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目標是置頂工作方案的重要環節。在公司計劃開展某項工作的時候,我們需要為領導提供多種工作方案。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以下是我給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村莊垃圾清運方案集合分析篇一
(一)繼續推進實施農村垃圾收運一體化項目,堅持戶定點、屯收集、運營企業轉運的垃圾收運處理模式,鼓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繼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建設,重點村屯全部使用環保桶并聘請保潔員,保潔員工資列入市財政預算。
(二)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臺賬,實施治理工作月報和季查制度,每年年底對治理情況進行檢查通報,建立起生活垃圾清理和環衛保潔長效機制。
(一)全力推進垃圾處理一體化。
在各村屯配置保潔員(由當地村民構成)負責將村屯內的生活垃圾運送到環保收集桶中,再由吊裝垃圾車將所有進入環保收集桶的生活垃圾進行收集、壓縮、轉運到垃圾終端處理廠。
(二)建章立制,規范鄉鎮保潔員隊伍建設,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質量。
對現存垃圾收集存在的情況進行梳理,清理不能正常履職的保潔員,使保潔員隊伍職業化,提高服務水平和薪資。建立管理制度,包含鄉鎮工作人員、企業、保潔員都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保證各個方面流暢溝通、完美銜接。讓保潔員了解本職工作,強化服務意識,保證項目能夠正常運行。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現狀:目前存在垃圾不入環保桶、環保桶使用存在安全隱患、垃圾質量混雜、桶臺管理不到位、農戶對生活垃圾概念模糊,建筑垃圾、樹枝、泥土等隨意丟入環保桶中。保潔員作用發揮不好,保潔員工作缺乏積極性,生產出的垃圾未能及時入桶。部分保潔員的年齡偏大、身體狀況差不能正常履職。針對以上問題,采取工作措施如下:
(一)規范管理保潔隊伍。組織指導村屯選擇出有責任心的保潔員,合理制定工資標準,明確保潔員職責,細化保潔員管理的范圍。建立保潔員考核制度,推行績效考核制度,精簡保潔員人數,來提高保潔員工資,激發工作積極性,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管護長效機制。細化工作標準,基本原則是:1.重規律,以人為本。尊重保潔員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保潔員長期性特點。2.以勤為先,注重實績。把村屯環境衛生放在首位,注重時效,履行崗位職責的實際表現和貢獻。3.勵先進,促進發展。鼓勵保潔員全身心投入到衛生保潔工作中,引導保潔員不斷提高責任意識和以屯為家的思想。4.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一兩個村屯開展試點。1.了解村屯現有保潔員將自身工作范圍擴大到其他村屯。2.將現有的保潔員隊伍整合,去除年齡大的和年齡小的以及沒有工作能力和工作干的不夠好的,爭取縮減到原來人數的三分之一。3.根據往年保潔員工資發放的時間,選擇一個時間節點開始執行。4.制定相關規則進行督導。
(二)加強監管力度。城建辦作為主管部門要及時了解整體工作進展情況,掌握各個工作環節的情況,社區、村屯遇到的困難要協助解決,督查環保桶的實際使用情況,做好監督、督導、協調工作,對出現問題的部門也要進行通報。對各社區、村屯轉運企業垃圾收運情況實行周督察、月考核和年總評制度,保證財政資金發揮應有效益。
(三)加大宣傳范圍。城建辦牽頭,聯合社區、村屯、清運企業,在農閑時到村里進行宣傳關于農村垃圾分類和正確使用環保桶,大力宣傳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知識,著力提高轄區內群眾的環境衛生保護意識,讓農戶認識到處理生活垃圾的重要性。使農戶從被動執行生活垃圾處理到主動和提醒別人去進行生活垃圾處理。具體宣傳方式:1.在各個村委會公示欄粘貼宣傳海報、各村懸掛標語、向村民發放關于如何處理生活垃圾的手冊。2.培訓村干部學習處理生活垃圾的知識后,由村干部回到各自村屯向村民講解如何處理垃圾。3.由城建辦牽頭,組織鄉鎮工作人員到生活垃圾處理不好的村屯進行政策宣講。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鎮、村要成立領導小組組織具體實施,重點落實好各責任區黨員、村民組長、等監督管理人員和保潔員工作,明確責任分工,制定獎懲措施,量化目標任務,把管理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二)精心組織,務求實效。鎮、村要結合轄區內實際情況進行動員部署,要按照方案要求,逐一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工作責任,確保每個村屯保潔到位、監管得力,嚴禁形式化、走過場。
