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以下就是小編給大家講解介紹的相關方案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小學教師職稱量化評審方案模板一
一、評審依據:
緊緊圍繞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對人才工作的要求,以優化教師隊伍崗位結構、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為目標,堅持“師德為先導、實績為主導、教研為向導”的原則,依據省職稱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江蘇省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的通知》,揚州市教育局《關于做好2016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申報工作的通知》,省人社廳、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全省鄉村教師職稱評審政策若干意見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做好職稱評審工作。
二、評審組織機構
(一)領導小組:
組長:__
成員:__等
(二)評審小組:
組長:__
成員:__等
(三)材料驗核評分小組:
組長:__
成員:__等
材料員:__
三、推薦程序及時序進度安排:
1、9月5日:召開今年符合申報中、高級職稱條件的全體老師會議。學習文件,公布指標,了解材料評分細則。
2、9月6日--9日:申報人員上交實績展示材料,材料驗核評分小組對照評分細則打分。
3、9月12日: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申報人員公開述職,并進行民主測評。
4、9月13日:召開全體評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先民主評議,按1:1.5的比例,確定推薦人選;評審小組進行無記名投票;領導小組對投票結果再次評議,確定今年正式申報人員名單;校內公示;申報人員準備具體材料。
5、9月19日:公示期滿,學校正式上報申報人員名單。
6、9月22日:申報材料上報教育局人事科。
中小學教師職稱量化評審方案模板二
一、評審小組
1.領導小組成員為:__
職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任x。
評定小組成員為:__
二、評審程序
公開述職、材料打分、公開展示教育教學和教科研成果、民主測評、擇優推薦、公示等程序
三、評分細則
(一)政治素質、職業道德規范及其它工作方面
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規范 (15分) 其他工作 (10分)
年度考核 (10分) 綜合表彰(任現職以來) (5分) 教齡 進檔 學歷 農村任教
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均為合格及以上6分。
年度考核優秀每次2分。
表彰、嘉獎、記功,
鎮校級每次1分,市(區)級每次2分,x市級每次4分,省級及以上每次5分(其中鎮校級累計不超過2分)
各類與教育教學工作及申報人員崗位職責有關的單項表彰。市(區)級每次1分,x市級每次2分,省級及以上每次4分。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至今每年0.5分。
任現職至今,進檔職齡每年0.5分。
作為市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另加1分。
研究生畢業或取得碩士學位3分,博士學位4分。
從教以來在農村任教滿三年的加1分、滿5年的2分,滿8年的加3分。市(區)內支教1年1分,跨市(區)支教1年2分,跨省支教1年3分
(二)教學工作
項目 累計分值 細則
循環教學 6 任現職以來有過兩次循環或教過兩次初、高三以上的6分;有過1次循環教學的4分;無循環教學或未教過高、初三的2分。高初三不開設的課程按最高學段任教3年以上的6分,不足的每少一年減1.5分。只有初三開設的學科任教5年以上的6分,不足的每少一年減1分。
教學效果 5 任現職以來,同類班級四個班以上的,期中、期末考試3次以上第一名或1次第一6次第二的或2次第一3次第二的5分,次數不足相應減0.5分∕次; 從未獲得過第一第二的最高不超過3分;中途接班且進步明顯的加1-3分;不參加考試的學科按平時上課表現及與本組其他教師比較給分。
