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現做好工作的規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匯報材料一
鄒城一中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總結
師德、師風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我校堅持把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十分注重塑造教師健康的人格,完美的師表,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力倡導敬業,奉獻精神,致力于建設一支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精于教書、勤于育人的教師隊伍。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根據市縣教育局《關于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的實施意見》要求,我校開展了以“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為主題的師德師風建設活動。現把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吳繼峰為組長,校級領導為副組長,各級部、前后勤主任為成員的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工會主席徐祥寅兼任辦公室主任。各級部、前后勤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學校要求,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共同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活動的深入開展。
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和市縣教育局《關于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實施意見》,我校精心編制了《鄒城市第一中學關于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目標要求,確定了活動的基本原則和活動的內容,詳細制定了活動的實施步驟。從而使師德師風建設活動有序,扎實推進。
一是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和《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及《鄒城一中規章制度匯編》中相關的文件。二是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新課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教育教學理論和師德師風建設的理論知識。三是學習先進典型經驗,促進師德師風建設活動的開展。
學校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大力弘揚四種精神:敬業愛生精神,無私奉獻精神,樂教樂學精神,為人師表精神。
(1)不準有違背國家法律和方針政策的言行;(2)不準歧視、諷刺、侮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3)不準以教師工作之便向學生推銷商品、亂收費用、違規強迫學生購買書籍、資料;(4)不準參加請吃,向學生和家長索要或變相索要財物;(5)不準訓斥、侮辱學生家長;(6)不準曠課、隨意調課、停課、無教案上課、加重學生課業負擔;(7)不準酒后上課、在課堂上抽煙、打電話;(8)不準有償家教;(9)不準組織學生參加未經批準的各類校外活動及商業性活動;(10)不準參與賭博、邪教活動。
旨在加強教師師德修養,弘揚職業精神,在全校樹立起講師德,比奉獻,學先進,促發展的良好氛圍,使每一位教師都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老師們認真準備,積極參與,在感人、激情的氣氛中,教師們得到了熏陶,深受鼓舞。
近年來,學校推行“全員導師制”的育人模式。成立了以班主任為核心、班級任課老師為成員的導師組,在學習、生活、品德和心理等方面為各自“承包”的學生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全員育人導師制對推動學校發展、促進教師成長、提高學生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導師制”給教師和學生之間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的平臺。如今,老師們也愿意蹲下身來,詳細了解學生的心理、家庭狀況,學生們也愿意向教師說自己的心里話。在師生融洽的交流中,學生中存在的生活困難和心理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為了樹立全員育人的氛圍,加強德育教育力量,讓每個教師都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推行了副班主任制度,學校領導及備課組長都擔任某一個班級的副班主任。協助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
我們制定出臺了鄒城一中《素質教育優秀成果評選獎勵辦法》、《關于“首席教師”、“青年名師”的評選辦法》、《教師考核評價方案》、等規章制度,激勵教師潛心鉆研業務,提高教學水平。我們努力為教師遠程研修、學歷進修、出國培訓、外出觀摩、課題研發創造條件,先后派出有關領導和骨干教師參加國家、省、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新課程培訓。
我們積極探索、更新教育理念,提出了“以先進的思想文化引領學校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引領師生全面持續發展”的主題,探索并堅持走“一體兩翼”的內涵發展道路,全力創造優質的高中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走向成功;引導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職業價值觀,把敬業精神和專業發展升華為人生樂趣,將人生追求提升到自我價值實現層次上。學校獲得一系列榮譽: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被評為濟寧市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單位、濟寧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濟寧市藝體教學先進單位,在鄒城市組織的萬人紅歌會活動中學校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
