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九年級數學教案篇一
讓學生在廣泛的探究時空中,在明主平等、輕松愉悅的氛圍里,應用已有知識經驗,通過自主預習、質疑問難、釋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辨析,學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建立分類的思想,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一、課前探疑
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課文內容,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課內容,提出疑難問題。
二、課始集疑
1、揭題
2、集疑:同學們課前都進行認真的預習,現在請同學們把預習中沒有解決的、需要在本節課上請老師、同學們幫助解決的問題提出來。
過渡:剛才這些問題都提的非常好,我們這節課就重點解決這些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先請同學們認識一件物體。
三、課中釋疑
在左邊放二個40克的物體,右邊放一個50克的法碼,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40+50<100
再在左邊放一個30克的物體,這時天平怎么樣?
把左邊的一個30克的物體換成10克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40+50+10=100
再把左邊的10克與50克的物體換成未知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40+x
再把左邊的未知的物體換成另一個未知的,這時天平怎么樣?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40+x=100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x + x=150
2、分類
剛才我們寫出了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這些式子按照一個統一的標準分類嗎?請小組討論按照什么樣的標準分?并把分類結果寫在卡片上。
展示同學們不同的分類,并說說你們是按照什么標準分的?
師: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有不同的結果。剛才同學們的分類都是正確的,為了解決剛才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我們今天就研究這一種分法。(分成等式與不等式兩類的)
3、理解概念
師:為什么這么分?你們發現了這一類式子有什么特點?左右兩邊相等
揭示:像這樣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書:等式)
誰來舉一些例子說說什么是等式?
九年級數學教案篇二
1、通過操作活動得出相應的乘除法算式,幫助學生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探索求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培養有序思考能力。
3、通過倍數和因數之間的互相依存關系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到數學內容的奇妙、有趣。
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
探索求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每桌準各12個一樣大小的正方形,每人準備一張自己學號的卡片。
通過竟猜、操作、比一比誰寫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文流進行自主探索;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考的方法。
一、智力競猜引入新課
1、讓學生進行智力競猜春暖花香的季節,公園里許多人在劃船,一條船上有兩個父親兩個兒子,但總共只有3個人,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學生能猜出三個人分別是孫子、爸爸、和爺爺)
2、孫子、爸爸、爺爺的名字分別是韓韓,韓有才、韓廣發。請學生以韓有才為中心介紹下三個人的關系。學生可能會說出韓有才.是爸爸,韓有才是兒子的語句,這時引導學生說出誰是誰的爸爸誰是準的兒子。
3、上述父子關系是一種互相依存的關系,在表述時一定要完整。并向學生說明自然數中某兩個數之間也有這種類似的依存關系倍數和因數。
設計說明:智力競猜走學生喜歡的形式,因為每個學生都有爭強好勝之心,競猜有兩個作用,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關系,為理解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關系作鋪墊。
二、操作發現理解概念
1、師:智慧從手指問流出,通過操作我們能發現許多的知識。請同桌同學拿出課前準備的1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試一試能擺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蘊涵著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請學生匯報不同的擺法,以及相應的乘除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開寫)再向學生說明:如果一個圖形經過旋轉后和另一個圖形一樣,我們就認為這兩個圖形是一樣的,讓學生特重復的圖形和算式去掉。(板書三十乘法算式,和幾十相應的除法算式)
設計說明;讓學生寫出蘊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讓學生將旋轉后相同的去掉,這是一次簡化,很多學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導,這樣可以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的本質。
3、讓學生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學生指出:12是4的倍數,12也是3的倍數,4是12的因數,3也是12的因數。
4、先請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一說.然后同桌的同學再互相說一說。
5、讓學生仿照說出62=12和121=12中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
6、學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說一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學生可能會出現0( )=0的情況,借此向學生說明我們研究因敷和倍數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數。
設計說明:倍數和因數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師的傳授、講解,需要學生的適當記憶重復、仿照。當然,要使學生真正理解還必須舉一反三,通過互相舉例可以逐步完善學生對倍數和因數的認識,同時使學生明確倍數和因數的研究范圍。
7、以43=12與123=4為例,向學生說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據這個除法算式可以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說好后再讓學生試一試其他幾個除法算式中的關系。
54=20 357=5 3+4=7
(1)學生回答后引發學生思考:能不能說20是倍數,4是因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倍數是兩個數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必須說哪個是哪個的倍數,因數也同樣如此。
(2)通過3+4=7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倍數和因數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礎之上的。