工作量 6 任現職以來,每學年每周標準課時(不含年級系數)超12節的6分,10-11節的5分,8-9節4分,6-8節的3分,6節以下的2分,教學工作量不足12節有其他輔助工作量累加的最高不超過5分。(有部分學年工作量達不到以上標準的計算均值)勞動紀律 3 任現職以來,無病事假的抽查全到的3分;有過請假自己安排好課務的的減0.1分∕天,學校安排課務的減0.2分∕天;抽點未到減0.2分∕次.;有過上課遲到或早退的減0.5分∕次;有過曠課或曠職的減1分∕次.。
教案 2 教學工作檢查教學案上二次備課充分,教學反思全2分;其余1分
教師基本功競賽 3 任現職以來,參加課堂教學和教師基本功競賽獲獎。
課堂教學省級及以上3分;大市級2分∕次;市區級1分∕次,校級0.5分∕次;
基本功競賽省級及以上1.5分∕次,市級1分∕次,區級0.5分∕次,校級0.25分∕次。
學生滿意度 2 任現職以來,學年度課堂測評學生滿意率均為95%以上2分; 94-90%的1.5分,89-85%的1分,85%以下0分。
其他 2 編寫校本教材的主要編者,完成任務得到學校確認的2分;任教第二選修課,有地點有學生有教案有成績評定2分;指導學生社團建設,參加研究性學習課程指導,校“三進”工作有方案有過程有成果展示有總結的2分;
(三)教科研方面
1.公開課教學(6分)
省級以上公開課(5分/次)
地市級公開課(4分/次)
縣市級(市直)公開課(2分/次)
校級公開課(1分/次)(不超過3分)
總分(累計不超過6分)
注:1.申報時須提供活動通知、活動安排方案、公開課教案以及評課議課記錄等詳實的佐證材料原件,并經組織單位確認或市(區)以上教科研部門認可。
2.同一課例以最高級別計分。
2.發表獲獎論文或參編教參(10分)
核心刊物(8分/篇)
參加x市級及以上編寫的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5分)
省級以上公開發表(5分、篇)、獲獎或專題研討交流作品(3分/篇)
市級公開發表(3分/篇)、市級獲獎或專題研討交流作品(2分/篇)
總分(累計不超過10分)
注:
1.同一篇論文以發表或獲獎級別最高的計算一次,不重復計分。
2..獲獎論文必須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教研室、教科所、電教館以及教育學會組織評獎并發文公布的。
3.教學改革及課題研究工作(10分)
(1)教改:參加教改實驗取得一定效果,教育教學經驗在縣級及以上范圍交流推廣的5分;
國家級經驗交流(5分/篇)
省級經驗交流(3分/篇)
大市級經驗交流(2分/篇)
市直學校級培訓、經驗交流(1分/篇)
校級經驗交流(0.5分/篇)(不超過2分)
總分(累計不超過5分)
(2)課題研究。參加課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的5分。
國家級課題(5分/篇)
省級課題或國家子課題研究(4分/篇)
市級課題研究(3分/篇)
市直學校課題研究(2分/篇)
總分(累計不超過5分)
主持人5分
主持人4分
主持人3分
主持人2分
一般參與4分
一般參與3分
一般參與2分
一般參與1分
課題研究開題的1/3×單項分值、中期得2/3×單項分值、結題得5分。
說明:1.教科研課題要求為市(區)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審批立項的課題。參加課題研究的需提供課題名稱和相關佐證材料;且必須有課題研究報告。
2.論文、教改、課題研究、講座及經驗交流不得重復計分。
3.所報課題以自己認為可得最高分的課題為依據得分。
(四) 教育工作
1.教育管理
從教以來,擔任班主任3年(一級)、6年(高級)以上、(任現職2年)
滿分6分。班主任年限不足者,以0.5分/年計入。
從教以來,擔任團委書記、少先大隊輔導員、教研組長以上干部等教育管理4年(一級)、7年(高級)以上(現職3年)滿分得6分。指導學生社團、課外活動小組,4年(一級)、7年(高級)以上(現職3年)滿分得4分。年限不足,以0.5分/年計
任現職以來擔任前二項工作2年以上每加1年加0.5分
現職以來擔任備課組長0.5分∕年,累計不超過2分
現職以來擔任團委委員、工會委員、學生會干部
0.5分∕年,累計不超過2分
現職以來,參加宿舍值班管理
1分∕年(累計不超過2分)
現職以來協助政教處組織綜合活動
0.5分∕次(累計不超過2分)
總分(累計不超過10分)
2.教育實績(所帶班級、團委、支部、學生會、學生社團活動小組及本人)
獲國家級表彰5分∕次
獲省級表彰4分∕次
獲地市級表彰3分∕次
獲縣市級表彰2分∕次
