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春節記敘文400字篇一
每到除夕夜的時候,人們都會殺豬宰羊,還會團團圓圓地吃起香噴噴的年夜飯,以慶賀這一年的富足生活,企盼下一年祥和康寧、年年(蓮蓮)有余(魚)。年夜飯豐富多彩,有雞鴨魚肉、黃耙、李莊白肉、南溪豆腐等等。
到了晚上,也就是最熱鬧的時候,小朋友們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徹夜不絕,整個南溪陷入了歡樂的海洋,大家盡情地跳啊、唱啊,表達了人們對現在生活的贊美。
晚上八點整,大人們趕快打開電視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這是每年的必看節目,晚會中精彩的歌舞、小品,逗得人們哈哈大笑。有興趣的小朋友也跟爸爸媽媽一起看了起來,每家每戶都傳出爽朗的笑聲。
晚上九點的時候,你會看到全南溪縣的燈火都亮了起來。哦,原來是小朋友在提著燈籠過節呢!小朋友個個都稱贊自己的燈籠最好,那夸張的神態,不甘示弱的比試勁頭,大人們笑得差點掉大牙呢!富人家會掛出幾百個燈籠來,有塑料做的、有紙做的、還有布料做的,真是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玉樹瓊花,絢麗多彩!
每年正月初一早晨,人們都會吃一種食物:葉兒粑。葉兒粑外面用植物葉子包裹,葉兒粑由此得名。葉兒粑由糯米做成,葉兒粑有兩種味道:甜的和咸的。甜的是在里面加了紅糖、芝麻、花生、豬油、核桃仁,使口感更豐富和更富有營養。咸的是在里面加了肉餡,把肉餡的香味襯托出來,再加上糯米有甜味,讓你覺得爽口無比。
初一上午,拜年的小朋友多了,還都向長輩要壓歲錢。白天熱熱鬧鬧的,小朋友到處買鞭炮、放鞭炮。大人們熱熱鬧鬧地拜親訪友,給節日增加了更多的歡笑。人們有的在門前貼“福”字,有的貼對聯,還有的直接貼了個吉祥喜慶的圖案,真是熱鬧死了。
初一中午的時候,大人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參加廟會,因此,每個廟會都人山人海。廟會里供奉著觀音菩薩、玉皇大帝等等。人們給這些神仙燒香、磕頭,祈求來年事事吉祥、風調雨順。廟會里真是熱鬧極了,有賣燈籠的,有賣糖葫蘆的、有賣轉糖的、還有賣紀念品的,小朋友們有的吃,有的玩,真是快樂死了。
逛完廟會,人們還會懷著一顆追思的心去祭奠親人。人們會帶著鞭炮,去為逝去親人燒香。人們來到逝去的親人墳前,擺上祭品,燒上紙錢,跟他們說說話,這樣逝去親人就不會寂寞了。
每到正月的晚上,南溪處處都響起了煙花的聲音。你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煙花,比如:像流星雨的煙花、像雨傘的煙花,朵朵煙花在家鄉的上空綻放,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正月里,人們在大街小巷里看耍龍燈,耍龍燈先是要用竹篾、木棍、彩紙、綢布扎出一條大龍,然后幾個人高高舉起龍燈,盡情地把龍燈舞動起來,一定會看得你眼花繚亂。龍燈全身都布滿了花花綠綠的彩燈,讓人們感覺比舞龍精彩一些。觀眾都在為耍龍燈的人歡呼、叫好。
如果你在南溪過春節,建議你一定不要錯過燈會。燈會里有各種各樣的彩燈,甚至還用成千上萬個盤子、玻璃瓶做成的龍和鳳,晶瑩剔透,表達人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我記得兔年的時候我去看燈會,發現有一只超大號兔子燈,兔子燈里面還裝了各式各樣的彩燈,兔子惟妙惟肖,看了之后,我不禁發出了一聲又一聲的贊嘆。有一個彩燈是用一千兩百個溫潤、光潔如玉的瓷盤子做成,形狀是圓寶鼎,差不多有兩層樓房那么高!我看了這個圓鼎,頓時傻了眼,不知道說什么好。爸爸給我說:“你看,這是一個鼎,鼎是一個吉祥的東西,預示著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回家上網查資料才知道原來鼎還是國家權利的象征。是古時候國之重器呢。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記敘文400字篇二
