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中華少年》的教學設計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能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通過朗讀,加深對這首詩的體會
重點:了解詩的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朗讀,加深對詩歌的體會。
一課時
1、讀通課文,整體把握。
(1)自由朗讀,大聲讀,把詩讀流暢,初步了解文只一些詞句的含義,整體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
(2)同桌交流朗讀。
(3)分角色朗讀,可四人合作讀,也可全班分角色朗讀。
(4)教師適時糾正指導。
(1)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的情境,說說自己最喜歡讀哪一節。
(2)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適當指導與點撥。
(3)讀后談體會。
第一節: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你由這些詞語產生哪些聯想?
第二節: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有哪些給你人生的啟迪,借助詩歌的表達來說一說。分角色浪讀第二節。
第三。四節:這兩節詩中,出現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與先烈?你最想給同學們介紹的是哪一位?注意詩歌的用典。
第5~8節:涉及到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有感情的朗讀,理解詩句。
3、朗讀升華。
(1)自由朗讀全詩,用一兩句簡潔扼要的話,說說讀這首詩的體會。
(2)分角色朗讀。推薦四位同學表演朗讀,入情入境地感受詩句的情感。
(3)組合。排練詩朗誦。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激發了我們的愛國熱情。我們都能暢讀暢談嗎?
《中華少年》的教學設計篇二
《中華少年》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本詩作者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覺激情贊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這是一首現代詩。此前,雖然學生學過不少詩歌,但因為課程標準中第一、二學段中對詩歌的閱讀只提出了“誦讀體會情感,大體領悟詩意”的粗略要求,學生對于“如何閱讀篇幅較長的詩歌”并無經驗可循。因此,我們在《中華少年》一課的教學中,所要著力的,就是要幫助學生建構篇幅較長的現代詩歌的閱讀方法。
本單元的主題是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對祖國的熱愛,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表達。本文是一首詩歌,這里就以朗誦為主要手段設計教學,通過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加深對這首詩的體會。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查找收集與本文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展示:祖國風光。看后你有什么想說的?
2、板書課題:8*中華少年
二、導讀提示,明確目標
1、讀讀提示,想想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什么?
2、指名回答。
三、展示資料,交流匯報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
2、學生交流匯報。
四、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朗讀。
3、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五、讀文感悟,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
2、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每一節詩分別講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學生說說。)
3、 朗讀課文,體會自豪之情。
(1)讀第1節,想一想:“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讀第2.3.4節,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養了中華少年?(錦繡山川,悠久歷史、燦爛文化)。適當地展開對詩句中人物或事件的交流。
(3)讀第7節,感受四個“不”句和四個“要”句的鮮明對比,它們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4)齊讀第8節,體會詩歌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
(5)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對詩句含義的理解,詩句的表達方法及內心情感體驗。)
六、表演朗誦,升華情感
1、分角色練習朗誦。
指導朗誦:第一段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
(從高原走來要讀得有氣概,因為是“巍峨峻拔的高原”;從寶島走來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是“海風中的一只乳燕”。)
2、分角色表演朗誦,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3、評一評,誰讀得好。
(要朗誦好一首詩,必須掌握朗誦技巧,如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朗誦詩歌時,要注意節奏鮮明,該輕快的要朗誦得輕快些,該沉重的要朗誦得沉穩、稍慢些。就一首詩來說,朗誦速度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根據表現作品內容的需要來決定,并具有一定的變化。)
七、課外延伸
收集朗誦詩歌,課外開展詩歌朗誦會。
《中華少年》的教學設計篇三
我所在的學校是城鎮和農村的結合部,學生多數來自下崗工人和農民家庭。這些學生雖然沒有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圍,但是對待學習和生活,他們有認真的態度,有樸實的情感。作為首輪課該實驗班的學生,他們想像豐富,口頭表達欲望很強烈,學習興趣濃厚,能夠在教師調動下主動地參與各種語文實踐活動。又因為本課是歌詞,很多學生都熟悉這首歌,雖然這首歌是20世紀90年代創作的,但只要引導得當,如:欣賞歌曲、播放抗擊非典、抗洪搶險、奧運會的場景錄像,搜集整理相關的信息資料,同樣可以使學生融入文章之中,使學生、教師、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力求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中心,巧妙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尤其是朗讀和背誦活動中,感悟詩歌中蘊藏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因為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所以這節課教師以一個主持人的身份去引導,去點撥,讓學生在說中訓練語言,讀中積累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多為學生創設自主,開放質疑的空間,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去。
1、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其中表達的強烈的民族情,愛國情。
2、讓學生領悟我們的祖國是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只有民族之間相互尊重,情同手足,我們的祖國才會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愛我中華六次重復所表達的感情。
2、整理分析搜集來的信息資料,讓學習不局限于課堂,不局限于文本,豐富學生的情感和認識。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直接播放歌曲《愛我中華》。――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生活著不同的民族,他們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個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樣和睦相處,那么,欣賞了歌曲之后,你想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嗎?
