式,在強監管下,民辦義務教育最終將以非營利性機構的模式立足教育界。當民辦義務教育的追名逐利之風得到肅清,監管的目光就會轉向作為義務教育補充的校外教培機構了。
事實上,在新法規出臺后,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停批學科類補習機構,雖然在保證就業、維持社會穩定的要求下,官方不會在短期對校外教培機構進行“一刀切”改革,但逐步規范學科類補習早已是大勢所趨。
為了不在后續頒布新政時過于被動,教培機構的轉型已是迫在眉睫。但轉向什么領域呢?
筆者認為,避開義務教育監管風口的最優選擇是開拓素質教育。目前市面上大多數教培機構開展的學科都是以輔助義務教育為目的,如奧數、英語等,雖然迎合了市場需求,但在如今政策收緊的背景下呈現出教育模式單一、抗風險能力低的問題。《條例》細則并未對素質教育等領域提出更高要求,及時開展素質教育轉型將成為規避風險的第一選擇。
二、素質課程自研成本高雙師課堂賦能成首選
目前市場對于學科類應試教育的需求遠高于素質教育,對于教培機構來說單獨開辟素質教育課程的收益并不高,一面是隨時可能到來的監管風險,一面是在市場上生存的壓力,越來越多的機構陷入兩難選擇。
幸好,雙師課堂模式為教培機構提供了新的破局思路。雙師課堂的主要模式為錄播或直播教師線上授課,本校任課教師同步進行線下輔導,線上教師大多出身名校或教育經驗豐富,線下教師則因地制宜對學生進行課堂管理和課后答疑。
而在百花齊放的教育OMO模式中,有道優課以少兒編程為主的AI雙師互動課堂備受關注。
有道優課憑借出彩的雙師模式,助力線下教培機構華麗轉型,在應試教育邁向素質教育的變革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截至目前,有道優課的合作機構已覆蓋了全國20多個省市,觸達了7萬多個校長;優課每學期的學生課堂互動數高達289萬次,在課后主動完成的編程作品近10萬個。
素質教育講究寓教于樂,有道優課深諳此道。例如優課小圖靈的少兒編程思維啟蒙課程是專為學齡前兒童打造,使用圖形化編程界面和積木塊形式拼搭編程語言,為3-6歲的孩子進行編程啟蒙,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此外還有融合了中國歷史國學知識的圍棋課,以趣味動畫和生動語言講述圍棋知識,同步感受圍棋文化和國學魅力。
通過雙師課堂的賦能,線下教培機構能以最快、風險最低的方式開展素質教育課堂,提高抗風險能力。
《條例》的正式發布為如日中天的民辦教育敲響了警鐘,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家收攏管控與義務教育相關的產業是必然趨勢。好在與此同時國家鼓勵民辦機構發展素質教育,隨著政策的轉變,民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成為必然,而對于教培機構來說,素質教育課堂也即將成為下一個必爭之地。
以上小編就是對于什么是素質教育和推行發展素質教育所收集的一些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熱點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