春節就要來臨的時候,大人們都會忙著打掃衛生,準備年貨。小孩們卻將目光投向了外面的世界。
你看,馬路兩旁,叔叔們把一串串大紅燈籠掛在兩邊和馬路上方。沿街的槐樹和街心花園的樹叢上都被纏繞上了五顏六色的彩燈,一到夜晚,它們就手拉著手,歡快地跳起舞來。
市場里,不知什么時候已經變成了紅色的海洋:攤位上,窗花、門神、對聯、福字,紅得讓人眼花繚亂、心花怒放。店面兩旁和上方除了各式各樣轉的、會唱的、變色的花燈,還有從大到小的中國結。人們從中穿過,忍不住就會停下來挑一個,買回家去。我也調皮地把自己的頭和上半身藏在這些花燈和中國結的后面,和媽媽捉起了迷藏。紅色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顏色,它象征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一年更比一年好。
過年了,一定要到雄關廣場去看花燈,那兒的花燈更是讓你應接不暇。有《西游記》里的人物,迪斯尼動畫片里的人物,還有我們最愛看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人公們。他們的出現使小朋友們格外興奮。瞧,那兒有個學孫悟空的,一手反舉眉前,腳上還想要來個金雞獨立,沒想重心不穩摔在了草地上,惹得一起觀賞的人們哈哈大笑。還有學紅太狼的,舉起一只手,怒狠狠地瞪著灰太狼,好像他手里也拿著個平底鍋似的。我也沒閑著,擺著各種姿勢,爭先恐后地和這些會發光的‘知名人物’合影留念。
這還不算什么,還有冰雕哩!白天,銀光閃閃,晶瑩剔透。夜晚,在燈光的映襯下五光十色,格外引人注目。咦?那兒怎么那么熱鬧?繞過冰雕的雄偉‘天下雄關’,哇!原來是一個巨大的冰雕滑梯!只見一群群年輕人一個拽一個地飛滑而下,玩得多開心!我們也不示弱,有坐木板的,有坐在爸爸腿上的,還有索性坐在冰面上就往下滑的,雖然一個個小臉凍得通紅,可是快樂讓我們忘記了寒冷。
真的很感謝那些裝扮春節的叔叔阿姨們,是他們讓家鄉的春節變得如此生動有趣,讓孩子們一提起春節就會津津樂道,興奮無比。
我期盼下一個春節的到來,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快樂。
家鄉的春節記敘文400字篇三
我的家鄉在中山,雖然過春節時比不上其他地方熱鬧,但也有幾大特點。
“年二八,洗邋遢”,就是要進行大掃除。打掃也有講究,掃地時必須從門口一直掃到屋子里,“好的掃入,壞的掃出”這句俗語流傳至今,還要清洗家具、衣服等。這天洗澡要用柚子葉燒的水來洗,據說這樣可以辟邪。
年初一非常熱鬧,早上六點就要放鞭炮。起床后就能看見院子里紅紅的散落一地的鞭炮屑,充滿了過年的氣氛。年初一的早飯必須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相當于除夕夜的晚飯。這一天幾乎不吃葷菜。早飯是由發菜、香菇、粉絲、腐竹等素食組成的。吃完早飯后,全家人要輪著向神靈保佑,每個人都要說出自己新年的愿望和幾句祝福的話語,如果今年的愿望實現后,要上三炷香,表示對神靈的感謝。說完之后,把放在桌子上當供品的酒倒一半在地上,表示神靈已經喝了。
年初二是去親朋好友家串門拜年的,一般要帶六個或八個桔子送給親戚,表示吉祥。
年初三到年初六大多數人都回老家了。
元宵節當天才開始打掃院子里的鞭炮屑。這天是要吃湯圓的,也要進行春節的收尾——開年糕,年糕一般有三個,開年糕要到最后一天才開。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記敘文400字篇四
家鄉的春節讓人懷念,讓人喜愛。每年的春節我們都是到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度過的。
走到村口,看到每家每戶裊裊的炊煙,心里會升騰起無限的暖意。巷子邊俏皮的房子,頂著白帽,披了紅裝,家家戶戶喜氣洋洋。
