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煤礦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怎么寫優秀一
***同志,現年55歲,漢族,1987年12月份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現已離退,在職期間曾擔任***副礦長,分管后勤。
煤礦的效益靠生產,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生產工作是煤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對煤礦來說同樣不可或缺。***同志自從分管***后勤工作以來,就把全身心投入到了煤礦后勤管理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他處處以身作則、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嚴謹負責,為保證后勤工作正常、高效運轉,為生產單位服好務,他多次放棄休息日、節假日,整天以礦為家,忙碌在礦內每個后勤工作的現場。為解決工作之中出現的難題,他多次深入到現場進行調研,召開現場辦公會,以最快的速度解決發生的各種問題。
為了培養自己的業務能力,他自學了經營管理、國家的法律法規等相關的知識和技術,為更好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煤礦的領導班子成員之一,在實際的工作中,他積極配合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堅持民主
決策制度,務實求嚴,堅持原則,齊心協力為***的發展獻計獻策,勤奮工作。
***同志理論基礎扎實,工作經驗非常豐富,善于理論聯系實際地解決問題。在日常工作中,他多次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即解決了工作中的各種難題,有為企業節約了開支。同志來自生產一線,他不僅善于管理,而且對生產工作也非常熟悉,他深深知道做好后勤工作是對生產工作的有力保障,因此,他多次帶領各后勤單位的有關負責人到其他兄弟單位調研、考察‘學習兄弟煤礦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取長補短,把后勤工作做到最好。
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在工作中解決問題。他常說“自己之事勿侯他人,今日之事勿候明天” 。“工作要有責任心,要有創造性”。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給職工營造一個優美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他深入到群眾之中,了解職工的想法,并在會上提出了建議,對職工澡堂、餐廳和宿舍進行了全新的改造,確保全礦職工能有一個良好的休息和就餐場所,同時大面積對礦區和生活區進行了綠化,營造出花園式的工作、生活環境,給礦區增添了美麗的風景。
在與礦所在地地企之間的問題上,由于地企關系比較復雜,幾年來,包括道路運輸、農用地塌陷等問題,就給礦上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為此,他提出了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地企雙贏的思路,并為此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保證了礦方的正常生產、運營,同時也維護了周邊農村村民的利益。
工作中的他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一絲不茍,而生活中的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為企業做貢獻,最大限度的做好每一項工作,充分體現了***同志作為一個中共黨員、一個煤礦管理者的人生價值觀。
煤礦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怎么寫優秀二
——同地北杏莊煤業有限公司 張智達
張智達,43歲,1969年出生,1989年參加工作,2010年6月調入到同地北杏莊煤業有限公司通風區工作,現為通風區副區長。
人人都說煤礦苦,但他卻以苦為榮;人人都說煤礦險,但他參加工作就一直奮戰在井下第一線。黑黑的臉膛映襯出他憨厚樸實的性格,滿是老繭的雙手訴說著他礦山的傳奇。寒來暑往,冬去春回,青春歲月換得兩鬢斑白;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煤礦工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
