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開展家風家訓活動領導講話稿篇一
讀書時,我學習了黨史。當我知道了在革命戰爭的血雨腥風、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中,一代代共產黨員前赴后繼,奮斗不止,偉大的黨便深深烙在我的心中。
畢業后,我幸運地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守衛一方安寧的人民警察。我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并暗下決心,一定要按照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剛穿上警服時,我盼著在街頭智擒竊賊,在小巷抓獲逃犯。可現實擊碎了夢想,工作在機關,每天面對的是翻不過的“文山”,游不完的“會海”。
那一年的除夕夜,我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我和同事伊哥一起值班。他說:“我給你講一個共產黨員的故事吧。在咱們呼和浩特市的東風路派出所,曾經有個叫吳文藝的所長。1995年的一天,吳所長帶領民警抓捕一名歹徒。當他們把歹徒圍堵在家里時,窮兇極惡的歹徒負隅頑抗。吳所長讓其他民警靠后,自己沖在了最前面。突然,歹徒手里的槍響了,吳所長胸部中彈。他捂著傷口,向歹徒勇猛撲去。歹徒被抓獲了,但吳所長卻長眠在了他所熱愛的這片熱土上?!?/p>
我聽了伊哥深情的回憶,沉默不語,心底卻已是驚濤駭浪。正是因為有吳所長這樣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黨員,才有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我呢,因為從事內勤工作,就覺得郁郁不得志。其實,只要干好本職工作,一樣能為黨旗增光添彩。那一刻,我經受了心靈的洗禮,也悟出了“黨員”二字的真切含義,紅色黨旗在我心中更加鮮艷了。
20xx年7月1日,我終于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此后,我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嘉獎2次、先進個人3次。
20xx年,我通過遴選考試進入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工作。宣傳工作讓我有了更多與黨員先鋒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無私奉獻的“愛心媽媽”張蓮云、鞠躬盡瘁的“小巷總理”武荷香、扎根基層的“白衣天使”冀啟瑞……他們是我身邊的楷模,讓我敬仰,引我前行。我以他們為榜樣,在宣傳崗位上恪盡職守,默默耕耘,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兌現著紅色黨旗下的莊嚴承諾。
開展家風家訓活動領導講話稿篇二
我今年59歲,18歲在校入黨,黨齡41年。悠悠歲月,始終以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41年的黨齡履歷中,始終不忘入黨時的誓言。
入黨41年,我經歷了社會幾次大的變革。最初是在一家國有企業做汽車修理工,由于自己喜歡寫作、繪畫,從單位的汽車隊被調到工會做宣傳干事。作為黨員,就要做群眾中的表率,每天工作前組織各班組學習《人民日報》《新疆日報》上的文章,自己積極利用業余時間為黨報撰稿,多篇作品刊登上報刊上,我每年都被黨報評為優秀通訊員。
1996年,我所在的國有企業被私企兼并了,我當時響應國家自食其力的下崗政策,積極主動提出下崗,為企業分擔憂愁。對下崗想不通的職工,我就主動找他們談心,要理解國家調整的難度,要理解企業輕裝上陣減員的難處,在我的努力下,200多個下崗職工,沒有一個鬧事的。
下崗后的第二年,我就辭去公職,下海辦公司。下海辦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黨組織,過組織生活,我成為新疆烏魯木齊市工商局私個企業協會的常務理事。每當社會上的自然災害發生了,我就倡議私個企業積極捐款救助,親自帶著私企業主到貧困家中送溫暖,一袋米、一桶油、一只羊、一份錢的無私奉獻,得到了市委、市工商局的“優秀企業家”、“優秀經理”稱號的表彰。
在維穩中,我是第一個以私企人員身份駐村。這個地方是南疆比較偏僻的村子。我們給孩子們買了書包、鞋襪和糖果,給年齡大的老人買些護膝、護腰之類的保健護理品,就像是串親戚一樣。當把這些物品送給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們時,他們都很感激。村民們對駐村干部十分友善。有一次,我們駐村住的地方,晚上有位維吾爾族小伙子值班,不料半夜下起了大雨,他怕雨水把我們乘坐的面包車引擎澆濕,影響第二天的出車。他就脫下雨衣蓋在車頭上,冒著雨巡崗,第二天一早我看見后,也很感動,當即脫下自己剛買的一件羊絨衣,送給了這位可愛的小伙子。還有一位老人給我們打掃院落,吃飯時,他總是躲在角落里自己啃一塊馕,他的家境很困難。我知道后,每天給他一個熱馕、一塊烤肉、一瓶熱水。這些善良的村民們紛紛說:“共產黨好!共產黨員好!”
