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成本會計工作經驗篇一
生產企業的成本首先是核算,核算準確才談得到分析和控制,進而規劃。(當然“準”是相對的,會計的整個核算工作充滿了對價值的估計,這點具體工作了你會明白。但是價值估計不是亂估,所以你要熟悉成本會計中的幾個在產品產成品的價值劃分和制造費用的分攤方法。純理論的,背之。)核算的根本就是通過材料收發存提取材料當期的發出。發出材料的歸集對象決定了成本的核算方法。具體核算方法教科書上有。題主需要明白的是教科書對材料的歸集的舉例一般不超過三種材料的收發存,大家都覺得這好容易:不就一進一出嘛。現實工作當中,我們將面臨著上千種材料的買進發出,估價沖減。成本核算的難點在于對海量簡單的業務進行處理,這時所謂簡單的工作要做好也就很不簡單了。
言歸正傳,對于一個菜鳥成本會計,了解了工作難點后需要準備如下幾點(至少從觀念上應該有所準備):
1.本條如果所在企業使用系統或者有比較完備的倉庫物流系統,請跳過,直接閱讀2。菜鳥需要自己或指導材料會計手工建立材料收發存賬。在海量數據面前,需要使用excle函數。基本的是查找定位函數(諸如:hlookup,vlookup,index嵌套math,這三個需要弄清爽);進一步,條件求和(sumif,sumproduct數組形式的應用。一個是單條件,一個是多條件);最后是透視表和分類匯總,以前的分類匯總前需要先將匯總字段排序,現在好像不用了。另外對數據處理還需要使用些小函數,用得比較多的是mid,find,left,right,注意這些函數間的組合運用。這些函數的熟練運用可以使菜鳥避免面臨海量的數據折磨。當然如果菜鳥能用vba自己編寫小程序,那更加妙。其實excel函數不熟悉也不是不能活了,許多老會計也只把excel當做表格用用。但你不是菜鳥嘛,人家有資歷有經驗,菜鳥除了證書總得有一樣拿得出手才有存在價值。當年不少像本人這樣的好孩子一到企業使用excel是全程鍵盤的快速操作,即使專業水平次一點,大家也不敢太嫌棄。
2.解決了工具問題,菜鳥應該了解倉庫的基本運作。企業現場,很多東西是教科書上提都沒提過的情況,要知道,實地作業員工永遠比辦公室人員聰明。將整一本倉庫管理書瀏覽一遍,對企業倉庫這個陰暗的存在有個概念性認識。未來為了收發存的準確,你少不了要跟倉庫常常打交道,如果連倉庫長啥樣都沒概念,基層很難有人會甩你。
3.了解了倉庫,可以重點關注盤點的方式。不是教科書上說的什么永續盤存和實地盤存,而是具體的盤點方法及使用場合。譬如我們曾經使用過盲盤、抽盤、票盤等等不同路數。這些方法一般會計不知道,但作為有點層次的成本會計,必須知道。要知道不同方法適用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環境適用不同方法。
4.再進一步,那就是取得崗位之后的事了。熟悉了解一下本廠的工藝模式,和工廠內部物流。為將來進一步成本分析和控制打下基礎,進而成本預算。做好上述4點,方稱得上一個合格的成本會計。充分了解企業的物流、信息流及價值形成過程,有利于財務分析能力的增強及將來的成本撥弄及......
