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教育名著閱讀心得體會800字篇一
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即教育論述的如此完美,高度如此之高,讓人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也感嘆陶老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在學習新課標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1、生活化的教育內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要貼切小學生的實際需要,適合小學生實際發展的,才是有教育價值的內容。
2、生活化的教育環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設生活化的環境更易于小學生理解和接受。
3、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小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
這些方面,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做到言傳身教。
一次我帶一部分學生去爬山,我注意觀察他們的各自表現,發現孩子對“困難”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景:有的馬上請老師求助,有的表現不耐煩,也有的在失敗、嘗試中反復繼續著……我想這不只是一次活動,從活動中,我們更看到了孩子處理問題的情緒和方法,因此圍繞這次活動,我組織了“遇到困難了,怎么辦?”的討論,通過談話,讓學生不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攀爬經驗。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形式上的活動,應該透過表面的活動,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健全他們的性格和個性品質。
我真正體會到陶老生活即教育的偉大意義!
教育名著閱讀心得體會800字篇二
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在這里,本人主要對“生活即教育”這一獨特的教育思想,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讓我們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讓生活和教育相得益彰,這不是更好嗎?
本人從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這門學科的教學,在教學工作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感概,就是理論太空洞,學生不感興趣。尤其在新課程改革之前,高中思想政治課分為《經濟常識》、《政治常識》、《哲學常識》,部分內容脫離實際生活,再加上教師觀念的陳舊,使得思想政治課成為說教的代名詞。
自從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不僅教材有了可喜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高中思想政治課必修部分分成了《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與哲學》,單從名稱上我們已經能感受到教育與生活的結合了,不僅如此,內容的更是從學生身邊的實際入手,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這樣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認同“學這門功課是有用的”。與此同時,教師的教育理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成為共識,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面向學生,貼近他們的生活,讓學生不僅掌握更多的知識,而且感悟和體會更多的生活道理。下面我將以我的三堂公開課為例,談談教學與生活的完美結合。
在《經濟生活》中,本人在上“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課題的時候,我設置了一個情境,就是你陪媽媽去買菜,在這個過程中碰到了一些人和事,通過設置一系列問題引發學生去思考、探討,得出結論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設置的情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所以很熟悉,如今搬上了課堂,大家積極性很高。當然在設置情境的同時,需要教師根據教學指導意見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說法,"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在經濟生活全冊的教學過程中,我堅持著“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政治生活》中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如何落實這個重點和難點,確實讓我煞費苦心,因為這個問題離學生生活較遠,不知從何講起?然而,考慮到當代中學生富有較強的時代意識,熱衷于關心“國事、天下事”,對國內外的重大形勢、社會熱點非常關注。于是我還是從學生的業余生活入手,緊緊抓住當時學生課后問題,并設置情境和問題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當時正在召開的倫敦g20峰會來導入,不僅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的國際交往,也有利于了解世界的局勢,面對金融危機我們該怎么辦?在知識探究過程中,以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為話題,讓學生參與體會中美關系“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進”,不僅強化了“國家利益觀念”,而且讓學生更加關注國際社會的發展趨勢。
任教十幾年,最近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教育基于生活。生活教育之特質的第一特點就是“生活的”,教育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知成。”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個人對其的理解是:我們要在不斷的行動與實踐中生活教育智慧,并在不斷的總結提升中獲得成功。“只要行動就有收獲”,行動就有可能。我們更要用心地去感悟生活、感悟教育,努力做到行知路上行知行。
教育名著閱讀心得體會800字篇三
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感受很深,它里面的內容寫得十分真實,讓我看得進神進肺。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并且教會了我很多道理,所以,我特別喜歡愛看這本書。
《愛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后即暢銷不衰,目前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文學名著。該書主要講了: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一年來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里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愛有多深呀!在學校老師的關懷和鼓勵之下,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的氛圍里,朋友間的關愛都無不流溢于紙上,真是動人心弦啊!
愛,像人的靈魂,天天陪伴在我們身邊,實在他的意義已融進我們的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走,單是穿衣洗臉,催促孩子看書學習,往書架上放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頭疼發熱,問冷問熱尋醫找藥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沒法形容的愛。
當我們墮進窘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邊,晚上不忘吩咐一句:早點睡,別熬壞身子。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熟悉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輕易忽視,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沒法感遭到。
親情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體會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單純的無條件的溺愛,而是相互的尊敬。家長的行為是最能夠作為榜樣,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的。這要求家長要從平常小事中留意自己的言行,打鐵先要本身硬。只有一個能夠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嚴格要求他人。書中孩子的父親就是這么做的,他用他的博愛、無私、熱情贏得了孩子敬佩。這一點對我一樣也很有幫助,它指導了我怎樣和我的學生進行交換。
還有孩子之間的最純潔的友誼,這也是這本書的重點。它教導孩子們看待一個人不應當從他的穿著,而是應當從他的行為。只有關心他人的人才是真實的好朋友。有時候友誼不是從嘴巴上說出來的,而是從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來。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你能伸出支援之手,那當你面對障礙的時候,你會欣喜的發現你實在不孤單。書中側重描寫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誼,也描寫了他怎樣處理和別的同學的關系。它告知孩子們交往要以寬容為本。
中國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有的就是愛心。作者精心構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節,把美好的感情與思想送進我的心靈: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崇敬、對四周人的愛、對同學們的關心,面對出現災情的災區人民的關愛與幫助等。當年的汶川地震是非常嚴重的特大災難,我敬佩災民們那種求生的意念,敬佩第一時間沖鋒在廢墟中搶救傷員的英雄們。這一切的一切,一樣也看到我們全中國人民同胞的團結,充分體現了祖國人民一方有災難,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讓我從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到:愛是教育氣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虛偽的。但只要我們專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的工作與生活中,愛在點滴的地方。愛體現在扎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知識、和一顆愛孩子們的心。
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學生更多地給予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點庇護、一些寬容,讓學生感遭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我手寫我心,把真心亮給學生看,用真情訴給學生聽,把真心帶給學生讀,我相信作為教師的我,從中也會獲得到無窮的動力與愛我堅信孩子未來一定會回報祖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