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時代楷模張連鋼事跡篇一
為補齊中國港口短板,剛剛做完肺癌手術的張連鋼秉承“為港口爭氣、為國家爭光”的初心,毅然挑起設計建設世界一流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重擔。
在碼頭立項之初,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連鋼創新團隊”先后奔赴荷蘭、德國等國外自動化碼頭考察。但國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術和關鍵數據,團隊成員只能走馬觀花地遠望,考察交流沒有取到“真經”。
當時,國外企業也曾提出規劃設計方案,但卻開出了天價,并且附帶有系統不開放等條款,一旦接受,就會陷入國外企業的掣肘。
“真經”難求,核心技術買不來,成功只能依靠自己!張連鋼和團隊定下目標:要靠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建設屬于我們自己的自動化碼頭!
懷揣著為國爭光的情懷,團隊成員千方百計搜集信息,如饑似渴“惡補”相關專業知識,夜以繼日地苦干,不到兩年累計召開了三千多個專題分析論證會,每個專業都形成了上萬字的論證報告。
按照國外慣例,自動化碼頭的規劃設計至少要3年,從項目立項到建設完工則需要8-10年。張連鋼提出,“這個速度等不起”,他帶領團隊集思廣益,大膽探索,對項目組織設計實行“并行協同”,即規劃設計、建設集成和商業運營“三位一體”,使每個參與者都全流程承擔咨詢師、設計者、建設者和經營者等多職責角色,扁平化矩陣式統籌推進全流程工作。
隨著信息的匯總和無數次碰撞、討論,經過反復不斷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碼頭輪廓一點點成型。僅僅是集裝箱卡車出入碼頭的閘口,團隊就前后設計了40多稿布局方案;裝卸流程測試案例編寫了7000多個,反復測試達十多萬次。就這樣,團隊僅僅用了15個月就拿出了完全符合青島口岸實際的碼頭規劃設計集成方案,不僅打破了西方技術壟斷,而且實現了全面超越。
時代楷模張連鋼事跡篇二
拒絕“天價”,建中國人自己的自動化碼頭
全自動化碼頭代表港口集裝箱裝卸的高端形態,中國在世界前十大集裝箱港口中占據七席,但在自動化碼頭榜單上卻寂寂無聞,因為自動化碼頭設施及核心技術長期被西方國家壟斷。
青島港在20__年決定建設自動化碼頭,而重任就交給了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連鋼——一名有30多年碼頭管理、設備管理和科技創新經驗的老港口人。
12月27日,“連鋼創新團隊”成員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全球首創的集裝箱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建設工地上,與施工方研究優化施工方案。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攝
抱著虛心求教的態度,張連鋼帶領團隊成員先后奔赴荷蘭、英國、德國、西班牙“取經”,但國外同行卻連捂帶蓋,技術壁壘讓項目組備受煎熬。
“不準下車,不準拍照,只能遠遠觀望,更不提供任何數據和技術規范。當時,大家心里特別窩火。”連鋼創新團隊成員李永翠說。
國外同行只給連鋼團隊一條路:買,而且開出了天價!
