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廣西概況導游詞篇一
憶昔亭 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壯土墓旁, 1946年建。以紀念抗日陣亡將士, 撫今憶昔, 吸取血的教訓, 亦名紀忠亭。高7.5米, 寬5.3米, 長4.2米, 面積22.26平方米, 為磚柱、單檐、尖頂、青瓦、方形的仿古亭, 中有石桌凳供憑吊憩息。
普陀精舍 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門“超塵凈境”后的山坡上。原為普陀寺舊址, 1959年拆除全部舊建筑, 重新修建, 更名“普陀精舍”。精舍為紅柱、粉墻、硬脊、翹檐、坡頂、綠瓦的2層樓閣式建筑。1層長17.3米, 深12米, 2層長度略小, 總建筑面積約為400平方米。正屋開敝, 樓上四面開窗, 上有觀景廳。普陀巖崖壁前的天然石屏, “超塵凈境”山門、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萊等一組錯落有致的建筑, 形成封而不閉的多變格局, 登樓觀賞, 城市風光、山林奇趣, 各呈勃勃生機。
普陀石林 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 高9米, 面積約150平方米, 呈不等邊多邊形。相傳, 唐代地方官員在這里選石進貢朝廷, 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愛, 視為“瑞石”, 鐫刻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于其上, 錢藏宮中。李靖出任桂州總管時, 唐太宗囑咐他考查“瑞石”產地, 得悉產于普陀山, 敕命建慶林觀, 并御書“慶林觀”賜額。普陀石林, 林峰嶙峋, 突兀崢嶸, 最為奇美, 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小逢萊 園林建筑。在普陀山半山腰, 普陀精舍前, 普陀石林左側, 建于光緒十八年(1892)。為亭閣式長廊, 紅柱、坡頂、青瓦, 長16米, 寬6米, 頂高6.5米, 建筑面積96平方米。廊西有矮圍墻, 可憑欄眺望城東佳景。山墻上有“小蓬萊”匾額, 亭柱分懸著名教育家馬君武聯句: “城中佳境, 常繞夢魂, 嘆半世飄零, 遂與名山成久別; 嶺表舊都, 屢經離亂, 望故鄉英俊, 共籌長策致升平。”
博望亭 在普陀山天璣峰半山坳上, 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8柱、單檐、翹角、綠瓦、長方形仿古亭, 寬約4米, 長10余米, 面積40平方米左右。亭建于山脊, 與米, 深180米, 面積20__平方米。宋南西路經略安撫使曾布, 性喜訪奇, 元豐二年(1079)發現并開發, 辟為景點。宋劉誼《曾公巖記》詳載其事。曾公巖是個迷人的山體地勢配合, 宜于近觀遠眺山前山后景物, 俯仰顧盼, 處處入畫。
棲霞亭 在普陀山四仙巖口。始建于宋, 名“簪帶”, 劉克莊《簪帶亭》有“上列青林杪, 憑欄盡桂州”之句·清代重建 后易名“倚嵐”, 后改“碧虛亭”, 毀于抗日戰火。抗戰勝利后在原址建“棲霞亭”。1979年再新建, 沿用“棲霞”之名。亭有月門, 又稱“步月亭”。亭為兩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單檐方亭、面積25平方米。底層作售票處, 上層為觀景亭。游人上下, 若穿云步月, 與碧虛閣對應。渲染了“天上人間”的意境。
玄武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 與白鶴洞相連。洞口向西北, 高5~6米, 寬2~15米, 深21米, 面積230平方米。洞呈喇叭形, 前大后小。洞中有全真觀, 為元代所建, 明改名真武閣, 后因避諱又改為玄武閣, 洞亦更名玄武洞。玄武客早廢, 抗戰勝利后重蓋, 1989年拆除原格, 重新修建。一偏一正, 分別為45、100平方米的仿古混凝土結構, 飛角、單檐, 高6.5米。偏客南向, 正閣西向, 均有“玄武閣”匾額。從偏閣登10數級石階, 達正閣, 為8柱大廳, 前可憑欄眺望普陀山麓秀色, 后通白鶴洞,經四仙巖, 達名聞遐邇的七星巖。透過閣樓南窗, 可以看見明代浮雕《龜蛇合一》。
玄武, 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水神, 后為道教所信奉, 同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方四神, 其形象為龜或龜蛇相纏。這座浮雕, 巧妙地利用巖石的天然色澤, 雕成青灰色的龜、淡紅色的蛇的玄武形象。龜, 水母類, 披甲, 有防御水火刀兵之意, 表達了人民群眾追求安定吉祥的愿望。
白鶴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間, 與四仙巖、玄武洞相連。洞高3~4米, 寬6~7米, 深23米, 面積150平方米, 呈圓管形。洞壁石紋如白鶴飛翔, 洞中一石柱, 如鶴腿, 故有白鶴洞之稱。白鶴洞是從普陀巖、玄武洞進入七星巖的必由之路, 地勢較高而曲折, 且洞內幽暗, 通過時自卑而高、由明轉暗, 再出敝亮的四仙巖, 給人以變幻無窮的神秘感。
廣西概況導游詞篇二
各位游客:
你們好!我是導游員×××,你們可以叫我××,而旁邊這位呢是我們本次旅途的“要塞”——王師傅司機,他已經跑遍我們玉林的每個角落,所以到了這里,你們無須擔心入夜不知歸途了。在此,我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希望我的服務能給大家帶來一段美好的享受。