(三)多措并舉,形成常態。各村要結合實際,把握重點,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建立長效化、常態化管理機制,特別是落實好廣大農戶“門前三包”“衛生評比”工作責任制,通過“衛生村”“衛生戶”的評選、掛牌激發農戶興趣,努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實提高廣大村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
村莊垃圾清運方案集合分析篇二
為了進一步做好我鎮生活垃圾規范化管理工作,按照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義新農村需要,清除農村生活垃圾隨意堆放“六邊”現象,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密閉收運,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特制訂如下方案。
按照“服務中心,因地制宜,立足長效,集約利用”的原則,圍繞《xx市關于全面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的意見》的部署和要求,逐步實現“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運作模式,進一步規范管理農村生活垃圾,加快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重點整治農村臟亂差現象,推動環境基礎設施完善向農村延伸,環境監管向農村覆蓋,環保投入向農村傾斜,建立農村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每個自然村至少設置一個垃圾堆放點,每個行政村設一個垃圾集中點;做到及時、規范處理現有垃圾;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實現村容鎮貌整潔衛生。
1、鎮村一體、科學規劃。將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管理工作納入我鎮環境綜合整治規劃,鎮各部門協同專項整治規劃,進一步明確專項整治內容、重點區域、主要措施和實施步驟。
2、明確職責,強化管理。一是發揮農村群眾建設潔凈美好家園的主體作用。鎮村要通過宣傳發動,典型帶動,組織推動,引導農民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環保意識,自覺承擔房前屋后的衛生整治保潔,自覺參與村莊環境的綜合整治。二是加強垃圾收集,清運管理。各村委會是轄區范圍垃圾收集清運的責任主體,要負責引導村民將生產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處理,對可利用或可自然分解的垃圾盡可能采用生態循環方式處理;嚴禁將工業生產垃圾倒入生活垃圾箱中。保潔人員每天定時收集垃圾,并將垃圾運至垃圾集中點;村垃圾堆放點和集中點的垃圾必須及時清運,保持垃圾堆放點和集中點不產生異味,不滋生蚊蠅,對周圍環境不造成二次污染。
3、加強領導,周密部署。把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管理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來抓,為切實加強領導,鎮已成立了三溪鎮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工作領導小組,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工作人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監辦。各村委會也要成立相應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和監督轄區生活垃圾處理清運工作。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統籌協調,整合力量。細化工作計劃,落實工作措施,明確各自責任;通過各種形式加大環境保護、生態文化的宣傳力度;通過村規民約、衛生條例、宣傳標語、宣傳手冊等方式宣傳倡導,使這項工作真正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為。