獲校級表彰1分∕次(累計不超過4分)
開設校級及以上班會觀摩課或班主任培訓講座1.5分∕次。任高、初三畢業班班主任,且完成學校工作目標,1分∕屆。
總分(累計不超過7分)
注:同年度獲集體和個人表彰不重復計分,按得分高的計。
3.學生獲獎(任現職以來輔導學生參加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組織的非學科類競賽獲獎。)
省級以上1.5分∕人次(一等獎加0.5分∕人次)
地市級1分∕人次(一等獎加0.5分∕人次)
縣市0.5分∕人次(一等獎加0.5分∕人次)
校級獎0.125分∕人次
總分(累計不超過3分)
注:同一學生參加同種競賽以最高級別獎計分。
說明:
1. 以上量化各項得分均需提供佐證原件材料(學校組織的競賽以各處室組織文件為據)。
2. 此細則解釋權歸黨總支、校長室。
四、日程安排
6月19日
組織符合今年職稱評定條件的人員填寫申報表格
6月21日
審核今年擬申報職稱教師資格,確定符合參評條件的對象
6月22日
組織符合今年職評條件的教師進行申報,填寫上報有關表格
6月23日
成立2013年職評工作領導小組,并上網公布
6月24日
各部門根據今年職評文件精神修訂完善評分標準
6月27日
出臺職評方案并上網公布
7月2日
上午8:30,教代會成員、中層以上干部、年級部主任、教研組長帶筆到報告廳開會,申報職稱人選述職(每人限時3分鐘),代表們投票,數據排序后報職評領導小組
7月3日
上午8:30,,組織各部門負責人集中到辦公樓五樓會議室給申報職稱人選材料評分,結果統計后報職評領導小組
7月5日
召開職評領導小組會議,進行投票,根據材料打分、民意測評及領導小組成員投票情況確定最終排序
7月7日
去教育局領取職評材料,組織學校推薦人選填寫
7月9日
逐一驗核職評申報人員材料
7月10日
將申報人選職評材料上報師資處
中小學教師職稱量化評審方案范文篇3
一、評審依據:
緊緊圍繞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對人才工作的要求,以優化教師隊伍崗位結構、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為目標,堅持“師德為先導、實績為主導、教研為向導”的原則,依據省職稱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江蘇省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的通知》,揚州市教育局《關于做好2017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申報工作的通知》,省人社廳、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全省鄉村教師職稱評審政策若干意見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做好職稱評審工作。
二、評審組織機構
(一)領導小組:
組長:楊國斌
成員:張建、吳新華、楊建華、劉___、王修明、嚴秋明
(二)評審小組:
組長:楊國斌
成員:張建、吳新華、楊建華、劉___
、王修明、嚴秋明、姚愛萍、金中、唐寶泉、吳莉莉、趙治清、姚凱、王曉慶、徐悅
(三)材料驗核評分小組:
組長:楊建華
成員:唐寶泉、趙治清、吳莉莉、王曉慶
材料員:馬恩泉
三、推薦程序及時序進度安排:
1、7月5日: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申報人員公開述職,并進行民主測評。
2、9月1日:召開今年符合申報中、高級職稱條件的全體老師會議。學習文件,公布指標,了解材料評分細則。
3、9月5日:申報人員上交實績展示材料,材料驗核評分小組對照評分細則打分。
4、9月7日:召開全體評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會議。
(1)公開程序,明確紀律;(楊國斌)
(2)發放材料,介紹申報人員基本情況;(楊建華)
(3)評委根據申報人員的教育教學業績和平時工作表現進行打分;
(4)小組休會,統分合成;(王修明、姚愛萍、趙治清)
(5)根據指標數按1:1.5的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確定推薦人選;
(6)評審小組進行無記名投票,統計選票,確定今年正式申報人員名單。如果最后一個名額得票數相同,則按打分情況高分優先;如得分仍然相同,則對最后一個名額再次投票,直至投出得票多者;
(7)領導小組對投票結果再次評議,確定無異議后,全體評委簽名通過。
(8)校內公示今年正式申報人員名單;通知正式申報人員準備職評材料。