這樣的方案被張連鋼否了,不僅僅是因為成本太高、周期太長,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核心技術不向青島港開放,碼頭投產后青島港無法根據自身生產實際優化系統。
“每個港口特點不同,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張連鋼說,“我們要根據青島港口實際、貨源結構、碼頭流程、操作習慣等,建中國人自己的自動化碼頭。”
時代楷模張連鋼事跡篇三
自主創新,為自動化碼頭裝上“中國大腦”
設計之初,擺在他們面前的是無經驗、無資料、無外援的“三無”狀況。“碼頭要用什么設備、怎么布局、怎么控制運轉、運行后有什么問題,我們統統沒概念,所有細節都要一一設計。”李永翠說。
在“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中摸爬滾打,自動化碼頭輪廓在連鋼團隊的圖紙上一點一點成型。僅僅是出入集裝箱卡車的閘口,他們就設計了40多稿方案,有時已敲定方案,因為一個細節調整,所有數據都要重新核算。
一個個通宵達旦,一次次推倒重來,連鋼團隊僅用15個月就完成了碼頭的設計方案,這項工作在國外至少需要三年。
在碼頭建造和設備研發上,連鋼創新團隊同樣是從零起步,而且要做到比國外自動化碼頭更好。以自動導引車(agv)為例,連鋼創新團隊打破全球通用的鉛酸電池技術壟斷,研發了基于鈦酸鋰電池的小容量、長壽命、高功率的動力系統和循環充電模式,agv電池重量從13噸減為2噸,壽命從2年延長為10年。
解決世界性技術難題的一連串自主創新,組成了“中國大腦”的自動化碼頭:
首創港口大型機械“一鍵錨定”自動防風技術及系統,_了港口大型機械防瞬間大風的世界性難題;
采用物聯網感知、通信導航、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對碼頭作業的全流程智能調度和智能化高效管理;
……
截至目前,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已有受理和授權專利107項,其中發明專利64項,實用新型專利43項。
時代楷模張連鋼事跡篇四
太平洋的海風吹來,偌大的碼頭空無一人。目之所及,只有無人駕駛的碼頭導引車在穿梭,機器人自動拆集裝箱鎖墊,把一個個集裝箱從船上運到堆點,整齊排好。
12月25日下午,在“時代楷模”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發布儀式錄制現場,隨著大屏幕上的鏡頭拉近,一個現代化的自動化碼頭躍然屏幕。這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著“中國制造”烙印,并且六度刷新全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世界紀錄的碼頭,正是由“連鋼創新團隊”締造的。
“那時,一股熱血上來了,我要接這個項目。”團隊帶頭人張連鋼,這樣說起七年前接下任務的瞬間。此前,由于剛經歷過一次大手術,他怕身體狀態無法支撐,兩次拒絕了邀請。“但我心中,還是不甘心。港口領導第三次問我時,我很痛快就答應了。”
張連鋼在港口碼頭的業務操作、設備、技術、管理、自動化控制方面具備豐富經驗,被大家寄予厚望。以他為中心,擅長軟件開發的李永翠、擅長裝卸業務流程設計的李波、醉心發明創造的張衛、擅長土建的周兆君等8人組成了團隊核心成員。他們帶領一群平均年齡30歲出頭的年輕人,一步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用時3年半建成了一座西方專家口中“十年都別想獨立完成”的自動化碼頭;又用了3年半,__十幾項世界性技術難題,創造出單機最高作業效率超全球同類碼頭50%以上的紀錄。
“拼了命還不一定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鏗鏘有力的話,從張連鋼口中說出,將現場觀眾的思緒帶到那段燃情歲月。
回憶碼頭建造初期,大家心里都憋著“一口氣”。“自動化碼頭怎么布局、設計什么流程?腦袋是空白的。”自動化碼頭總經理助理李波說。“去國外學習,不準我們下車細看,有時連碼頭現場都去不了。”自動化碼頭工程技術部副經理張衛說。“為了爭口氣,我們不采用國外方案,要設計屬于中國人的全自動碼頭!”自動化碼頭黨委書記、總經理殷健說。
要干,就要爭第一。20__年3月,自動化碼頭首次進行靠泊作業,1000多個箱子只用了7個小時就全部裝完了。外國船長贊嘆:這就是中國速度!每每回憶起這個瞬間,李波都滿滿自豪。
軍功章上,也有你的一半。鏡頭里,“連鋼創新團隊”家人們的面孔一一閃現。殷健的老母親,怕耽誤兒子工作,偷偷賣了房子,沒打招呼就搬到了養老院。回憶往事,殷健的眼淚沒能忍住。“在女兒最需要陪伴的時候,我卻缺席了。這是我永遠的遺憾。”自動化碼頭副總經理李永翠哽咽著說。
工程技術部黨支部副書記、軌道吊室副經理修方強說,張連鋼的妻子曾講過一次特別的約會。“周末逛街,連鋼總帶著她坐公交車一直坐到了終點站。有什么好逛的?原來,他是要看人家怎么換電動公交車的電池。”同事的“調侃”,讓張連鋼忍不住紅了臉。
“過去,橋吊工人苦練技術;現在,智慧港口不見人蹤影。時代在變,碼頭的作業方式在變,但是‘干就干一流,爭就爭第一’的精神不變。”在視頻連線中,改革先鋒許振超以這句話與“連鋼創新團隊”共勉,鼓勵他們永不言敗,始終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打破更多世界紀錄。
時代楷模張連鋼事跡篇五
7年披荊斬棘,為港口爭氣,為國家爭光
