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那么你知道演講稿如何寫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講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春節和圣誕節的演講稿篇一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它是圣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圣誕蠟燭。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圣誕樹
據稱,圣誕樹最早出現在古羅馬12月中旬的農神節,德國傳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紀用縱樹供奉圣嬰。隨后,德國人把12月24日作為亞當和夏娃的節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圣餅的小甜餅,象征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征基-督。
圣誕歌
長期以來,一直流行的圣誕歌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平安夜》;一個是《聽,天使報佳音》;第三個是《鈴鐺兒響叮當》。
圣誕老人
圣誕老人原指公元4世紀時小亞細亞專區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藹可親慷慨濟貧萬里聞名。到了6世紀,東方把他尊稱為圣尼古拉。由于民間有關尼古拉的傳說中,都聯系到少年兒童和禮物,從此,圣誕老人便成為專門在圣誕節向孩子們送禮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紀,通過文學和繪畫,圣誕老人逐漸成為身穿紅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圣誕卡
世界上第一張圣誕卡是1843年英國人亨利.高樂爵士提議,由約翰.卡爾葛荷斯利設計的。卡片上畫的是一個貴族家庭,三代人一齊舉杯對一位不在場的親友表示祝賀。畫面采用棕色調,洋溢溫馨的氛圍。祝福語寫在卡片正面下方:祝你圣誕節和新年快樂。當時他印了1000張,沒有用完的印刷廠就以每張1先令的價錢賣出。圣誕卡就這樣誕生了。
圣誕禮物
圣誕大餐
春節和圣誕節的演講稿篇二
平安的祝福送去心愿
如果平凡的分秒刻意的崇拜寡歡
濃濃的期盼將要為了誰去夢幻
為了最愛的人
為了牽強的心愿?
何必去想
何必讓孤獨再多一份可憐
愛人……
朋友……
就讓圣誕節前舞動的飛雪
帶給您期望中的浪漫!
春節和圣誕節的演講稿篇三
今年圣誕節新加坡之旅,讓我更了解中國人的文化。
新加坡有80%以上是華人,其中50%是福建人,星期的福建人因為戰亂,生活,離開家鄉,遠渡重洋,好似美國五月花號船上的移民,充滿冒險犯難的精神,值得我佩服和敬重,也值得我效法和學習。
這次,我們也帶外公外婆去福建會館參觀,因為外公來自福州,外婆來自泉州。雖然他們的祖先沒有去新加坡,但共同語言除了普通話之外,還有閩南語,互相溝通時非常親切。
我在會館的盡頭讀到了一首令人感動的詩歌:
每一條河是一則神話,從遙遠的青山流向大海,
每一盞燈是一脈香火,把漫長的黑夜漸漸點亮。
為了大帝和草原,太陽和月亮,
為了生命和血緣,生活和血脈。
每一條河是一則神話,每一盞燈是一脈香火,
每一條河都要流下去,每一盞燈都要燃燒自己。
我現在知道我的使命重大,我要燃燒自己,照亮我的家人和族人。
春節和圣誕節的演講稿篇四
今天是全世界都在熱烈慶祝的大日子!因為x年前,在遙遠的國都以色列伯利恒的地方,彌賽亞(也就是救世主)降生了!然而我們卻發現,所謂的普天同慶,如今卻已慢慢淪為嘉年華會式的狂歡,甚至因狂歡過度,每年都有許多人喪命!這已遠遠背離耶穌降生的意義。因此,在這兒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耶穌降生的故事,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當年,以色列尚在羅馬政權統治之下。羅馬人為了統計百姓的人數,於是下令所有的人都要回本籍地報名上冊(就像現在的戶口普查)。於是耶穌的父親-約瑟,就帶著因圣靈感孕而身懷六甲的妻子-馬利亞,由定居地-加利利的拿撒勒趕回本籍地-猶大的伯利恒。由於回來報名上冊的人太多了,每家旅館都客滿,而馬利亞臨盆在即。在約瑟的苦苦央求下,一位好心的旅館老板讓他們借住在馬房,於是,當晚耶穌就降生在馬槽中。
當耶穌降生的那一刻,在伯利恒野地裡看守羊群的牧羊人,忽然見到上帝派來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告訴他們救世主已經降生的好消息。同時出現了一大隊的天兵,和那位天使高聲的讚美上帝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這是第一支報佳音的隊伍,也就是后來每年的圣誕節,基督徒都會四處報佳音的由來。
從耶穌的降生,我們可以得到兩個啟示:
1、學習他謙卑的態度。
2、追求心靈上真正的平安。
人生在世,難免會遭遇困厄災禍。於是,很多人就用各種方式祈求災禍不要臨到他的身上,也因此產生了各種忌諱: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早上出門要朝東走,晚上回家時要先朝南走……等。只要有一點閃失,就整天害怕擔心,這是真正的平安嗎?我認為真正的平安是,即使遇到了災禍,心裡也不會驚慌失措。因為你知道有一位比你更有能力的人,他可以為你分愁解憂,他可以為你承擔一切的重擔,如同嬰兒安睡在父母的懷抱中,無懼外面的狂風暴雨。這是多麼令人喜樂的事啊!