好了,大家在到來玉林之前,有沒有聽說過這么一句“嶺南美玉,勝景如林”呢?如果沒有,我再重復一次,你們可聽好了。“嶺南美玉,勝景如林”,好了,大家看出這兩句話有什么端倪沒有?對了,就是每句話的最后一個字“玉”和“林”字就構成了我們現在所站的土地的名稱——玉林了。而玉林名稱又是怎么得來的呢?早在公元996年,玉林州治設于南流縣,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所以玉林又稱“千年古州”。它就像一扇屹立在我們面前的銅古大門,而我則似一把鑰匙,各位游客呢則是最尊貴的嘉賓了,請大家隨著我,跨過這扇大門,領略我們玉林的千年文化。 玉林是1997年4月成立的地級市,現轄玉州、福綿、北流、容縣、博白、陸川、興業7個縣(市)區,共118個鄉鎮,總面積12838平方公里,總人口580多萬人,有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近100萬人,是廣西最大的僑鄉。
玉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貌為丘陵盆地,而玉林呢又有著“葫蘆寶地”之說。為什么說是葫蘆寶地呢?這又說到我們玉林的地理位置了,它位于廣西東南部,毗鄰廣東、海南,前臨香港、澳門,背靠大西南,是桂東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大西南地區出海的重要便捷通道之一,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點,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接點,是中國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結合部,具有“承東啟西”的相對區位優勢;而在 03年的非典中,玉林沒有發現一例疑是病人,更是一塊凈土;而又在這些年來,沒有旱災和洪水,致使玉林的種植得到了豐收。素有全國 “荔枝之鄉”、“桂圓之鄉”、“沙田柚之鄉”的美稱,桂油、八角、松香響譽中外,瘦肉型豬、三黃雞聞名港澳市場;非金屬礦產資源特別豐富,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易開發,其中高嶺土儲量位居廣西第一。你們說,玉林能不稱為“葫蘆寶地”嗎?
改革開放以來,玉林成為區內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市之一。先后榮獲“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等稱號。特別是今年11月,玉林中小企業商機博覽和玉林市旅游美食節的成功舉辦,使玉林的旅游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玉林旅游產業也駛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有國家級景區3個,自治區級景區9個,正在開發或尚未開發的景區點100多個,旅行社18家,星級飯店22家,各類飯店、旅館200多家。
說到這,大家就不用愁“玩無處,住無所,吃無物”了。那先說我們的玩吧,今年玉林評出了“十大景觀”分別為云天浩宇(云天文化城)、真武杰構(容縣真武閣)、勾漏洞天(北流勾漏洞)、都嶠圣境(容縣都嶠山)、容山疊翠(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謝魯山莊(陸川謝魯山莊)、龍泉獻瑞(興業龍泉巖)、宴石丹霞(博白宴石寺)、溫泉浴日(陸川九龍溫泉山莊)、銅石天印(北流銅石嶺)。其中又以“三大品牌”作為玉林旅游形象最寫實的賣點,大家有時間不妨親身體驗一下。那“三大品牌”又是指哪些呢?第一大品牌就是“十大景觀”里的云天浩宇(云天文化城)了,它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單體建筑,總面積14萬平方米,匯集了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展現了精美絕倫的石雕、木雕、銅雕藝術和中國古建筑精華,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博物館;第二大品牌就是“十大景觀”里的容山疊翠(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了,它位于桂東南第一高峰,海拔1275.6m,俗稱南方西岳,那里有三大特色:美麗的歐洲異域風光、別具一格的大容山野菜、健體美容的天然藥膳會讓你們留戀忘返;第三大品牌則是容縣“三名”景區,是“十大景觀”里的“真武杰構”、“都嶠圣境”,而還有一名呢?不知在座的各位可有人知道是什么呀?在回答前,我想先告訴大家,所謂的“三名”是指“名山名樓名人”,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的名山是道教二十洞天的都嶠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自然景觀優美,佛、道、儒三教合一,曾有九寺十三道觀的豐厚宗教文化底蘊,而那里的坐佛山上的金“佛”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真跡,通高108米,寬82米,堪稱中國摩崖壁刻之最。名樓是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真武閣,以奇為美。全閣高三層,二樓4根內柱懸空,為杠桿式純木結構, 430多年從未修葺過,所以被譽為“天南杰構”,“活著的古建筑”。
好了,現在請大家來回答我,到底“名人”是指誰呢?而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又是誰呢?“楊貴妃楊玉環”!對了,就是楊貴妃,說到這,也許大家又會執疑,那么多地方都聽說有楊貴妃,是不是冒牌的呀?其實呢,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東西南北各有一個,東有西施,西有貂嬋,北有昭君,南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貴妃了。我們這里的貴妃是指她7歲以前生活在玉林容縣十里鄉楊外村的時候,所以也就稱之為“丫頭貴妃”。