設計說明:乘法和除法是一種互逆的關系,在學習中應該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三道練習可以鞏固剛剛獲得的對倍數和因數的認識,將融會貫通落到實處。
三、探索方法發現特征
1、找一個數的因數。
(1)聯系板書的乘除法算式觀察思考12的因數有哪些,井想辦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數。
(2)學生獨立思考,明白根據一個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兩個因數,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條理的一對一對說出15的因數。
(3)用一對一對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數。可能有的學生根據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學生是根據除法算式找的,都應該給予肯定。
(4)引導學生觀察12、15、36的因數,說一說有什么發現。一個數的因數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數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設計說明:先安排學生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使學生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進行,觀察,這樣比較自然,而且為于找一個數的因數指明了方向。學生交流時突出了方法的多樣性,既可以根據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據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導學生一對一對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有序思考。最后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自主發現、歸納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某些特征。
2、找一個數的倍數。
(1)讓學生找3的倍數,比一比誰找得多。
(2)學生匯報后,引導學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數可以用3乘連續的自然數1、2、3,3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寫3的倍數時要借助省略號表示結果。
(3)找出2的倍數和5的倍數,并引導學生觀察3、2、5的倍數情況,說一說有什么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無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設計說明:讓學生比一比誰找的倍數多,可以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認識到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無限的,在學生匯報后同樣需要引導學生的有序思考,需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歸納一個數倍數的特征。
四、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的第l題。學生表述后強調哪個是哪個的倍數(或因數)。
設計說明:第l題是基礎練習.可以鞏固對倍數和因數的認識,2、3兩題聯系實際,使學生感悟到其中蘊藏著求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方法,以及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第4題通過游戲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綜合應用求倍數和因數的方法,再次認識到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
五、自我梳理探索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向你的同伴介紹一下。
2、生活中許多現象與我們學習的倍數和因數的知識有關,課后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探索一下1小時等于60分的好處。通過探索使學生明白由于60的因數是兩位數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計算。
設計說明: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收獲可以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梳理,同時通過探索1小時等于60分的好處,可以鞏固倍數和因數的相關知識,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九年級數學教案篇三
1、通過“打電話”的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需要用除數是小數除法去解決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
2、利用已有知識,經歷探索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3、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及學生活動設計
個性調整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環節
問提問生活中有哪個同學一、創設情創設“打電話”的情境,
有打長途電話的經驗。境
1、出示文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并討論如何解決“誰打電話的時間長”的問題。
和前面學習的小數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會到學模型
如果除數變成整數就好了,引導學生把新的知識轉
比除數小,商的整數部分需要補0,在練習后反饋時要引起學生的注意。
2、練一練/1,2,3――補充練習:
220.5÷147
一、創設情境二、自主探究,創建數學模型三、鞏固與應用
呈現中國銀行20__年3月公布的關于外幣和人民幣之間的比率。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解答。由于貨幣的最小單位一般是“分”,以“元”為單位時第三位小數沒有意義,所以一般需要保留兩位小數,因此學生將體會到求積,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
1、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用計算器算出得數,然后根據得數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練一練:1,2,3,4
第1題:這是人民幣和港幣的兌換,12.5÷1.07,
四、總結。超過了11元港幣;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紀末2元,因此11元港幣不夠。
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
九年級數學教案篇四
1.利用已有經驗認識和了解簡單的"排列",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3.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并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抽象概括計算規律。
計數器,答題紙。
師:同學們,數學王國里有十個數字,它們是……
生:0、1、2、3、4、5、6、7、8、9。
師:就是0-9,用這簡單的十個數字可以提出很多的數學問題。請看大屏幕。
師:問題提出來了,敢不敢迎接挑戰?
生:敢!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沒有重復數字的三位數”的?