如今,我已找到了心靈上真正的平安,不知你們找到了沒?
我的分享就到此結束,耶穌愛你,愿他賜你平安!
春節和圣誕節的演講稿篇五
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一(8)班的劉書含,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綠色過節,回歸本色》。
我國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從這句話中我們得知,節儉是擁有高尚品德的必備條件。現在在我看來,節儉也成了讓許多的節日回歸本色的必要。
在百外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個學期我們都有精彩紛呈的校園節日,如:本學期的美食節、體育節,本周我們又迎來了我們學校最具特色的外語節。
仍記得在體育節中的點滴溫暖與感動。在蕭瑟的寒風中,同學們團團圍坐在一張由幾張課桌拼湊而成的大桌子旁,拿著筆一筆一劃地、用心地寫著為運動員加油的新聞稿,同學們的手凍僵了,大家就一起分享一個熱水袋,手稍微暖和點了,就繼續為運動員加油,讓這份溫暖通過廣播傳遞給在運動場上拼搏的運動健將。沒有休閑娛樂的電子產品,卻有了為班集體貢獻自己的一分光與熱的激情。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賽場上為運動員加油打氣的那一個個激動的身影,他們選擇了和自己最親愛的同學站在一起,沒有打磨時間的棋牌游戲,卻有了同學之間友誼的增進,和一個個突破自我的優異成績。我們青春,我們陽光,我們參與,我們快樂。這就是屬于我們的最本色的體育節。
在外語節的舞臺上,我們無需華麗的裝飾,我們只要盡情演繹,放聲歌唱,綻放自信而又燦爛的笑容,我們就是最棒。
在圣誕節來臨之際,必然會有許多同學之間、親朋好友之間定會互相贈飽含情誼的圣誕禮物。但在此我想發出一個呼吁,當大家互贈禮物之時,請本著“禮輕情意重”的態度和心境,使圣誕節回歸成本來的那個象征著快樂、幸福的歡樂節日,切莫互相攀比禮物的價值和貴重程度,切忌鋪張浪費,購買無用的圣誕禮物和僅用一次便丟棄在一旁的裝飾品。我們需要的不是貴重的禮物,也不是極盡奢華的裝飾,我們真正渴望的只是那一份最純正的真情和溫暖。讓一顆樸實無華、回歸本質、以節儉為美德的心一直伴隨在我們的左右,讓我們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來還原佳節本身的美好和愉快,一同構建一個美好、節儉、綠色環保的圣誕佳節吧!
最后,我想在此提前預祝所有同學、所有班級在本周的外語節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提前祝大家圣誕節快樂!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春節和圣誕節的演講稿篇六
“圣誕節”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又名“耶誕節”。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支教會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交換禮物,寄予祝福,是圣誕節的宗旨。圣誕節節期很長,從每年的2月24日至次年的1月6日,共14天。它是全民性的節日,這個節日可算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最盛大的節日,名氣大過元旦節,與我國的春節類似。
在一些富有傳統觀念的老年人眼光中,這都是些“無用”的洋節。但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特別是與西方的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友好往來,圣誕節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什么圣誕襪、圣誕帽、圣誕樹……在我國的商戶中成百上千。
既然外國的節日傳入了中國,我們也“不甘示弱”把中國的節日傳到了外國。
“春節”是我國特有而且是最具節日代表性的節日。春節在每年的農歷1月初1,又名農歷(陰歷)年,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古老、最隆重、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其歷史十分悠久,要比圣誕節早上2500多年,始于公元前2034年殷商時期,年頭歲尾地祭神祭祖活動,從農歷正月初一(農歷一月一日)至正月十五,長達15天。春節時家長或多或少地會給孩子們壓歲錢(一筆不小的收入哦!),所以兒童們十分喜歡這個節日。
自“春節”傳入外國之后,國外的年青人也十分對此感興趣。他們也興致勃勃地過起了“春節”,有學做餃子的、有照樣給錢的、還有模仿古人的話“爆竹聲中一歲除”去放爆竹的。
還有西方傳入東方的情人節、愚人節、母(父)親節、勞動節等;東方傳入西方的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
這些都反映了中國近現代國際發展交流的成果。
所以我們應該打開中、西方的大門,用我們廣闊的胸懷去接受外國人民的習俗,有索取也有給予,我們也應以我們的廣大的氣度放出我國的傳統,使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國,讓中國人民了解世界。這樣,“地球村”才會更美好!這也許是每個地球人共同的愿望。
春節和圣誕節的演講稿篇七
早上好!