工廠成本會計是一項事業,不僅僅是一個崗。這么說吧,哥們到現在都沒做過總賬,從材料會計到成本會計到成本經理到內審經理到公司……,一直做過來,還不錯。
成本會計工作經驗篇二
平時自己的一些工作經驗整理成文字,總算對自己七年多的成本會計工作經驗的一個總結吧。不過我現在改做財務分析,所要涉及的工作內容比成本會計還要多些。有些地方寫得還不是很詳細,僅供參考。也同時歡迎各位同仁不惜賜教。-
企業整個的過程是將生產利潤追求到最大化,這是一個企業存在的合理性。-
一般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最主要關心的還是企業是不是真的還能盈利。而盈利公式一般外企普通采用下面的公式:-
生產利潤 =( 銷售數量 x 銷售單價 – 銷售折扣 )— 銷售生產成本-
銷售生產成本 = 銷售數量 x 標準生產成本 + 生產成本差異-
生產成本差異 = 物料成本差異 + 人工成本差異 + 變動管理費用成本差異 + 固定管理費用成本差異-
成本差異的定義是指實際支付的費用與標準成本項目之間的差異。-
一般物料成本差異主要是包括材料采購差異和使用量差異等。-
生產成本預算-
直接物料成本首先,企業在來年還未開始之前,一般會做一個全年的預算(叫 budget),根據企業的不同,會分每季或每月滾動預算(forecast)企業預算的方法也會因為企業對預算的要求或預算工作粗細不同,會各不相同。比如物料成本預算,有的企業會根據銷售數量乘以該產品的標準物料成本等于銷售物料成本;然后再根據上一年度的物料成本差異額占上一年度的標準成本總金額的百分比來計算來年銷售物料成本差異金額;-
銷售產品的物料成本預算 = 銷售標準物料成本金額 +物料成本差異額-
銷售標準物料成本=每個單位產品的單位物料標準成本 x 銷售預算的產品數量- 直接人工成本。
生產部門會根據本部門的實際生產產能和本部門的銷售數量來計算本部門的直接生產人員數量及正常生產工時和1.5及2、3倍的加班工時,計算出基本工資額和加班工資額。- 生產管理人員和非直接生產人員的工資一般會計入變動管理費用。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比如專業月薪人員、部門經理)會計入固定管理費用。-
變動固定管理費用
每個企業的變動管理費用和固定管理費用的劃分,其實上也沒有一定的界限。有的企業會將隨生產數量增減而變動的費用定性為變動管理費用,比如水費、電費、運費、生產報廢、一些低值易耗品等。而將一些費用無論當月是否生產,該費用都一定會發生的,將其定性為固定管理費用。比如房屋租金,高層管理人員的工資、折舊費、每月用于支付的公司財產保險或員工保險費用等。變動費用會隨著生產量的增減而發生變動,而固定的管理費用一般在不超過該生產部門當前的實際產能時,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來年的銷售量超過本部門的標準產能時會需要增置一些固定資產時,這就會影響到固定資產預算。而固定資產的增減則會影響到每個月的折舊金額不同。-
這其中有些預算項目會需要各方面的協作才能得以完成。比如人事部會提供一些各部門的歷史人員數據。財務部門會提供每個部門的每個月的各項費用的實際發生金額。以便于各成本中心會根據當前的銷售預算及歷史數據進行來年的各項預算。-
當銷售金額的預算、銷售成本預算出來后,我們會根據上面的生產利潤公式計算出來年的生產利潤是多少,通常這個時候,會根據歷史時期的費用占銷售額的比例來調整一些預算較高的費用項目。通常,一般企業在生產成本預算的時候,會扣除掉物料資源部提供在來年在物料采購所開展的降低物料成本項目,及精益生產部門(或稱持續改善部門)提供的各種生產成本改善項目所降低的各種費用,以便于預算生產成本接近實際生產發生的成本- 標準生產成本。
標準生產成本 = 直接物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變動管理費用 + 固定管理費用-
通常一個企業為更精確反印一個產品的標準成本,會將一產品的成本劃分直接物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和變動管理費用和固定管理費用;-
直接物料成本,一般企業在開發出一個新產品時,產品工程師會制定出生產該產品的物料清單來,主要包括的內容物料型號、數量、單位、圖紙編號等信息在上面。而每一只新物料的標準成本的設定都會在第一次開始使用之前把它設好。一般是用供應商的該物料的第一次發票價來設定該物料的標準成本;-
標準物料成本 = 物料使用量 x 物料單價-
有些企業會設定個固定的比例,來吸收標準物料成本的管理費用,用來分攤因物料采購而發生的一些相關費用,比如運費、處理因運輸過程損壞而發生的一些異常費用等。- 直接人工成本-