1989年,20歲的他帶著對礦山的好奇與憧憬,由機電的一名工人,曾多次榮獲礦“生產先進者”的老師傅帶到井下場子面,成為一名煤礦工人。當時,由于地質條件復雜和生產工藝落后,生產方式基本上是半機械半人力,作業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感受到了工作條件的艱苦。一個班下來,身子骨累得像散了架一樣,回到家里,他悶悶不樂,對父親說不想干了,這個工作太累了。父親對他說:“孩子,一定要堅持住,可不能怕吃苦。我當年工作的時候,哪有什么機械化啊,全憑的是手啊!再說你看你的師傅,他
們不也是和你一樣干活嗎!”是個懂事的孩子,他理解父親話語里的含義。憑著他不服輸的性格,從此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來。他以師傅為榜樣,用他們吃苦耐勞、敬業奉獻的精神默默地激勵、鞭策著自己。工作中沖在最前頭,臟活累活搶著干,從不計報酬,更沒有一句怨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終于成為機電隊精英。
23年來,他憑著對礦山的無比熱愛,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決心和毅力,在煤礦上一干就是23年。他,就是煤礦通風區副區長,干一行愛一行扎根礦山無怨無悔。
1996年是馬口礦舉步維艱的一年,受各種條件的影響,總量規模不足,經營形勢嚴峻,簡單再生產難以維系,工人原本不高的工資還常期拖欠,一年中僅能開幾個月的工資,職工情緒都很低落,很多人都離開了企業,到地方小井上班去了,可卻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的一個朋友勸他說:“現在礦上都開不出工資了,你的技術這么好,何必窩在礦上呢?到哪個小井不比礦上開的多啊!別在礦上干了,趕緊走吧!”他雖然知道朋友是出于好心,可是卻不領情,對朋友說:“兩師傅培養了我這么多年,現在工作剛干出了點樣子,我不能辜負師傅們對我的教育;礦上的困難肯定是暫時的,我相信總有一天會渡過難關好起來的,再說,你只想著掙錢多,小井的安全有保障嗎?萬一出了什么事情,老婆、
孩子怎么辦?”朋友認為他不知好歹,被他的一席話氣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勸過他說下小井的事。
2010年調入通風區做一名瓦檢員,自2006年集團公司董事長吳永平提出了“人人都是通風員”的安全新理念,并提出了井下員工“人人都是通風員”的標準,要求井下員工“人人都是通風員,人人都負通風責”。這一理念的提出他深刻的認識到煤礦“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對“一通三防”工作不僅細致用心,而且對自己發現的通風設施、通風設備的損壞或破壞都及時上報后并處理。在調入同地北杏莊煤業有限公司后,對“一同三防”工作更加提高了警惕性。本著集團公司“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價值觀,“人人都是通風員”的安全理念,認真踏實,勤勤懇懇,經常深入一線,抓違章、查隱患、堵漏洞,沒有節假日,更無休息日。他充分利用任何閑暇時間,大量翻閱礦井文獻資料,積極認真領悟煤礦三大規程操作釋義,手抄礦井各專業知識筆記本達3本有余,同時也影響了其他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由于部分員工對通風知識的缺乏,盲目工作,對通風設施的管理不重視,對風筒的吊掛不規范,對監控的不到位,經常受到他嚴厲的批評與耐心的教導,因而逐步加深了員工對“一通三防”的認識和安全意識。經過多年對監控、防塵、瓦斯管理等的細心揣摩,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
最終成為了通風區的骨干,在2010年6月成為北杏莊煤業有限公司通風區的一名副區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二十幾年來,他在礦井中留下勤勞的足跡,奉獻了火熱的青春,在這片土地上譜寫了燦爛的人生篇章。
搏擊煤海 彰顯本色
“做好基層隊組工作就要一絲不茍,兢兢業業,安全不會從天而降,基礎夯實也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堅持不懈付出
, 實實在在的行動”綜采一隊隊長安振勝如是說也是如是做。
