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品味成長滿分作文篇一
——題記
冰雪覆蓋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團火來取暖;暗夜無邊的時候,我們需要點點星光來取暖;前途茫茫時,我們需要一盞航燈來取暖……四季輪回,心里濾不去的是煩惱和憂愁,腳下邁不過的是艱辛和傷痛。寒天冷日,讓我們用什么來溫暖迎風而立的自己呢?留點真誠給自己取暖吧!
真誠,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卻蘊含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道德精髓。然而,如今的炎黃子孫又有多少人能理直氣壯地站出來說:“我此生從未背叛過真誠二字,在人生的波折中,我的心從未脫離過真誠的圈地。”
你發現了嗎?在這大千世界中,任何生靈都可以讓你感受到它的真、它的善、它的美,生命中最明快的樂章莫過于真誠。有人說,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好說難覓。其實生活中處處有真誠。
一個眼神,一份微笑,甚至是一張小小的紙條,都可以讓人無比欣喜,因為那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坦誠和希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都是因為彼此沒有真正以誠心對待對方,對待生活。真誠是什么?如果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作一堵厚墻的話,那么,真誠便是打開窗戶的鑰匙,耀眼而珍貴。
真誠是什么?是美好,是欣喜,是希望!真誠地對待自己吧,一個真正懂得與他人相處的人,絕不會因場合或對象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內在氣質,不會盲目地迎合別人。真誠地對待他人吧,當別人處于危難之中時,你用自己真誠的幫助,可能會化解他人心中的三尺之寒。當別人處于幸福之中、快樂之時,你用自己真誠的祝福祝賀他,那生活就是蜂蜜加糖,更加幸福。
讓我們用“真誠”這管強力黏合劑,彌補你、我、他心靈上的空缺,消除這世界上所有的假、丑、惡。真誠,在黑夜中,是燈塔迸發出的耀眼的光;在滔滔激流中,是堅定的、毫不動搖的巖石;在天地間,是屹立著的、擎天憾地的巍巍高山……
品味成長滿分作文篇二
時尚,我們普通的理解就是跟上潮流,讓自己不落后時尚。讓自己有一個特點。可是,時尚真正的含義是什么?是人們不想被別人看不起,被別人嘲笑,只是為了追上別人的步伐,學別人。這和跟屁蟲有什么不同?
品味一下時尚,時尚有表面上的裝飾,有其他的裝飾,也有內心的不同,反正時尚就是與普通人不同。追求另類。這是為什么?其實是為了與別人的步伐一致,和別人站在一起,不落后別人。要不,可能被那些時尚的人稱作“不懂時尚的人”。正是人們害怕這個稱號,害怕落后社會,只好和他們一樣。因為大家都是這樣如此罷了!
我們為什么一定要追求時尚?難道不追求不行嗎?我覺得追求時尚其實只是被時尚的開發者玩弄了。他們開發時尚其實是為了讓我們追隨他們,讓他們覺得我們很蠢。因為我們看到稀奇的東西就會去看看,一旦覺得好,便會想擁有它,而其他人看到大家都這樣,也會忍不住去跟隨一下。最為時尚的開發者,他們便會覺得好笑,覺得光榮。因為他們覺得我們蠢,覺得自己是時尚的首領,很自豪。
為什么我們要跟著別人?有著自己的特點不好嗎?追著別人,往往會丟失自己,丟失自己的人格,丟失自己擁有的特點,這樣,我們只是一個學別人的機器人。沒有任何特點。這樣,大家都是一樣的行動,一樣的想法,一樣的思維,全世界都一致的話,這還是高級動物的領土嗎?
作為地球上的高級動物,人類,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為有人領導一群人,而那個誘餌很新奇,很有誘惑力,就追隨他們。因為這樣,我們就算不上是高等生物,比低級動物還要笨。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團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團隊,有自己的天地,有自己的空間。和自己一樣的人生存在一起。這樣,生活就有了意義,有了色彩,有了活著的道理!
