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確定位置(北師大版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一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確定位置的必要性;
2、確定位置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目標:
1、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使學生感受豐富的確定位置的現實背景;
2、引導學生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與活動;
2、訓練學生能把思考的結果用語言很好地表達出來,同時要讓學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教學重點:
1、在現實情境中感受確定物體位置的多種方式、方法;
2、比較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地圖)等。
學具準備:直尺、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去年也就是20xx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著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著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于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
二、 引導探究:
1、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需要物體的位置,同學們有這樣的體驗嗎?
2、如果現在有同學想去看電影,
(1)如何找到電影標上所指的位置?(以6排3號為例,指名說,再用課件展示),
(2)如果是3排6號,與6排3號指的是同一個座位嗎?如果將6排3號記作(6,3),3排6號該怎樣表示?
(3)從剛才的討論中,你知道了在電影院內確定一個位置一般需要幾個數據嗎?這兩個數據都代表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而且在排列上有一定的順序性,這是在平面內確定位置的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有序排列的、具有實際意義的兩個數據可以確定一個位置。
3、指名任一同學:你能用剛才這種方法描述一下你所坐的位置嗎?
4、剛才有同學提到了在地圖上確定某城市的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圖上是利用什么來確定位置呢?請看題(P126隨堂練習)
(1)分組討論:如何找到震中的位置?
(2)在這張地圖上你能找到位于東經1130、北緯400的城市嗎?你能描述大連的大致位置位置嗎?哈爾濱呢?
小結: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有經度和緯度,象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通過監測出神舟5號返回艙降落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楊利偉的。
5、除了剛才談到的方法以外,生活中確定物體的位置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6、示例1:(多媒體展示艦艇圖)
(1)學生分組討論問題并交流;
(2)補充問題:你能說出我方戰艦2號的位置嗎?我方戰艦1號呢?你能描述我方潛艇相對于敵方戰艦C的位置嗎?
(3)小結:用這種方法確定位置一般也需要幾個數據?哪幾個?(距離和方位角)
7、出示廣州市地圖: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所在的區域嗎?廣州火車站呢?
三、小結質疑: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如:在電影院找位置,在戰爭中確定對方的位置,在地圖上確定某城市或地區的位置,讓我們知道了生活中常常需要確定位置,在平面內確定一個位置一般需要兩個數據,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不同情況要選擇不同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教材第66~67頁練習十三第9~15題及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知道和的變化規律與差的變化規律,能說出一個加數相同另一個加數不同,以及被減數相同減數不同時兩道算式結果的大小,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法簡便計算的方法,逐步做到計算的合理、靈活,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減法的意義,加法的運算定律,以及這些知識的應用。這節課,我們主要進行加、減法計算的一些綜合練習
(板書課題),并且進行一些混合運算和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
二、計算練習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練習十三第9題,指名學生口算。
2.練習十三第10題。
(1)計算a+b的和。
小黑板出示,說明上一格的數是a,下一格的數是b,要求a+b是多少。
提問:這里求的是兩個數的什么?a表示的數叫什么數?b表示的數叫什么數?a+b表示什么? ’
請同學們把a和b表示的兩個數相加,求出a+b的和填在書上的空格里。
學生口答結果,老師板書。
(2)初步認識和的變化規律。
提問:這里哪個加數不變,哪個加數變化了?第二個加數是怎樣變化的?和又是怎樣變化的?
如果從左往右看,第二個加數是怎樣變化的?和又是怎樣變化的?從右往左看呢?
現在我們看出,當一個加數不變,另二個加數增加多少或減少多少,和會怎樣變化?
小結: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增加或減少多少,和也隨著增加或減少多少。
(3)判斷下面每組中哪個得數大,大多少,并說明理由。
126+97 135+198 178+299 254+96
126+100 135+200 178+300 254+100
(評析:這里初步認識和的變化規律,是為后面學習加法的一些簡便計算作準備的。通過這里的判斷,有利于在學習教科書第70頁的簡便算法時理解算理。本節課下面認識差的變化規律的安排也有同樣的作用。)
(4)計算a一b的差。
小黑板出示。
提問:a表示什么數?b表示什么數?a一b表示什么?
請同學們根據表里每格中a和b對應的數,求出a一b的差填在書上的空格里。
學生口答結果,老師板書。
(2)初步認識差的變化規律。
提問:在表里被減數變化了沒有?減數是怎樣變化的?差又是怎樣變化的?
從左往右看,減數是怎樣變化的?差又是怎樣變化的?從右往左看呢?
現在我們看出,當被減數不變,減數增加時,差怎樣變化?減數減少時呢?
小結:被減數不變,減數增加多少,差反而減少多少;減數減少多少,差反而增加多少。
(3)下面每組中第二個算式與第一個比較,差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小多少?為什么?