和諧的社會,需要健康向上的文化。我從5年前開始重走長征路的創作歷程。每年利用國慶七天假自費走一段長征路,所到之處用文字、攝影記錄下來,書名是《紅色的腳印》。在文章的結尾處,我寫道:
昨天的路上/排著一串串腳印/敵機在頭頂上吼叫/敵軍在后面緊追/傷員還在擔架上/傷員們大喊/丟下我們/保護我們的實力/我們不能丟下你們……
我們今天踏上這條路/和平鴿在藍天上飛起/我問小草/你們還記得當年那支隊伍嗎?/紅星照亮了漆黑的山地/我們重走長征路/我們尋找當年的那份自信……
永遠不能忘記,在黨旗下的宣誓。
永遠不能忘記,跟著黨走,就會走向勝利……
開展家風家訓活動領導講話稿篇三
又是一年盛夏,位于珠江源頭的云南曲靖市沾益區白水鎮中心村委會老灣地林場,滿山蔥郁的樹林里彌漫著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令人神清氣爽;一股股甘冽的清泉歡唱流淌,捧起喝進口里,叫人頓感涼爽舒暢。現在,這里是以人工栽種的1.7萬余畝華山松為主的公益林。在10多年前,這里還是缺水的疏林地,而回溯30多年前,這里就是一片無林無水的荒山。
村民們說,有這片樹、有這么一灣山泉,大漫的功勞最大。大漫名叫宋祝漫,今年54歲,是老灣地林場的黨支部書記。大漫說,住在山上的24戶人家都是造林人,他們在這片山上圓了自己綠化家鄉、造福人民的好夢。
話還得從1983年說起。農村土地承包到戶以后,大漫的父親宋鳳城帶領全家勤勞致富,通過開小窯燒磚成為萬元戶,得到鄉里表彰。在政策鼓勵和父親的帶動下,血氣方剛的宋祝漫向鄉里報名,與曲靖火柴廠簽訂木材供應合同,承包本村老灣地的荒山栽樹,每栽一棵樹廠里補助1角錢,待樹木成材后可賣木料。他約上5戶村民一起,說干就干,開啟了植樹造林的工程。因為挖樹塘吃力、澆樹苗吃苦,半年后,堅持栽樹的只剩下他和二弟。
后來,有個不怕吃苦受累的姑娘劉外娥與大漫有了姻緣。沒想到,結婚時,新郎官大漫居然把她直接娶到了老灣地山上牛毛氈搭的棚子新房里,4棵木樁支起木板就是新床,點燃松香用以照明。從此,他們種洋芋、點苞谷、栽樹苗、澆幼樹……常年吃住在山上,勞動在山上,一家人苦不堪言。“有時候賭氣我都說要和他分手了。”劉外娥說。
樹沒栽幾棵,火柴廠就倒閉了。但宋祝漫一家人還是堅持下來,一年栽幾千棵,幾年栽成一大片。30多年來,他們家單獨造林2446畝。他們一家人的所作所為感動了鄉親們,先后又有8戶村民跟隨他們上山造林。在各級的關心扶持下,林場的生產生活條件逐漸改善??吹?戶農民定居山林,逐步通了電和路,有了發展前途,先后又有24戶人家搬到老灣地定居,跟隨宋家人上山種樹、守林。宋祝漫加大育苗力度,免費分發樹苗供村民們栽種,逐漸成就和壯大了林場。到20xx年,全村人植樹造林達17444畝。20xx年,林權制度改革后,這片山林劃定為國家生態公益林,劃分給24戶農戶管護,每年國家按標準撥付管護經費。
因為鐘情大山,因為熱愛森林,因為義務植樹造林,宋祝漫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他20xx年被評為云南省勞模,家庭被表彰為“全國綠色小康戶”。對于種樹之初一家人住窩棚,缺資金、少技術等諸多困難,他沒怎么談,而是深情地說:多年來黨和政府及相關部門給予了自己很多支持,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努力勞動,對得起黨和人民……他帶領村民們像看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管護著樹林,從來沒有發生過森林火災。