很快就是圣誕了。最近看到很多同學買了蘋果,準備禮物和賀卡,也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圣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西方人憑借對耶穌基督的信仰,在這一天進行隆重的慶祝。
首先,讓我們先看看法國,一個很浪漫的國家。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誕是一種吉祥,而在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地方,每年圣誕節前后幾天必降大雪,白雪下的古老村莊,在一彎淺色籬笆的靜靜圍繞下,靜謐得彷佛沉沉睡去。夜晚,人們圍在馬槽旁,唱著歌頌耶穌的圣誕歌,享受空氣里彌漫著的白蘭地和香檳的醇香。
澳大利亞的圣誕是最有特色的。這個分布在南半球的國家,每年的圣誕節都正值仲夏。于是弄潮成了澳大利亞圣誕節必不可少的活動,無數的小水劃,海灘上到處可以見的汗水涔涔的小伙子與成群結隊的明媚姑娘,構成了澳洲特有的圣誕圖景。
美國人的圣誕節是我們最熟悉的,被精心裝扮的小屋,掛滿飾品的圣誕樹,樹下擺滿塞有禮物的紅色襪子,令人大快朵頤的圣誕火雞大菜,庭院里瘋狂的家庭舞會。
瑞士人在圣誕節前4個星期,就將4支巨型的蠟燭點燃,放在由樹枝裝飾成的一個環里,每周點1支,當點燃第4支后,圣誕節就到了。
而丹麥人對不合意的圣誕禮物,可去商店兌換價格相似的其他商品。
說到西方的文化,就不得不說西方的信仰。一本古老而厚重的《圣經》,便勾勒出了西方人進取、自律、負責、勇敢、團結的精神形象,而且在代代相傳中保存的是那樣美好,直到今天它依然釋放出令人驚心動魄的光芒。西方人的信仰文化已經內化成了一種無形的巨大推動力,在它的指引下,歐洲度過了多難的中世紀,引領了近代的歷史進程。每年的圣誕節,是西方人盤點一年收獲和許下美好愿望的時刻-----而不是簡單的歡慶和玩樂!
慶祝圣誕,我們不應只停留在它的表面形式上,更應該學習圣誕節里蘊含著的西方文化的和修養--這恰恰是我們改進和提高的東西,這恰恰也是基督精神的精髓所在!
我想給同學們講個故事:在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的當時,在世貿大樓遭到襲擊后,人們不是驚慌失措地逃生;在狹窄的樓道里,男人在給婦女和兒童讓路,年輕人在給老人讓路。更讓人難以忘懷的是,大樓里停電后,有許多十幾歲甚至是幾歲的孩子,他們舉著蠟燭,在樓梯口給逃生的人照亮道路,他們也因此失去了生還的機會。這種勇敢、責任和團結精神在我們身上有多少呢?我們有許多同學在排隊打飯、吃飯的時候出現擁擠、插隊等現象,有的同學還為此揮拳相向。我們有沒有為自己的不良行為有過反思呢?等等這些,我們應該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應該認真學習領會西方基督精神中的勇敢團結責任意識了!
我想,圣誕節,它的初衷并不只是用作歡娛,更是為了讓每個參與的人反思自己行為和播種希望的日子。同學們,我也希望你們能在即將到來的圣誕節和新年的時刻,總結一年來的得失,制定明年的計劃,憧憬美好的未來。
最后,我祝同學們,圣誕節快樂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