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級匯報工作,其表達方式以敘述、說明為主,在語言運用上要突出陳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顯示內容的真實和材料的客觀。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開題報告萬能篇一
《書法本科教育特色比較研究》
開題報告
學生 姚登魁
指導老師 周德聰
三峽大學 藝術學院
1.課題來源
由三峽大學藝術學院周德聰老師和學生共同商討后擬定。
2.研究目的和意義
2.1研究目的
書法本科教育在改革開放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綜合型大學,師范院校,純藝術院校相繼開設了書法本科教育。他們在培養目標,課程開設,人才規格上各具特色。針對他們在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師資力量以及學生就業等方面進行對比比較研究,從而能夠全面了解本科書法教育的得與失,并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相互交流,以探求一條真正適合各類院校未來發展的道路。
2.2 研究意義
2.2.1 回顧歷史,進一步準確把握書法教育的規律,認識到以往教育中的缺陷和不足。書法本科教育在過去近50年的時間里得到了顯著的發展。由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發軔向全國各大院校橫向擴散,高等書法教育的學科體系也由本、專科到碩士、博士到首
都師大博士后流動站的縱向上升而逐步完善,顯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
2.2.2而當代的書法本科教育 也伴隨著傳統文化的弘揚而持續升溫。
隨著本科院校的招生規模的擴大,純藝術院校、師范院校、綜合類大學抑或理工科大學都有開設書法專業或者方向,而在目前專業培養模式以及方案、課程設置培養下的書法人才因專業的不對口讓他們無法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出現問題的原因。
2.2.3另外,如果把書法本科教育置身于中國教育大背景之下,我們更應該尊重招收學習能力突出學生——合理保質培養——服務中小學基礎教育的良性循環規律。這一方面有利于書法學習者整體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解決專業不對口,就業形勢嚴峻的問題,真所謂兩全其美。
最后,書法專業學生文化素質的普遍偏低直接阻礙了書法專業的向前發展,也很難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加之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又不到位,而又很難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過上述幾類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培養方式的對比比較,分別探求符合各類高等院校書法教育發展的道路和方案才是當務之急。
3.閱 https:/// 讀的主要文獻,國內外學術動態及本課題的主攻方向
3.1閱讀的主要文獻及文獻綜述
《書法學》(上、下)陳振濂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3
《書法教育學》 陳振濂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6
《大學書法專業教學法》陳振濂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5.12 《書法學概論》 陳振濂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1
《二十世紀中國高等書法教育史》張韜 遼寧教育出版社20xx.9 《高等書法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xx.12
《新世紀——高等書法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文聯出版社20xx.7
《文字書寫與書法學科芻議》周德聰《中華書畫家》20xx.10總第12期86—87頁
《湖北美術學院本科書法專業方向創立前后》 葉軍《學院美術》
20xx第一期總第48期56—57頁
《20xx杭州國際高等書法教育論壇論文集》 祝遂之
《中國書法》雜志20xx年——20xx年 中國書法雜志社
《書法》雜志 20xx——20xx上海書畫出版社
《美術觀察》20xx——20xx美術觀察雜志社
《藝術教育》20xx——20xx藝術教育雜志社
文獻綜述
《書法學》提出了書法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應具備哪些內容,應該如何用學科立場去進行思考。尤其是針對書法教育層次的不完善,書法界在社會上的輻射面較小,高等書法教育的水準太低,對一
個大學本科書法學生和教師的知識結構以及專業素質缺乏相對標準等一系列問題,談到了建立書法學科的意義
《書法教育學》闡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書法教育存在缺乏體系與要求系統化,缺乏教學法與要求科學教學,沒有教材與迫切需要教材許多現實矛盾,這就決定了書法更加應該確立為一門真正的學科。
有《書法學》與《書法教育學》等書法教育理論專著在書法界和社會產生的廣泛影響,書法教育也逐步走向規范,高等書法教育也已漸具規模。而《大學書法專業教學法》橫跨創作與理論兩大領域,又兼顧臨摹與創作,還囊括了教學內容與教學法,這既豐富了理論知識部分,又為技法的掌握鑄造了一個學習平臺與相對標準,更為教學的展開提供了一套相對嚴謹的方法論。