安振勝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煤礦工人,大家別看他個不高,可從他身上迸發出的力量卻是驚人的,從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就在礦井一線摸爬滾打,20年來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把自己牢牢擰在在采煤工作崗位上,把激情和青春獻給了他摯愛的采煤事業。從剛開始一名普通的采礦工做起,由于工作表現突出,先后被提升為班組長、副隊長,2011年,他挑起了城峰公司90萬噸礦井技改建設中采煤“龍頭”隊——綜采一隊隊長的重任,對于新整合礦井,綜采設備的安裝和操作是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巨大挑戰。面對員工技術環節薄弱,操作技能不強,再加上工作面地質結構復雜,煤層賦存不高,頂板破碎等諸多困難和不利因素,安隊長沒有退縮和絲毫怨言,全身心投入到安裝一線,仔細研究,反復試驗,設計安裝方案,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全隊員工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廢寢忘食,忘我工作,舍小家,顧大家,有時連續三天兩夜奮戰在現場安裝一線。功到自然成,最后在他帶領下,成百上千噸重的采煤機和采煤支架硬是在時間短,戰線長的條件下實現了安全按時按質
完成并順利完成調試。多年從事煤礦井下工作,安隊長對做好安全工作對煤礦生產的重要性深有體會,他常說“做好煤礦安全是首當其沖,我們每個人都應是安全員,都應為安全使力。”在工作中,他時刻把安全掛記在心頭,牢記“安全第
一、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每個月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深入到井下一線,隨時掌握一線安全工作動態和及時調整員工的工作狀態,把“三違”行為和事故隱患消滅在源頭,做到了隱患排查先行,安全生產跟進。90萬噸新型礦井,先進的采煤設備,需要高素質的熟練操作隊伍,安隊長毫不保留的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員工,嚴格按照質量標準化要求落實各項工作,實施標準化作業,精細化管理,人性化帶隊,多年來,他以精湛的技藝,過硬的本領,頑強的作風帶出了一支技術過硬,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綜采隊伍,自他擔任隊長以來,綜采一隊實現了零傷亡,為公司的安全技改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辛勤的耕耘,執著的追求,換來累累的碩果。2010年,他榮獲凱嘉集團“先進工作者”稱號,2011年,榮獲倡源煤業公司礦井驗收“先進個人”稱號,先后多次被城峰公司評為勞動模范,安全標兵等。
煤礦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怎么寫優秀三
xxx同志自工作兩年來,沒有違過一次章,也沒出過一次工傷,贏得了工友們的稱贊。由于本人成績突出,連續多次被礦評為“安全先進個人”、“十佳安全標兵”、“優秀青安崗員”。
他熱愛礦山,熱愛自己的事業,嚴格遵守礦上的各項
規章制度
,從進礦伊始,他就暗下決心,非學出個標兵,干出個榜樣來。從一個最普通的的運輸工,到掘進工,電工,到崗員,再到崗長,一步一個腳印。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自己首先不做。和同事們同甘共苦,并肩作戰,百米井下隨處都有他的身影。他把崗位安全知識當作是專業技術,無論何時何地,他都虛心地向老師傅們請教各種生產問題。憑著這股子鉆勁,他很快就成為了一名獨當一面的技術好手,“三違”隱患從未逃過他的眼睛,他的這種勤奮學習、肯干鉆研的精神帶動了全隊青年職工的學習勁頭,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全礦團員青年樹立了榜樣。后成為綜合隊一名最年輕的崗長,他牢記崗長職責,大膽管理、認真負責,積極配合隊上搞好當班期間的各項生產任務。 當別人問起他本人,這些年安全工作為啥做得這么好?他總是笑嘻嘻地說:“工作中時時刻刻注意安全”,他本人在職工中是“沒說”的,領導安排干啥活,他就干啥活,不論白天黑夜,不干完決不收“家伙”,大家都說這小伙有股子“牛”勁,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休息。在井下艱苦的環境中,他堅持出滿勤,干滿點,不休工,頭痛腦熱堅持上班,家中的大事小事交給妻子,一心撲在工作中,從未因家庭鎖事誤過工,做到了全年全月出滿勤,干滿點。 xxx同志工作八年來,無論在什么崗位,他的奮斗足跡和精神實質,讓每一個熟悉他的人都被這位年青小伙所感染。