5、9月12日:公示期滿,學校正式上報申報人員名單。
6、9月15日:申報材料上報教育局人事科。
中小學教師職稱量化評審方案模板三
根據縣教育局的教師職務評聘工作實施意見的文件精神,我校嚴格按照公開考核、注重實績、擇優評定的原則,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我校教師職稱評定工作方案。
一、組織機構
1、職稱評審領導小組
組長:畢壯志
組員:侯興智、張涇干、薛興華、陳麗華、謝劍欒
2、職稱評審小組:
組長:薛興華
組員:薛興華、陳麗華、謝劍欒、杜艷、王瑩、侯冬梅
三、評審條件:
1、全日制應屆畢業生從事教師工作滿二年,可直接認定小學二級教師。
2、申報小學一級教師職務應當有小學二級職務且聘期滿三年的經歷。
3、申報小學高級教師職務應當有小學一級職務且聘期滿五年的經歷。
4、申報人員必須咸陽市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有關規定方可申報。
5、申報人員必須通過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
6、公開課考核合格的;
四、評審程序:
(1)評審小組審核進檔人員,并確定實際進檔名單;把學校實際進檔名單和本次評審原則在全干會上進行通報并聽取意見。
(2)學校實際進檔人員進行書面自愿申報。并提交相關材料(原件和復印件)。
(3)根據20__年-20__年度的四年的量化成績總和,除以4取平均分。
(4)教齡每年加2分,任職年限每年加4分。
(5)班主任每年加1分;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每年加0.5分;
(6)申報教師的材料公示一周。
(7)根據量化成績從高到低排名擇優錄取。
五、限制條件
任現職期間有下列行為之一者,實行一票否決,不予申報參評。
1、教師職務評定工作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認真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有服務意識;嚴禁越級上訪,具有全局意識。當年年度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晉升和聘任相應的職務。
2、不聽從學校合理工作安排,拒絕承擔教學、班主任工作;或不能認證履行教師崗位職責,嚴重失職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由無改進的;
3、弄虛作假、謊報學歷或工作業績,剽竊他人成果的;虛作假;
4、違犯法律法規,受黨紀、政紀處分和刑事處罰的;
5、任職期間,一年內連續曠工超過10天或累計曠工超過20天,病假超過6個月,事假超過3個月或病事假累計超過5個月;
6、調入城區工作不滿5年的;
7、造成重大責任事故的;
8、一年請假超過一個月的(婚喪產和因疾病住院者除外);
9、從外縣區、外校調入教師,當年不參評;
六、注意事項
1、當年實際進檔人員不可以進入評審小組工作。
2、評審小組成員要秉公行事,不謀私利,嚴守工作紀律。評審工作全過程,做到公平、公開、公正。
3、以計分高低為先后評職稱的依據,同等條件下,教齡長的優先,教齡相同者請假少的優先。
4、特殊貢獻:經考核小組認定,確屬特殊貢獻者,酌情加分。
5、未盡事宜由考評領導小組協商解決。
中小學教師職稱量化評審方案模板四
根據省職改辦《關于開展20__年度全省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鄂職改辦〔20__〕31號)以及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__年度全省教師、實驗等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材料受理工作的通知》(鄂教師函〔20__〕5號)等文件精神,為做好我校20__年的職稱評審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評審范圍和對象
20__年度在崗并符合申報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
二、評審條件
(一)考核等次條件
正常申報高一級職稱的人員,20__、20__年的考核必須達到稱職以上。破格申報的人員,教師、實驗人員近兩年年度考核至少有一次為優秀;其他系列人員近兩年專技考核至少有一次為優秀。
(二)思想政治條件