聽完了這么多,大家可心動了沒?但別急,我們還有更加美妙的在后面。 人常說“民以食為天”,而在座的各位,不知道又有誰知道玉林在“吃”方面最有名的又是什么呢?我想大家都不外乎會說“玉林牛巴”、“牛丸子”、陸川烤乳豬、容縣紅燒豆腐等,而我現在要向大家推薦的是除了剛才所說的,在今年8月份這樣子,玉林評出的農家釀鯪魚、福綿鴨、博白黃欖空心菜、玉林扣肉、容州紅菇雞湯、玉林地羊扣等 “十大特色菜”,玉林牛腩粉、手撕牛肉、蜜汁紅薯、酥肉地豆、鮮蝦腸粉、海鮮大肉田螺、桂花銀蝦餃等“十道特色小吃”。而我還特別地說一下我們容縣的沙田柚,更是有著“天然罐頭”之稱。大家聽了這些是不是有流口水的沖動呀?如果大家還真的沒有嘗過,我不妨推薦大家趁此機會大飽口福一頓了!
好了,千年古州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大家能在玉城里擁有一份美好的回憶,同時,××也希望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更是常有空出來走走,而玉林這邊永遠有著一個叫××的丫頭在為大家祝福,也永遠樂意為大家奉上最真誠的服務!謝謝大家!
廣西概況導游詞篇三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北海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北海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位于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1°29′~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口市147海里。市區南北西三面環海,有潿洲(24.74平方公里)、斜陽(1.8平方公里)二個海島,潿洲距市區大約20.2海里。
北海市與海南省隔海相望,鄰近東南亞諸國,背靠大西南云貴川諸省,處于大西南、海南及東南亞的中樞位置,地理位置優越。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957平方公里。
北海市因市區北面瀕臨海而得名,始見于清康熙初年,清嘉慶年以來沿稱為市。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辟為通商口岸。1949年12月4日解放,當時為鎮,歸合浦縣管轄,1951年1月改為廣東省轄市,同年5月委托廣西領導,1952年3月正式劃歸廣西,1955年5月重歸廣東,1956年降為縣級市,1958年降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1959年改為縣級鎮,1964年恢復為縣級市,1965年6月又劃歸廣西。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旅游對外開放城市。1983年10月恢復為地級市。1984年4月被國務院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土地:耕地總面積78643公頃,農民人均1.16畝,其中水田51911公頃,占耕地面積的66%,旱地26732公頃。
地貌:地勢從北向南傾斜,東北、西北為丘陵,南部沿海為臺地和平原。市區海濱平原土地占總面積70%以上,土質由砂質粘土、砂礫構成,地層結構穩定,承壓力強,一般為18~25噸/平方米。海洋灘涂約占市區土地總面積20%左右,這種土地耐力較低,為12~16噸/平方米。平均海拔10~15米。最高峰554米(五點梅),市區最高點120米(冠頭嶺)。
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9℃,極端最高溫度37.1℃,極端最低溫度2℃。年平均降雨量167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0xx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111千卡/平方厘米。主要氣象災害是臺風,10級以上每20xx年6次。
石油、天然氣:北部灣是我國六大油氣盆地之一,已探明石油儲量2256萬噸,天然氣儲量350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石英砂礦,已探明儲量3000萬噸,含二氧化硅98%以上;石膏礦,已探明儲量2.71億噸,含硫酸鈣70.97%(平均值);陶土,已探明儲量1.89億噸,品位:三氧化二鋁24~32%,二氧化硅52.5~64.8%;鈦鐵礦,已探明儲量126萬噸,二氧化鈦含量達52~60%。
海洋資源:海岸線東起與廣東廉江縣交界的英羅灣,西至與欽州市交界的大風江港,全長500公里(其中海岸線31.9公里),海灘涂73萬畝。北部灣漁場總面積16萬平方公里,海洋魚類500多種,蝦類10多種,持續資源量70萬噸,最佳可捕量33~35萬噸/年。海灘涂(潮間帶)72.677萬畝。淺海(0~10米水深)面積226.34萬畝。可供養殖面積21萬畝(其中水面8.73萬畝)。海水平均濃度3波美,溴含量55~60ppm。
淡水資源:水資源總量349.7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量為21.51億立方米(有效容量10.77億立方米)。有大小河流93條,總長558公里,流域總面積2324平方公里,河流年均徑流總量91.87億立方米(境內部份18.2億立方米)。淡水資源總量118.8億立方米,可利用量39.17億立方米。市區地下水儲量20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產水量90.2萬立方米,人均水量330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水量的1.3倍。
港口資源:北海是我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歷史上是云貴、川、桂、湘、鄂等省與海外貿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北海港包括北海老港區、石步嶺港區、鐵山港區和大風江港區。北海港口岸資源十分豐富,可以建設大批不同形式的港口泊位。近期建設主要是石步嶺港區和鐵山港區。