我們要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得想法。我們不要因為人多就與他們一體。我們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則。只有自己選擇,才能生活。沒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主見,你再厲害,也無用武之地。
追求時尚,應根據自己的喜好,不能因為人多就去追求。
品味成長滿分作文篇三
一位同學在對感動下定義時,她這么寫:“感動就是有時心一揪緊,早已淚流滿面的奇妙感覺。”多奇妙的一種感覺啊!人,無論多么麻木,多么鐵石心腸,心底深處總有一根惻隱之弦,特別脆弱,輕輕一撥就能彈出感動全社會的天籟之音。
那些能感動人的,往往不是偉岸的人,而是社會的“微塵”,那些感動的事,往往不是多么偉大的恢弘的壯舉,而是微乎其微的細節??
感動猶如陽光般溫暖。
我想,沒有人會拒絕感動,猶如人不會拒絕陽光。當“感動中國20xx”一幕幕翻滾于屏幕上時,我們的同學靜默著,沉重著,思考著,慨嘆著??收起了掛在臉上的不恭言笑,讓淚水在臉頰中劃出清晰的脈絡。
我們,都收獲了一種感動,繼而學會感恩。
那位華老醫生足以讓每一位觀眾動容,那個細節——把探筒用手溫熱了才給病人聽診,讓我的眼淚“涮”一聲仿佛泉涌,此時,心情不必為誰掩飾,正是這一瞬間,讓我感到自己還活在一個有愛的世界里。
感動仿佛大海般深沉。
青島上空有一群特殊的粒子,叫“微塵”。一顆,兩顆??積聚著龐大的力量瞬間爆發,救活了一個人,兩個人??微塵凝聚起來的不再是微塵了,它們有著大海般深邃的情懷——幫助弱小的群體。這種博大的情懷沒有讓我們淚流滿面,但卻讓我們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力量,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帶著起伏的心緒回看我們的身邊,也有太多太多的經歷讓人無以忘懷!一句貼心問候,在寒冬里不再孤單;一個慰心微笑,在感動中渡過早春的料峭;一段共同遭遇,重拾一份源自感動的舊日友誼?
造物主總是太了解人類了,早知道人類在物欲橫流的那天會忘乎所以,早知道人類在錢權中明爭暗斗,故特意賦予人類一種叫“感動”的情愫,在人類不經意間心一揪緊,淚流滿面。感動,不應該停留在“感動”這一層面上,背后更應付諸一種叫“感恩”的行動吧!
忽然想起有人說過:“故事情節與我無關,落幕那一瞬間卻發現自己淚流滿面。”故事落幕,那一夜,我長大了許多。
品味成長滿分作文篇四
“踢踢踏踏”的拖著一雙拖鞋,在陰暗的地下室中摸索著前進。握在手中的手電筒隨著我的步伐晃動著,低調的黃色的光,點亮小小的一片黑暗。另一只手所觸及到的是還沒有貼上壁磚的墻。那種凹凸不平的感覺從手心慢慢傳入我的心底,墻的紋理似乎帶有絲滄桑之感,想極了我要找的那本書——《神話》。
已經記不清買書的時間了,卻還能想起這本書不是我買的,只是我爸看著不錯,便就付了錢。對于尋找它的目的,再也不會是當初的好奇。
閑暇時到書店看書,總能發現里柜的書柜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書籍。顏色的統一和版式的相同總是讓我很驚訝:都是朱紅色的底襯,封面上印著三個或五個的燙金大字,仿佛是古代紅瓦樓房的構欄相刻,精美至極。只是可惜每本書都是被塑料書皮給包裹著,那些書里洋溢著墨香的內容,也只有“書”自己知道……
家里那本陳置的書是否也是如此?
