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丹東,鳳凰山下。老兵孫景坤一身戎裝,端坐在丹東光榮院特護區的房間中。陽光透過窗戶,照在孫景坤胸前的8枚軍功章上,熠熠生輝。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2022孫景坤先進事跡材料大全5篇,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22孫景坤先進事跡材料1
了解到孫景坤的“不普通”之后,他身邊的人曾經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疑問,似乎都有了答案——
孫景坤的大女兒孫美麗身患小兒麻痹癥,腿腳不便。到了上學年齡,家里連4元錢的學費都拿不出來,她僅上了半年學就退學回家務農,“俺爸是生產隊長,只要寫個介紹信,學費就能免,可他就是沒給開”。
山城村地處丹東市近郊,那些年經常有單位來招工,孫景坤都毫不猶豫地把機會讓給別人。有一年,當地電信局招一批話務員,選中了手工活麻利的孫美麗,“俺爸一看名單上有我,就硬給拿下去了,我瞪眼沒撈著去”。
孫景坤7個兒女,5個是農民。眼看招工的路走不通,大兒子孫富貴報名參了軍,這一次孫景坤沒攔著,還難得地送給兒子一件禮物,一塊寫有“祖國人民慰問團”“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等字樣的毛巾。
和孫富貴同齡的張德勝那時也想去當兵,卻沒走成。“我父親那時在縣城糧食局上班,我雖然在村里生活,可戶籍上不符合農村征兵的政策。我家和二大爺家走得挺近,本以為他能松松口,可他愣是沒同意。”
參軍的心愿未了,張德勝和家人對孫景坤卻怨不起來。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生產隊男女老少都要去食堂就餐,農民自留地全部收歸生產隊。時任紅旗公社古城作業區主任的孫景坤考慮到一些老人、小孩和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可能因此吃不上飯,堅持提出不同看法,結果被撤職,3年后才得以平反恢復職務。
孫景坤的為人,村民們看在眼里,敬在心里。這個“人”,一撇一捺,堂堂正正。這顆“心”,至真至誠,為民所系。生活碰到困難,工作遭遇不公,孫景坤都沒有亮出軍功章向組織張過口、提過任何要求。旁人不解,孫景坤也不辯。他有想傾訴的人。
丹東是座英雄之城,市內有多座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那里長眠著許多曾和孫景坤一起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的戰友。蹲在烈士墓前,孫景坤仔細擦拭著墓碑。“你們為國家把命都搭上了,和你們相比,我現在生活得很好,有啥放不下的……”走下戰場,孫景坤最喜歡穿的,還是軍裝。
前不久,為了更好地照料他,丹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安排他住進市光榮院。孫景坤唯一的要求,就是把那身志愿軍老軍裝掛在床前。
這輩子,孫景坤永遠是個兵!
2022孫景坤先進事跡材料2
“那場戰斗打下來,好多戰友都犧牲了,鮮血染紅了陣地。”回憶起數十年前那些并肩作戰的戰友們,96歲的孫景坤眼含淚水地說:“我想他們呀!”
孫景坤是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人,1948年,24歲的他參軍入伍,從此南征北戰。
回憶起自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經歷,孫景坤表情嚴肅。1950年10月,孫景坤隨部隊赴朝鮮參戰,后因腿傷不得不回國治療,可傷還沒完全養好,他就再次跨過鴨綠江奔赴前線。
如今,戰爭的硝煙雖已散去,孫景坤的身上卻留下了20多處傷疤。“現在腿上還有一顆子彈沒取出來。”他指著腿上一塊已經變黑的皮膚說。
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孫景坤先后榮立一次一等功、兩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勛章。1955年復員后,他主動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鄉務農。而在那之后的幾十年里,他從未提起自己曾經用鮮血鑄成的榮耀。
直到20世紀90年代,抗美援朝紀念館移地改建,向社會征集文物,孫景坤才決定將自己的立功證書等紀念物品捐獻出來,人們才知道他是一名戰斗英雄。
山城村村民們得知孫景坤是志愿軍戰士后,有人問他:“打仗時,有沒有想過死?”他堅定地回答:“戰場上哪能不死人?只要是為國家而死,光榮!”