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各村要積極采取多渠道融集資金,要按照“誰投入、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采取費用四級負擔的方式解決,即市財政按各村委會農村戶籍人口每人每年補助2元(以公安部門統計的人口為準),鎮按各村委會的農村戶籍人口1000人以下1000元/年,1000-1500人的1500元/年,1500人以上2000元,村民每戶每月繳交衛生費1元(由村委會自行收取),各村委會原則上負擔1500元,如不足部分村委會還需負擔。(注:三溪村委會負責除鎮區外的6個村小組垃圾清運)。同時為了確保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各村委會要多渠道籌集資金,通過村規民約、當地鄉賢捐贈和企業資助,確保經費到位。(資金配給詳見附表)
1、建立農村環衛保潔隊伍,健全長效運作機制。各村要加快農村環衛保潔隊伍建設,村莊每500人配備一名保潔員,建立固定的清掃保潔隊伍,并應有必要的垃圾收集工具和垃圾轉運車輛,可采取“戶前三包”、村規民約和專業保潔相結合的辦法,建立起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
2、建立健全垃圾收集運輸機制。各村保潔人員負責本村公共場所的清掃保潔和垃圾收集清運工作,保障垃圾收集工作無死角、無遺漏。農戶負責自家庭院及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保潔,并將垃圾收集后送到本村的垃圾收集點。
3、積極探索垃圾收集處理工作的有效途徑。各村要根據農村生活垃圾無機物含量少的特點,積極推行有機物就地堆肥、沼氣池建設及改廚改廁相結合。
堅持整治環境與轉變人的觀念一起抓,突擊性整治與經常性管理一起抓,把長效管理工作納入日常管理工作,并將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工作納入村委會重點工作,各村委會要建立村級衛生保潔人員管理、考核制度,加強對本村垃圾規范化管理的檢查和督促。同時,由鎮人大、財會、城建等相關部門組成巡查組,每季度末對每個村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運工作進行一次考核評比,考評結果列入年度考核;對垃圾能及時收集清運且沒人投訴的村委會,鎮政府按本方案規定滿額發放應該撥付的資金給該村委會;對垃圾不能及時收集清運且投訴嚴重的村委會,每發現一次在鎮政府下撥工作經費中扣罰200元,扣完為止。
村莊垃圾清運方案集合分析篇三
圍繞推進我鎮生態文明建設,本著“立足現狀、著眼長遠、把握重點、統籌兼顧、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全面落實以自然村為單元、農民為主體、鎮村統一組織、社會廣泛參與、干群相互聯動的工作機制,大力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使農村垃圾走向規范化、無害化處理的軌道,達到有效遏制并最終解決農村垃圾對生態環境污染的問題,確保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和村容村貌有明顯改善。
從2009年6月起,按照“年內試點,兩年推開,三年完成”的工作思路,全面治理農村垃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對全鎮農村垃圾的集中整治,達到“六個基本沒有”:一是農戶房前屋后基本沒有垃圾;二是農戶庭院基本沒有隨地流淌的污水;三是村間、墟鎮基本沒有散放的垃圾;四是河道、溝渠、庫(塘)及沿岸基本沒有垃圾;五是村間道路基本沒有裸露的人畜糞便;六是主要交通沿線基本沒有散落的垃圾和亂堆亂放、亂貼亂畫現象,最終使農村垃圾處理實現集中、統一、規范和無害化處理。其中,2009年內重點抓好2個縣定的農村“二加五”模式垃圾處理試點村,4個農村“二加五”模式垃圾處理省級新農村建設村點,6個墟鎮周邊自然村的垃圾處理工作,并要求各村委會必須同步選擇2個以上主要公路沿線、贛江兩岸的重點村莊開展“二加五”模式垃圾處理工作,探索經驗;2010年全鎮所有自然村鋪開,2011年至2012年6月底鞏固提高,確保全面完成任務,力爭取得明顯成效。
(一)墟鎮模式。2009年將新市村委會何家、河頭、田垅村和楊家村委會楊家村、土庫里、鄭家腦村等6個自然村,納入墟鎮垃圾處理范圍,實行“有償服務”,統一收費,農戶將垃圾放至村垃圾存放屋內,再由村保潔員對村莊各類垃圾統一收集裝運到墟鎮垃圾中轉站。