申報對象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關心愛護學生,遵紀守法,積極承擔班主任、輔導員工作及有關管理工作和服務性工作。對在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方面出現嚴重問題的實行一票否決。
五年內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能評審高一級職務:
1、工作嚴重失職或有重大責任事故,造成重大損失,或屢出一般事故而無改進的(學校有具體規定的,按學校相應規定執行。)。
2、考核不稱職或連續兩年考核基本稱職的。
3、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黨紀、校紀,造成嚴重影響的。
4、犯有嚴重錯誤,受到黨內嚴重警告或行政記大過處分的;犯錯誤正在受審查或屢犯錯誤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的。
5、謊報、剽竊教育教學成果、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成績以及偽造學歷、學位、獎勵證書的。
(三)學歷、資歷條件
學歷、資歷條件嚴格執行《試行條例》的規定。對不具備規定學歷人員申報專業技術職務均按破格對待。
(四)免試條件
根據省職改辦《關于進一步明確我省有關職稱政策的通知》(鄂職改辦〔20__〕12號)文件精神,外語、計算機免試條件為:
1、外語免試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免試外語:
(1)具有省級以上政府教育、外事等主管部門認可的一年以上國外訪問學者、留學經歷,取得相關證書或證明,首次申報中高級職稱的。
(2)晉升副高級職稱時外語考試成績合格,申報正高級職稱時外語要求屬同一級別的。
(3)公開出版過外文專著、或5萬字以上譯著(第一作者)的。
(4)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畢業并獲得博士學位者申報正高級職稱;或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畢業并獲得碩士學位者申報副高級職稱的;或全日制本科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者申報中級職稱的。
(5)國家、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或進入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或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或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或省政府專項津貼人員;或獲國家科技獎三等獎以上或省科技獎(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以上或市州科技獎一等獎前4名人員;或專業工作能力業績突出,在全省行業內或市州作出重要貢獻,受到省部級以上本專業表彰人員,申報高級職稱的。
(6)男年滿55周歲以上、女年滿50周歲以上,且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申報高、中級職稱的。
(7)外語專業全日制大專以上畢業,從事本專業工作,申報職稱原有第二外語要求的;或外語專業全日制本科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者申報副高級職稱的。
(8)申報各系列初級職稱的。
(9)同級申報轉換系列(專業)人員,晉升前一職稱時已參加與現職稱級別要求相同的外語考試,成績合格的。
2、計算機免試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免試計算機:
(1)參加人事部組織的計算機軟件考試,獲得資格證書或水平證書者。
(2)計算機專業中專及以上畢業者。
(3)年滿50周歲者。
3、申請職稱外語、計算機免試的人員,要提交免試申請,并說明免試理由,填寫《職稱外語、計算機免試呈報表》,報經省職改部門審批同意后方能參加評審。
(五)水平能力測試
凡申報評審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均要取得由相應系列評委會辦公室頒發的水平能力測試合格證,未參加測試或參加測試不合格者,不得推薦評審。其中教師系列的水平能力測試成績以近兩學年學生評教評學成績為依據,排名在后10%的,不得申報評審。