北海老港區:岸線長1000米,規劃為中小型客、貨碼頭。現有7個泊位,最大可靠1000噸船泊,其中有一個1000噸級滾裝碼頭。
石步嶺新港區:岸線長4000米,現已建1萬噸級泊位2個,2萬噸和3.5萬噸級泊位各1個。石步嶺新港區擬建三突堤四港池形式,充分利用港口岸線,可建萬噸級泊位25個(含客運泊位1個)。具體為:一港池建9個,二港池建7個,三港池6個,四港池3個。
鐵山港區:鐵山港區現在建兩個萬噸級泊位,該港區水深浪靜岸線長,建港條件良好,從灣口順車槽經灣內,自然水深5米以上水域217000米,其中自然水深10米以上的有9000米,作長遠規劃可建大批深水港;港口西槽直通灣外天然深溝,該段自然水深10米以上水域有6000米,其中水深15米以上水域長2800米。
西岸灣口處的啄羅口至垠底10米以上深槽長6000米,可建10至20萬噸級專業碼頭,如煤、原油、鋼鐵等大型泊位。預留工業岸線長18600米,可建深水泊位60至85個。坡尾底以上至石頭埠南約7000米,可建大中型商業泊位25至35個。
四大風江港區:適合建5000噸級以下泊位一批,近期未作規劃。
旅游資源:北海是一個浪漫的城市,風光旖旎,氣候宜人。北海地處亞熱帶,陽光充沛,雨量充足,植被豐茂。全年花繁葉綠,四季瓜果飄香。自然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大陸和海島沿岸有眾多天然優良海灘,海水溫凈碧透,浪軟如毯,自凈力強。水質為國家一級標準。北海空氣的清新可謂全國之最,在全國各城市中居優級領先地位。是中國可適宜居住城市的“三海一門”(即珠海、北海、威海、廈門)中的一海。
北海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空氣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500~5000個,比內陸城市高出50--100倍,可稱得上是免費的氧吧。以著名的銀灘為代表的海濱帶,風光旖旎,具有發展濱海旅游業“海水、陽光、沙灘”的全部要素;主要有:濱海類、風光類、人文類、古跡類四大旅游資源。
亞熱帶綜合資源:北海土地肥沃,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適合亞熱帶農、林、經濟作物的種植,盛產糧食、花生、紅黃麻、甘蔗、蠶桑等。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市現有森林面積7.87萬公頃;亞熱帶水果種類繁多,主要有柑桔、龍眼、荔枝、樹菠蘿、芒果、香蕉等。
潮汐:潮型為混合型,平均潮位2.51米,最高潮位6.06米,最低潮位-0.06米。最大流速:漲潮0.23米/秒,落潮0.45米/秒。
經濟成就
20xx年,該市積極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圍繞“三個階段”發展目標,堅持“工業立市”和“旅游興市”戰略,深入開展“城市建設與投資發展年”活動,努力克服經濟運行中的不利因素,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國民經濟在較高的平臺上快速運行。20xx年,我市克服干旱、煤電油運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國民經濟呈現出平穩快速運行的勢頭,運行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均明顯增強。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183.45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46.37億元、66.68億元、70.4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23.6%、12.2%。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25.3:36.3:38.4。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二產業的比重提高了2.9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的比重分別下降了2.2和0.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的結構進一步向工業化方面調整。分季度看,一季度生產總值增長13.0%,二季度增長12.5%,三季度增長13.4%,四季度增長14.2%,說明我市經濟步入了快速增長時期。與全區相比,gdp增幅比全區高1.5個百分點,人均gdp比全區高3587元達到12349元。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看,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9%、55.9%、33.2%,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6個百分點、7.9個百分點、4.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拉動經濟增長7.5個百分點。
市場價格總水平漲幅趨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6%,低于全區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品呈“四升四降”:食品類、煙酒及用品類、衣著類、居住類分別上漲4.2%、1.2%、0.1%、7.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分別下降0.1%、0.1%、2.6%、4.6%。