當一個新產品的物料清單設定好后,制造工程師會根據該產品的物料清單來設定制造出一個完整的該產品的標準工序和工序的標準工時來。將每個標準工序所耗用的工時數x 每道工序的工資率 = 該工序的直接人工成本。而將每道工序的直接人工成本加起來后就是生產出該產品的標準人工成本。-
變動 / 固定管理費用-
在每個年度開始之前,我們一般都會計算出來年的固定管理費用和直接生產人員的工時是多少,我們用變動/固定管理費用除以車間直接生產人員的工時,得出一個直接生產人員每小時的變動/固定管理費用率。用變動/固定管理費用率x該產品的直接人工小時總數=生產該產品的變動/ 固定管理用成本;-
為便于統計和分析每個企業的標準成本一般每年只會設定一次,每一次新加一個產品或物料都是更新一次。然而,在企業真正的運行過程中,可能為了更好的降低生產成本,而更換生產產品的物料清單或生產工序的效率,企業管理層為了更真實的反應該產品的真實生產成本是多少時,會將每一個產品設定為一個流動生產成本(current cost),流動生產成本公式與標準生產成本的項目是一樣,也包括直接物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變動管理費用和固定管理費。只是有一定不同的是該產品的物料清單是用每一只物料的最近一次的發票價格做為單價,和最新的生產工藝路線來計算直接生產人工成本;當直接生產人工工時發生變動時,變動和固定的管理費用也會隨著發生變化。-
財年預算-
每個公司在每個財年快要結束前一兩個月會要求各部門對下一財年的營運情況做出一個大概的預算,主要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人員需求預算、采購預算、固定資產預算、生產成本降低預算、銷售費用預算、行政開支費用預算、研發費用開支預算。每項費用的預算都是圍繞銷售量的預算來進行的。所以一般在預算之前,銷售部門會根據公司市場的銷售人員提供的銷售預測的數據提供下一年度各生產部門的每個月份的銷售數量,銷售預算一般會對頭幾個月的銷售的預測提供詳細的資料,比如銷售的產品編號、數量。而越到后面,提供的銷售的預測數據就越模糊,有可能只是一個產品的系列、數量之類的,這一般就對成本會計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分清楚該產品和現有的產品哪個系列相似,從而能更精確的預
算出該產品系列所需要的生產物料。從而為后面的物料需求預算提供有效的數據。有的公司為了簡化預算的復雜性,在做生產物料成本預算時,會對預算做出一些假設,這樣才能得以使下一個財年的財務預算得以更方便和快捷的實旋。 比如假設期初和期末的庫存為零,假設現有的人員不做減少,假設主營業收入為銷售公司所生產的產品等。-
通常在做預算之前,成本會計人員會對本公司所有的產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標準成本進行更新,(通常在每一個財年的最后一天更新)從而保證財務人員對物料成本的預算得更接近實際數據。-
銷售預測做出來以后,各部門經理人員結合本生產部門的實際生產產能來進行生產預測,看以現在的設備和機器能否滿足該銷售量,從而以確定本部的人員和機器設備是否需要增加或補充,一般在做預算時,公司財務人員會向各部門發出一份本部門上年度已審批的固定資產的狀況,內容會包括申請編號、審批編號(該編號用于入固定資產和報銷費時用)購買情況等。該份報告會根據各公司做預算時的需求要求財務人員提供的資料的詳細程度也不一樣。一般每間公司公司對于固定資產評定標準不一樣,從而固定資產的預算審批程序也不一樣。當然這也包括固定資產的申請報廢程序。因為這里牽涉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部份,就不在此詳述。-
生產部門管理人員根據銷售量和本部門的實際產能從而做出人員需求預算,主要包括人員的增加數量,直接生產人員正常工時和加班工時等,然后根據人力資源部提供的平均工資率、和加班工資率計算生產人員工資金額。管理部門人員的預算會結合公司對本部門的工作的要求和發展提出人員需求計劃,得到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審批后方可以進行下一步的預算。生產部門一般還要對本部門的日常消耗品、用電量、用水量、做出預算。預算方法跟生產人員預算差不多。通常行政管理部門一般會在進行做預算之前會把各部門的每個月份的水、電的實際用量以及各部門的占用面積等一些相關數據發給生產管理人員。-
當生產管理人員把生產人員的工資預算和日常消耗品水費、電費等一些相關的費用預測完后,把資料交給財務人員進行一步的各頂預測。-
產品工程中心會根據來年的市場預測以及對新產品的開發需求以及結合本部門的實際營動能力來對產品的研發費用進行預測。制造工程中心會根據生產部門的生產安排情況對下一年各主要大型的機器設備維護和大修進行計劃安排及相關費用預測。并協助生產部門對已經超過該設備的運行壽命的機器提出報廢和制定出定期修理計劃等。-
