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怎樣寫報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報告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一
(1) 在試管中加入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2) 加熱實驗(1)的試管,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3) 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錳 ,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4) 待實驗(3)的試管內液體不再有現象發生時,重新加熱3ml5%的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該步驟實驗可以反復多次)
(5) 實驗后將二氧化錳回收、干燥、稱量。
實驗現象及現象解釋:
實驗編號 實驗現象 現象解釋
(1) 木條不復燃
(2) 木條不復燃 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沒足夠的o2試木條復燃.
(3) 3h2o2產生大量氣泡 木條復燃 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條復然
(4) 新加入的h2o2產生大量氣泡 因為mno2繼續作為催化擠的作用!h2o2繼續分解
(5) 5mno2的質量不變 因為mno2是催化劑所以只是改變化學反應速度,不改變其化學性質和質量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二
實驗題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堿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為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兩步離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采用間接配制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實驗方法: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于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于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于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平行做三次。
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mkhc8h4o4/g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測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cnaoh/mol·l-1
m樣/g
v樣/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ωh2c2o4
h2c2o4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三
1、實驗題目
編組
同組者
日期
室溫
濕度
氣壓
天氣
2、實驗原理
3、實驗用品試劑儀器
4、實驗裝置圖
5、操作步驟
6、注意事項
7、數據記錄與處理
8、結果討論
9、實驗感受(利弊分析)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四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個箭頭表沉淀]+na2so4
氫氧化鈉溶液和加入硫酸銅溶液反應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
cu(oh)2=[等號上面寫上條件是加熱,即一個三角形]cuo+h2o
氫氧化銅沉淀加熱變成氧化銅和水
分為6個步驟:
1):實驗目的,具體寫該次實驗要達到的要求和實現的任務。(比如說,是要研究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的反應狀況)
2):實驗原理,是寫你這次實驗操作是依據什么來完成的,一般你的實驗書上都有,你總結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應方程式)
3):實驗用品,包括實驗所用器材,液體和固體藥品等。 (如酒精燈,濾紙,還有玻璃棒,后兩者用于過濾,這個應該是要的吧。)
4):實驗步驟:實驗書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生成藍色沉淀,再加熱藍色沉淀,觀察反應現象)
5):實驗數據記錄和處理。
6):問題分析及討論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五
組裝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
正確地組裝一套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并做好排水集氣的準備
大試管(ф32mm×200mm)、帶導管的橡皮塞(與試管配套)、酒精燈、鐵架臺(帶鐵夾)、木質墊若干塊、集氣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裝好水)、燒杯(100ml)。
1. 檢查儀器、藥品。
2. 組裝氣體發生裝置。
3. 檢查氣體發生裝置的氣密性。
4. 按照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要求裝配好氣體發生裝置。
5. 在水槽中用燒杯向集氣瓶中注滿水,蓋好毛玻璃片,將集氣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裝置,整理復位。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六
:溴乙烷的合成
:1. 學習從醇制備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鞏固蒸餾的操作技術和學習分液漏斗的使用。
主要的副反應:
反應裝置示意圖:
(注:在此畫上合成的裝置圖)
1. 加料:
將9.0ml水加入100ml圓底燒瓶, 在冷卻和不斷振蕩下,慢慢地加入19.0ml濃硫酸。冷至室溫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攪拌下加入13.0g研細的溴化鈉,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熱,燒瓶燙手。