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總量進一步增大。全年完成財政收入19.27億元,比去年凈增3.96億元,同比增長25.83%。人均財政收入達到1297元。地方財政收入10.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56%。其中稅收收入5.43億元,增長26.78%,非稅收入5.43億元,增長36.71%。財政支出17.77億元,增長33.24%。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6萬人,幫助下崗失業人員2970人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 7150人,登記失業率為3.2%。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綜合經濟實力還沒有得到明顯提高;財政收支矛盾還比較突出,可用財力仍然不足;縣區發展不平衡;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工業創新能力不足,土地、能源等生產要素供求緊張,社會保障壓力較大,社會事業發展有待加強。
農業
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5.15億元,同比增長6.88%。其中,農業完成產值20.66億元,同比增長5.0%;林業完成0.64億元,增長10.51%;牧業完成17.24億元,增長6.1%;漁業完成46.41億元,增長6.91%。
植業生產穩中有升。20xx年,我市克服了洪澇災害和多年少見的冬春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資源,擴大以馬鈴薯、玉米、紅薯為主的冬種糧食的種植,增加糧食復種指數,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同時積極保護基本農田,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提高抗逆能力,加大低產田改造力度,提高農田糧食產出能力。20xx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29萬公頃,產量42.8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0.29%、2.13%;油料播種面積1.59萬公頃,產量3.9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55%、4.08%;糖蔗種植面積2.47萬公頃,產量165.8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57%、6.36%;蔬菜播種面積3.03萬公頃,產量52.36萬噸,同比分別下降1.67%、增2.47%;水果產量6.88萬噸,同比增長8.33%。
畜牧業生產持續發展。20xx年是禽流感多發期,我市對規模豬場、禽場、大專業戶采用常年免疫,零散農戶采用春季突擊防疫等有效措施,確保了畜牧業持續增長。全市肉類總產量12.57萬噸,同比增長6.79%;出欄肉豬77.27萬頭,出欄肉牛2.57萬頭、出欄肉羊0.89萬頭,同比分別增長7.92%、6.20%、17.10%。出欄家禽3203.39萬只,蛋產量2.19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79%、減1.03%。
水產業繼續穩定增長。20xx年我市海洋水產業在嚴格遵守國家指令下,水產品生產繼續增長,水產品總產量達到94.18萬噸,同比增長2.0%。其中:海水產品產量為88.54萬噸,同比增長1.63%,海水捕撈同比下降0.68%,海水養殖同比增長5.43%;淡水產品產量為5.64萬噸,同比增長7.97%。淡水捕撈同比下降16.57%,淡水養殖同比增長10.48%。
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繼續改善。20xx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 87.8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9.33%,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726臺,增長3.89%;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889部,增長11.4%;小型拖拉機1.26萬臺,下降1.91%;小型拖拉機配套農具1.05萬部,下降3.96%;農用排灌電動機1627臺,農用排灌柴油機8576臺,比上年增長1.54%;農用水泵2.06萬臺,比上年增長38.92%;農用運輸車(含載重汽車)1723輛,與上年持平;漁用機動船5148艘,比上年下降5.16%。全年農村用電量 11038萬千瓦時,比上年下降1.58%。化肥使用量(折純)5.86萬噸,增長2.36%。有效灌溉面積4.66萬公頃,旱澇保收面積3.10萬公頃,機電井1963眼,增長61.17%。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20xx年末,全市通汽車村達341個,占村總數的99.42%;通電話的村342個,占99.71%;自來水受益村達58個,占16.91%。
工業
工業是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91.39億元,同比增長33.25%,完成工業增加值58.51億元,增長25.6%。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拉動經濟增長7.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02.01億元,同比增長40.8%;實現工業增加值29.32億元,同比增長3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3.3%,拉動經濟增長4.7個百分點。工業運行的主要特點:一是輕、重工業快速增長,重工業優勢凸現。規模以上輕、重工業實現增加值分別為11.02億元、18.