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閱讀心得體會感悟篇一
坐在桌前,寫《論語》讀后感。拿著《論語》搖晃了半天,也感不出個頭緒來。恍惚中似乎看見一縷魂兒頭過紙背,飄蕩在春秋戰國和兩三千年后的今天。
想當年,孔老人家為做官周游列國,歷盡顛簸,費勁口舌。不只是相貌不夠酷,還是不太會做秀,反正最后沒戲,只得回到老家教書。為了多掙幾個錢,收了三千弟子,只是混個溫飽,最后也沒發財。就得了幾束肉干,幾片干魚,很失敗的樣子。
說他是辦學的祖宗,有可能的。聽說以前的私塾都掛他的畫像?,F在私立學校是不掛他老人家的像了,不過收費比起祖宗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說他書教的好,似乎有點兒勉強。據觀察,他就的教學宗旨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由,會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懂不懂?自己去想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走在路上大伙兒互相討論學習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睉{興趣愛怎么學就怎么學吧。
后來要不是幾個學生有出息,哭著喊著又是叩頭又是膜拜的,他老人家才不會成為千古圣人。嘿嘿,不信啊?你說他書教的好,讓他拿特級教師證出來看看!
教書不怎么樣吧,說話也沒什么水平。
從戰國回來,也不敢把自己的感想寫到作文本上,那不是找死嗎?還是按照“四勿”原則,端端正正的寫上:要抓緊分分秒秒時間,刻苦努力,向孔子學習。
論語閱讀心得體會感悟篇二
”香九齡,能溫席。“小小黃香,九歲就懂得孝敬父母,為父親溫暖床席,他多有孝心啊!黃香乃孝悌也者,不亦君子乎?黃香是一個君子,長大后成為一名好官。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有若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層統治者,卻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有了,”道“自然就形成了。能做到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其實就是有了”仁“的根本。
看一個人會不會有所作為,成為有用之人,就要看這個人能不能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愛兄長,能做到這一點,他才會愛民、愛國,做一個群眾喜歡并支持的好官,才能成就一番利國利民的大事業。
總之,我要努力了!
論語閱讀心得體會感悟篇三
論語,創編它的意義就是在于教人們如何做人。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就是: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對照這些,尊重長輩這一點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經常是長輩給我建議后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長讓我別玩了,可是我還偏玩。我應該聽從長輩的要求,按長輩的要求去做。
我就有一個親身經歷:有一次,媽媽出去辦事,讓我完成作業。我在做作業時寫一會兒就干干別的,浪費了自己許多時間,就沒有做到珍惜時間這一點。我應當認識到我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在人生中我就虛度了這些時間。
讀完《論語》,我發現我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做到論語里講的,我一定要化為行動,以論語的內容為目標,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寒假里,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
《論語》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勤奮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奮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書。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學而第一“里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句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肮鈶{自己單薄渺小的力量是遠遠不可能創造出大事業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小時候是一對好朋友。管仲小時候家里很窮,所以常常偷鮑叔牙的錢,但鮑叔牙不但不記恨他,反倒對管仲更加友好。幾十年過去了,管仲在為公子糾爭奪王位時差點殺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牙也成了宰相。鮑叔牙不計前嫌還推薦管仲,可見鮑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寬廣呀!
還有一個是有關伯牙和鐘子期的友誼故事,當琴師伯牙在荒山中彈琴時,樵夫鐘子期竟然能夠聽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興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鐘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發誓不再彈琴??梢娫谝簧杏颜x是多么可貴,多么重要呀!
這些事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來我家玩,一開始我倆還相處挺好的,也合得來,但沒過了幾天,我們便經常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開交。最后,媽媽告訴我們倆要團結友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還告訴我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過了幾天,我的朋友小楊來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訓,與小楊開心的度過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誼真是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磨難后,才能真正體會到友誼的珍貴。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怎樣與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