打造了一支“愛崗敬業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教師隊伍。一大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朱克余同志榮獲了濟寧市五一勞動獎章,孫偉同志榮獲鄒城市第八屆勞動模范榮譽,邢質斌老師被評為濟寧市師德模范,另有徐田金等16位同志被評為鄒城市師德模范,張建華老師在鄒城市師德師風演講比賽中取得二等獎,孟德功、趙福俊、顏世昌三位老師在師德師風建設活動中被評為先進個人。
今年高考有兩名學生分獲濟寧市文、理狀元,其中理科考生姜靜妍考取原始分694分,位列山東省前十名;姜靜妍、李淵博均考入北京大學;重點本科上線人數(346人)、軍檢線上線人數(533人)均創造建校59年來歷史最高紀錄,獲得歷史性突破。我校機器人籃球代表隊在2011年全國中小學電腦機器人競賽中獲得了全國一等獎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實現了我校競賽類活動的重大突破。面對這樣優秀的成績,全體老師都充滿自豪感,深深體會到了作為一個一中人的幸福。
師德師風建設不是孤立于學校工作之外的事物,它與學校的整體工作是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的。因此,我校提出了以師德師風建設促學校發展的方針。借助師德師風建設的平臺,我校大力表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在2011年教師節期間表彰了一大批的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備課組長、學校師德模范等。教師節表彰既是學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對于師德師風的一次全面宣揚。
師德師風建設的最終目的還是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如何讓每一位老師都能參與到學生教育中去,把自己高尚的師德融入日常生活中去,這是我校一直探索的課題。近年來我校實施了全員育人制度。全員導師制的實施、副班主任制度的實施較好解決了這一課題。全校上下,從學校領導到普通任課老師都能做到既傳授知識,又教學生做人。教書育人的職能在每一個一中人身上都有體現。
學校積極為教師的發展搭建平臺,形成了教師發展的梯度。評先樹優優先考慮教師的道德素養,每年評選出優秀教師,更加優秀的可晉升為“青年名師”,經過培養,條件符合的可晉升為“首席教師”。“青年名師”、“首席教師”可獲得一定數額的科研經費,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一培養思路大大激發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熱情。為了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學校今年發展了一批中層副職后備干部,對這些后備干部的考察,首先看的是這些教師的人品、師德。這些后備干部經過培養,條件成熟可轉為中層副職。現任的中層干部學校采取“聘任制”,每次聘期三年。這種干部培養機制有力促進了學校整體工作的開展,提升了廣大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學校是耕耘希望的園地,是孕育明天的搖籃,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的高低,關系到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按照市教育局有關精神認真開展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大力弘揚高尚師德,切實提高師德素養,營造出更加健康的教育氛圍。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匯報材料二
學校教學工作總結
學校發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依賴于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在本年度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深入課堂,深入班級,發現問題,共同診斷,商討措施,謀求進步。在此過程中,有以下問題需要向更深處、更寬處探究。 1.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
不少老師憑經驗教學,跟著慣性前行。課堂上的“三主”原則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以學生為主體,以成長(曾經有提法:以訓練位主線、以任務為主線、以探究為主線)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這三句話說起來容易,但真正融入到教師的教育理念中很難。甚至有教師從課堂的一點點改變,才細微地感受到“課堂上要以學生學習為主”。即便有所領悟,也始終不敢放手,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放手。
那么,怎么讓教師自覺地落實“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課堂理念?僅僅依靠理論上的宣講,難以引起教師教育理念深層次的認識和覺醒。否則,就不會存在現如今的課堂困惑,更不存在低效甚至無效課堂。
教師的教育理念需要更新。“有學習發生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有師生共同成長的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我們需要讓教師對課堂的本質有清楚的認識和意識,成為有生命力的課堂的擁護者和實踐者。 2.讓老師看見高效課堂。
通過一年來的觀課、評課,我認為我們有必要采取讓教師參與式的培訓來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不僅僅是灌輸式講座。
開展課堂論壇、課博會、課堂環節設計評比等活動,讓教師在參與中體驗,在實踐中感悟,切實理解“學習型課堂”的本質,理解“以生為本”的含義,深入領悟教育的內涵,感受不同的教學方式的效益。從而,培養教師以育人為目的來進行教學的意識。 3.提升課堂管理能力。
中學階段是人生中特殊的時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想擺脫家長和教師的束縛,想追求獨立和自由,卻又不能完全獨立,不能正確把控自由的尺度。我們既不能采取保姆式的管理,又不能撒手不管任其發展。過于嚴厲的管理可能會引發逆反,放手過度又可能造成學生的肆意放縱、誤入歧途。對中學生的管理需要藝術,需要愛心和耐心。
在觀課中發現,課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除了教師教育理念陳舊而教學設計不當之外,還有課堂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課堂管理能力的不足除了剛上崗的新教師經驗欠缺的原因,還有部分中年教師也不能很好地管理課堂。 課堂管理不好的具體表象是:課堂沉悶,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走神現象多;嘈雜聲多,個別學生打諢插科,擾亂課堂;少數說閑話,睡覺走神,游離于課堂之外。