2. 裝配裝置,反應:
裝配好蒸餾裝置。為防止產品揮發損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卻,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剛好浸沒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熱石棉網上的燒瓶,瓶中物質開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狀物質逐漸蒸餾出去,約30分鐘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無油滴蒸出為止。
加熱開始,瓶中出現白霧狀hbr。稍后,瓶中白霧狀hbr增多。瓶中原來不溶的固體逐漸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黃色。
3. 產物粗分:
將接受器中的液體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后,將下層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卻,逐滴往瓶中加入濃硫酸,同時振蕩,直到溴乙烷變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層分出(約需4ml濃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細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層,將溴乙烷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餾瓶中。
接受器中液體為渾濁液。分離后的溴乙烷層為澄清液。
4. 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餾裝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熱,蒸餾溴乙烷。收集37-40℃的餾分。收集產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卻。無色液體,樣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樣品重9.8g。
5.計算產率。
理論產量:0.126×109=13.7g
產 率:9.8/13.7=71.5%
(1)溶液中的橙黃色可能為副產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餾溴乙烷時,溫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產量因而偏低,以后實驗應嚴格操作。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七
學習重結晶法提純固態有機物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抽濾操作方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們相互分離;
一般過程:
1、選擇適宜的溶劑:
① 不與被提純物起化學反應;
②溫度高時,化合物在溶劑中的溶解度大,室溫或低溫時溶解度很小;而雜質的溶解度應該非常大或非常小;
③溶劑沸點較低,易揮發,易與被提純物分離;
④價格便宜,毒性小,回收容易,操作安全;
2、將粗產品溶于適宜的熱溶劑中,制成飽和溶液:如溶質過多則會成過飽和溶液,會有結晶出現;如溶劑過多則會成不飽和溶液,會要蒸發掉一部分溶劑;
3、趁熱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如溶液顏色深,則應先用活性炭脫色,再進行過濾;
4、冷卻溶液或蒸發溶液,使之慢慢析出結晶,而雜質留在母液中或雜質析出,而提純的化合物則留在溶液中;
5、過濾:分離出結晶和雜質;
6、洗滌:除去附著在晶體表面的母液;
7、干燥結晶:若產品不吸水,可以放在空氣中使溶劑自然揮發;不容易揮發的溶劑,可根據產品的性質采用紅外燈烘干或真空恒溫干燥器干燥,特別是在制備標準樣品和分析樣品以及產品易吸水時,需將產品放入真空恒溫干燥器中干燥;
乙酰苯胺(含雜質):灰白色晶體,微溶于冷水,溶于熱水;
水:無色液體,常用于作為溶劑;
活性炭:黑色粉末,有吸附作用,可用于脫色;
含雜質的乙酰苯胺:2.01g;
水:不定量;
活性炭:0.05g;
m乙酰苯胺=2.01g
m表面皿=33.30g
m表面皿+晶體=34.35g
△m=34.35-33.30g=1.05g
w%=1.05/2.01*100≈52.24%
1、水不可太多,否則得率偏低;
2、吸濾瓶要洗干凈;
3、活性炭吸附能力很強,不用加很多;
4、洗滌過程攪拌不要太用力,否則濾紙會破;
5、冷卻要徹底,否則產品損失會很大;
6、熱過濾前,布氏漏斗、吸濾瓶要用熱水先預熱過;
7、當采用有機物來作為溶劑時,不能用燒杯,而要采用錐形瓶,并且要拿到通風櫥中進行試驗;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八
(含實驗原理介紹):
1.常用儀器的名稱、形狀和主要用途。
2.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1)藥品的取用和稱量
(2)給物質加熱
(3)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
(4)儀器連接及裝置氣密性檢查
(5)儀器的洗滌
(6)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
3.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備及收集
(1)三種氣體(h2、o2、co2)的制備
(2)三種氣體的收集方法
4.物質的檢驗與鑒別
(1)常見氣體的檢驗及鑒別
(2)(2)兩酸、兩堿及鹽的鑒別
5.化學基本實驗的綜合
把握好以上這些知識點的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實驗就要動手,要進入化學實驗室,參與化學實踐的一切活動。在實驗室要觀察各種各樣各具用途的實驗儀器、實驗用品、實驗藥品試劑,各種各類藥品,它們的狀態、氣味、顏色、名稱、使用注意事項。還要觀察各種各類成套的實驗裝置。在老師指導下,自己也應動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種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應有目的地去觀察和記憶。 例如:
①各種儀器的名稱、形狀、特點,主要用途,如何正確使用,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②無論做什么內容的實驗都離不開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練掌握各項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明確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項,且能達到熟練操作的程度。