(六)外語、計算機考試和水平能力測試成績有效期
1、20__年4月16日以后,按規定參加全國或原全省統一組織的職稱外語、計算機考試,取得合格證書的,在申報晉升級別要求相同的職稱時有效。20__年4月16日以前取得的合格證不再有效。
2、水平能力測試成績作為參加相應級別職稱評審的必要條件,合格成績從測試當年算起,有效期為三年,即20__年及以后測試合格證今年評審有效。
三、破格晉升
堅持破格審核制度。根據省職改辦要求,對于破格條件的把握,原則上不允許突破下一級任職年限和工作年限要求,因業績突出而要求學歷破格的'申報人員需經省職改辦審核后方可申報。
破格人員應填寫《破格審查表》,提供《破格審查表》中所列破格條件所需證明材料原件,由學校集中到省職改辦審批。
四、轉評、轉評晉升
轉評:專業技術人員因工作需要變動了崗位,在現專業技術崗位工作1年以上,且考核合格的,可跨系列(專業)申報轉評同級專業技術職務。
轉評晉升:在轉評時同時申報晉升高一級職稱,稱為轉評晉升。在現專業技術崗位工作1年以上,任現職滿6年的可轉評晉升。
以上二類人員均需填寫《非本專業職務改報轉評、晉升本專業職務審批表》
五、開辟科研成果轉化實績突出人員評審“綠色通道”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高教強省提升高校創新與服務能力的意見》(鄂政發〔20__〕77號)關于對從事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做出成績的科技人員在職稱評定時予以傾斜的精神,開辟科研成果轉化實績突出人員評審綠色通道。
對于符合《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試行)》(鄂職改辦〔20__〕192號)“科研成果轉化”相關條款、實績突出的人選,應填報《20__年度高校教師系列職稱評審科研成果轉化實績突出人員情況表》,進行申報。
六、評審辦法及報送材料要求
(一)評審辦法
各二級學院成立教師職稱評審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由二級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等五人組成(其中院長任組長,黨總支書記任副組長),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負責本院教師系列職稱材料的初審,填寫《專業技術人員申報材料統計表》(紙質和電子)、匯總《20__年度高校教師系列職稱評審科研成果轉化實績突出人員情況表》(紙質和電子)。初審通過后,將申報材料連同《專業技術人員申報材料統計表》和《20__年度高校教師系列職稱評審科研成果轉化實績突出人員情況表》,在規定的時間報學校職改辦,由學校評委會限額評審。
非教師系列由教務處、圖書館等單位分別組成職稱評審工作小組,負責對相關申報人員的材料進行初審,填寫《專業技術人員申報材料統計表》。初審通過后,將申報材料連同《專業技術人員申報材料統計表》(紙質和電子),在規定的時間報學校職改辦,由學校評委會限額評審。評審工作小組具體分工如下:
教務處負責實驗系列,圖書館負責圖書、檔案系列,其他非教師系列由學校職改辦負責。
(二)報送材料的項目及要求
各職稱評審工作小組要高度重視報送材料的整理工作,實事求是、規范細致地整理材料,對上報材料要逐項審查,依照原件核實和初審,嚴把質量關。
1、校內評審報送的材料:(有關表格請到FTP平臺,人事處文件夾中“校內評審用表格”中下載)
(1)《湖北工程學院專業技術人員綜合材料一覽表》(一式二份,一份放入材料袋,另一份評審工作小組集中,教師系列和非教師系列分別使用不同的一覽表);
(2)《20__年度高校教師系列職稱評審科研成果轉化實績突出人員情況表》(僅限教師系列)。電子文檔交由教學學院匯總后統一申報。
(3)《教學工作量情況證明材料》(僅限教師系列);
(4)《湖北工程學院專業技術人員綜合材料一覽表》中所列內容相應證明材料原件;
(5)《職稱外語、計算機免試呈報表》及證明材料原件;
(6)破格、轉評人員審查表及相應證明材料原件。
2、校內評審通過人員報送省廳材料的項目及要求:(有關表格請到FTP平臺,人事處文件夾中“校內評審通過上報省用表格”中下載)
(1)2寸彩色登記照一張(背面寫上姓名、單位);
(2)《湖北工程學院職稱申報人員基本信息填報表》(僅限教師、實驗系列填報);
(3)《20__年度申報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花名冊》電子版(僅限教師、實驗系列填報);
(4)《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一式二份);
