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感悟,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務人員綜合培訓的個人心得感悟篇一
此次培訓我們請來了省醫院的專家和哈醫大的老師,同時還有我院核磁科的專家和呼吸科的主任為鄉醫們進行講課,老師們精彩而專業的講課為鄉醫解答了許多疑難的問題,讓他們滿載收獲。
衛生局采取三項措施確保鄉醫培訓工作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
一是加強領導。鄉鎮衛生院成立鄉醫培訓領導小組,衛生院院長為組長,做到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健全考勤制度,嚴格培訓紀律,力爭使參加培訓的鄉村醫生達到100%,確保培訓人員按規定要求時間參加培訓。我院院長是培訓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于不按時參加培訓,不認真學習人員,給予一定的處罰,并報衛生局備案,對于屢教不改者,年終考核為不合格,取消其鄉醫資格。
二是保證學習質量。參加培訓人員必須認真聽講,做好記錄,遵守培訓紀律,確保培訓取得實效。
三是加大監督力度。衛生局將培訓點進行巡回監督檢查,發現培訓班點人員不齊,培訓紀律松散,追究鄉鎮衛生院院長、培訓點負責人責任,并予以通報批評,情節較為嚴重,造成一定影響的要給予紀律處分和處罰。鄉醫培訓工作結束后,各培訓點要向市衛生局上報培訓工作總結。
此次鄉醫的培訓非常的成功,我們相信第二期的培訓會更加的圓滿,這樣的工作以后要多加開展,為提高我縣鄉醫的專業水平多努力。同時也要就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更積極主動的推動鄉鎮文化的發展,真正的做到位百姓謀福利!
醫務人員綜合培訓的個人心得感悟篇二
為切實推進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加強農村在崗鄉村醫生培養,提高鄉村醫生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逐步實現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的轉化,南咀衛生院立足于農村醫療衛生的實際需要,建立了完善的鄉村醫生培養模式,全方位地為農村和基層衛生事業服務。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所在。為確保鄉醫培養目標的順利實施,南咀衛生院根據學員特點及知識需求情況,在教師配備上選擇基礎知識扎實、實踐技能較強、教學水平較高的“雙師素質型”教師擔任教學培訓任務。衛生院組織教師認真研究成人醫學教育規律,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和教育管理知識,把握成人心理和成人教育特點,開展學員的醫學知識需求情況調查,定期開展教學經驗交流座談會,使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根據鄉醫實際需要,圓滿的完成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培訓的質量。
首先,突出實用、適用、夠用、合用的原則。其次,強調淡化學科意識,強化核心課程、骨干課程,新開適合農村和社區實際需要的課程。再次,突出基層衛生人員的工作特點,強調一專多能。
加強教學科學化管理,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重要保證。南咀衛生院將教學管理工作作為提高鄉醫培訓教學質量的基礎,建立了教學質量保障的基本框架。
一是每次鄉醫培訓前召開一次有明確主題的教學管理工作會議,推進鄉醫教學的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二是嚴格按照醫學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工作計劃,在教學實施中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三是加強教學督導和檢查,確保教師授課質量。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杜絕自由化教學現象。
強化醫德醫風和法律法規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鄉村醫生的必要條件。只有讓醫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愛崗敬業的精神,才能下得去、留得住,才能將所學的醫學理論和實踐技能更好地運用于鄉村的醫學實踐。為此,衛生院要求教師把醫德教育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實用型農村衛生技術人才。
通過這次鄉醫培訓工作使我深刻認識到,鄉村醫生培養不僅是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障廣大農民健康的重要保證,而且對保護農村生產力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培養高素質鄉村醫生是醫學教育責無旁貸的重要使命,只有正視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迫切性,探索出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不斷提高鄉村醫生隊伍的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給農民帶去更好的醫生,帶去更好的醫療技術。
醫務人員綜合培訓的個人心得感悟篇三
根據醫院“1+363”重點工作要求,為進一步強化醫院內涵及文化建設,激發廣大干部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院組織開展系列醫院文化建設專題培訓。9月15日,我有幸學習了韓老師的《醫務人員禮儀培訓》,感觸頗深,現將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隨著現代化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學的發展,嚴格護理管理、完善護理程序、強化護士高度的責任感都是不可缺少的促進要素。然而,貫穿這些要素的其中,護士禮儀已成為當前護理管理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臨床護理工作的內在品質和靈魂。
1.對護士禮儀的認識及語言修養
禮儀是護士的職業形象,儀表端莊、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有助于培養積極的心態,養成高度的自制力和高超的領導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愛戴,并在職業工作中獲得驚人的成績。語言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廣泛運用的一種傳遞信息和交流情感、溝通人際關系的工具,是心靈的聲音,護士美好的心靈要通過言談舉止體現出來,給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從而獲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及安全感。
2.熱情禮貌待人,產生美好的第一印象
患者入院時,當班護士迎上前去,目光正視患者,點頭微笑問候,送患者到病房,讓患者休息,護士作自我介紹,向患者介紹環境、經管醫生、飲食作息并親切的告知患者將為其提供周到的服務,使患者感到親切和溫暖。住院患者由于環境改變和疾病的影響,會有不愉快、不滿甚至憤怒、憂郁等情緒。護士在護理工作中,要充分體現寬容大度、體貼耐心的職業性格,消除患者不穩定情緒,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護理,保持輕松愉快的心境,使患者早日順利康復。
3.規范的言行舉止是與患者溝通的橋梁
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治療時,得體的稱呼使患者感到自然、親切,對老人應用尊稱,年齡和自己相仿的可稱姓名,對兒童可適當運用觸摸以減輕兒童的陌生、恐懼感。護士在與患者交談時,應以平等待人的態度,尊重患者的自尊心,既要使患者感到溫暖、親切,又要保持一定的嚴肅性。如:為患者解除憂慮時,話題可從同情、關心患者的問題談起,誘導患者說出心中的憂愁,護士就能了解患者的心態,給予啟發、引導和鼓勵,用輕松愉快的語言緩解患者愁悶的心緒,獲得與患者溝通的良好關系。
隨著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發展,人們的需求水平在不斷的提高,護士禮儀教育在臨床護理中不容忽視,因此應該將護士禮儀教育貫穿于護理患者的各個環節中,從而提高護理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