③還應注意觀察各種實驗現象,這是培養觀察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開始的一步。下面還要進一步詳細說明。
④動手做記錄,因為在實驗活動中感性知識很多,如不做記錄,可能被遺忘或遺漏。這都不利于對實驗的分析和判斷。
(2)如何做好觀察
觀察能力是同學們應具備的各種能力之一,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最直接的手段,學會觀察事物,無論現在或將來都是受益匪淺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對于化學實驗的現象更要求學會觀察,要求:觀察要全面、觀察要準確,觀察要有重點,觀察時還要動腦思考。 ①觀察實驗現象要全面。
一般應包括,反應物的顏色、狀態,生成物的顏色、狀態,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光、焰、聲、色、放熱、沉淀、氣味等變化、反應劇烈的程度等。 例如:將銅絲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銅絲表面由紅逐漸變為銀白色,另一個是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而不少同學只觀察到了銅絲變為銀白色而忽視了溶液顏色的變化,就屬于不全面。進而分析反應本質時,就不深刻,同時,也說明不了生成物中還有硝酸銅藍色溶液存在。
②對于觀察到的現象描述要準確。
注意“光”和“焰”的區別,“煙”和“霧”的區別。 一般情況下,氣體物質燃燒有火焰,而固體物質燃燒沒有火焰而發光。如:氫氣、甲烷、一氧化碳這些氣體燃燒,分別為淡藍色火焰及藍色火焰。硫雖然是固體,但它在燃燒時先熔化進而揮發成硫蒸氣,所以,它在空氣中燃燒火焰為微弱的淡藍色,在氧氣中為明亮藍紫色火焰。固體物質,如木炭、鐵絲、鎂帶等燃燒,分別為發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強光。 “霧”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遇水蒸氣結合成鹽酸小液滴,在空氣中形成酸霧?!盁煛笔侵腹腆w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形成大量的、濃厚的“白煙”,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小顆粒聚集而成的。
③對于實驗現象的觀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
化學實驗現象五彩繽紛,多種多樣,有的現象十分突出而明顯,有些轉瞬即逝,而有些隱蔽不易察覺,觀察時注意抓住反應變化本質的現象。如何才能抓住反應本質的現象呢?為此,實驗前要仔細研究實驗目的、過程,確定觀察現象的重點。 例如,在實驗驗證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時,重點觀察物質是否發生了改變,有否不同于原物質的新物質生成,才是觀察的重點。如將鎂條剪短,說明只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它仍保持了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和富于彈性。但是,把鎂條放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后,產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煙,反應劇烈且放熱,熄滅后生成了白色粉末。這一系列的實驗現象,重點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來鎂帶的白色固體物質,這是一種新物質,這才是觀察的重點,白色固體物質無論從光澤、狀態及彈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來的鎂條,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而發生反應時出現的白光、放熱,則是伴隨化學變化的現象,不是判斷物質變化的本質現象。 ④觀察現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每次實驗后要將觀察到的現象給綜合加以分析,認真思考找到原因進行對比、推理、判斷,然后得出結論,以求對事物深入了解和認識,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對化學學習中出現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⑤正確地記錄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例如:鋅和稀硫酸反應,正確的實驗現象描述如下:試管內有大量氣泡產生,鋅粒逐漸變小,用手握試管感到有些發熱。錯誤的描述說成:“試管內有氫氣產生”。眼睛只能看到氣泡,至于氣泡是什么氣體,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鹽酸溶液,正確的描述應為“溶液變紅”或說“紫色石蕊試液變為紅色”,而不能說“鹽酸變紅”。
1. 操作不當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點燃 等可燃性氣體時,未檢驗其純度或檢驗有誤,造成混入空氣點燃時發生爆炸。
(2)用 時,混入可燃性固體雜質造成加熱時劇烈燃燒發生爆炸。
(3)拿著酒精燈到另一個燃著的酒精燈上點火,或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以及熄滅酒精燈時不用燈帽而用嘴吹,引起燈體內酒精燃燒發生爆炸。
(4)加熱固體物質時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造成試管中出現的水蒸氣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試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熱試管等儀器時,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試干凈、沒有預熱或儀器底部同燈芯相接觸造成炸裂。
(6)加熱 ,用排水法收集,實驗完畢時未先移去導管后撤燈,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試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進行加熱或稀釋濃硫酸等實驗,造成量筒炸裂。
(8)做細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時,沒有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致使集氣瓶炸裂。
2. 操作不當造成藥品污染