151—96= 342—298= 246—199= 245—97=
151—100= 342—300= 246—200= 245—200=
4.練習十三第11題。
小黑板出示,指名回答每道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并要求說明為什么這樣算比較簡便。
小結:應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把比較復雜的計算變得十分簡便,很快算出結果。這種簡便方法主要是交換加數的位置,根據加法結合律,把可以湊成整十、整百的數先加起來,然后接著計算。
5.練習十三第12題。
讀題后提問:表里是哪幾戶人家?“合計”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簡便方法算出每戶的合計數?
讓學生口算合計數填在表里。
指名口答結果,集體訂正。
三、應用題練習
練習十三第14、15題。
1.讀題后,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集體訂正。結合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
四、思考題
1.填一填,想一想是怎樣變化的。
(1)10+20=
15+20=
(2)10+20=
5+20= 。
提問:和與加數是怎樣變化的?
指出:當一個加數增加,和也增加,一個加數減少,和也減少
2.用這樣的方法去想一想思考題,說一說要怎樣做。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
提問:是怎樣想的?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十三第11題。
家庭作業:練習十三第13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的范圍》課本第80、8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
2、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并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難點:
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通過小游戲讓學生在動手、動眼、動腦的同時給學生抽象點、線、區域及確定觀察的范圍埋下伏筆。
二、導入新課:
小游戲中的數學知識,增強學生求知欲望,展示課題:觀察的范圍
三、積極探究、發現規律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
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墻外的樹上向里張望。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點哪一點看見的桃子最多?學生回答后,師:是否如你們所說的一樣,咱們具體來探究一下。
2、引導畫圖,確定范圍。
(1)你知道小猴在A處時,看到哪些部分?學生隨便指。
(2)引導學生畫出關鍵的一條線,確定離墻最近的點A/?從而確定觀察范圍。(教師演示)
(3)學生動手確定B、C、的觀察范圍。
通過比較,使學生充分理解“看到墻內離最近的點”和看到的“區域”的含義。
3、自主操作、感知發現。
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點哪一點看見的桃子最多?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xx,說明小猴看到的范圍就越xx。
怎樣確定觀察的范圍?
1、找觀察“點”。
2、確定遮擋物的“關鍵點”。
3、畫出經過關鍵點的視線。
板書:觀察點影響觀察范圍。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設計意圖:動手操作,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場景一:教師先演示路燈下其中一根桿子的影子,再讓學生試著畫一畫。引導學生發現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越近,影子就越短。
場景二:描述客車司機的觀察范圍,進一步理解觀察點變影響觀察范圍變。
場景三:警察和小偷的較量,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教師應給予指導。小組合作、討論,教師適當指導,運用課件演示。
五、全課小結: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邊問邊答并板書)
六、布置作業:
B樓的居民近期向剛剛建起的A樓的開發商表示抗議,你能試著說說為什么?
通過畫一畫,看出A樓擋主了B樓部分用戶的陽光所以發生了爭執。
板書:
觀察的范圍
小學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認識鐘表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表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和大約幾時。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教學難點: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時間問題。
對策:讓學生通過撥一撥、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認識整時數和大約幾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正好有一段動畫片,想不想看?
在這段動畫片里有一樣物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請你們邊看邊找,比一比,看誰能第一個把它找出來。(課件播放動畫片)
2.指名匯報,公布正確答案:鐘表。
3.提問:你知道鐘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處嗎?學生介紹
4.揭示課題:鐘表在生活中有很多用處,它能告訴我們時間,幫助我們利用好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鐘表”。出示課題。
【開課伊始,從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動畫片入手,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讓學生說說鐘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做好了學習新知識的心理及能力上的準備?!?/p>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1.組織探究,認識鐘面。
(1)師:今天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小鬧鐘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真漂亮!向同學們展示一下吧?。▽W生之間互相欣賞各種式樣的鐘表)
(2)師:無論什么式樣的鐘,都有一個鐘面。仔細觀察你的鐘面,看看有什么發現?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匯報:誰來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用教具鐘演示:12個大格,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板書)
由學生介紹時針和分針。
提問:怎樣區分時針和分針呢?
每人在自己的實物鐘上指出“時針”和“分針”給同桌看。
(3)師:下面請你們撥動你的小鬧鐘,看看還能發現些什么?小組交流
指名匯報:時針和分針同時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樣快的……
(4)師:老師這兒也有個鐘面(課件出示一個空白鐘面)。
提問:這個鐘面完整嗎?再給它加上些什么才算比較完整?
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上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
2.認識整時。
(1)指著剛剛添加完整的鐘面,提問:這個鐘面上的時間你認識嗎?你是怎樣認出是3
時的?(學生介紹認識整時的方法)
(2)出示5時的鐘和表,提問:這只鐘和這塊表上表示的是幾時呢?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幾時。
(3)出示電子鐘,提問:你知道這個是什么鐘?這個電子鐘表示的是幾時呢?怎么看出來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見過這樣表示時間的?
小結:圓點后面兩個零,前面是幾就幾時。
(4)師撥鐘面,指名口答。
(5)請你撥一個你喜歡的整時,讓同桌的小朋友來認一認。同桌活動集體反饋時根據學生撥的整時讓學生說說當時一般在做什么?