生:舉個例子吧,221不行,因為十位上的2和百位上的2重復了。
師:看來“沒有重復數字的三位數”就是指百位、十位、個位三個數位上的數字不能相同。下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把你的答案寫在練習本上,咱比一比,誰寫的又準確,速度又快。
1、解決問題:
(學生嘗試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寫完了,哪位同學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答案?
生:(投影儀展示)123,321,213,132,321。
師:還有其他的寫法嗎?
生:(投影儀展示)123,132,213,231,312,321。
師:兩種寫法,你認為哪一種更好?
生:第二種更好。
師:為什么?(學生茫然)同桌討論一下。
生:第二種更好,因為第一種有遺漏,少了231,而第二名同學是有規律地寫的,不會重復也不會遺漏。
師:觀察第二種寫法有重復或遺漏嗎?
生:沒有!
師:看來按規律寫是不會重復也不會遺漏。老師把這種寫法記錄下來。
九年級數學教案篇五
填空:
①長方體體積= ;
②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 ;
③正方體體積= 。
師:你知道每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1.小組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出示:1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模型教具。
提問:
①當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
②當正方體的棱長是10厘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
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小組合作填表:
正方體棱長1分米= 10厘米
體積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小組匯報結論: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用填空的形式小結:
從上面可以看出,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
(2).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加以比較(投影顯示第38頁的表)
(3)學習體積單位名數的改寫。
先思考:
(1)怎樣把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
(2)怎樣把低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
出示例3,并寫成如下形式:
8立方米=( )立方分米0.54立方米=( )立方分米
出示例4,并寫成如下形式:
3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自己是怎樣想和做的。
出示例5。(投影顯示)
放手讓學生獨立審題并解答,再針對出現的問題重點講解。
解法一:
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解法二:
2.2米=22分米1.5米=15分米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將練習八的第1、2題填在書上,老師進行個別輔導后訂正。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練習八的3、4、5題。
九年級數學教案篇六
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以及相關的練習。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知道分母、分子的含義和分數各部分的名稱,知道生活中分數的廣泛用途,會用分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多媒體課件和視頻展示臺。
一、復習引入
等學生完成后,抽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集體訂正。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理解單位“1”
師:第二天,小華的爸爸又買回一盒月餅共8個,并且提出了一個新的分月餅的要求。課件演示:爸爸對小華說:小華,你把這8個月餅平均分給4個人吧。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小圓代替月餅,幫小華分一分嗎?
等學生分好后,抽一個學生分的小圓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
師:這時,小華的爸爸又提出了問題。
課件演示:爸爸對小華說:每個人得的月餅是這8個月餅的幾分之幾呢?
引導學生理解把8個月餅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這8個月餅的14。
多媒體課件演示下面的月餅圖:
引導學生理解兩個1/4代表的數量不一樣。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引導學生說出前一個1/4是1個月餅的1/4,而后一個1/4是8個月餅的1/4。課件中隨學生的回答在圖形下出現相應的文字。
讓學生意識到,整體“1”的變化對每份的數量是有影響的。以1個月餅為整體“1”,每份就是1/4個月餅;以8個月餅為整體“1”,每份就是2個月餅。
師:像這樣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來平均分的分數還很多,請同學們看一看下面這幅圖。課件出示第2頁的熊貓圖。
請分一分,并填空。
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分數都是以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來平均分的。
師:像這樣由一個物體或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
板書單位“1”的含義。
師:把12個學生看作一個整體,其中的6個學生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這里是把誰看作一個整體?教師再舉兩個例子,深化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
師:想想自己操作的過程,你能說一說什么是分數嗎?
學生討論后可能這樣表述: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其中1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師:同學們歸納得很好,但是這句話中出現了兩個“幾份”,所以我們一般把前一個“幾份”說成是若干份。
歸納并板書分數的意義,板書課題。
試一試:涂色部分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師:看看最后(五星圖)這個分數,請同學們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
生:這個分數表示把15顆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占這個圖形的35。
3?說生活中的分數
學生說生活中的分數。
三、課堂小結
(略)
四、課堂作業
1?第4頁課堂活動第2題。
2?練習一第1,2,3,4題。
分數的意義
課件出示如下的題目:
(1)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這個月餅的();
(2)把一張手工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