為什么我現在還是未見它的蹤影。
昨日,書店里的那些精裝書少了一本,我的同學在班里展示了它。從未曾改變過的朱紅色封面,燙金的大字號不掩蓋的展示著它的華麗光彩。
他驕傲的向其他同學炫耀著這本書,同學們望著書的那雙眼睛中流露出了向往和羨慕。
我瞥了一眼書名,也是《神話》。
在書店了,我一次又一次地望過這本書,天馬行空的幻想著它里面所講述的內容是什么?幻想它的編作者給它述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人們把我們古代的神話故事比作一顆永恒不朽的星,一顆以千百萬古代勞動人民汗水凝聚而成的星。天真的想像與美好的希望在他們淳樸的筆下編織。
日日夜夜的思索化作心中不滅的筆,滴滴辛勤的汗水凝做張張紙業,以“淳樸”作為靈感的來源。
我喜歡書,書中的神話。
卻不喜歡多人獨捧一人式的張揚。
也許當你發現自己心中最真的那一面,不需要過多的修飾,你就有了屬于自己的“神話”。
神即是人。
只可惜,那本多年以前的書依舊沒有尋見,我關上了手電筒,走出了地下室。
品味成長滿分作文篇五
曾有部風靡全球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的`不錯,只是各大美食中缺了重要的一種味道——情感。
我不喜歡大廚們做的菜,不是他們做的不好吃,相反,做得很好吃只是太有手藝了;色香味俱全,卻獨獨缺少了生活的隨意與散淡。反之,我更愛吃奶奶做的家常菜,她不會精工細雕,什么文火猛火,有時,只是用熱情和笨拙的方式去做,那樣的菜蘊含著她的粗糙與溫情。
最喜歡吃奶奶那種少了幾十年的土灶,山間野味,田間土菜,奶奶做的菜從來不會去菜市場上買,只是自己種,自己去捉。菜是自家種的,油是自家熬的,各類昏品則是來自天上,地上,水里,應有盡有,不所不有。
家里的鍋蓋很老,但卻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無價珍寶。老鍋蓋是用了幾十年的百年老松木做的。煮菜,不蓋鍋蓋肯定是比蓋鍋蓋差,塑料,鐵制的金屬鍋肯定是比不上木質的,朵木制的肯定比不上松木,杉木。新生的松木肯定不如百年老松木,新作的松木鍋蓋肯定不如那種用了幾十年的老鍋蓋。因為幾十年飯菜的熏香藏在鍋蓋里,香氣翻涌時,就會被鍋蓋倒壓回去,這樣就會入肉三分。有了這樣的柴木,材料,鍋蓋,無論你是蒸、炒、煨、煮都能做出有滋有味的菜來。
除了喜歡奶奶做的飯菜,也喜歡看奶奶做菜。那一盤簡約的辣椒炒肉片來說吧。奶奶先用竹簽將辣椒劃開,再泡在地下汲出的水中,接著左手抓起肉,右手操刀正握,左手穩穩當當地按著肉,點點地把肉往刀口送,刀也迅速斬下,肉片如復印文件一般刷刷從刀口彈出,肉也絕不會在砧肉板上跳舞。
肉已切好,初工已完。接著奶奶將肉倒入已沸騰的鍋中,肉在滾滾油鍋中上演魚躍龍門。接著撈起辣椒倒入鍋中,又一陣沸騰,然后,毫不猶豫的將料品撒入鍋中,蓋上鍋蓋。只要稍等片刻,一盤美味的炒肉片就可以出爐了,看著奶奶做菜,我都咽下了口水。
肉已出爐,饞貓的我早已夾起一塊來吃,肉香氣卻不失彈性,辣味盈滿口中,香氣入心。
如今,老房子已經拆了,老土灶也拆了,蓋了新的房子,家里的老廚具也都扔了,奶奶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再難吃到如此入味的菜了。
何時還記得奶奶老去的手藝,老去的鍋蓋,老灶,他們隨著風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煙帶著他們越飄越遠,終于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品味成長滿分作文篇六
鄧麗君的歌聲如碎玉空靈,經久不衰的是美好的記憶;網絡歌手的嘶吼在兩個月后便銷聲匿跡。
紅樓里的花魂月魄植入我心,化作睡夢里的笙歌,時興的愛情小說在一場雨后化為子虛烏有先生的輕咳。
它們都是曾經的時尚,卻有的轉眼成了明日黃花,唯有值得品味咀嚼的才成了永恒的經典。尼采有言:一切文字,余獨愛以紅書者。當今文人才子的作品也得有些至誠的內容,才能化為時尚經典。創新而出的作品總有其生命力,但若想讓這生命力長久,仍需要不斷地為其注入新的源頭活水,不能以“我新我怕誰”而橫行于世。于丹的《莊子》,易中天的《三國》,都是新樹立而起的文化墻,然而只是將老莊的話、劉備的語水煮一番,何可長留于大眾心靈深處呢?