2、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和圖片,引導學生注意要求:不允許直接照搬資料來念,要選擇關鍵的內容,用自己的話來介紹。
3、你們想唱這首歌嗎?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詞,把作者藏在歌詞中的情感挖掘出來,悟到自己的心中去,那最后才會唱出動人的歌。下面我們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讀一讀,悟一悟。
(二)初讀,讀通讀順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用“”或“?”畫出來。在小組內與同學討論交流。
(這兩個環節所解決的主要是淺層次的生字新詞的認識和理解問題。)
(三)細讀,讀懂讀透
談讀書感受,讀了這篇課文,與聽歌曲時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了?你的感受是通過課文中哪些詞句得到的?請再讀讀課文。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抓“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朵花”“健兒”“英姿勃發”等詞句來深入理解感悟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情感。
(四)研讀,讀新讀活
根據學情隨機調控此環節。
1、通過研讀,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種語言有多大的差異,但有一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那就是“愛我中華”。根據學情發展變化的情況,作如下預設:
預設一:結合有關語句談理解,講感受。要讓學生的理解和感受不拘泥于課文中所提到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再走出來,說一說中華兒女愛我中華的具體表現,要讓學生把平時留意的相關信息迅速從腦海中檢索出來,比如“抗洪搶險的事”“保衛邊疆的事”“為祖國發奮圖強,刻苦學習的事”等等。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對自己身邊熟悉的事情上來,發言的內容要涉及比較寬的范圍,還要有代表性。
預設二:點擊教學軟件,通過大屏幕播放奧運會上運動健兒在運動場上雄姿英發的場景,使學生目睹各族健兒在世界比賽場上為祖國摘金奪銀爭得榮譽的場面。放映醫護人員在非典時期救助病人的畫面,使學生體會到中華各族兒女在愛國熱情的激勵下,在各行各業中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結合畫面讓學生暢所欲言,談出富有新意的感受來。
2、指導感情朗讀,邊讀邊想像那感人的場面。要在富有激情的朗誦中活化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抒情的暢快。
3、師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師引讀,生齊讀愛我中華)。引導學生結合齊讀時自己心中的感受說一說“愛我中華”在文中反復出現的作用。使學生感悟到每次都不同程度地愛到感染,特別是最后一句,在歌詞結尾點題,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將作品中的愛國情推向高潮。
4、賞讀,讀美讀會
過渡:看到這一幕幕動人的場面,我們心潮涌動,激情澎湃,請聽作者的感慨。
①出示課件,播放課文錄音(配有相關的畫面)學生邊看邊聽邊體會。
②介紹歌詞寫作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愛我中華》這首歌是我國著名的詞作家喬羽、著名曲作家徐沛東在20世紀90年代初創作的,是為在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而創作的主題曲,音樂采用壯族民間曲調并進行了發展。這首歌表現了強烈的民族精神。它不斷鼓舞著中華兒女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的豪情壯志。
③試著背誦課文,學唱《愛我中華》。
小結:這雄壯的歌聲唱出了民族情,愛國情,更唱出了中華民族戰無不勝,奮發圖強的英雄氣概。
1、以讀為本,讀中探究。
在教學中能自始至終注重學生對文本的誦讀和對學生語感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意,讀中悟情,讀中悟志,使文中的事與物活化。如在理解課文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自讀,同桌讀,小組讀,師生對讀,讓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閱讀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愛國情。
2、依據課文特點為學生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開頭,結尾又在理解的基礎同唱共舞,使學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必需的語言實踐能力。
3、能根據教學中的生成狀態隨時調整教學過程。
優秀的詩歌、歌曲對少年兒童的濡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們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走出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怪圈,打破禁錮學生創造的“圍城”,從只咬文嚼字的僵化的教法中解脫出來,引領學生置身于作品所描述的境界,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思想感情隨著文本內容波瀾起伏,領悟其意蘊,吸收其精華。楊老師的這一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的就很突出,她在教學中根據本課是學生熟悉的歌曲這一特點,對文本進行了多緯度的拓展,綜合音樂、畫面等多種手段,在朗讀、欣賞、誦讀等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全方位地開放自己的感官,投入到對文本的感悟與演繹中來。
《中華少年》的教學設計篇四
【設計理念】
本單元的主題是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對祖國的熱愛,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表達。本文是一首詩歌,這里就以朗誦為主要手段設計教學,通過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安排一課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教師準備:包含祖國風光的圖片(如雪山、臺灣島、草原、黃土高原、黃河、賽龍舟、中秋夜色),音樂《長江之歌》《春天的故事》等的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找收集與本文有關的資料。
