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使用范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假期做家教的社會實踐報告篇一
感覺我的生活似乎坐火車一樣,總是馬不停蹄地經過一個個站臺,細心地觀賞每一個地方所給你帶來的充裕的眼界,有所選擇也有所放棄!喀嚓喀嚓……我在家教站下車了,沒有準備的就為你展示那幅從未閱讀過的風景畫,心情在舞動著……
這個春天有點殘忍,冰冷雨水的天氣持續了漫長的洗滌。就從那時起,我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做好出發的準備。若是下雨,我就乘坐公車來到學生的家里,原因是我不想遲到,這點我很重視,對自己要求嚴格一些,希望自己的堅持能給學生和家長帶來好的印象。回來的時候都是走路回家的,即使是下雨我也選擇走路。雖然回來的時候我的褲腳都濕透了。其實也沒有覺得是件很大的事情,自然雨和自然的人都是那么的順其自然啊!在每次回家的路上,我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充斥著我的大腦,我要回想今天自己所做的事情,回想錯誤。新年來了,陰郁的天空下籠罩著車水馬龍的城市,讓我在工作繁忙之余能感受著另一種愉悅的心情。
接下來談談我的工作吧。我的學生是一位初二年級的女孩,生性活潑開朗,能說會道,生活在一個物質充裕的家庭里。他的父親非常關注她的學習和生活。但是我覺得這樣的關心有點火暴。他們父女之間的交流方式經常是在家里大聲喧嘩,吵聲不斷?;蛟S因為叛逆,又或許因為年輕,她的想法與大人之間的想法有所差異,我是能夠理解的。父親的每一句刺耳的詞語都是在激勵她、提醒她,但是在他的女兒看來是在卻是深深的責備和不敬仁義的感情。這就是為什么她不能夠專心學習的原因之一吧。我很想改變他父親的這種做法同時也讓孩子理解他的父親,但是我能在這短暫的時間做些什么舉動來挽救這段應該擁有美好回憶的女孩呢?
開始幫她補課的時候,我就大概了解她的學習情況特別是上學期的期考成績,抓住弱項逐一補上。但是這個計劃我沒有實現,因為學生的數學成績沒有我想象中的好,開始對我講的東西有點不知所云,特別反映在做題目上,這讓我感到失望難過,我開始懷疑我自己了。我的表達能力是不是有問題,還是我真的不適合做這份工作。開始的第一天我就碰壁了,后來再試著講解練習我就發現問題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很差,對于過去學習的知識沒有深入,知識點很分散,不會靈活運用。為此,我重新改變原來的計劃,叫她拿從前的數學課本重新學習,加強訓練。后來又發現現在的數學課本內容不夠詳盡,雖然例題簡單易懂,甚至是步驟簡略不寫,讓我的學生疑惑多多,配套練習卻是更復雜的題海。學生往往就這樣的情況下被卡住了,如果沒有詳細的講解,完全自學,對于這樣基礎差的學生來說確實是困難的。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就從哪里著手解決,后來我是自己出一些比較簡單的習題讓她強化做題,把學習的感覺找回來,又加深對這一類型題目的解決方法。從簡單到復雜,總結歸納,慢慢地,知識點得到積累,通過一輪復習,往日的學習激情又重新點燃。只可惜這種激情沒有持續多久,畢竟這是數學課,容易分心開小差。在閑于的時間里,我就跟她聊天,談談我們的大學生活,為她的人生規劃新的目標,激勵她為實現理想而不斷努力!
通過一段短暫時間的實踐活動,我深刻體會到當一位老師的是多么不易啊!我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她的學習成績,而是改變她的學習習慣。在日新月異的時代里,具備的不僅是教書的能力,更多的是和學生之間溝通的心理戰術。注重知識的積累,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完全的人格魅力的人!我們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可以要求現實也跟我們一樣,有時候這種現實狀態是無法改變的,只有學著適應,學著改變自己,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發展自我!
這次家教旅程就這樣結束了,感覺有點失敗,因為我沒有完全幫助我的學生走上正路,在坎坷中學會自我成長。,是收獲金子的一年。每一個努力都是一個金子的閃光點,在掏冶的過程中,雖然艱辛漫長,但是在積少成多之后,你會發現自己原來就是一顆燦爛金子!