回到家,我總是喜歡先在家里的大火炕上躺一會兒。新年家里的炕必是熱烘烘的,在炕上躺著,總讓人聯想起躺在母親懷中的感覺,別提有多舒服,真不亞于泡在溫泉之中,做夢都是笑著的。大火炕是用土壘成的,沒見過真正的炕的人,一個不小心就把“炕”寫成了“坑”,結果就出了“鄉下人睡在‘大火坑’上”的笑話,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還沒享受夠躺在炕上暖融融的感覺,熱騰騰的餃子便端上來,老人和兒女孫媳一家人在炕上圍桌而坐,邊吃邊“嘮家常”,從老人的身體到大人的工作到孩子的學業,回顧著這一年的大小事情,期許著新一年的順利、成功,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
正沉浸在這種“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田園感覺中時,隨著誰家“砰”的一聲巨響,就像賽前宣布開始的發令槍,各家各戶的鞭炮也趕腳似得競相響起來——“砰”、“轟”、“噼里啪啦”……春節交響曲開始!沒有指揮,人人都是演奏者,心里是怎樣的快樂,節拍就怎樣打響。我的心一下子跳到窗外去了,趕緊“哧溜”一聲滑下炕,去找我的小伙伴們!節日的焰火一會兒就映紅了整個天空——有長尾巴猴子,一下子竄上了天;有孔雀開屏在高空炫耀;有仙女挎著花籃向人間散播著幸福的花瓣……四周的雪被燈光映得通紅,人們的臉也被映得通紅,孩子們追逐嬉戲、歡呼雀躍。
到了大年初一,外面的雪地上落滿鞭炮的紅紙屑,像點點梅花遍地開放。“啪,啪”小鞭的聲音偶爾還會回蕩在巷子里,白色的雪上印滿了孩子們的小“爪”印,就像一朵朵閃爍著晶瑩的光的小花開在雪地里。不過不能光貪玩了,要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恭恭敬敬挨家挨戶去拜年。要記住《紅樓夢》里似的復雜的輩分關系雖非易事,但拿到“叔叔、嬸子、大爺、大媽”們祝福的糖果和壓歲錢后,孩子們又蹦蹦跳跳起來。
家鄉的春節,是一個溫馨、快樂、充滿回憶的節日。它也許不是那樣特別,那么出名,卻因有充滿熱情的人和淳樸的民風而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珍藏在人們心中,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呢?
家鄉的春節記敘文400字篇五
春節是中國最喜慶、最隆重的日子,這一天,每個中國人除非萬不得已,都會趕回家和親人團聚,雖然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但是那種喜慶、快樂的氣氛在每個人心中流淌。現在我來介紹一下我家鄉的春節是怎樣度過的吧!
從臘月初八就有了年味,家家都能聞到一股臘八粥的味道,看著這有各種干果和豆子熬成的粥讓人忍不住馬上嘗嘗。除此之外,這天大家還都泡臘八蒜。把剝好的蒜泡在醋里,放上白糖封起來,到年底,蒜泡得像一顆顆瑪瑙,醋變得又甜又辣,真是色味雙美。
轉眼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要祭灶神,還要吃芝麻糖。傳說讓灶神吃了芝麻糖,粘住嘴,就不會向玉皇大帝稟告人間不好了。
過了二十三就要掃一次房子,也是辭舊迎新的意思,還要提前蒸好各種式樣的年糕。到了二十七八,必須把雞、鴨、魚、肉、菜和對聯等年貨預備充足,家家飄出了炸丸子的香味。街上的人熙熙攘攘地往來,都在趕著預備年貨。小販們賣力吆喝著,真是熱鬧非凡——到初一店里就要關門了。
除夕到了。家家貼上了對聯,門前也掛上了燈籠,望著火紅的對聯和燈籠,一股暖意頓時涌上心頭。女人們在包餃子,到晚上一起吃頓團圓飯,老人們還要供奉神靈,男人們負責點火放炮,小孩子則只顧玩耍。晚上,打開電視看春晚,又是一片其樂融融
的景象。這一夜,是要守歲的。
鞭炮聲把正月初一從睡夢中“喚醒”,人們穿上新衣,吃完餃子后,便到鄰居朋友家拜年,這天小朋友們是最高興的了,能收到壓歲錢。
初二開始走親戚,一直持續到初五。
初四晚上送五窮。把家里這幾天的垃圾倒掉,然后上香,放炮,驅趕窮神。
初五早上也要吃餃子,以前窮,說這一次是“捏嘴”,以后不能吃好東西了。而現在不是了。
盼呀盼到了正月十五,又要吃餃子。小朋友們在晚上挑起燈籠,在大街上跑著。但最熱鬧的還是放煙花了。各式各式各樣的煙花“綻放”在夜空中,天空頓時變成了彩色。煙花的形狀也不同:有笑臉的、有愛心的、有樹形的、有鳥形的······真是五光十色,形狀繁多的煙火!
