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現做好工作的規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總結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總結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辯論賽總結點評篇一
大家好!
很高興再次擔任點評嘉賓!
大學生辯論賽連續舉辦已經超過十年,曾經奪得沈陽市高校“環保杯”辯論賽冠軍,為學校爭得了榮譽。現在,辯論賽已經成為我校的特色、經典文化項目。
今天的比賽緊張激烈,正反雙方圍繞著“理想人才應該以仁為主”和“理想人才應該以智為主”展開了精彩的攻辯,唇槍舌劍,你來我往,針鋒相對,難分伯仲,睿智與機敏盡在其中,真可謂見“仁”、見“智”。
辯論賽,“辯”也好,“論”也罷,都離不開“言”,而我認為,其中深層次、制高點還是文化底蘊和哲學思辨。
辯題看似對立,但不要把二者絕對起來,它們既對立,又統一。不要簡單地一分為二的思維看待事物,也就是非好即壞、非黑即白的思維。除了高山就是海洋嗎?還有丘陵、高原、平原。除了黑就是白嗎?還有赤、橙、黃、綠、青、藍、紫。除了好人就是壞人嗎?還有又好又壞、又壞又好的人,唐太宗是明君,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隋煬帝昏庸,卻修了大運河。所以,可以一分為二、一分為三、一分為多。
論辯雙方事先應有一個構想:是寸土必爭、御敵于國門之外?還是誘敵深入、聚而殲之?我認為在辯論中應該采取一分為三的思維,在敵我之間一定有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帶,有了這個地帶,進可攻,退可守,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今天,反方在這方面做得好一些。
辯論又必須通過語言進行,我想也未必都一個風格,像正方一辯在賽前說的,語言不一定要咄咄逼人。記得,當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中有一個辯手,語速不快,卻綿里藏針,很難對付,我感覺,正方四辯有這個潛質。
辯論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雙方都出現了漏洞,但是,都沒有抓住,及時進行有效地攻擊;思路還不夠開闊,對細枝末節糾纏過多;提的問題生僻,個別語言詞句還需要規范等,還需要進一步學習、歷練、提高。但是,瑕不掩瑜,不失為一場精彩的比賽。
比賽總要分出勝負,結果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活動得到鍛煉。未來回頭看,是難得的經歷和財富。
辯論賽總結點評篇二
一個評委好的點評能對這場辯論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么評委到底應該怎么點評呢?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評委點評比賽的小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為評委,第一,你必須知道你的點評的每一句話可能都會給心神正處于高度緊張的辯手們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點評的偏頗了,辯手們可能從第一句就開始在心理反駁,或者質疑評委們不公正,所以點
評語
言必須謹慎。第二,如果作為一個評判者說得都沒有場上的競爭者好,或者根本就沒有說到重點,語無倫次,所指非真,給本來的文化大餐帶來帶來了一點不好的味道,不僅會讓場上的辯手們心里不舒服,還可能影響觀眾們的情緒,瞧:他這樣還來做評委呢!這還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如果點評不到位,直接讓辯手和觀眾質疑整個評委團是不是所謂的“專業”,“懂辯論”,有沒有能力去做一個公正公平的評判。如此一來,其他的評委要一起跟著受影響,辯論賽的主辦方的水平也要跟著一起被質疑了。所以,從任何角度來說,辯論賽的點評,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次好的辯論點評,能將辯論主題升華,甚至比辯論本身更有味道。因為在點評的環節,辯論雙方和場上的觀眾的心態是放松的,他們很想聽聽評委會說些什么。而這時候評委恰如其分地指出問題所在,并做出有高度,有深度的總結,無疑會贏得辯手和觀眾的尊重。
這是一個禮節性的問題,主辦方舉辦了本次活動,作為受邀的評委,理應表達尊重和謝意。其實,不僅有必要向主辦方表達敬意,也有必要向大會主席(主持人)、雙方辯手以及觀眾朋友們致以問候和敬意。良好的禮節將給辯手和觀眾們很好的印象,這也是點評人素質的體現。
辯手們對于辯題的分析,因為已經有明確的觀點傾向性,所以雙方都會把辯題向著有利于自己的一面解析,而這種解析其實有時候是在斷章取義,偷換概念,一葉障目。作為一個點評的評委,有必要把辯題所指的真正合理的,事實性質的內容點出來,不帶有任何傾向性,但是點評要讓觀眾們覺得合理,“就是那么一回事”,“確實如此”,可見評委們是認真思考過辯題的。