3.認識大約幾時。
(1)教師撥鐘(5時整),提問:這是幾時?再撥(5時過一點),提問:這又是什么時刻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小組討論最佳答案。再撥(5時不到),提問:這個時刻怎樣說比較合適呢?學生口答并說明理由。
小結:幾時不到和幾時過一點我們都可以說成“大約幾時”。
(2)出示“7時不到”“7時剛過”“7時整”三個鐘面,指名認鐘并說明理由。
(3)交流活動: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小鬧鐘撥出自己最喜歡的時刻(可以是整時或大約幾時)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師,介紹一下自己撥的時間,并說明此時此刻自己一般在干什么。
【設計這一環節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通過觀察、撥鐘、小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動等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的感悟和體驗去獲得新知。】
三.實踐應用,鞏固內化。
1.畫一畫。“想想做做”5。
丁丁聽說我們小朋友今天學習了認鐘表,想出示幾個鐘面考考大家,可沒想到他是個小馬虎,畫出的鐘面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個鐘面,依次指名說說缺少什么。
你能幫幫丁丁,把這幾個鐘面補充完整,并且使鐘面表示的時間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時間嗎?學生完成,集體評議。
2.議一議。“想想做做”6。
課件出示:有一天,老師聽到兩個小朋友在爭論一件和時間有關的事,小明說10時的時候他在上第二節課,小麗說10時的時候她在床上已經睡著了,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小結:原來一天之中,上午有個10時,晚上也有個10時。
3.說一說。課件出示:上午時,中午時,下午時,晚上時。
讓學生根據這幾句話填上合適的時間,并說說當時自己在干什么。(小組交流)
【練習的設計力求聯系生活實際,注意加強趣味性,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時的概念?!?/p>
四.課堂總結,拓展開放。
周末的時候你們一般都做些什么呀?
請小朋友們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張周末的“作息時間表”,合理的安排好時間,渡過一個“愉快的周末”。
【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設計“作息時間表”,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p>
小學數學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及驗算方法。
2、能比較熟練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三、教學難點:
較快地進行試商
四、教學過程:
一、揭題展標
二、組織練習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840&spanide;70 27×4 960&spanide;4 36×5
24×3 720&spanide;60 18×5 320&spanide;20
650&spanide;50 46×2 42&spanide;3 25×7
2、( )里最大能填幾?
46× ( )
27 × ( )
83 × ( )
(1)你是怎樣想的?
(二)強化練習
1、計算
992&spanide;16 8457&spanide;51 6216&spanide;28
315&spanide;45 1472&spanide;32 2298&spanide;39
(1)學生獨立計算
(2)指名板演
(3)集體評議,校正。
2、分組練習
133 1846
171 &spanide;19 2132
684 3528 &spanide;26
228 8086
提問:若兩位數除三位數,商可能是幾位數?
若三位數除四位數,商可能是幾位數?
(三)綜合練習
1、判斷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spanide;34= 48……26
( )&spanide;29= 51……14
三、全課
1、今天我們練習了什么知識?
2、通過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教材第7~8頁例3、例4、想想算算,練習二第1~4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理解和初步學會整百、整千數加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逐步養成探索、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答。
600里有幾個百?300里有幾個百?
6000里有幾個百?3000里有幾個百?
15個使是多少?14個百是多少?
2、口算。
60+3040+20xx+30
50+870+560+4
口
口答時選擇不同類型的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3、口算整十數加整十數,可以這樣想:幾個十加幾個十是幾個十,就是幾十。按照這樣的思考方法,也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數。(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3
(1)出示第(1)題。
讓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的。
提問:按照整十數加整十數的方法想,600加300就是幾個百加幾個百,得幾個百?就是幾百?600+300等于多少?師配合板書。
誰來說一說,口算600+300要怎樣想,得數是多少?
(2)出示第(2)題。
提問:按剛才口算600加300的方法,6000+3000要怎樣想?得數多少?(板書得數)
哪位小朋友再說一說,6000+3000是怎樣口算的?請大家在第7頁這道題里填上得數。
(3)指出:口算幾百加幾百,或者幾錢加幾千,可以想幾個百加幾個百得幾個百,是幾個百;或者幾個千加幾個千,是幾千。
2、教學例4。
(1)出示第(1)題。
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算80+70要怎樣想,得數是多少?
讓學生交流,引導得出不同的算法。結合學生匯報板書。
(2)出示第(2)題。
提問:900+500要怎樣想?
誰來說說900+500是怎樣口算出得數的?
學生填上得數。
3、教學試一試。
指出:幾千加幾百就是幾千幾百。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1)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組題,其余做在課本上。
(2)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怎樣想的,為什么上下兩道題的數不一樣?
3、做想想算算第3題。
4、完成練習二第1題。
5、出示練習二第2題。
6、指名學生口算練習二第3題。
四、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4題(一道學生看懂表格內容)。
【小學的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詳細教案優質范文】相關推薦文章:
小學的安全工作計劃通用模板五篇
小學的重陽節主題作文_重陽節小學生作文范文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五年級 小學數學教案合集2022年
六年級趣味數學教案【五篇】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優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