“他是一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是一個不計較個人得失、忘我工作的人,是一個團結同志,敢于吃苦的人”,有人這樣評價他。幾年來的摸爬滾打,他和他的工友們練就了吃苦耐勞、敢打硬仗的作風。有一次正在使用的真空磁力開關突然斷電,直接影響到本隊的安全生產,隊領導十分著急,在現場的他沒有驚慌,他認真對開關故障進行分析,他運用所學知識和平時實踐經驗,對開關進行維修,經檢查保險絲負荷不夠是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他更換了新的保險絲,開關又恢復了正常,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生產,受到現場領導和職工的交口稱贊。 xxx同志就是這樣,用自己辛勤的汗水,過硬的技術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堅守本職崗位,默默無聞的做著自己的努力。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煤礦先進工作者 事跡材料
——同地北杏莊煤業有限公司 張智達
張智達,43歲,1969年出生,1989年參加工作,2010年6月調入到同地北杏莊煤業有限公司通風區工作,現為通風區副區長。
人人都說煤礦苦,但他卻以苦為榮;人人都說煤礦險,但他參加工作就一直奮戰在井下第一線。黑黑的臉膛映襯出他憨厚樸實的性格,滿是老繭的雙手訴說著他礦山的傳奇。寒來暑往,冬去春回,青春歲月換得兩鬢斑白;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煤礦工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
1989年,20歲的他帶著對礦山的好奇與憧憬,由機電的一名工人,曾多次榮獲礦“生產先進者”的老師傅帶到井下場子面,成為一名煤礦工人。當時,由于地質條件復雜和生產工藝落后,生產方式基本上是半機械半人力,作業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感受到了工作條件的艱苦。一個班下來,身子骨累得像散了架一樣,回到家里,他悶悶不樂,對父親說不想干了,這個工作太累了。父親對他說:“孩子,一定要堅持住,可不能怕吃苦。我當年工作的時候,哪有什么機械化啊,全憑的是手啊!再說你看你的師傅,他 們不也是和你一樣干活嗎!”是個懂事的孩子,他理解父親話語里的含義。憑著他不服輸的性格,從此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來。他以師傅為榜樣,用他們吃苦耐勞、敬業奉獻的精神默默地激勵、鞭策著自己。工作中沖在最前頭,臟活累活搶著干,從不計報酬,更沒有一句怨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終于成為機電隊精英。
23年來,他憑著對礦山的無比熱愛,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決心和毅力,在煤礦上一干就是23年。他,就是煤礦通風區副區長,干一行愛一行扎根礦山無怨無悔。
1996年是馬口礦舉步維艱的一年,受各種條件的影響,總量規模不足,經營形勢嚴峻,簡單再生產難以維系,工人原本不高的工資還常期拖欠,一年中僅能開幾個月的工資,職工情緒都很低落,很多人都離開了企業,到地方小井上班去了,可卻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的一個朋友勸他說:“現在礦上都開不出工資了,你的技術這么好,何必窩在礦上呢?到哪個小井不比礦上開的多啊!別在礦上干了,趕緊走吧!”他雖然知道朋友是出于好心,可是卻不領情,對朋友說:“兩師傅培養了我這么多年,現在工作剛干出了點樣子,我不能辜負師傅們對我的教育;礦上的困難肯定是暫時的,我相信總有一天會渡過難關好起來的,再說,你只想著掙錢多,小井的安全有保障嗎?萬一出了什么事情,老婆、
孩子怎么辦?”朋友認為他不知好歹,被他的一席話氣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勸過他說下小井的事。