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71%、37.18%,對工業增長貢獻率分別為33.03%、66.97%,分別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0.84個百分點和21.96個百分點。二是電力生產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農副食品加工業、醫藥制造業等五大行業增勢強勁。這五大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分別為: 6.04億元、1.48億元、2.54億元、3.37億元、2.83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8.8倍、41.26%、66.94%、5.87%、25.44%。三是產銷銜接良好,出口增勢迅猛。全年實現銷售產值100.3億元,同比增長36.31%,產銷率達到98.37%,同比提高了1.83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12.35億元,同比增長98.94%。四是縣域工業持續發展。合浦縣、鐵山港區、海城區、銀海區分別完成工業增加值:6.57億元、4.08億元、2.19億元、0.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85%、1073.84%、4.15%、5.21%。五是經濟效益稍有回落,企業虧損面下降,虧損企業虧損額加大。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9.92億元,同比增長10.23%,實現利潤2.93億元,同比下降7.32%,虧損企業面32.06%,比去年同比下降了11.27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24億元,同比增長30.18%。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50.18,高于去年同期11.83個百分點。
建筑業
全年建筑業完成增加值8.17億元,增長9.7%。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53個,完成產值6.86億元,同比增長3.1%,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62.6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2%,實現利潤總額923萬元,同比增長37.15%。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加快。在大項目投資額大幅增長和新開工項目大幅增加的拉動下,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加快。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24億元,同比增長30.8%。其中城鎮投資61.77億元,增長29.5%,在城鎮投資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37.45億元,同比增長33.7%,更新改造投資完成9.48億元,同比增長28.8%,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0.79億元,同比增長21.7%。大項目的帶動明顯,全年投資完成額超千萬元的項目128個,完成投資42.18億元,占全社會投資總額的62.73%,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新開工項目大幅增加是拉動我市投資快速增長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全年新開工項目309項,完成投資31億元。從投資的行業分布看,投資總量最大的是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供應業、交通郵電業和制造業,四個行業的投資分別完成9.44億元、6.93億元、4.74億元、4.73億元,占基本建設投資的69%。從三次產業的投資看,第一產業投資完成5.07億元,同比增長234.5%;第二產業投資完成19.86億元,同比下降9.9%,其中工業投資19.84億元,下降10.01%;第三產業投資完成36.84億元,同比增長52.7%。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0.79億元,比上年增長21.67%。其中住宅投資完成7.31億元,占開發投資額的67.7%。房地產施工面積208.56萬平房米,增長5.6%,其中住宅施工面積為15.73萬平方米,增長3.1%;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8.09萬平方米,增長8.3%,其中銷售住宅面積為33.49萬平方米,增長27.3%。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為58.45萬平方米,與上年基本持平。
交通
交通運輸持續發展,綜合運輸能力進一步加強。20xx年,全年公路貨物運輸 2239.77萬噸,增長6.15%;水路貨物運輸188.9萬噸,增長56.76%;民用航空貨郵吞吐量1261.3噸。全年公路旅客運輸量2968萬人,增長6.19%;水路旅客運輸量35.4萬人,增長1.14%;民航旅客運輸量20萬人。北海機場全年起降航班3553架次。
電信業
電信業務平穩增長,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4.01億元,比上年增長5.21%,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3.57億元,增長5.43%;郵政業務總量0.44億元,下降1.15%。年末市話交換機總容量57.68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40.05萬戶,其中住宅電話用戶26.9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39.08萬戶。城市電話普及率32部/百人。