而其它各部門則對本部門的人員及所負責的主要工作內容進行預估,比如it部門會根據各部對電腦的需求提出購買電腦及軟件的相關費用、和用于員工培訓的相關費用等。質量部門會對部門需求的儀器設備提出預測等。-
同時,采購部門根據生產物料的需求量及本部門人員情況來預測本部門的人員需求情況和采購費用等。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會根據各部門提交的人員需求預算表匯總后來預測在來年的進行各項相關費用的預測,比如招聘費用、廣告費用、員工關系費用、員工保險費用、員工培訓費用等。-
在這其中還有一項數據需要進行預測,那就是采購部對公司來年采購量比較大的一些原材料提出降低成本計劃,比如要求供應商降價或者更換供應商,或者使用其它物料的替代等方式以降低生產成本。精益生產部或者稱持續改善部門提出在下一年度各生產部將要進行改善用于降低生產成本的項目,會計部人員根據相關資料減少各部門各各相關的生成本項目的預測。-
預算是一件極其浩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人員通力配合以及相關人員對各操作系統的熟知和應用,一般要求公司會在預算之前會計部門和it部門同事對此做出相關培訓和指導,以及定期召開相關的會議議程。從而使整個預算案得以批準和實施;在整個過程的監控一般是由公司的財務總監領導,由財務經理和成本會計及財務分析相關人員執行和推動整個項目。-
當整個財年的預算案得到公司高層的確定后,則由成本會計計算出各部門的固定/變動管理費用率,用于設定下一年的標準成本用。財務分析-
我們這里說的財務分析主要是分析生產成本營運情況,根據分析的期間不同,一般分為按年比較、按季度比較、按月份比較;按照比較數據的來源分析,會分為budget vs. actual. forecast vs. actual. budget vs forecase.三種形式。有時會要求同期的actual數據進行比較等。這根據每個公司對財務析的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銷售額分析 (銷售數量對生產利潤的影響、銷售價格生產利潤的影響等。)-
生產成本分析-
物料成本對生產利潤的影響 (材料采購差異的影響 、降低物料成本項目有無達到預期的效果、標準使用量和實際使用量的影響、生產報廢的影響、生產過程中制程改造對物料的影響等)-
直接生產人員對生產利潤的影響 (生產效率的提高、機器設備維護(停工待料時間減少)的影響、新工藝的實施對生產人員需求減少的影響、員工工資率調整的影響)- 運費對生產利潤的影響 (生產量增加的影響、運費價格的影響等)-
管理人員工資對生產利潤的影響 (管理人員數理或者工資結構調整的影響等)- 固定資產折舊的影響 (固定資產新增減少的影響)-
其它固定管理費用的影響-
其它變動管理費用的影響-
分攤的管理費用對生產利潤的影響-
其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針對當前實際發生的費用進行分析,找出影響生產成本的一些不利因素,從而在下個月未發生之前就提出一些有效的改進措施,以達到降低生產成本,另外一個目的是用于評定各生產營運部門的管理績效等。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因對實際發生的和將要發生的一些生產成本和生產利潤比較感興趣,從而會要求財務分析人員提出更多的有效的及時的分析報告。財務人員根據分析影響當期生產成本的因素預測是否也會對下一個月的生產成本造成影響,而決定是否對下一個月的預算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從而讓生產預算更接近實際營運時所發生的數據,從而使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可比性,使得兩者之間更加準確的真實的反映在實際生產營運的過程所發生的故事 我們在學校讀書時,課本上所講的成本會計上的一些理論知識。而實際的操作過程,是沒有設置如此復雜的步驟和流程。當一只物料或一個半成品或一個產成品被客戶完全確認后(是指可以批量生產),則產品工程師會將該產品的編號加入一個erp系統里,同時設置一些相關參數,如,建立產品的bom( bill of materials) 和uom,及lot size,產品編號,還有單位重量,如果是外購件還還應該設置一些供應商信息和經濟批量的報價,如果是半成品或產成品的產品,則還需要制造工程師們完成相關的routing,及產品制造工藝流程,如生產產品的工作中心,單位小時產出率,等,而成本會計則是根據以上相關信息進行標準準成本核算。
成本會計工作經驗篇三
從16周開始我們便進行了為期三周的成本會計實訓,我們常常都要在實訓室呆上一整個下午,枯燥不說。但經過這三周的實訓,讓我真正體會到成本會計工作的艱辛與不易。