孫景坤的人品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認,村民有困難,他總是想方設法解決,而他自己的孩子卻沾不上一點光。在家務農的大女兒孫美麗今年已經快70歲了,因為小兒麻痹她從小右腿落下了殘疾。在16歲時,好不容易有了一次跳出農門、改變命運的機會,卻在孫景坤的堅持下讓給了生活更困難的家庭。
“不要問國家能為我做什么,要多想想我能為國家做什么。”在孫美麗的記憶里,這是父親近年來教育后輩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前不久,孫景坤獲得當地授予的“遼寧好人·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在他的床頭,有一件掛滿了軍功章和紀念章的軍裝,是他那段戎馬生涯的見證。每一枚獎章的背后都有一段難忘的歷史,孫景坤將這些珍藏在心中,從不掛在嘴上。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人們不會忘記孫景坤和他的戰友們,他們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2022孫景坤先進事跡材料3
深藏功名,返鄉務農
1948年,24歲的孫景坤告別新婚妻子,毅然參軍,一年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他隨部隊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征戰中落下20多處傷疤。
孫景坤選擇了深藏功名,返回家鄉務農。
曾經和孫景坤一起生產勞動、如今86歲的老黨員劉振發說:“只知道孫隊長當過兵,去過朝鮮,帶領山城村第一生產隊過上好日子,但也是剛聽說他立過一等功、當過大英雄。”
“只有在睡不著覺的時候,父親才偶爾會和我談起抗美援朝的往事。”大女兒孫美麗說。一個夜晚,孫景坤給孫美麗講:晚秋初冬,孫景坤所在排進入一片高粱地,子彈炮彈如同刮風下雨一般打來,一個排的戰士除了孫景坤外全部犧牲。“每當談起這些,父親總是眼含熱淚。”
雖已96歲高齡,老人還清晰地記得自己共獲得了8枚軍功章。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平移重建征集資料,孫景坤默不作聲地將立功證書、立功喜報和部分珍貴老照片捐出來。紀念上甘嶺戰役60周年時,相關部門邀請他去北京參加活動,需要穿軍裝拍照,他才從箱子底下找出軍功章掛在胸前。
2022孫景坤先進事跡材料4
吃苦在前,不求享受
1955年,孫景坤復員。丹東市安排他到工廠當車間主任,但他卻申請回故鄉山城村,并擔任第一生產隊的隊長。
山城村處于鴨綠江支流大沙河轉彎處,是防洪能力最薄弱的地方,修堤筑壩迫在眉睫。當時,沒有機械化設備,獨輪車都罕見,孫景坤就帶頭用筐挑、用肩扛,運送土石。
經過幾年的努力,大壩越建越高,越建越厚實,兩岸土地得以保護,村民的生命財產有了保障。
上世紀80年代以后,大沙河堤壩不斷完善,原有的泥壩被石壩替代,但大壩的基礎依然是孫景坤帶領一隊社員打下的。如今,大沙河河壩兩岸,成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
“他深愛家鄉每一寸土地,那時候沒有吃不了的苦!”劉振發曾是第二生產隊隊長,“村里種植蔬菜,要挑糞施肥,一個擔子挑兩個木桶,裝滿了有100多斤,還要走8公里的盤山土路,孫景坤每天都帶頭干。”
回鄉務農數十載,孫景坤吃苦在前、不求享受。“躺著享受,對得起犧牲的戰友嗎?”
2022孫景坤先進事跡材料5
樸實純粹,回饋社會
“我之前以為父親就從來沒替我著想過,但兩年前他的一句‘我對不起你’,讓我知道他一直是愛我的。”孫美麗強忍著淚水說,“8歲上學,因交不起學費和腿有殘疾,同學們欺負我。按說我爸是生產隊長,只要開個介紹信就可以免學費,可他堅決不給開。”
在生產隊當了20多年隊長,每每有單位招工,孫景坤都毫不猶豫地把機會讓給別人。家里兒女7人,除了兩個兒子正常招工外,其余都是農民。孫美麗16歲時,電話局選電話員,但當她報上名時,卻被父親拿下來給了別人。“父親說,你文化低,別耽誤了事兒。”
年輕時,孫美麗對父親有一些抱怨,不理解父親為何這樣“苛刻”。但隨著年歲漸長,孫美麗終于漸漸明白,父親總想更多地回饋社會。
“老人從來沒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他身上那樸實純粹的閃光點讓人感動!”山城村黨支部書記邱大鵬說。
近些年來,老人的生活來源主要靠低保金,隨著上級部門發放的傷殘金等待遇有所提高,老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一些愛心人士多次提出要幫助他,但都被老人拒絕:“不是我應得的,堅決不能拿。”
只懂吃苦,不知享受,孫景坤一家在山城村日子過得清貧。就像戰爭年代深藏軍功一樣,孫景坤各種獎狀一大摞,卻從不拿出來。
【2022孫景坤先進事跡材料大全5篇】相關推薦文章:
孫景坤事跡簡介 孫景坤先進事跡介紹
最新孫景坤先進事跡材料簡介大全
孫景坤抗美援朝英雄事跡2021 抗美援朝英雄孫景坤觀后感
孫景坤事跡作文(5篇)
“七一勛章”獲得者孫景坤事跡 孫景坤英勇事跡讀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