工作要求:①墟鎮上配置或固定雇用一輛垃圾專運車(機動車)、聘請一批保潔人員;②在村內根據需要科學合理興建一個或多個垃圾存放屋(即十戶一個),以便農戶倒放;③自然村固定一個或多個保潔人員(即二十戶一個),配齊板車、鐵鍬、掃把等保潔工具和保潔人員工作服;④村民每戶配置垃圾存放桶和塑料廢舊物資回收存放袋各1個;⑤建筑垃圾用于本村莊和農戶填塘平地或修道鋪路;⑥成立村民事務理事會(3至5人不等),制定村民垃圾處理公約,實行“門前衛生三包”,明確保潔員職責及報酬、農戶繳納垃圾清運處理費標準(參可照縣有關文件收費標準,每戶每月繳納3元衛生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處理設施管理等制度;⑦組織村民清理村內垃圾和亂堆亂放的雜物,指導村民垃圾裝袋,對垃圾進行日產日清,確保有一個整潔衛生的村莊環境。
(二)村級模式。根據村莊是否有山或靠近山丘,將村級模式分為兩大類型:
1、填埋方式
對象是有山或靠近山丘的自然村,主要采取填埋方式處理垃圾,農戶將垃圾放至村垃圾存放屋內,再由村保潔員將各村垃圾統一收集清運到村垃圾填埋場進行集中填埋處理。
工作要求:①在村內根據需要科學合理興建一個或多個垃圾存放屋(即十戶一個),以便農戶倒放;②在村區內規劃建設一個垃圾中轉站,將村內垃圾集中到中轉站,再統一清運到村垃圾填埋場;③規劃建設一處垃圾填埋場,面積要求在5畝以上,且方圓300米范圍內無村莊,水溝暢通,污水做到達標排放;④固定一個或多個保潔人員即二十戶一個),配置或雇傭一輛垃圾專運車(機動車),配齊板車、鐵鍬、掃把等保潔工具和保潔人員工作服;⑤村民每戶配置垃圾存放桶和塑料廢舊物資回收存放袋各1個;⑥建筑垃圾用于本村莊和農戶填塘平地或修道鋪路;⑦成立村民事務理事會(3至5人不等),制定村民垃圾處理公約,實行“門前衛生三包”,明確保潔員職責及報酬、農戶繳納垃圾清運處理費標準(參可照縣有關文件收費標準,每戶每月繳納3元衛生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處理設施管理等制度;⑧組織村民清理村內垃圾和亂堆亂放的雜物,指導村民垃圾裝袋,對垃圾進行日產日清,確保有一個整潔衛生的村莊環境。
2、“二加五”模式
對象是有山或遠離山丘的自然村,垃圾處理原則上采取“二加五”模式,即:以自然村為單位,在村民理事會的帶領下,由兩個行為主體用五種方法將農村三類垃圾就地無害化處理。兩個行為主體是:農戶和保潔員。農村三類垃圾包括:容易降解的有機垃圾(剩菜剩飯、廢棄禽魚內臟、爛果爛菜等),不容易降解的非有機垃圾(廢塑料、破衣爛鞋、各類軟包、裝瓶、碎紙屑等)和農民建房、裝修產生的建筑垃圾(破磚破石、破瓷磚、建筑余土、煤渣等)。五種處理方法是:①有機垃圾兩種處理辦法:一是作沼氣投料;二是入窖漚肥。②非有機垃圾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回收利用;二是入爐焚燒。③建筑垃圾一種處理方法:用于本村莊和農戶填塘平地或修道鋪路。
工作要求:①在村內根據需要科學合理興建一個或多個垃圾存放屋(即十戶一個),以便農戶倒放;②在村區內規劃建設一個垃圾中轉站,將村內垃圾集中到中轉站;③在村外遠離江河、湖泊和臨近水源地的地方,規劃建設一座垃圾焚燒爐,并在旁邊配套建設一個垃圾晾曬池、一座廢舊品回收儲存房、一個有機垃圾漚肥窖和一處建筑垃圾堆放場;④村民每戶或多戶共建一個有機垃圾漚肥窖,每戶配置有機垃圾和非有機垃圾、分類存放桶各1個和1個塑料廢舊物資回收存放袋;⑤固定一個或多個保潔人員(即二十戶一個),配置一輛垃圾專運車(板車或三輪車),及鐵鍬、掃把等保潔工具和保潔人員工作服;⑥成立村民事務理事會(3至5人不等),制定村民垃圾處理公約,實行“門前衛生三包”,明確保潔員職責及報酬、農戶繳納垃圾清運處理費標準(參可照縣有關文件收費標準,每戶每月繳納3元衛生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處理設施管理等制度;⑦組織村民清理村內垃圾和亂堆亂放的雜物,指導村民垃圾裝袋,對垃圾進行日產日清,確保有一個整潔衛生的村莊環境。
1、試點階段(2009年6月-12月)
該階段鎮里將重點抓好2個縣定的農村“二加五”模式垃圾處理試點村(新市村委會李家村、程家村委會張家新村)和4個農村“二加五”模式垃圾處理省級新農村建設村點(鄧家陂村、湖西村委會上習村、譚家坊村委會南源和圳上村)及6個墟鎮周邊自然村的垃圾處理工作,各村委會也必須同步選擇2個以上主要交通沿線的重點村莊開展農村“二加五”模式垃圾處理工作,探索經驗。此階段具體安排為三個步驟:
(1)宣傳發動(2009年6月9日-6月25日):一是成立領導小組,組建辦事機制;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召開會議動員部署;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制定宣傳計劃。
