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教師觀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8月13日,英雄的靈柩被運回生他養他愛他的家鄉屯溪。這位年輕帥氣、恪盡職守、對黨忠誠的時代好青年將魂安故土。
“媽媽,我不要爸爸走,我要把這個變形金剛送給爸爸,讓他去打怪獸來保護我。”5歲的女兒將手里一直拿著的一個桔黃色的變形金剛放在李夏的墓碑前面。望著年幼的女兒,因悲傷過度、連續四天沒有合眼的李夏妻子宛云萍忍不住了,再次緊緊抱住自己的女兒,失聲痛哭。“爸爸沒走,爸爸沒走,他以后天天都會在家里陪我們,再也不用去上班了。”
李夏是土生土長的屯溪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爺爺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從小有著很好的家庭教育。
“這孩子從小話不多,但事情做得漂亮。他是屬于少說話多做事的那種實誠人。”看著李夏長大的姨媽褚軍說,外甥走了,全家人悲痛萬分。同時也十分驕傲,因為他是為搶救人民群眾的財產而犧牲的。
李夏是20__屆屯溪一中的畢業生,以優異成績考入大學。高中3年,他學習努力、積極要求上進,經常參加團課、志愿者、雷鋒月等活動,樹立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曾經擔任他3年班主任的陳建勇老師這兩天一直在“陪”著李夏(從績溪到屯溪,為他送行)。他說:“我的學生很多,但能算是亦師亦友的,李夏算是其中一位。他是一名本分老實的學生,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特別好。
在大學期間,李夏踏實勤奮,不張揚。李夏因公殉職的消息傳到他曾經就讀的位于北京的防災科技學院后,師生們被他的英勇事跡深深感染。“我們20__年在安徽聚過一回,當時約了他好長時間才聚上,他平時很忙,周末常加班,沒想到那次竟成永別。我們學的專業就是應急救援,他最清楚哪里有危險,可是為了工作,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最危險的地方。”曾經同一宿舍的同學鄭少輝感慨地說。“面對臺風,他依然沒有退縮。可我的學長,再也回不來了。崇德博智,扶危定傾。我想這是學長用生命,給我們防災人上的最后一課。”學弟陸五千說。
在防災科技學院教師群里,老師們看到李夏的感人事跡后,紛紛表達哀悼,“母校以你為榮,英雄一路走好”。校友們紛紛留言,“學長用行動踐行了防災人的責任和擔當,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關鏈接:李夏,男,漢族,安徽屯溪人,1986年7月出生,20__年9月參加工作,20__年12月入黨,大學文化。歷任黃山市永佳集團工人,銅陵市地震局信息中心技術員,績溪縣長安鎮人民政府科員,長安鎮紀委副書記、監察室主任。20__年12月到荊州鄉工作,任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縣監委派出荊州鄉監察專員。
記者手記:“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這是李夏微信朋友圈的個性簽名,如今卻成了他短暫但光彩一生的寫照。
做人本分,做事踏實,是李夏的親朋好友、同學鄰居以及他工作的扶貧村群眾對他的一致評價。
李夏,生如夏花,生命短暫。可他卻用自己堅定的初心和黨性綻放出了一名人民公仆的燦爛光輝。
教師觀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左相平,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最基層的農村教師,卻有一種奮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從一個掃盲教師到拿到大學文憑甚至成為全國模范教師、優秀教師;有一種不為名利所動的高貴品質,寧愿放棄三次改行的機會,也要堅守艱辛清貧的教育工作崗位;有一顆“不是我所生,卻與我更親”的愛生之心。這些都源于他無私奉獻于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這種蠟燭精神讓一個普通的名字響徹中國,傳遍教育界,成為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學習了左相平老師的先進事跡,我感慨萬千,不斷進取,堅守崗位,不為名利所動,愛生如子,這才是最崇高的師魂!同是教師,我深深為自己曾有過的抱怨感到羞愧,為自己曾打罵過學生感到后悔,這一次的學習讓我改變了自己從教的想法,我不再把我的工作當做飯碗,而是作為事業認真去做,甚至當做國家、社會公益事業,只求付出,不求回報。我不再把學生當做獲取績效工資的工具,而是作為花朵去呵護,作為棟梁去培養。
我相信只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左相平老師的蠟燭精神,整個教育界一定滿是輝煌!
11 月 14 日 ,我校全體教師學習了盤縣縣教師左相平的先進事跡后,我感慨頗多,心情很不平靜,特別是他身上表現出的高尚道德風范,更使我感動不已。
他從教十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們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贊譽。
“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 像左相平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著師德的絢爛光輝。孔子云: “ 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 ” 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范,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 …… 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像郭力華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布滿更多的溫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學習了左相平的感人事跡后,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 …… 我很感動 , 從中學到了很多 , 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 , 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 , 我想我應該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教師觀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她叫胡_,今年26歲,文文靜靜,柔弱端莊,清秀可人。
胡_剛剛走進農行大門。她是農業銀行大家庭的新成員,于__年7月25日走上農行__支行金穗分理處柜員崗位。
小小年紀的胡_,有著特別的人生經歷,職業通道和路徑面臨著多種選擇。
她曾經是一位優秀的大學生村官。__年畢業于__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后,參加湖北省大學生村官考試,以__市第五名的成績錄取,被分配到__市東湖街道長江社區工作。
3年后的__年5月,服務期滿的胡_參加湖北省公務員招錄考試,報考__縣鄉鎮機關,以__縣鄉鎮機關科員崗位筆試第一名的成績名列榜首。胡_完全可以成為新時期新環境下一名令人羨慕的公務員。可是,她毅然放棄了時尚熱門響當當的公務員職業,辭謝了向她敞開伸延漫長而又寬廣的從政之道。
震撼,感動。是什么精神和力量,能夠使胡_對農業銀行如此鐘情?如此情有獨鐘?如此一往情深地深沉熱愛和眷戀?