(1)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沒有塞上一團棉花,高錳酸鉀顆粒進入導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膠頭滴管分別取用不同藥品時,在使用中間沒有將其擦試或洗滌干凈,造成試劑的污染。
(3)藥品用量過多,使產生的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如硫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
(4)做實驗時,試劑瓶塞張冠李戴。如將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鈉的滴瓶口上,造成藥品污染。
(5)傾倒液體時,瓶塞沒有倒放,標簽沒有對著掌心,造成液體里混入雜質,標簽被腐蝕。
(6)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用濃鹽酸使得生成的氣體中含有氯化氫氣體等雜質,影響實驗的現象。
(7)一些易與空氣中的 等反應的藥品,保存不夠嚴密,致使變質。
3. 操作不當引起實驗失敗或出現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沒有正確讀數,造成量取的液體體積同實驗要求有偏差,致使實驗不夠成功。
(2)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時,天平的使用有誤,如將物品與砝碼放反,致使最終配制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有誤。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將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氣瓶內沒有灌滿水,造成氣體不純。
(4)做 實驗中,過早停止通入 。
(5)過濾時操作沒有遵循“一貼、二低、三靠”,致使過濾后的液體仍然渾濁。
4. 其他方面操作不當引起的后果
(1)連接儀器時,把玻璃管插入帶孔橡皮塞內,玻璃管沒有沾水或沒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斷,刺傷手掌。
(2)使用膠頭滴管時,將膠頭滴管伸入到容器內,并觸及容器內壁,造成藥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氣體時沒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使得裝置漏氣而收集不到氣體。
(4)用蒸發皿蒸發或濃縮溶液時,沒有用玻璃棒攪拌,造成局部過熱,液滴飛濺。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九
1.了解熔點的意義,掌握測定熔點的操作
2.了解沸點的測定,掌握沸點測定的操作
1.熔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點,利用測定熔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2.沸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點,利用測定沸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1.尿素(熔點132.7℃左右) 苯甲酸(熔點122.4℃左右) 未知固體
2.無水乙醇 (沸點較低72℃左右) 環己醇(沸點較高160℃左右) 未知液體
溫度計 玻璃管 毛細管 thiele管等
1.測定熔點步驟:
1 裝樣 2 加熱(開始快,低于15攝氏度是慢,1-2度每分鐘,快到-熔點時0.2-0.5攝氏度每分鐘)3記錄
熔點測定現象:1.某溫度開始萎縮,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現 3.全熔
2.沸點測定步驟:
1 裝樣(0.5cm左右) 2 加熱(先快速加熱,接近沸點時略慢,當有連續汽泡時停止加熱,
冷卻) 3 記錄(當最后一個氣泡不冒出而縮進是為沸點)
沸點測定現象:剛開始有氣泡后來又連續氣泡冒出,最后一個氣泡不冒而縮進。
熔點測定結果數據記錄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沸點測定數據記錄表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平行試驗結果沒有出現較大的偏差,實驗結果比較準確,試驗數據沒有較大的偏差。但在測量環乙醇的時候由于溫度過高導致橡皮筋脫落,造成試驗幾次失敗,經過重做實驗最終獲得了較為準確的實驗數據。測量未知固體熔點時由于前一個測的是苯甲酸,熔點較高,而未知固體熔點較低,需要冷卻30攝氏度以下才可進行實驗,由于疏忽溫度未下降30℃就進行了測量,使第一次試驗失敗,之后我們重新做了該實驗也獲得了比較滿意的實驗結果。
1 加熱溫度計不能用水沖。
2第二次測量要等溫度下降30攝氏度。
3 b型管不要洗。
4 不要燙到手
4 沸點管 石蠟油回收。
5 沸點測定是不要加熱太快,防止液體蒸發完。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
1.了解復鹽(nh4)2so4·feso4·6h2o的制備原理;
2.練習水浴加熱、過濾、蒸發、結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3.學習fe3+的限量分析方法—目視比色法。
[教學重點]
復鹽的制備
[教學難點]
水浴加熱、減壓過濾
[實驗用品]
儀器:臺秤、錐形瓶、水浴鍋、布氏漏斗、吸濾瓶
試劑:(nh4)2so4(s)、3 mol·l-1h2so4、10%na2co3、95%乙醇、1.0 mol·l-1kcns、2.0 mol·l-1hcl、0.01
mg·ml-1fe3+標準溶液、鐵屑或還原鐵粉
(nh4)2so4·feso4·6h2o(392)即莫爾鹽,是一種透明、淺藍綠色單斜晶體。由于復鹽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組成中的每一個組分的溶解度都要小,因此只需要將feso4(152)與(nh4)2so4(132)的濃溶液混合,反應后,即得莫爾鹽。
fe + h2so4= feso4+ h2↑
feso4+ (nh4)2so4+ 6h2o = (nh4)2so4·feso4·6h2o
1.硫酸亞鐵銨的制備
(1)簡單流程:廢鐵屑先用純堿溶液煮10分鐘,除去油污
fe(2.0g) + 20 ml3mol·l-1h2so4水浴加熱約30 min,
至不再有氣泡,再加1 mlh2so4
↓趁熱過濾
加入(nh4)2so4(4.0g)小火加熱溶解、蒸發至表面出現晶膜,冷卻結晶
↓減壓過濾
95%乙醇洗滌產品,稱重,計算產率,檢驗產品質量
(2)實驗過程主要現象
2.硫酸亞鐵銨的檢驗(fe3+的限量分析—比色法)
(1)fe3+標準溶液的配制