十六早上,早早起來烤柏靈火,老人口中還念念有詞:“正月十六百草靈,烤烤手不手冷,烤烤腳不腳冷,烤烤腰腰不疼,烤完全身不得病。”
春節在正月十六結束了。我又長了一歲,讓我向新的一年,新的目標,做出新的努力吧!
家鄉的春節記敘文400字篇六
“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稻雞,二十八,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兒,貼門旗,"這熟悉的歌謠又在耳邊響起,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期盼已久的春節又到了。在我國的傳統節日里面,我最喜歡的就是熱鬧的春節。那春節是怎么來的呢?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在冬天欺負住在山里的人們,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趕走。有一天“年”又來了,許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襲擊。只有幾戶掛著紅布簾,門外生著火堆或敲敲打打鬧翻天的人家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山里的人們知道了“年”怕三樣東西。當“年”再來的時候,人們用這三樣東西把這個大怪物給趕走了,從此都不敢來傷害人們了。以后代代相傳,便形成了過年熱鬧的習俗。
春節前幾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貧困的家庭里,這幾天也要買很多東西。大人們要買過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走在有濃郁春節氣氛的大街上,到處張燈結彩,每棵樹上掛滿了大大的紅燈籠,市場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都穿著厚厚的棉襖,嘴和鼻子前有一絲白首買氣慢慢的上升。市場里的人手里都提著年貨、拿著鮮花、捧著桔子樹、抱著娃娃,場面熱鬧極了,臉上都掛滿春節到來的喜訊。小孩子首先就要買爆竹。媽媽也買了首買許多燈籠、中國結把家里裝扮的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
我剛到家門口,就看到鄰居們忙里忙外的"大掃除"。一進家門,看到媽媽也在忙前忙后的,她見我似乎沒事做,就催我快快加入這光榮的事業中去。新春將至,每家每戶都要在過年之前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這樣更加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習俗。為了家里更喜慶,媽媽也買了首買許多燈籠、中國結,把家里裝扮的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
除夕這天可真夠熱鬧的!大街小巷熱鬧非凡,鞭炮聲此起彼伏、徹夜不斷,家家都貼上了紅對聯,掛上了大大的中國結。晚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除了有特殊情況不得已,大家都會回家與家人團聚,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年三十晚就是舊年的最后一個晚上,所有人都要守歲,不能睡覺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來。當十二點的大鐘響起時,外面的鞭炮聲不約而同的響起,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最高興的要屬孩子們了,他們可以從長輩那里得到壓歲錢。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餃子,餃子也叫“元寶”預示著招財進寶。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不時從門縫里飄出的飯菜香味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訴說著人們的幸福美滿。?小孩子和好朋友一起到公園里玩耍,到了晚上,鞭炮聲震耳欲聾。初二到十四,要給自己的長輩和親戚拜年,去時一般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祝福之意。在主人的的盛情款待之后,大家聚在一起說著一年來的收獲和趣事。?正月十五,春節的又一個高潮來到了,大街上依舊是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到了晚上,孩子們打燈籠、放花炮、歡笑聲響徹在美麗的夜空。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一天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元宵了,吃元宵意味著團團圓圓。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最快樂的也是我們小孩子了,孩子的臉上露出了春節特有的快樂,大人們一年的勞累得到了安撫,春節是多么重要的節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