旅游業
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443.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47%,其中境外游客3.02萬人次,增長19.32%。旅游總收入20.05億元,增長12.26%,旅游創匯642萬美元,增長16.09%。全市有星級飯店36家,三星以上19家,涉外星級飯店36家。北海市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海洋旅游資源綜合優勢更為突出。海水、海灘、海島、海鮮、海洋珍品、海上森林、海底珊瑚、海洋文化、海灘海洋運動、海上航線,構成了一個“十全十美”的海洋旅游體系。1984年以來旅游業發展迅速,1988年列為中國重點旅游城市,現已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濱海旅游城市。
國內貿易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24億元,同比增長13.58%。其中:市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69%,合浦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41%。
分銷售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8.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69%;縣的零售額9.29億元,增長13.69%,縣以下零售額8.82億元,增長13.12%。
分銷售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36.97億元,比上年增長13.78%;餐飲業零售額5.59億元,增長13.04%;其他行業零售額3.67億元,增長12.41%。
對外經濟
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形勢良好。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8468萬美元,同比增長35.7%,其中進口5924萬美元,增長44.18%,出口12543萬美元,增長32.03%。全年審批利用外資項目32項,同比增加10項。實際利用外資2387萬美元,同比增長20.98%。
邊境小額貿易(石頭埠碼頭)出口80.84萬元,同比增長13.86%,進口額為3893.82萬元,同比增長41.56%。
金融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61.80億元,比年初增長8.76%,其中企業存款余額23.74億元,比年初下降6.3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11.72億元,比年初增長11.1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127.26億元,比年初增長9.92%,其中工業貸款19.94億元,比年初增長20.37%,農業貸款17.20億元,比年初增長21.57%。全年銀行現金收入539.86億元,現金支出537.11億元,收支相抵回籠現金2.75億元。
全年保費收入2.25億元,同比增長14.83%。
教育
高等教育實現突破,基礎教育扎實推進。大學園區建成并投入使用,首家進入園區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開始招生,結束了我市沒有本科院校的歷史。20xx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所,教師411人,在校學生7101人;中專12所,教師561人,在校學生1.01萬人;普通中學91所,教師5500人,在校學生11.44萬人;小學411所,教師7361人,在校學生16.75萬人。幼兒園208所,幼兒園人數3.8萬人。全市初中畢業升學率74.4%,小學畢業升學率99.6%,學齡兒童入學率99.6%。
文化
文化事業取得新成就。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夕陽秀——第二屆華夏中老年藝術大賽”中,我市參賽的舞蹈《網娘》、《挑月》分別在本次大賽中榮獲菊花金獎。在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戲曲“紅梅獎”青年演員大賽中,我市參賽劇目《打神告廟》一舉獲得銀獎。在“廣西兒童歌曲新作品創作評選暨演唱比賽”中,我市代表隊獲得了6金、4銀、6銅的好成績,并獲4個優秀獎、1個優秀組織獎,創作金獎數排全區第一。由市文藝創作研究所國家二級作曲家林海創作的歌曲《打工謠》、《女孩當家》榮獲“同在藍天下、情系農民工”全國征歌大賽優秀歌曲創作獎。成功舉辦第二屆北海銀灘文化名人筆會。《北海市志》出版發行,《北海年鑒》獲全國特等獎。20xx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文化館2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3個,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 38.74萬冊(件)。鄉鎮文化站26個。電影院、影劇院17個。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7.3%,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8%。
衛生