多媒體課件欣賞:祖國風光,配樂《長江之歌》。圖片舉例。看了這段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交流一下。設計意圖:通過豐富的圖片,富有激情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中來,誘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的查找資料、積累資料的能力。把課堂交給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要試著讓學生將收集的資料內化為自己掌握的知識。
1、自讀課文。
2、學習生字:
(1)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等。
重點是多音字:剛勁( jìn jìng )、哈達( hā hǎ )
(2)理解詞義:
設計意圖:生字詞是基本的東西,必須掌握。首先要做到讀準字音,然后讓學生討論,解決詞義。這樣處理,一是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二是節約了課堂時間。
1、自己大聲地朗讀課文。
2、說說讀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 、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1、分組練習:全班以四人為單位進行分組,分角色練習朗誦。
2、請2~3個小組表演朗誦。大家評議。(教師指導朗讀)
3、全班分成四個組,分角色表演朗誦。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課堂的高潮部分,表演朗誦一定要引領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升華學生的情感。
1、小結:學習了本組課文,我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對祖國的熱愛,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表達。本文是一首詩歌,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朗誦,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作業: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這里重點就放在朗誦上,不布置抄寫的任務。通過朗誦,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中華少年》的教學設計篇五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詩意。
2、嘗試分角色朗誦或表演朗誦,感受詩歌真摯的愛國熱情和中華少年強烈的歷史使命感。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等。
同學們,當你看到祖國的錦繡山川,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時,你是否為祖國的日益強盛感到驕傲?是否為自己是一位中華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中華少年》。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后,同桌間互相檢查。
2、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1、指名讀詩,讀后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閱讀欣賞課前收集的有關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和圖片。
1、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劃出高原──雪蓮、寶島──乳燕、草原──雄鷹、黃土坡──紅高粱。
自由說說:透過這些詞語,你有哪些與此相關的聯想?把四組詞語聯系起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名分角色朗讀第一段詩句。
2、默讀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養了中華少年?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3、讀第6、7自然段,感受四個不句和四個要句的鮮明對比,它們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中華少年建設中祖國的堅強決心。)
4、齊讀第8自然段,體會詩歌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
5、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對詩句含義的理解,詩句的表達方法及內心情感體驗。)
1、自由朗誦(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誦(甲、乙、丙、丁分配朗誦或四人小組合作讀。)
3、表演朗誦。
交流對有詩歌朗誦的體會。
收集朗誦詩,課外開展詩歌朗誦會。
《中華少年》的教學設計篇六
1、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能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通過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加深對這首詩的體會。
學習本詩,重在朗讀,可以引導學生自由朗誦,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誦,還可以是表演朗誦。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詩意。
2、嘗試分角色朗誦或表演朗誦,感受詩歌真摯的愛國熱情和中華少年強烈的歷史使命感。
學生自學課文,找一找,你可以從詩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關的資料。
(一)讀通,把課文讀得字正腔圓
1、自由朗讀課文,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劃出自己覺得最難讀好的句子。
2、同桌之間讀一讀課文,指出對方讀得特別好的地方,一起讀一讀這些詩句。
3、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分別承擔“甲、乙、丙、丁”四個角色,一齊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適時糾正、指導。
(二)讀懂,把課文讀得有聲有色。
1、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的情境,說說自己最喜歡讀哪一個段落。
2、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適當指導與點撥。
第1自然段:我們都是中華少年
引導學生劃出“高原──雪蓮”、“寶島──乳燕”、“草原──雄鷹”、“黃土坡──紅高粱”。
自由說說:
(1)透過這些詞語,你有哪些與此相關的聯想?