淡泊、清麗而單純的胡_,心里有更加美好的理想和夢想,有更加遠大而崇高的目標和追求。宏圖大展,放眼遠望;意念之間,心有靈犀;喜從天降,機遇蒞臨。正是在這個時候,胡_獲悉農行湖北分行面向服務期滿的大學生村官招聘柜員的信息。農業銀行輝煌壯麗的使命和愿景,積極向上的核心價值觀以及相關理念,時時無不叫胡_為之動容,情思萬重。
深情的召喚,山含情,水含笑。家鄉的親人、親友和親情,身邊的同學、同鄉和同伴,都對胡_的未來職場選擇和角色轉換給予鼎力的支持。格外心儀的農行,輕輕傳唱動聽的歌謠:工作、事業、未來,繽紛燦爛,多姿多彩;幸運、如意、憧憬,曲徑通幽,天地洞開。選擇,抉擇,在人生的旅途中,在人生的十路口,在人生定位的坐標,在人生又一個新的平臺,胡_以最平靜的心態和姿態,瞄準目標,把握方向,自主改變了擇業就職中關鍵的人生航道和軌跡。
更加強烈地感動和震撼!胡_毫不猶豫地立即報考農行湖北分行大學生村官招聘柜員,并以最佳綜合成績的絕對優勢順利錄取。金穗,昭示金色的田野,豐碩的稻穗和麥穗。農業銀行的金穗,給人奮發的遐想、理想和夢想,給人最濃的真情、激情和深情!心系農行,情牽萬家。農村的女孩子,農家的女兒,返璞歸真,九九歸一:是啊,農行連接廣大農村、農業和農民,反哺于農,服務“三農”,任重道遠,責無旁貸。
“我愛農業銀行!我愛家鄉的農業銀行!”這是胡_發自心靈真情的呼喚。將全身的心力和智慧,投入到無限熱愛無比眷戀的農行事業!年輕的心,青春的情,在農業銀行的苗圃,在廣闊農村的原野,歡樂地跳蕩,喜悅地碰撞,驕傲地昂揚,自豪地奔放。胡_,仿佛初綻的花朵,給象征滿園蔥郁馥郁的金穗,傳遞芬芳,帶來馨香。
大行德廣,伴您成長。有著優秀大學生村官和公務員之緣的女大學生柜員胡_,來到農行__支行金穗分理處報到后,儼然天使般孜孜不倦樂此不疲的中學生,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新起點。
教師觀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作為我們這一代人,自從當了老師開始就把自己的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不管當初是怎樣走上這個崗位的,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是對得起老師這位稱號的。
左相平所做的也是大多數老師在做作的,無論是關心學生學習,還是關心學生的成長,還是關心學生的未來,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身體成長上,我們大多數老師都在做作這樣相同的事情。
我們許多老師都是在默默無聞地做作這樣相同的事情,許多老師去了又有許多老師來了,還是在做作這樣一個相同的事情,許多人的事跡我們沒有人去發現去挖掘,也沒有人去在乎這樣的事情,但是老師的工作最終還是需要有人干的,仍然還是會有許多象左相平老師一樣去實實在在干好老師工作的老師,所幸的是左相平老師的工作被挖掘了出來,讓人們知道還有那么一些人在為教育事業默默無聞地工作著。
我們知道我們的時代在進步,科學在進步,社會在進步,人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需要的知識在進步,我們許多的老師并不缺少實實在在的工作精神,但是卻缺少迅速適應社會變化的精神,或者說是能力,當這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如何讓我們盡快地適應這種變化,擁有這種精神。
左相平老師說得好, “ 我實際上沒有什么信念,我就想當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當一個家長放心的老師,當一個人民滿意的老師,不要誤了學生,就是這樣,其他的也沒有想過。我從心里想的就是你既然愛這個崗位你就要讓學生喜歡你。 ”
要當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當一個家長放心的老師,當一個人民滿意的老師,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好說不好做的,特別是當一個現代讓學生喜歡、家長放心、人民滿意的老師就更不容易了,因為我們現代的教育不只要實實在在的工作精神,還需要大膽創新的精神,需要實現 “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 的教育理念的能力。
我們學習左相平老師,實際上我們是要能夠借這東風,達到我們在教育教學能力上徹底轉型的目的,我們現在的許多老師每天都在工作上辛苦地干著,可是總不見效果,為什么呢?因為在做許多無用功。我們現在的教育教學不只是要苦干,還需要巧干,不會巧干是不可能干好現在的教師工作的,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去獨立自主的學習,是如何建立學生能夠終身學習的教育機制,然而我們現在的許多教師的力氣都沒有作在刀口上,而是用在了刀背上,所以見效微小。
當然一個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如何是與這個學校的領導者如何去進行管理和要求是有著很大關系的,左相平老師的教學成功不只是因為他的教學能力方面,還在于他本身就是校長,他的管理,他的決策自然就是符合他的教學要求的理念的,而我們其他的學校是否也是這樣的符合教師們的能力盡量發揮的理念呢?
比如在備課上、在上課上、在管理學生上、在學生作業上、在學生輔導上、在營造教學環境上、在保證教學條件上、在處理師生關系上、在考勤方式上等等許多相關問題上都會帶來不同的正面影響或者負面影響。
如果我們是真的為教育教學著想,那么這些問題是不可能被忽視的。
我希望我們學習左相平老師的事跡,是為了借一個讓我們的教育事業獲得進一步發的機會,而不是以往那些徒有形式的老套模式。蠟燭精神永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