2010年調入通風區做一名瓦檢員,自2006年集團公司董事長吳永平提出了“人人都是通風員”的安全新理念,并提出了井下員工“人人都是通風員”的標準,要求井下員工“人人都是通風員,人人都負通風責”。這一理念的提出他深刻的認識到煤礦“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對“一通三防”工作不僅細致用心,而且對自己發現的通風設施、通風設備的損壞或破壞都及時上報后并處理。在調入同地北杏莊煤業有限公司后,對“一同三防”工作更加提高了警惕性。本著集團公司“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價值觀,“人人都是通風員”的安全理念,認真踏實,勤勤懇懇,經常深入一線,抓違章、查隱患、堵漏洞,沒有節假日,更無休息日。他充分利用任何閑暇時間,大量翻閱礦井文獻資料,積極認真領悟煤礦三大規程操作釋義,手抄礦井各專業知識筆記本達3本有余,同時也影響了其他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由于部分員工對通風知識的缺乏,盲目工作,對通風設施的管理不重視,對風筒的吊掛不規范,對監控的不到位,經常受到他嚴厲的批評與耐心的教導,因而逐步加深了員工對“一通三防”的認識和安全意識。經過多年對監控、防塵、瓦斯管理等的細心揣摩,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
最終成為了通風區的骨干,在2010年6月成為北杏莊煤業有限公司通風區的一名副區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二十幾年來,他在礦井中留下勤勞的足跡,奉獻了火熱的青春,在這片土地上譜寫了燦爛的人生篇章。 篇2:煤礦先進人物事跡材料
是金子在哪里都閃光
——記xxx煤礦修護五隊班長XXX 他,中等身材,淳樸厚道,精明干練,人們敬佩他愛崗敬業,真抓實干的精神,更贊頌他心系安全生產,履行神圣職責的高尚品質。他,一九八四年,從革命老區——大別山區來到淮南煤礦當了一名掘進工,百米井下,苦臟險累,但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在井下一干就是二十八年。二十八個嚴冬酷暑,在崗位默默奉獻,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曾14次被評為“礦標兵”和“局青崗技術能手”,2009年度在淮南礦業集團第一輪大發展中被授予“標兵”稱號,6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他,就是xxx煤礦修護五隊班長XXX。
一、無悔的選擇
1984年,XXX初中畢業的同學,有的進城打工,有的投師學藝,而他選擇了煤礦,從此開始了他的礦工生涯。初來乍到,一切都充滿著新奇:高大雄偉的矸石井,飛速轉動的天輪、一列列滿載烏金呼嘯著奔向遠方的長龍??,年輕人那顆火熱的心被震撼了,望著面前這座沸騰的礦山,XXX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他開始編織勾畫自己多彩的夢??。
然而第一次下井,XXX傻眼了,他那顆興奮的心幾乎冷卻到冰點,視野里安全凝固的黑色,只有礦工們頭頂的礦燈發出的點點亮光,巷道又深又長,工作又臟又累,一班下來,已經累得腰酸腿疼,渾身象散了架一樣。“活兒太累,掙錢不多,又很危 險??”,幾天下來,XXX動了回家的念頭,可他看看身邊正在干活的老工人和自己流過汗掘出的巷道,心里又想,別人能干的活,我為什么不能干,自己年輕,有的是力氣,為什么不能在這里實現理想和抱負呢?這時,帶工的李師傅也看出了他的心思,真誠地對XXX說:“我剛來時,也曾想過走,但憑著年輕人的闖勁硬是留了下來,現在對礦山真有了感情,一天不下井,就覺得缺點什么。小周,現代化建設需要煤炭,煤礦生產建設需要我們掘進工啊”!一席話說的XXX動了真情,波動的心情平靜了下來,他暗暗的下定決心,一定要在煤礦生產一線崗位上干出一番事業來。
從此,他靜下心來,虛心向先進人物學習,鼓足力氣干。每天比工友早下井、晚上井,打眼,放炮、裝車、噴漿、砌碹,班班都在前面干,裝貨別人裝一車,他裝兩車,搬瓦石,別人搬一塊,他搬兩塊。這樣他很快適應了井下的堅苦環境,慢慢地熟悉了這里的一切,也深深愛上了這里的一切。這樣一干就是二十八年,從門外漢到熟練工,從熟練工到技術能手,生產骨干,班長,始終以忘我的奉獻精神默默工作著。1993年以前,他一家三口住在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棚戶區,夏不避暑,冬不御寒,下了班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在那樣的堅苦的環境里,他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月月出滿勤,一年365天,他幾乎沒有休息日和節假日,只知道一個勁地上班,工作,別無他求。別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傻,不知道照顧自己,XXX回答的很簡單:“干煤礦事業,是我的選
擇,在這里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價值。”