“我當時問他,剛剛做完肺癌手術,咱還這么拼嗎?他跟我說,他一閉上眼睛,腦海里想的全是集裝箱啊、碼頭啊,我就覺得港口和碼頭已經融入了他的生命中,我攔不住,只有選擇支持。”張連鋼的妻子王曉燕說,丈夫10年內做了兩次肺癌手術,單位領導擔心他的身體,讓他緩一緩再上班。但是張連鋼說他必須拼,不拼肯定干不成。
在張連鋼的帶領下,整個團隊披星戴月、戰天斗地。
項目攻堅期,團隊成員管廷敬每天都忙到很晚,很少有時間去探望獨居的母親。就在首船測試前不久的一天夜里,母親在家中意外去世。而那時的管廷敬,還在深夜加班后回家的路上。處理完母親的后事,他又匆匆趕回碼頭。每每想起此事,管廷敬總會紅了眼睛:“我特別對不起我媽……”
團隊成員徐永寧擔負著整個自動化碼頭數據中心的建設調試工作。關鍵時期,妻子確診癌癥的消息像晴天霹靂打在了他頭上。領導和同事們心疼他,讓他先騰出時間好好照顧妻子,但徐永寧卻默默選擇在醫院和碼頭之間往返。盡管盡了最大努力,心愛的妻子還是離開了他。項目成功那天,他一個人對著大海,哭了很久。
“都食人間煙火,誰無兒女情長?生氣的時候我也會埋怨他,我說你真是讓自動化弄魔怔了,快讓碼頭當你的老婆吧!”團隊成員張衛的妻子姜紅衛回憶說,直到20__年10月,她受邀參觀了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才終于理解這些人為什么會對自動化碼頭如此念念不忘,那種壯觀和震撼無法用語言形容。那一刻,所有過往的辛苦、淚水、抱怨都化作了對國家的驕傲和民族的自豪。
“你問我制勝法寶是什么?作為‘土專家’,單打獨斗我們可能拼不過‘洋博士’,但是我們有團隊精神,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有為港口爭氣、為國家爭光的初心,大家眼往一處看,勁往一處使,越干越成熟,越干越自信。”張連鋼說,7年的創新之路,7年的披荊斬棘,是他們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生動、最鮮活的實踐。
“自動化碼頭只占了青島港的五分之一,還有更多的人工碼頭區域需要轉型升級。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道路還很長,我們不會止步于此。”張連鋼說。
時代楷模張連鋼事跡篇六
12月30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敢闖敢試、砥礪奮進,這支創新團隊書寫了世界集裝箱碼頭行業一個又一個奇跡……“連鋼創新團隊”的先進事跡經宣傳報道后,在山東引發熱烈反響。
為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近日,青島市委和市政府下發《關于向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學習立足崗位大力創意創新創造的決定》。“要上下一心發揚他們‘奮力拼搏、勇爭一流’的創造精神,激發干事創業熱情,讓青島成為企業家和創業者創意創新創造的熱土。”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說。
“連鋼創新團隊”建成中國自己的自動化碼頭,極大鼓舞廣大企業、科技工作者的信心。他們紛紛表示,一定要攻堅克難、勇挑重擔,為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連鋼創新團隊’立志自主研發,勇挑重擔、敢于擔當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我們要繼續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培育出更多的‘連鋼創新團隊’,助力山東從經濟大省向科技強省轉型升級。”山東中科院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秘書長張佐軍說。
“我們科研人員要再接再厲、奮發向前,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讓技術在更深層次上惠及人民。”山東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劉春華說。
“‘連鋼創新團隊’敢于突破常規思路,攻克技術難題,這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山東永正建筑新材料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竇霆表示,他們將繼續深耕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研發應用領域,為我國建材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新形勢需要新擔當,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連鋼創新團隊”用實干樹立了榜樣。
“從‘連鋼創新團隊’的先進事跡中,我看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作為制藥企業生產一線的員工,我們要嚴把質量關,追求高品質,守護人民群眾健康。”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化藥制劑分廠員工李向南說。
“連鋼創新團隊”的先進事跡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網友們紛紛留言:“他們的精神催人奮進,可歌可贊”,“堅持自主創新,才是發展的硬道理,向‘連鋼創新團隊’致敬!”