付出終有回報。最讓宋祝漫和所有造林人員欣慰的是,因為林木蔭蔽,老灣地這片荒山,1993年開始出現一股“龍潭”,長年出水。如今,整個山林已有60多個泉眼,終年山清水秀。20xx年,適逢百年一遇的大旱,周邊到處缺水,老灣地林區卻流淌著30多股泉水。
20xx年,一名企業家看上了這里的優質天然泉水,經過一番考察論證后,投資在這里興辦了一個標準化水廠。到20xx年,圍繞老灣地林場誕生了4個灌裝飲用水生產企業。宋祝漫進廠成為管理員,一些以前的栽樹人及其子女進廠打工,在家門口賺錢。近年來,村民們發展林下經濟,養雞牧羊,人均每年有8000多元的收入,村民宋祝崗在林下養了7萬多只生態雞,每年收入達30萬元。
“剛開始種樹是為了錢,后來沒有錢也要種,就圖世世代代有個青山綠水?!彼巫Bf。
宋祝漫在老灣地林場圓了一個夢,這就是一個普通山區農民、一名農村優秀共產黨員的夢,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予他路子,他就在屬于自己的路上,筑就了一個綠水青山相伴的美夢。
開展家風家訓活動領導講話稿篇四
幾經輪回,降生于中華禮儀之邦。深感自榮。立于中原,仰望國文之粹,勝不能數,閱觀央書,遙知賢才之眾,比于星海;雅覽詩詞,方悟文筆之妙,自愧不如。而人、詩、書、風氣則以家風相連。
書達成則有《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經世之作,內容則以禮,孝,忠,義等為創作之脈。且多為家訓警言。
人達賢則有顧炎武、孟子、曹植等大批曠世之才,其達賢之因則是家教之因。家立家法,以育兒女,方成其才。
達詠則有《游子吟》《家風詩》《靜夜思》等,以家為系,創作出經典之作,膾炙人口,古為今用。
幾經風雨層浪刷,不改家風仍在續。
中華文化歷經上下五千年之久,且在今經濟全球化的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家風卻不為所動,且被弘揚于中華。
一聲問候,你可曾注意了?當在學校聽見學生一句親切的問候:“老師您好!”或當在一條大街上聽到小孩對一個外國朋友說 :“hello,uncle。”這你不必驚訝,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禮貌的孩子。只不過孩子們都繼承了這樣的家風!
一絲關懷,你可曾注意了當你深夜工作,孩子把一件外衣套在你身上,你可覺得溫暖的不是你的外衣,而是你孩子對你的心。當你咳嗽之時,孩子一聲不響跑到藥店幫你買藥,你可曾注意?當在紅燈綠酒,車水馬龍的街頭上,你看到一個小孩蹣跚地撿起街頭的垃圾又蹣跚跑到垃圾箱旁,踮起腳尖,放其進去,你不必驚訝,就像不必冬去春來,四季輪回而驚訝;也不必感到稀奇,因為家風已蔚然成風。
獨善其身,兼濟天下;勤儉節約,尊師敬長。揚我中華頌家風,響徹世界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