在現代化礦井的生產建設中,技術是關鍵,掘進、開拓的每一道工序都離不開技術,干活不得法,多出力還干不好。一開始的時候,XXX還是個毛里毛糙的小伙子,只知道出笨力氣。在工作中,他不怕苦和累,臟活、累活、險活搶著干,然而干著干著,他漸漸地感到掘進工不僅需要干勁,更需要技術,就連看似打眼、錨網、噴漿??,一類的活,老工人干得得心應手,穩當利索,而自己卻碰手碰腳,累了一身汗還不出活,XXX感到了壓力,感到了距離,壓力就是動力,距離就是時間,從不服輸的XXX憑著干就要干好的信念,踏上了艱難的探索和學習之路。他主動拜老工人為師,刻苦鉆研技術,上井下井總是跟在老師傅后面,形影不離。師傅打眼,他幫扶著鉆桿,學習鉆孔的定位和角度,師傅拌料,他幫扛水泥,黃砂,掌握材料配比,憑著這種勤學習好問的勁頭,他很快掌握了操作要領。巷道錨噴,他材料配比合理,拌合均勻,粉塵、回彈率低,把漿全部噴到巖面上,不僅提高了混凝土強度,而且降低了材料消耗。
二、執著的追求
XXX常說:“我既然進了煤礦的大門,就要把全部精力獻給煤炭事業。”二十八年來,與他一起進礦的大都調離了生產一線,卻沒有動搖他扎根生產一線的決心,從工人到班長,從干掘進開始到干巷修,不論放在哪里都閃閃發光。
1988年,他擔任了班長,作為“兵頭將尾”,XXX感到責任
更大,擔子更重了,因而對自己的要求更嚴了。在XXX看來,井下采場好比戰場,如果整個隊伍素質不高,靠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打勝仗的。工作之余,他把多年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和井下專業知識,技能全部用在“傳、幫、帶”上。2010年,礦上新組建一支巷修隊,領導讓他帶一個班,面對新人新面孔,他以兄長,朋友的身份與他們交朋友,給他們講煤礦光榮傳統,講人生價值觀,講身邊優秀黨員、勞模標兵愛崗敬業的事跡,并在工作、生活、學習上把自己和他們“捆”在一起,鼓勵和引導他們積極向上,在井下現場手把手地教新工人巷修技術及工具維修技術,“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連班里幾名“搗蛋”的小青年,從敬佩他的人品、技術開始,漸漸和他一樣迷上技術知識和崗位練兵。XXX在領導的支持下,組織了一支學技術攻關小組,以當初三、五個發展到全隊現在30余人。業余時間,本單位安教室成了他們的活動場所。有位有力氣不愿出、有技術不愿學、有師傅不愿帶,領導見了直搖頭的小青年,不僅在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上有了較全面的掌握,而且成了班里的生產骨干。他們班中多數人在技術比武中獲過獎,取得過好成績,并有一人聘為掘進工人技師,三人獲得礦青工比武第一名。
2011年,XXX與巷修五隊技術人員一起,研究了《砌碹支護軌道下的拆碹注漿》新方法,用拆碹噴漿隔斷的辦法阻止跑漿,然后對拆碹進行噴漿。這樣,漿液被噴漿截住了,這一辦法在該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卻明白“安全是最大的福利,安全是最大的效益”這個道理。他常警示自己:“井下工作與自然災害做斗爭,必須處處小心、步步謹慎,防事故如防敵人,啥時候都要繃緊安全這根弦。”28年來,他時刻把“安全”二字銘記在心。他所帶的班組28年來從沒發生過事故。
三、無私的奉獻
1993年,XXX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他站在黨旗下莊嚴地舉起右手向黨旗宣誓時,他就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為了表達自己內心對黨感激之情,他堅持約法三章。一、嚴于律己。帶頭搞好安全生產;二、不脫離勞動,按章操作。他這樣定的,也是這樣做的。當班長二十多年如一日,言傳身教。班班帶頭干,哪里有重活,哪里有高技術活,他就出現在哪里。去年,李嘴孜煤礦-400米西三采區副井隔斷墻施工時,冷風刺骨且灰塵大,一般人在這里撐不了一、二個小時,就要換人,而他在這里一干就是一個圓班,始終堅持在迎頭,隨著澆注高度的不斷增加,空間逐漸變小,他側身鉆進迎頭,雙膝跪著揮舞雷動棒、震動著混凝土,為保證質量,他一絲不茍,精心操作。在他的帶領和感召下,全班團結一致,奮力拼搏,沒有一個打退堂鼓的,并且提前7天完成任務,效益在全礦名列前茅。
【煤礦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怎么寫優秀4篇】相關推薦文章:
2022年抗疫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范文5篇
最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觀后感4篇
優秀團干部申報事跡材料怎么寫優秀五篇
優秀團干部申報事跡材料怎么寫優秀6篇
人口普查先進集體事跡材料怎么寫優秀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