何為“高屋建瓴”,就是指評委們能從厚重的歷史,從權威的數據,從博大精深的文化高度對于辯題進行理性的解析。一般來說,現代辯論賽所請的評委們要比辯論場上的選手們有更多的知識積累和閱歷,這個時候,從知識庫中調出一些有高度的東西,無疑會彰顯評委的學識和個人魅力。而一旦有著高屋建瓴型的解析,整個辯論賽實質上又在評委點評的環節升華了一個檔次。觀眾們看到的并不只是辯論之趣,也看到了知識之趣,知性之趣,理性之趣。當然,這是一個跟評委個人素質有很大關系的方法,如果能有之是最佳的,如果沒有也沒有關系。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有的評委點評就直接帶著明顯的傾向性,實質上等于告訴了雙方結果。這樣的點評,第一,知道了結果,誰還認真聽點評?因為辯手和觀眾們正被心中的大喜大悲影響著呢。第二,在程序上,讓辯論賽后面宣布結果和頒獎的環節很是被動,給主辦方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所以,盡量在點評中不要說出最終的結果。
解析雙方的觀點和所用技巧理應是點評的核心部分,就像有人會唱戲,有人得會聽戲,知道他是怎么唱的,哪里唱得好,哪里有難度等等。其中的關鍵要緊之處都是評委點評的內容:某一方有怎樣立論,某一方面用了怎樣經典的論據,某一方又怎樣偷換了概念等等,都需要評委們用簡單有力的話勾勒出來。一是評辯論的內容,而是評辯論的方法,只要評得客觀,都會受到辯手和觀眾們的尊重的。
點評需是理性的,但點評的結尾,就可以從理性的分析上升到感性的情感表露,從而引發全場的共鳴。在一次點評中,結束前評委動情地說:“辯手們的精彩表現讓我想起了我在大學時代的辯論生涯,“‘遙想當年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我和隊友們為了分析辯題,尋找論據,徹夜不眠,促膝長談,情深意切。現在,往事雖已成煙,但是我和當時隊友們的在戰斗中建立的深厚感情,共同進退,為了勝利一起歡歌,為了失敗一起流淚,誰沒有活過,愛過,投入過,認真過,這樣的生活,怎能不精彩。現在,你們通過辯論,結識了一生的伙伴,一直支持你們的啦啦隊朋友,還有思辨的精神,研究問題的能力,一路走來,勝負根本不重要,在人生路上,你們都是贏家,真誠祝福你們!一番發自肺腑的感性之言說出,觀眾們給了評委甚至比辯論本身還要熱烈的掌聲。
點評的境界,就在于通過點評,不僅對比賽的脈絡進行梳理,更讓辯論雙方和觀眾們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比如,辯論是需要按照勝負分辨的,有時候辯論雙方的水平很接近,但因為要評出勝負,失敗的一方可能會非常不平衡。這個時候,點評就可以通過打預防針的形式,先說明一些需要說明的問題,平復現場情緒。或者,點評把辯手和觀眾的思維引向其他的地方,比如人的情感,一路走來的辯友和啦啦隊們,不管競賽勝敗,交了那么多的朋友,人生無勝敗等,這則是一種點評的境界了。通過一番點評,讓原本火藥味十足甚至硝煙四起的場面無聲息地得到控制,這不才是真正的高明?當然,這種境界有些時候難以達到,還需要不斷的領悟與理解。
辯論賽總結點評篇三
今天很榮幸受邀成為評委,但是,坦率講,如果讓我來做辯手,我不一定有你們這般的智慧和反應。所以,點評談不上,一起學習吧!
總體的感覺是:后生可畏!我能感受你們在賽前所下的功夫和團隊的合作。請給你們自己一點掌聲。
談一下對論題的感受:今天的論題其實對正方稍稍不利(正方論題:對大學生來說,iq比eq重要),同學們,如果是你們自由選擇,你們會選正方還是反方?(臺下齊呼,反方……)但是正方同學用豐富的學識和嚴密的邏輯,非常好地擺脫了這樣一個困境,真的很棒!
對正反兩方的感受如下:
正方的開篇介紹很有個性,分別用格言來表達本隊的觀點,而反方的開篇介紹則體現了合作,很有意思,這種開頭一定程度上暗合了雙方的論題(反方論題:對大學生來說,eq比iq重要)。
正方一辯歲數小,但是她請出了一位白胡子老爺爺——辭海來告訴我們iq是什么,最后引出:iq是基礎,iq很重要(對正方一辯的點評寫在紙張的另一端,現場被我遺忘了,唉);二辯很有文采,我引一句詩送給她: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三辯很有激情;四辯帶感情的語言頗具煽動性。
反方一辯用了許多大學生很熟悉的名人如唐駿、李開復的事例來說明eq的重要性,兩個詞匯可以形容她:睿智、風度;二辯用自己參加建模比賽中毅力比自己的智力更重要來說明eq的重要性,并且引用蘇格拉底的名言,質詢有力(這個也忘了說了,囧);三辯沉穩;四辯冷靜、言簡意賅、切中要害,對四辯,也有一句詩詞送給他: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臺下笑聲、掌聲,后來揭示的結果表明,四辯獲“最佳辯手”稱號)。
我想最終花落誰家并不重要,競賽重要的是這個共同打拼的過程,重要的是此刻我們在一起。今天你們是對手,明天你們可能就是隊友。我有個建議:擁抱一下你的隊友、對手和支持者(臺下猶豫了一下,開始擁抱,剛開始只擁抱同性,后來開始擁抱自己所有的隊友^_^)。最后,我代表評委向各位辯友致以最真誠的感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