(2)組織實施(2009年6月26日-12月15日):各村、各有關單位要嚴格按照確定的工作目標,因地制宜,開展垃圾處理試點工作,確保各項工作達到目標要求。所有農村“二加五”模式垃圾處理試點村,要確保在10底之前完成焚燒爐建設。
(3)總結評比(2009年12月15日-12月31日):鎮委、鎮政府將對各村農村垃圾處理工作進行檢查驗收、考核評比,并總結農村垃圾處理的實踐經驗,探索和完善鄉村垃圾處理運行和管理機制。
2、全面鋪開階段(2010年)
在鞏固試點階段農村垃圾處理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在全鎮所有自然村開展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確保2010年6月底完成50%以上的自然村垃圾處理任務,2010年底完成80%以上自然村垃圾處理任務。
3、完成鞏固階段(2011年-2012年6月底)
在進一步總結經驗、鞏固成果的基礎上,到2011年12月底完成100%的自然村垃圾處理任務,到2012年6月底,對全鎮所有自然村的垃圾處理工作進行鞏固完善,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大洋洲鎮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徐春生任組長,鎮黨委副書記徐建華和副鎮長鄧飛花分別任副組長,鎮新村辦、土管所、村建辦、衛生院、民政所、婦聯、共青團、中學、中心小學、農技站、供銷社為成員單位,統一領導協調全鎮農村垃圾處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簡稱“清潔辦”),與鎮新村辦合署辦公。各村(居)委會、相關責任單位要相應成立領導機構,明確一名班子成員具體負責,制定適合本地的工作方案,做到職責明確,,有固定的工作人員,有固定的工作經費。同時,各村委會要按照本方案要求,選擇2個臨近主要交通沿線的新農村建設點或重點村莊作為鎮農村垃圾處理試點村,于2009年7月1日之前將以上村點名單一并報鎮新村辦(清潔辦),并按實施步驟對完成本行政區域范圍內所有自然村的垃圾處理任務做好三年規劃。全鎮各參與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自然村要組建“兩組一會”(黨小組、婦女愛衛小組、村民理事會)工作機制,制定村規民約,明確界定農戶的衛生責任區,具體負責本村的衛生清潔工作。鎮掛點干部要指導協助所掛村委會的試點村開展好農村垃圾處理各項工作。
2、強化各方配合。各村、各有關單位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農村垃圾處理工作。鎮清潔辦(新村辦)要重點抓好村級垃圾處理的組織、協調、督查和指導,及時通報垃圾處理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負責組織對鎮掛點干部、村組干部、村民理事會成員、泥工及相關人員的培訓,重點培訓垃圾處理的方法、焚燒爐建造技術的內容;城管(創衛)部門要重點抓好6個墟鎮周邊自然村及鎮轄區內主要交通沿線的垃圾處理的督查和指導;土管、規劃建設部門負責編制農村垃圾處理規劃,并為村莊建筑垃圾制定相應的約束機制;農業部門負責抓好沼氣和漚肥窖的技術指導,銜接沼氣池建設資金,優先滿足試點村要求,推進沼氣服務體系建設;衛生部門要加強對農村改廁、改廚、改圈工作和醫療機構依法處置醫療垃圾的指導,并開展有關衛生健康知識的宣傳培訓活動;教育部門要加強農村中小學生衛生環保教育,使學生成為家庭保潔的宣傳員、環境衛生的監督員,組織廣大師生積極開展農村校園及周邊環境清潔行動;組織學生開展“三項活動”,一是給學生上一堂農村垃圾處理常識課,二是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開展一次塑料垃圾清揀活動,三是指導學生寫一篇以垃圾處理為題的習作;老師開展“兩項活動”,一是定期家訪活動,二是校外輔導活動;培養學生成為校外“三員”,即“小宣傳員”、“小監督員”、“小保潔員”;將校園創建成為“三個基地”,一是成為垃圾處理知識教學基地,二是成為垃圾處理知識傳播基地,三是成為垃圾處理樣板示范基地;民政部門要制定特困戶或五保應聘保潔員的鼓勵政策和獎勵辦法;供銷部門要建設收購點,做好可利用垃圾的回收工作;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就各自工作職能,開展以農村垃圾處理為主要內容的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活動或幫扶活動;尤其要著重提高廣大農村婦女和共青團員主動參與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積極性。