以前在理論課上,我們有題目本身提供給我們做習題的各種成文的資料,根本不知道取得原始憑證的流程以及在取得過程的艱辛。而在模擬的課程實習中,我們只能根據教學軟件提供的背景資料或其他會計資料來發現數據的來源,并得不厭其煩的進行多次的填寫某些數據,才能編制成一張完整正確的費用匯總表。然而正是由于體驗到了成本會計工作的各種繁瑣的細節,我才在此次的課程實習中才收獲了不少的東西。
一)增強了對會計知識的掌握
雖然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的會計專業課程,或者說課堂上的知識也掌握的挺不錯的,但是實務畢竟是實務,讓你一下子就去接觸實務的各種資料,你肯定是跟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而走進會計實驗室對我們這一級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踐平臺
二)提高職業素質,培養嚴謹、刻苦、認真的態度
會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所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耐心、細心和恒心等基本的職業素質,這些特性在成本會計工作中體現的更為明顯。因為頭兩天自己可以看到收獲體會實習公司經濟業務或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的答案,每次都是很粗心的完成一項任務,被旁邊同學問起時,不知道如何解答。正因為如此,也在心里下定決心,在以后幾天的實習中更加努力的積極的去完成成本會計的實習任務,不僅要把一些難點、重點搞清楚搞明白,連那些細節的東西都不能放過,從而加深理解了成本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當然,在實訓中我們也有很多的缺陷與不足,有許許多多需要我們完善的地方。
(一)實習過程中不夠細心謹慎
做成本會計工作不能有寓言講的大丈夫不拘小節的態度。相反,做為未來會計人員的我們必須連一個小數點的差錯都要弄明白,不能因為只是0.01的尾差而小視,有可能會引起成本試算平衡表不平衡。
不過在剛開始的開設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和產品成本計算單時,我卻忘了登記期初余額,導致返工現象的發生,想想要是能細心一點就不用做重復的工作了。 最重要的在產品成本計算及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的過程中我并沒有按步驟實施,導致后面的工作進行的不順利且經常進行返工現象。
(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過于頻繁發問
由于并沒有完全掌握成本會計的知識,加上有涉及到比較多的財務會計的內容,不懂的加上忘了的知識點,還有首次接觸成本會計的軟件,無法一下子把理論的知識與實務訓練聯系起來的緣故,導致我過于頻繁的提問,浪費了同學的不少時間。雖然說最快捷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發問,但是如果一遇到問題就提問,自己缺乏思考的能力,只會產生過于依賴別人的心理,對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也只會形成阻礙。解決此類問題的瓶頸在于要熟練掌握專業知識,不僅增強自身的思考能力,還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
總之,經過成本會計的實訓,讓我掌握了成本會計工作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過程;將會計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很好的結合了起來,不僅增進了我們對企業實
際工作以及運作情況的認識,也讓我們看清自己在會計工作方面的優點和不足。 “只有經歷過,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對于我而言,喜歡體驗生活,可以說通過這次實訓,真真切切的讓我了解了什么是會計,讓我對于會計最初的觀點也有了本質性的改變!會計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細心+一份耐心+一份責任心=人生價值的詮釋
雖說很累,但是真的希望學校能夠對給學生這樣實訓的機會,尤其是會計專業,畢竟會計吃的是經驗飯,只有多做帳,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