家教社會實踐報告心得范文4
假期做家教的社會實踐報告篇三
暑假期間,在輔導員的推薦下,我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這是我自開學以來找到的第一份社會兼職工作。得到此份工作時,我的內心既興奮又感激。興奮的是,自己得到了一個鍛煉自己的能力同時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感激的是,輔導員對我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于是,我的暑假生活又增添了一道絢麗的風景。這道風景讓我學會了許多,體味了許多,思考了許多……
第一篇 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的學生叫馬寧。第一次到他家做客,他正在書房里生悶氣(因為他開始不同意請家教)馬叔和阿姨熱情地招待了我,與我在客廳里誠懇地交談了很久。從馬寧的性格愛好談到他的學業特長。因此,第次了解馬寧,不是通過與他的直接接觸,而是通過與他父母的交談。在交談中,我了解到以下情況:馬寧有厭學情緒,懶于學習,貪于玩樂。”由于上述諸多原因,他的成績很不盡如人意。父母對他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夠考上重點中學,將來到大學去深造。而他現在的學習情況,讓他的父母感到很灰心很失望。
在交談中,我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那種望子成龍的殷切期望和恨鐵不成鋼的急切心情,父母對子女的那種期望是摯熱的、無私的。他們看的很遠,看到了子女的未來;他們做得很無私,甚至會由于子女的不才而深深自責。我被父母對子女的這種情義深深打動,同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他,對于沒有任何家教經驗的我來說,畢竟是一個“挑戰”。
第二篇 他,就是我的學生,一塊尚未雕琢的頑石
他,叫馬寧。又高又瘦的個子,高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副學士眼鏡。稚氣未干的娃娃臉上,總是掛著一絲難以褪去的疲倦。這是他給我的第一印象。
家教的第一天,我給他講解了期末試卷。試卷上的跡很潦草,不論是英文還是漢文。由知人,我想他在學習上一定很隨意,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在講解試卷的過程中,我發現他聽講時顯得很疲倦,不時地打呵欠。如此的聽講狀態,其效果可想而知。我也開始意識到:現在的首要任務不是講課,而是幫助他端正學習態度。
第二天,我給他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課,給他闡明了學生的職責和學習的目的。他似乎懂得了什么。不時地點頭表示同意。此后,我也經常給他上類似的課程,不時地與他交談學習體會。他的聽課狀態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我為之而感到欣喜萬分。
每天上午工作兩個多小時,中間有一段休息的時間。休息時,他不會與我主動談些事情,因為他的性格很內向。他很愛看報紙和雜志。休息時,他總要找一些報紙來翻閱,去尋找他感興趣的東西(尤其是足球新聞)。偶爾也會在客廳里,將一個足球踢來踢去。他說,足球是他的至愛,由此也結交了好多朋友。
看來,看報和踢足球是他很感興趣的事情,也許是因為這兩者不會耗費太多的腦細胞。面對大量的習題和枯燥的課文,我想誰也不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我看來,看報或踢足球事實上是消耗時間的一種方式,是為逃避學習而采取的一種方式。逃避學習,本身就是怕吃苦的體現。后來,他的母親告訴我,馬寧的確很懶惰,不愿吃苦。從此,我便碰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讓他克服懶惰。因為我清楚的知道:他的懶惰是從小養成的,學習懶散已是他的“家常便飯”,在短時間內讓他克服懶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在以后的講課中,對他的要求漸漸嚴格起來,并經常給他講解懶惰的害處。他雖然聽得進去,但改觀不大。這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篇 家教生活,苦中有甜,喜憂參半
由于每天上午要去做家教,這就迫使我改掉了假期睡懶覺的習慣(通常要睡到十點多才起床)。開始的幾天,我都是在睡夢中起床,提著昏沉的腦袋去洗漱。那種轉變的滋味真不好受!
他家距學校并不遠,但由于每天起得很晚,為了不遲到,我總要風風火火地趕路。無論是晴天還是陰天下雨,我到達他家時,都是滿頭大汗。屁股尚未坐穩,就要開始工作。
他聽課時,時常會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有時,我心里會感到很惱火:自己如此賣命地講,他卻置之不理,真無情。好在我很有耐心。每當他走神時,我都會提醒他,耐著性子給他講下去。
他做題時,喜歡用眼鏡觀察,而懶于動手。聽課時,也只是“洗耳恭聽”,從未做筆記。這正是他學習懶惰的體現。我清楚地知道:懶漢在學習上是絕對吃不開的。于是,我三番五次地告誡他,一定要改掉懶惰的惡習。但是,他實際是“陽奉陰違”,也許他不愿嘗試那種轉變的痛苦吧。
他有時會給我帶來“沉重”的打擊。記得有一次,我給他講解了幾道物理習題,中等難度。他聽課時,顯得有些吃力。我講完后,問他是否還有疑問。他點頭表示全聽懂了。過了兩天,為了檢驗復習的效果,我把那幾道習題拿出來,讓他去做。結果,他幾乎是“全軍覆沒”。當時,我感覺自己仿佛從九霄云殿一下子跌進了無底深淵。這是我家教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事后,我不斷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還是他的原因?不管怎樣,有一點很清楚:那幾道習題,他根本沒聽懂。但他為什么撒謊呢?通過與馬叔的交流,我找到了答案:他的懶惰思想使他遇到稍難的題目就會放棄,不懂也懶于發問,因為他懶得鉆研。
面對懶惰成性的他,我顯得“束手無策”。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于學習習慣的好壞。懶惰是學習的“大敵”。我沒有什么“靈丹妙藥”可以讓他一下子轉變過來,只得不時地督促他,鞭策他,使他逐漸變得勤快起來。
第四篇 分別的日子
轉眼他就要開學了,我也結束了家教生活。他的學習態度比以前端正了許多,學習也知道使勁了,以前的疑難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這就是我家教的效果。他的父母很感激我這段時間對他的幫助,要我不定期地給他打電話來督促他。我會堅持這樣做下去。
家教生活讓我想起了很多東四,得到了很多感觸。我認為,城市與農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生長在這兩個世界的人們,在某些方面會有不同的表現。農村的孩子都要到地里去幫父母干些粗重的農活兒,他們能夠體會到勞動的艱辛,深刻懂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因此,他們不會懶惰。相反,會更加勤勞地工作和學習,為的是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然而,城市家庭一般生活很優裕,孩子生長在如此的環境里,個別甚至不會去吃苦。上學放學有人接送,提出的種種要求都會得到滿足,甚至連自己的房間都會有人整理打掃。生活如此安逸,就很容易養成懶惰的習慣。
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很有必要。城市孩子缺少像農村孩子那樣多的吃苦機會,我認為這是一種遺憾。
假期家教社會實踐報告心得范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