用移液管吸取0.01 mol·l-1fe3+標準溶液分別為:5.00 ml、10.00 ml和20.00 ml于3支25 ml比色管中,各加入2.00 ml 2.0 mol·l-1hcl溶液和0.50 ml 1.0 mol·l-1kcns溶液,用含氧較少的去離子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得到25.00 ml溶液中含fe3+0.05 mg、0.10 mg、0.20 mg三個級別fe3+的標準溶液,它們分別為ⅰ級、ⅱ級和ⅲ級試劑中fe3+的最高允許含量。
(2)試樣溶液的配制
稱取1.00 g產品于25 ml比色管中,加入2.00 ml 2.0 mol·l-1hcl溶液和0.50 ml 1.0 mol·l-1kcns溶液,用含氧較少的去離子水稀釋至刻度,搖勻。與標準色階比較,確定產品級別。
(3)實驗結果:產品外觀產品質量(g)
產率(%)產品等級
1.第一步反應在150 ml錐形瓶中進行,水浴加熱時,應添加少量h2o,以防feso4晶體析出;補加1 mlh2so4防止fe2+氧化為fe3+;
2.反應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氣,應注意通風;
3.、熱過濾時,應先將布氏漏斗和吸濾瓶洗凈并預熱;
4.第二步反應在蒸發皿中進行,feso4∶(nh4)2so4= 1∶0.75(質量比),先小火加熱至(nh4)2so4溶解,繼續小火加熱蒸發,至表面有晶體析出為止,冷卻結晶,減壓過濾。
1.在蒸發、濃縮過程中,若溶液變黃,是什么原因?如何處理?
答:溶液變黃是因為酸少,fe2+變氧化為fe3+(黃),處理方法是在溶液中加fe屑,轉為綠色溶液后,再加1 mlh2so4.
產率偏低:(1)熱過濾時,部分產品流失;(2)反應不充分。
產率偏高:(1)出現fe3+后又加fe屑;(2)可能含部分(nh4)2so4。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一
(1) 在試管中加入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2) 加熱實驗(1)的試管,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3) 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錳 ,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4) 待實驗(3)的試管內液體不再有現象發生時,重新加熱3ml5%的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該步驟實驗可以反復多次)
(5) 實驗后將二氧化錳回收、干燥、稱量。
實驗編號 實驗現象 現象解釋
(1) 木條不復燃
(2) 木條不復燃 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沒足夠的o2試木條復燃.
(3) 3h2o2產生大量氣泡 木條復燃 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條復然
(4) 新加入的h2o2產生大量氣泡 因為mno2繼續作為催化擠的作用!h2o2繼續分解
(5) 5mno2的質量不變 因為mno2是催化劑所以只是改變化學反應速度,不改變其化學性質和質量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二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堿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h2c2o4為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兩步離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采用間接配制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于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于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于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平行做三次。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mkhc8h4o4 /g始讀數
終讀數
結 果
vnaoh /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 果
cnaoh /mol·l-1
naoh /mol·l-1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測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cnaoh /mol·l-1
m樣 /g
v樣 /ml20.0020.0020.00
vnaoh /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 果
ωh2c2o4
h2c2o4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實驗結果與討論:
(1)(2)(3)……
結論: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篇十三
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通過實驗,探究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金屬鈉、鎂條、鋁片、砂紙、濾紙、水、酚酞溶液、鑷子、燒杯、試管、剪刀、酒精燈、火柴。
1.實驗步驟
對比實驗1
(1)切取綠豆般大小的一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燒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將金屬鈉投入燒杯中。
現象: 。 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
(2)將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放入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
現象: 。 然后加熱試管,現象: 。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對比實驗2
在兩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和一小塊鋁片,再向試管中各加入2mol/l鹽酸2ml。
現象: 。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實驗結論:
1.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有哪些?
2.元素金屬性強弱與元素原子結構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