雖然教師也很用心的設計教學,很努力地進行講授,但缺少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也屬于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范疇。
課堂管理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提升需要自我的修煉,照搬是不行的,但是可以在借鑒中提高。我們需要給教師提供可以借鑒的示范,需要為教師提供修煉和提升的平臺。對學生的管理不僅僅是班主任的事情,也不僅僅是班主任需要掌握的技能,全體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能力都需要提高。
關于課堂管理技能的培訓,適宜采取講座形式,或者茶座形式。下階段組織教師團體中課堂掌控能力強的教師,開展“名師講壇”活動,為全體教師傳經送寶。 4.激發自我成長的熱情。
雞蛋從外部打破是菜,從內部打破是生命。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最關鍵還是需要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突破的需求。激發教師自我提高的熱情,是需要我們用心去設計和琢磨的事情。
(1)以榜樣來引領。樹立先進的典型,以榜樣來引領其他人“想成為像他那樣”的教師,從思想上激發教師上進的熱情。
(2)以表彰來激勵。以各種形式表揚表彰在業務上努力提升、精益求精的教師,在教師群體中形成濃郁的上進氛圍。
課堂,是學校的洼地。學校管理中的問題,最終都會在課堂上得以體現。教師業務能力、教學熱情、敬業程度的高低,對學生的關愛程度的深淺,都體現著學校管理中的價值導向。所以,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圍繞提高和激發教師個人成長的熱情來設計管理的辦法和措施。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匯報材料三
鄒城七中2011年科普活動周工作總結
根據市、局的有關文件精神,我校決定緊緊圍繞“宣傳十二五規劃,服務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活動主題 ,立足“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提倡低碳生活”鄒城實際,在全校范圍內開展科普活動周系列活動。具體活動工作總結如下:
本次科普活動周是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的重大活動之一,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李校長為組長,教務處、政教處、科普教師為成員的科普活動領導小組,各學科教師配合具體落實各項工作,保證了活動的有序開展,形成了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圍。
5月3日,李校長利用國旗下講話,宣讀本次科普活動周的主題,宣傳了科學文化知識,并根據學校實際提出了三點要求:節約用電用水;愛護公物;節約用紙等。讓學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和節約能源資源的緊迫性,營造熱愛科學、保護環境的濃厚氛圍,促進全體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各班級利用星期二下午第三節時間,進行了主題班會活動。在活動中,各班以“科技創造未來”、“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愛我家園、保護環境”、“關愛生命”、“生態環境保護”等為主題,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有些班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談了自己的認識;有些班分成兩個小組進行辯論,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活動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收到了預期效果。
組織同學們收看福建教育電視臺的科普專欄,觀看黃金時段播放的科普專題片,使學生對科普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科技教育的主渠道還在課堂教育。我校在5月3日的例會上要求各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各門學科的特點,滲透科技教育的內容,并適當拓寬本學科的知識面,讓學生更廣泛地接受科技知識,并激發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引導他們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培養創造性人才。
綜合課是一門對學生進行生活和科學啟蒙教育的綜合性課程,我們把其作為科技教育的重點陣地。教師結合自然現象的探索通過實驗、觀察等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分析、揭示自然規律。通過科學家的創新精神的感染,讓學生知道科學需要嚴瑾的態度與勇往直前的精神。
物理、化學、生物學科蘊藏著非常豐富的科技知識,我們把其作為科技教育的主要滲透陣地。在教育過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其次,學校要求電腦、美術、音樂等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都要認真鉆研教材,注重在各學科教學中進行科技教育的滲透,做到:充分挖掘學科教材的科學性、技術性因素;有意識地教會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探究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通過精心組織、積極籌備,在科普活動周中,我校進一步營造了熱愛科學、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促進了我校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鄒城市第七中學
2011年5月11日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匯報材料三篇】相關推薦文章:
征地工作總結匯報材料三篇
2022年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優質17篇
初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個人年終工作總結匯報材料 個人年終工作總結匯報范文
工程管理工作總結匯報材料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