一切實踐活動,倘若沒有精神目標為動力,沒有精神價值為追求,無論其表面多么轟轟烈烈,其實質還是空洞、乏味的。我以為周國平此語正道出了時尚的關鍵。時尚的需要有值得人追捧的亮點,時尚的要有存活于世的資本,那便是其中的精神價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無論搬出哪一角的磚,哪一塊不是時尚化為的經典?三閭大夫的行吟澤畔,柳屯田的淺吟低唱,李白的唐詩典章,數不盡的珍寶,說不完的美好。如今的時尚,難道不該向它們看齊?所以讓時代的弄潮兒們不可忽視自己的價值追求,不能只滿足于讓大眾了解那些燈紅酒綠的繁華墟場里的瑣事。
時尚的仍需不斷創新,模仿的也要挖掘出屬于自己的品牌。山寨之風吹遍大江南北,多少人在追問,它究竟能夠走多遠?如今的它,的確是眾人追捧的明星,它,抓在誰的手里都炙熱如火燒,可誰能夠保證它在那舞臺上永遠豐華絕代。所以,它仍需不斷向前跑,找出自己的優勢,利用科技知識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活力,立起自己的品牌,讓時尚成為永遠的時尚,讓歲月磨不光精神的棱角,多年后,依舊光亮如初,美麗,動人。
時尚,它踏著現代的步子走在舞臺上,舉手投足間朝氣蓬勃。
經典,是洗去鉛粉的女子,素面朝天,卻依舊不減當年的風采。
我希望,所有的時尚都能成為明日的經典。
品味成長滿分作文篇七
烹一壺月光,邀疏星共飲,待微風習習,于夢中,品味你的笑顏
題記
月光如水,暗香浮動。于夢中眨眼,那夜,注定無眠
我輕輕起身,絲毫沒有困倦,懷著好奇,我推開窗,去品味那沉睡的廈門。披起外套,倚于窗邊,伴茶香縷縷,最美不過廈門。
夜已深,只看得月光皎潔。它傾瀉,如一位慈母,裝點著廈門。路上還有幾粒匆匆的行人,他們是那樣小心,步子里帶著對家人的牽掛,無形中也怕打擾了廈門的夢。
只見一只黑貓,帶著靈動的身影,在屋子上跳著,黑色的柔毛中帶著魅惑,渲染著神秘。
遠處,還依稀聽見土筍凍,老阿婆也要準備收工,拉著她的車子,慢慢前行,與夜一起隱去。
月光中,看到了一個身影,莫不是嫦娥在廣寒宮中翩翩起舞?
我品味著,品味著陷入沉睡的廈門。一切都那樣祥和,一切都那樣靜謐,一切都那樣美好,我覺得自己是那樣幸運。也許,前世之后,來生之前,有月老牽了搭線,我才誕在了廈門。
望著遠處的高樓大廈,看著街邊的廣告牌,回想起早晨的車水馬龍,心中豈不痛矣?我不敢想象,商業代替溫情;我不敢想象,污染代替翠綠。面對如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古色古香早已離我們而去。相比一線城市,我慶幸廈門的夢中還有喘息的片刻。北京的燈紅酒綠,上海的車水馬龍,那座城也成地獄。
看著遠處的海,看著停泊的船,廈門依舊保持著本色,依舊保持著美味。
也許,我們所說的幸福源于生活,源于那份你可貴的片刻。
沉睡中的廈門,像個孩子,那樣純真,那樣無暇。人們常說,晉江人愛拼,莆田人會賺錢,廈門人最懶。我想說,我寧愿留在廈門,不為別的,只為這動人的余韻
鋼筋水泥筑樓高,小巧溫馨品余韻。
那夜,我在心中品味,品味那份暖,動人心魄;品味那份情,魂牽夢繞;品味那份真,催人淚下。
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所要的就是那簡單的舒心,讓心靈靜如流水般的流淌
關上窗,當月兒撥動情思。那夜我品味到了廈門夢中的笑顏
晚安,廈門,祝你有個好夢。
品味成長滿分作文篇八
那是一個下午,我發了燒,坐在注射室里,扎完一針后,我有了一絲睡意,陽光從窗外射了進來,感覺暖洋洋的。
我并沒聽見開門聲,當我睜開眼睛時,只見我身旁坐著一個小女孩,她大概也病了吧。在她旁邊陪著她的,是一個年輕的女人和一個小姑娘,她們安慰著小女孩,并給她買了一些好吃的東西。我心想:她可真幸福啊!