時代楷模張連鋼事跡篇七
1993年,荷蘭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自動化碼頭。隨后,荷蘭、德國等國陸續建設了30多座自動化碼頭。
被譽為“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的全自動化碼頭,因為建設難度大、成本高、收益慢被稱為“貴族碼頭”,是一個高投入低產出的“奢侈品”。
建設全自動化碼頭的計劃,在中國遲遲未能提上日程。世界十大港口中國有7個,吞吐量很高,但并不先進。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全球有30多個,卻沒有一個屬于中國。
建設海洋強國,必然要建設先進的港口設施。20__年,隨著中國新舊動能轉換和港口轉型升級,走在我國港口集裝箱行業前列的青島港集團提出建設全自動化碼頭。
為補齊中國港口短板,剛剛做完肺癌手術的張連鋼秉承“為港口爭氣、為國家爭光”的初心,帶領團隊毅然挑起設計建設世界一流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重擔。
按照國外慣例,自動化碼頭的規劃設計至少要3年,從項目立項到建設完工則需要8-10年。“這個速度等不起”,張連鋼帶領團隊集思廣益,大膽探索,對項目組織設計實行“并行協同”,即規劃設計、建設集成和商業運營“三位一體”,扁平化矩陣式統籌推進全流程工作。
隨著信息的匯總和無數次碰撞、討論,經過反復不斷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碼頭輪廓一點點成型。團隊僅僅用了15個月就拿出了完全符合青島口岸實際的碼頭規劃設計集成方案,不僅打破了西方技術壟斷,而且實現了全面超越。
當前,我國還有很多領域處于落后狀態,需要千千萬萬個“連鋼創新團隊”不甘落后,挺起擔當有為的脊梁。
時代楷模張連鋼事跡篇八
建設海洋強省,山東任重道遠,更須策馬揚鞭。20__年8月,“連鋼創新團隊”吹響了二期建設的號角。這一次,“連鋼創新團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向真正的智能化,搶占新一輪智慧碼頭建設制高點。
如何搶占?從省情出發。山東是富氫大省,但缺乏有效利用,氫氣作為副產品白白浪費;5g技術,未來自動化行業競爭的新藍海。跳出傳統路子,“連鋼創新團隊”作出大膽嘗試:“氫+5g”,成為二期項目主攻方向。
“聯合攻關、集成創新!華為、中國聯通、航天科技……‘新朋友’陸續加入,團結一心,誓將自動化碼頭的上下游供應鏈條留在民族企業!”他們底氣十足。
“工業互聯網協議總是間斷失效,視頻信號時斷時續,16毫秒延時的確會對生產造成作業隱患。”徐永寧回憶。
試驗,修改;再試驗,再修改……20__年11月,“連鋼創新團隊”再攀高峰,成功實現在5g網絡下岸橋自動抓取和運輸集裝箱及高清視頻數據回傳的全場景應用。
“這不再是傳統的‘大塊頭’。”張連鋼指向碼頭上的自動化軌道吊,“我們以自主研發氫燃料電池組為動力,為設備‘瘦身’,降低了設備結構復雜度、設備維保量和維修費用,而且發電效率高。”
短短18個月,20__年11月28日,全球首個5g智慧碼頭誕生了。“這次,我們推出了自主研發、集成創新的6項全球首創科技成果。”張連鋼臉上洋溢著自豪。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連鋼創新團隊”贏得了這樣的評價:“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作為全球首個5g智慧碼頭,為世界5g應用奠定了基石!”
站在碼頭,安靜如常。橋吊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一個個集裝箱起起落落。遠方,“中國智造”旗幟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