(2)把四組詞語聯系起來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一段詩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園
放聲朗讀。
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有哪些給了你人生的啟迪,借鑒詩歌的表達試著說一說。
指名四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二段詩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華精神
在這兩段詩中,出現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與先烈?你最想跟同學們介紹的是哪一位?
指名學生作簡要的發言,特別要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用典,如,《水滸傳》《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由五月端陽與愛國詩人屈原;中秋月色與中華傳統等。
第5自然段:苦難的母親,驚醒的睡獅
出示:黃河的纖夫拉不直問號般的身軀,
長城的古磚擋不住洋炮的彈片。
多次指名朗讀這兩句詩,引導學生聯想,描述仿佛看見的場景。
出示并提問: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讓東方的雄獅從噩夢中奮起。
教師:本句當中涉及的是哪兒一次重要的歷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響徹大江南北,
中華啊!展開了嶄新的`畫卷。
教師:這句詩寫到了什么歷史事件?
指名四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四段詩句。
第6、7、8自然段:中華的未來,少年去開創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練習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遇到不明白的詩句,可以問老師。
指名小組,匯報朗讀。教師作精要的點評,以肯定與鼓勵為主。
(三)讀美,把課文讀得聲情并茂
1、自由朗讀全文,試試用一兩句簡潔扼要的話,說說讀了這一首詩的體會。
2、推薦班級當中朗讀最好的4位同學,分別擔任“甲、乙、丙、丁”四個角色,表演朗讀。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學,先在自己的課文里做一些記號,以免在表演朗讀的時候,讀錯句子。
3、四位學生表演朗讀,有條件的為朗讀配上背景音樂。
4、自由組合,排練詩朗誦:《中華少年》。
(四)課外延伸
收集朗誦詩,課外開展詩歌朗誦會。可以結合本冊第六組安排教學內容。
《中華少年》的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其中表達的強烈的民族情、愛國情。
2、引導學生讀后交流朗讀的感想,體會此類歌曲歌詞表達感情的技巧。
3、自學生字詞詞語,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歌曲《愛我中華》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其中表達的強烈的民族情、愛國情。
2、引導學生讀后交流朗讀的感想,體會此類歌曲歌詞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過程:
一、點明本單元主題
1、板書單元主題:民族之花
2、讀了民族之花這幾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3、預習后對這一單元有了哪些了解?
二、歌曲導入,整體感知
1、放歌曲《愛我中華》
同學們可以聽,也可以邊聽邊唱。
請同學來談談剛才聽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只要談出自己的一點感受就可以。)
2、介紹創作背景和作者
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會唱,你對它還有哪些了解?請同學們來交流交流。教師適時的補充介紹。
三、感情朗讀,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歌詞,讀通句子,標上小節號。
2、注意生字詞的讀音。
3、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朗讀。從這段歌詞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標注出來。
四、細讀感悟,美讀背誦
1、文中有多處重復的語句,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小組交流。
(1)多處提到五十六。
(2)六處提到“愛我中華”一句
2、指名朗讀,想想: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個民族比作同一片藍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園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個兄弟姐妹。體會到民族團結親如一家。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2)不管是誰,不論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愛的是什么?
(3)文中有幾次提到這句話?
(4)仔細閱讀,聯系上下文想一想,他們表達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小組內聯系實際想一想詩歌為我們展示了怎樣的場景?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愛我中華,健兒奮起步伐。”可聯系剛結束的奧運會談談自己所知道的,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愛我中華,建設我們的國家。”可讓學生說說誰在建設我們的國家?可舉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3)“愛我中華,中華雄姿英發。”可讓學生想想是誰雄姿英發?
(4)你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為國家做了什么?仿照這三句話自己寫一到兩句。全班交流。
指導有感情朗讀。
4、帶著自己的體會朗讀歌詞。試著背誦。
五、形式多樣唱歌曲,升華情感。
1、小組里排練,或領唱合唱,或歌伴舞,以多種形式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愛。
2、全班展示。
六、作業設計
必作: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2、唱這首歌。再找一找其他相似的愛國主義歌曲。
3、預習《草原》查閱有關蒙古的資料。
選作:
搜集有關民族的諺語和民族的風俗節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