后來,我才知道,那個年輕的女人是小女孩的老師,另一個小姑娘是小女孩的同桌,小女孩的父母是做援外工作的,常年在外,不在家中。她的老師和同學給予了她各種關愛與幫助。我心想:小女孩雖然沒有多少父愛和母愛陪著她,卻擁有老師母親般的愛與同桌姐妹般的愛,我們倆同樣幸福。
有的人說,幸福是甜的,而有人說它是苦的。那些身體殘疾的說,身體健全的人是幸福的,對那些在災難中的人們來說,那些在平安中的人是幸福的,卑微者不思進取,而那些高尚者為了自己的幸福,去創造,去努力。
這樣說來,幸福就需要在某種境況中去咀嚼與品味。
家庭是幸福兒的溫床。我們要做一個乖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孝順父母。不迷戀父兄給予的蜜罐溫床。爸爸的拍拍肩膀,媽媽的吻一下額頭,是我們做兒女的幸福,這幸福凝聚著親情的愛撫。
學校是智者的搖籃。我們要做一個使老師得意的好學生,尊重師長,學習刻苦認真。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做一個有理想、有遠大抱負的好少年。老師的一句贊美與鼓勵,是我們做學生的幸福。
社會是展現才智的舞臺,做一個和諧社會的希望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敬老扶貧,熱愛家園,到講臺上領取的一張獎狀,那瞬間的幸福,使我久久難以忘懷。可見,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會讓我們體會到幸福的感覺,對人生的滿足。
在我記憶中,有無數同齡人,他們已是我成長的楷模,他們的人生價值是輝煌的,他們的精神激勵了我的成長。像戰爭年代閃閃紅星的潘冬子、艱難歲月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汶川地震中的林浩。
幸福并不是享受,不是榮譽,不是地位,不是金錢,而是實現人生的價值,為他人創造幸福,別人都幸福了,我的幸福才會更有價值。
品味成長滿分作文篇九
我起得很早,靜靜地伏在桌前,靜靜地。繁重的學業讓我透不過氣來。我不在乎這些,可是為什么努力沒有回報,成績也不見提高?我的心情晦暗極了,就像這拉上了厚厚的窗簾的屋子。
我掀起窗簾的一角,太陽還沒有升起,陽光伸展著慵懶的影子,天空中有一層薄霧,所以不能朗照。我嘆了口氣,放下簾子,屋子里靜靜的,靜得讓人窒息,只有鐘表不厭其煩地、嘀嘀嗒嗒地走著。我覺得自己與這屋子一樣,黯然極了,失望極了:對自己、對學習、對曾經的付出,我甚至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怎么辦?究竟應該怎么辦?
我還是靜靜地坐著,盯著相框里那個曾經有著陽光般燦爛微笑的自己,默默地流下兩行清淚。
廳里一陣聲響后,媽媽輕輕地扭開了門,她大概以為我還沒有起床吧。“起來,小晴!為什么不拉開窗簾呢?”還未等我說些什么,媽媽已伸手拉開了窗簾,那是怎樣的場面啊!
太陽已經完全升起,薄霧也已散去,明亮的陽光有點晃眼,不過照在身上,癢癢的,有點像小蟲在身上爬的感覺。
這時,媽媽溫和地對我說:“我上午還有一個會,早餐在桌上了,你自己吃吧,我要先走了。”我點了點頭,入神地看著窗外,陽光灑在葉子上,給葉子鍍上了一層淡金色的上衣;陽光射在葉尖的露珠上,亮閃閃的露珠向她頷首致意。
我笑了,拉上窗簾又拉開,原來陽光并非無處不在!如果你豎起屏障,陽光便會與你失之交臂;如果你將自己徹徹底底、坦坦蕩蕩地暴露在陽光下,那陽光將親吻你的全身!其實,有沒有陽光都無所謂,關鍵是你肯不肯接受陽光。接受陽光,那你的生活必將晴空萬里,燦爛奪目;但如果拒絕陽光,那剩下的就只有一個晦暗、寂靜、沒有生氣的世界。
我拿起筆,在紙上寫了幾個字:“陽光告訴我:一切會更好。”
陽光,是會在你心中與你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