(5)《綜合材料一覽表》及電子文本(注意:教師、實驗系列人員直接下載相應表格后填寫,一式16份;其它系列人員將有關數據錄入省職改辦20__年版職稱評審系統后由系統生成,其份數按相應系列的通知要求確定。另外教師、實驗系列人員還需將有關數據錄入省職改辦20__年版職稱評審系統后導出數據庫,將電子文本交人事處);
(6)代表作2部(篇、件),提供原件;
(7)轉評、轉評晉升、破格審批表原件;
(8)其它材料(按以下順序編號、裝訂成冊。教師、實驗系列以外人員還應提供原件)。
1)省職改辦下發的“評審單”原件;
2)《個人申報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誠信承諾書》原件(簽名處應手寫);
3)公示證明材料原件
4)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書復印件(僅限教師系列);
5)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按從低到高裝訂);
6)任職資格證書或任職資格文件復印件(轉系列評審還應提供低一級任職資格證書);
7)外語、計算機考試合格證復印件或免試證明材料;
8)水平能力測試合格證或考試成績通知書復印件(教師系列除外);
9)獲獎證書、專利證書、成果鑒定書等復印件;
10)科研材料(按《申報人員評審一覽表》登記順序排列);
11)20__、20__年專業技術考核表復印件;
12)《任現職以來教學工作情況證明材料》原件、近1學期部分章節教案(教案需加蓋教務部門公章)(此項僅限教師系列);
13)個人業務總結一份。
3、報送材料的內容及要求
(1)《任職資格評審表》的字跡要清楚工整,一律用鋼筆(檔案墨水)在原始表格上填寫,不得打印、復印。
(2)《綜合材料一覽表》,其填寫內容要規范、客觀、真實,科(教)研材料必須要有相對應的證明材料(要求用A3型紙打印,不得手抄和另加附頁)。
(3)外語、計算機材料
外語、計算機考試合格證應符合規定的等級、時限要求。因年齡原因而免試外語、計算機的人員應提供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因其他原因免試外語、計算機的,應提供與免試內容相一致的證明材料,并填寫《外語、計算機免試呈報表》。
(4)教學材料
1)教學材料必須是任現職或近五年以來的;
2)教學獎勵情況指任現職以來在教學質量、教書育人等教學方面的獎勵;
3)近一學期所教主要課程重要章節的教案;
4)教學工作量必須由院、系、教研室提供,學校教務處審核蓋章;
5)減免教學工作量應提供說明材料;
6)教學指導工作的證明材料。
(5)科研材料
1)科研成果必須是任現職以來的。
2)科研成果、著作應是公開出版或發表的。科研成果必須提供鑒定書或獲獎證書。發表的論文應是獨著或第一作者,著作應為主編或第一副主編。
3)在國際性、全國性學術組織召開的學術會議上交流的報告、論文,必須是收入公開出版的論文集的;
4)要注明兩份代表作(在《綜合材料一覽表》中置于最前面);
5)讀碩、讀博士期間發表的論文,若沒有署名“孝感學院”或“湖北工程學院”者,應由所在讀研單位出具相應證明。
(6)填寫各類表格時,須實事求是,逐欄填報,做到材料齊備,內容齊全,字跡工整,印章明晰,所有復印材料要用A4型紙復印,文字必須清晰可見,尤其是公章要能清晰識別。
七、其它有關說明和要求
(一)專業技術任職年限、年齡的計算截止時間為20__年12月,業績材料的截止時間為20__年7月1日。
(二)各單位職稱評審工作小組要認真做好評審推薦工作,堅持條件和程序,嚴格把關,確保職稱工作順利進行。凡在職稱評審工作中無理取鬧,干擾工作的,取消下一年度的評審資格。
(三)在評審推薦過程中,學校將繼續堅持政策公開、程序公開、崗位公開、評審材料公開、評審結果公開的原則,接受群眾監督。
(四)本方案未盡事宜,按上級文件的規定執行。
(五)有關評審條件請登錄湖北省人社廳網站,在“專題專欄”中“職稱評定”下的“申報條件”內查找。
(六)本方案由人事處負責解釋。
【中小學教師職稱量化評審方案模板五篇】相關推薦文章:
2022年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審工作總結范文
簡單的培訓計劃方案模板 培訓方案模板范文五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心得體會范文五篇
建筑職稱工作總結怎么寫 建筑職稱工作總結范文2022
教師職稱自我評價簡短2022 教師職稱自我評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