醫療服務水平繼續提高,城鄉衛生保健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20xx年末,全市共擁有各類衛生機構359個(不含個體),其中醫院、衛生院41個,門診部(所)302個,婦幼保健所3個。醫院、衛生院病床位2885張。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797人(不含個體),其中醫生229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繼續推進。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40.7萬人。衛生防疫取得較好成效。全市未發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全市無重大傳染病疫情暴發流行,無甲類傳染病發生。
人口
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據公安部門統計,20xx年末,全市戶籍人口達149.24萬人,比上年增加1.37萬人,增長0.93%,其中市區人口55.79萬人,增加0.83萬人,增長1.52%。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1.21‰,比上年下降1.32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2.9‰,比上年下降2.8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8.31‰,比上年增加1.52個千分點。
語言
北海通行好幾種方言,主要有白話、客家話、普通話等。本土的原始方言是廉州白話,分布在今合浦縣廉州鎮、西場鎮、石康鎮、北海市海城區地角鎮、高德鎮,銀海區白虎頭等地區。合浦縣山口、公館、閘口、曲樟等鎮則通行客家話。至于在北海市區通行的白話,則是現今北海最官方的方言,屬于粵語中的欽廉系。據暨南大學粵方言專家陳滔考證,北海白話融合了粵語、客家話的特點,自成一派,帶有濃郁的北部灣漁鄉特色。
由于改革開放以來,北海涌入了大量的外地移民,故普通話也日益流行。因此北海市區現是北海白話、廉州話、普通話三足鼎立。
廣西概況導游詞篇四
漓江發源于興安縣貓兒山,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水程,漓江像蜿蜒的玉帶,纏繞在蒼翠的奇峰中,造化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景色最為優美的巖溶景區。乘舟泛游漓江,可觀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漁翁閑吊、古樸的田園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么詩情畫意。
漓江流經此處,方向陡轉,流分為二,將山前的江灘分為三個小洲,江水拍擊三個洲頭,洲上綠草如茵,蘆竹交錯,偶見牧童悠閑。江中有九塊石頭,傳說為九頭牛所化,故稱“九牛戲水”。
過黃牛峽后,在漓江西岸即見望夫山。山巔上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裝的人正向北而望;山腰處一石如背著嬰兒凝望遠方的婦女。關于望夫山有多種傳說。
半邊渡離繡山約2公里處,江左岸有一駝形石山。這里石壁險峻,峰巒如朵朵出水芙蓉,倒映于綠波碧水之中,正是“此地江山成一絕,削壁成河渡半邊。”
位于漓江東岸,距桂林市南29公里,古時為水路驛站。這里群峰屏立,中有一平塢。如果沿著西岸如屏似障的削崖繞塢而行,您會看見奇特的風景。
在漓江西岸的鴛鴦灘下,距桂林約46公里處。楊堤兩岸翠竹成林,連成十里的綠色翠屏,搖曳在青山、秀水、飛瀑、淺灘之間,給人以清幽、寧靜之感。
從楊堤村后的人仔山眺望楊堤,映入眼簾的更是一幅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洲上阡陌縱橫,莊稼如茵;山村竹樹蔥蘢,炊煙裊裊;水上漁筏搖曳,鸕鶿斗水;山澗牛羊歡叫,牧笛悠揚。如果遇到陰雨天氣,就能目睹漓江著名的“楊堤煙雨”景觀——就像中國山水畫,群峰綠水之間,景物隱約迷離。
在漓江左岸林茵翠海中,可見青磚黛瓦村舍依江而立,叫浪石村。到此,就進入漓江景區的山水精華所在,兩岸奇峰羅列,水曲天窄,右岸有大黃山、文筆峰、筆架山、獅子山等,高低錯落;左岸有觀音山、白兔山、金雞嶺等,千姿百態。游覽至此,但知船伴山行,不覺山回浪轉,前望水穿江峽,旁視峽襯帆影;或則云遮霧繞,煙波渺渺,山川隱約,幻景天成。
九馬畫山在漓江東岸畫山村附近,距桂林約60公里處。它五峰連屬,臨江石壁上,青綠黃白,眾彩紛呈,濃淡相間,班駁有致,宛如一幅神駿圖,因有九馬畫山之名,簡稱畫山。九馬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或立或臥,或奔或躍,或飲江河,或嘶云天,正是“馬圖呈九道,奇物在人間”。關于此景,清代詩人徐沄曾賦詩贊嘆: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黃布灘因灘底有一塊米黃色的大石板,似一匹“黃布”而得名。漓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漓江倒影要數黃布灘最美麗、最醉人了。這里水平如鏡,清澈澄碧,綠竹護堤,倩影婆娑,山巒、翠竹、藍天、白云倒影在碧水之中,山水一體,水天一色。最能概括此景的是清朝詩人袁枚的名句: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
興坪古鎮,依山傍水,為漓江風景薈萃之地。四周山巒奇秀,景觀豐富;東有僧尼相會、獅子望天、羅漢曬肚諸景;北有壽星騎驢、駱駝過江等山;西有筆架山和美女峰;南面地勢開闊,螺螄山、鯉魚山和遠出群峰相襯,高低錯落,疏密相間。
漓江在這里回旋曲流,幽深澄碧,把江兩岸的景色,皆潑墨于水面。疏林、新簧、紅帆、農舍則好像鑲嵌在山水畫中。景色之妙,難以彩繪筆錄。興坪的風光甚至搬上了中國貨幣“人民幣”--1999年版人民幣20元券背面的風光即取材于興坪段漓江風光,乘游船游覽漓江在興坪附近的左岸即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