3、廣泛發動引導。通過召開鎮、村、組三級干部動員大會,開設專欄、專題、張貼標語和宣傳圖畫、下發宣傳單,干部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宣傳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發動全民參與。各村也要積極組織召開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群眾動員大會,在全鎮農村深入開展農村衛生清潔戶評選和“環境衛生知識進農家”活動,教育引導農民培養良好的衛生保潔習慣,形成“潔凈家園,從我做起”的新風尚,使“人人關心生態環境,時時注意環境保護”成為自覺行動。在實施階段,宣傳、文廣部門要跟蹤報道垃圾處理工作進展情況,及時總結各地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經驗。
4、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政府補助、農民自助、部門扶助、社會贊助”的思路,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縣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垃圾處理工作,并從每個新農村建設村點統籌調劑1萬元資金專門用于村級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及保潔工具的添置等。保潔員工資可采取“財政補一點、鄉鎮籌一點、集體出一點、村民收一點、低保抵一點”的辦法解決,按照“誰受益、誰負擔”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采取村集體收入拿一點、市場運作籌一點等辦法,多方籌集資金,并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情況下,通過“一事一議”發動農民籌資籌勞。同時,要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工商企業、個人捐助農村垃圾處理,加大投入力度。
5、選舉群眾組織。
召開村民大會,選舉產生村民事務理事會和理事長,明確職責,人數在三至五人不等,其中至少要有一位女性,理事會負責制定村民垃圾處理公約,負責對農戶專職保潔員進行監督,負責保潔經費的籌集和使用。各自然村根據村莊大小,參照每二十戶選一個保潔員的標準,選舉一個或多個保潔員,明確職責和待遇,可先選舉產生多于實際人數的人員,再通過招標競選的方式確定最后保潔員人選。保潔員也可考慮從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農村低保對象或特困戶、五保戶中聘請。
6、加強衛生監管。
充分發揮理事會的監督檢查職能,每月組織對農戶“衛生三包”進行檢查評比,評出“最清潔、清潔、不清潔”農戶,對每次檢查評比結果在公示欄進行公示,通報評比結果,對連續三次評為“最清潔”的農戶,給予一定的獎勵,對評為“不清潔”的農戶,責令其整改,并處以一定的經濟處罰。
7、嚴格督查考核。在農村垃圾處理工作實施階段,鎮里將每季度由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牽頭,抽調村組干部參與,對全鎮垃圾處理工作進行全面督查,并進行通報,與村級目標考評掛鉤。同時,試點階段縣委、縣政府將農村垃圾處理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內容進行專項考核,并從縣財政拿出3萬元進行綜合評比獎勵,評出鄉鎮前三名、試點村前六名,鎮財政也將拿出部分資金進行綜合評比獎勵,評出行政村前三名、試點村前六名,在相關專業會上進行表彰獎勵,通過獎優罰劣,充分調動各地的工作積極性。
村莊垃圾清運方案集合分析篇四
為切實加強我鎮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管理,妥善解決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問題,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機制,按照“方便群眾、便于運轉、生態環?!钡脑瓌t,結合鎮村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建立“戶分類、村監管、鎮收集、縣處理”的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常態化、規范化管理,集中開展生活垃圾清運行動,清除衛生死角,規范處理存量垃圾;建立屬地管理責任機制,實行鎮政府統一指揮、統一管理,確保各村專人負責,全面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
(一)垃圾分類
各村要強化宣傳教育,廣泛宣傳垃圾分類收集的重要意義,引導村民對生活垃圾和非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自備垃圾袋或垃圾桶盛裝垃圾,存放于農戶自家院內,生活垃圾日常不出戶。
(二)集中清運
各片垃圾清運員按規定路線,定時、定點上門將農戶的生活垃圾收集運轉到指定垃圾中轉站。垃圾清運工作中,必須按社逐戶清運到位,并督促農戶將垃圾分類裝車,建筑垃圾、生產垃圾等不符合中轉站收集要求的垃圾不得入車,不得灑漏污染路面。垃圾中轉站傾倒垃圾時,要嚴格遵守中轉站相關規定,照章操作。各村要督促垃圾清運員逐戶收集,督促農戶按要求分類收集,并按時投入車內。
(三)人員配備
根據我鎮實際共需聘用7名垃圾清運員,垃圾清運員要求年齡在60歲以下,身體健康、愛崗敬業,吃苦耐勞、遵紀守法,能夠按時完成垃圾清運任務。鎮政府負責購買垃圾清運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第三方保險,用工合同由鎮政府與清運員統一簽訂,工資由鎮政府統一發放,全額工資為1300元/月,依每月考勤情況支付工資。
(四)路線安排。
本著方便沿線各村社垃圾收集運送的目的,將全鎮33個村、246個生產合作社劃分為7個片區,合理安排垃圾收集清運路線、日程及車輛(詳見附件:垃圾轉運路線及日程安排表),對全鎮所有收集清運路線上的生產合作社每周收集1次垃圾。垃圾收集車經過試運行,到達各社、農戶的時間形成相對固定時間點,相互不耽誤時間,確保所有農戶垃圾按時清運。
(一)加強組織領導
要充分認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工作的重要性,將此項工作列入鎮、村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鎮司法所所長、城管中隊中隊長趙建鋒同志任組長,副鎮長李光耀、李禎年二同志任副組長,羅普業、劉生武、曾令澤為成員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鎮生活垃圾轉運車輛統籌調配、垃圾清運員管理考勤及其他相關事務性工作。各村黨支部書記為村級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第一責任人,負責農戶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宣傳引導、垃圾清運員工作情況的監督等工作。
(二)加大宣傳力度
各村要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處理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村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意識。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群眾、人大代表要帶頭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為廣大群眾起示范帶頭作用,樹立科學文明生活方式榜樣。要把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列入鄉規民約中,引導群眾樹立科學、文明、時尚的生活方式。要積極組織開展評星亮丑等活動,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
(三)強化考勤管理
要切實加強垃圾清運員日常管理,督促嚴格遵守工作紀律,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為工作日,冬春季上午8:30到崗、夏秋季上午7:30到崗,在車輛定點停放處簽到,檢查好車輛后,按照工作安排表確定的村社開展工作;工作完成后,清運員要認真填寫工作日志,并由村干部在工作日志上簽字確認,算為整天出勤;當天清運工作結束后,將車輛在固定地點有序停放,按要求簽字交接后方可下班。遇到特殊情況,必須聽從鎮上統一調度。嚴格執行工作考勤制度,實行工資發放與日常出勤、考勤掛鉤,不得無故缺席、脫崗。要保證安全操作清運,如有特殊情況及時向鎮生活垃圾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報告,避免安全事故發生。要愛護清運車輛,經常清洗檢修車輛,保持車輛干凈整潔、正常運行,不得野蠻清運,人為損壞車輛。嚴禁公車私用,若發生事故,責任自負,從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