周德聰先生在《文字書寫與書法學科芻議》中指出,各個高校在學術背景的不同,師資力量的差異,目標設置的有別的基礎上開辦的“書法專業”放在美術學學科之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其去爭取在教育部的專業地位,還不如把美術學科下的“書法方向”辦好。
3.2 國內外學術動態
隨著高等書法教育的風行,一系列問題也紛紛而來,如“重技輕道”,學科歸屬不明確,學科地位不獨立,學生文化素養普遍偏低,專業不對口,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等等。針對諸多問題,首都師范大學,太原師范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先后三次舉辦或承辦了高等書法教育
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內外學者都陷入了對高等書法教育的未來思考。
3.1.12004年9月25日至27日“高等書法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國際研討會”在首都師范大學舉行,一是總結了40年高等書法教育成功的經驗與不足的教訓;二是思考高等書法教育在當代教育體制中的學科定位、建設與發展前景;三是探討高等書法教育與現代文化建設、發展的關系;四是尋求建立更廣泛的國內國際高等書法教育交流、互補與融合的機制。
3.1.2 20xx年9月12日《新世紀——高等書法教育學術研討會》在太原師范學院舉行,有高等書法教育的現狀和未來思考,有本科書法教育模式的研究,也有海峽兩岸大學書法教育之比較以及整個書法學科建設的一系列問題的探討。
3.1.3 “20xx杭州國際高等書法教育論壇”20xx年12月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舉行,進一步談到了高等書法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也涉及到了國學與高等書法教育的重要關系;也深入到了高等書法教育的若干教學問題以及海外高等書法教育,如韓國、日本等;最后也回歸到了高等書法教育與人才培養本身。
3.3 本課題主攻方向
本課題著眼于本科書法教育的“特色”二字,這就要求尋找代表性的院校,針對其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找到各自在未來學科建設與專業發展的可行方案。
開題報告萬能篇二
近年來影視媒體的快速發展和旅游的日益普遍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所以許多商家將盈利的矛頭指向了兩者的結合體,即影視旅游。然而,在國內與影視旅游相關的調查與研究較少,出書的更是鳳毛麟角。本文旨在通過近段時間大火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展開論述,能夠更加生動而具體的獲得影視與居民出游之間的直接關系,從而為商家們從此處著手提供一些理論依據,更加注重影視在旅游中的價值與地位,運用影視拉力造就影視旅游者。而且希望相關文化與旅游部門能夠抓住影視這一契機,向韓國學習,更好的讓廣大居民了解和體會到我國大好河山的美麗與壯闊,物產的豐富,食物的多彩。
1987年中央電視臺在江蘇無錫太湖之濱為拍攝電視連續劇《西游記》而建起西游記藝術宮,標志著我國影視旅游的正式開始。這次旅游主要是指在空間尺度上進行的影視旅游,我國絕大多數文獻是以外景地、故事發生地及影視文化城為案例展開研究的。
在影視旅游的研究中,關于影視對旅游的影響研究是最充分的。它包括影視對旅游主體的影響和影視對旅游客體的影響。巴斯比和比頓以兩個影視旅游目的地為研究對象對旅游者的特征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不同影視的觀眾群即很有可能成為潛在旅游者,而旅游主體大部分為適宜的影片觀眾。在影視對旅游客體的影響研究上耐利探討了電影作為一種旅游促銷手段的特性和優勢,他們以美國和澳大利亞影片為例,發現影視可以拉動游客到外景地出游,而大量研究也強調了影視曝光的目的地營銷方式。
雖然學者們從多方面展開了影視旅游的相關研究,但是作為影視的受眾群體及影視旅游的潛在旅游者,學者們對居民關注的力度還不夠。居民對影視的關注
度及對影視旅游的興趣意向,將會對影視旅游的開發和發展起到重要的導向性作用,所以關于居民的影視出游意向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借由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影視影響居民出游意向的課題進行具體而深入的研究,解決關于影視旅游對于居民是怎樣的存在,影視從哪些方面對居民出游產生影響等問題,并引導居民正確而冷靜地對待影視中出現的各種宣傳景地,做到關注自身需求再進行景地選擇。本文還列出了影視旅游的相關優勢和劣勢,希望通過對比和研究能夠讓影視旅游稍作改變,讓影視取長補短,更能促進居民進行相關外景地旅游。
1 引言
1.1 影視旅游概念
1.2 發展背景
1.3 目的及意義
2 研究思路及方法
2.1 研究過程及思路
2.2 問卷調查方案
3 居民對《爸爸去哪兒》的印象及其產生的影響
3.1 《爸爸去哪兒》簡述
3.2 《爸爸去哪兒》產生的直觀效應
3.2.1 對旅游目的地的影響
3.2.2 對居民出游產生的影響
4 影視旅游左右居民出游時產生的優勢與弊端
4.1 影視旅游帶來的好處
4.2 影視旅游帶來的弊端
5 影視旅游的規劃
6 結論與展望
理論研究較難直觀的闡述影視旅游對居民出游意向的影響,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將影視可能影響到居民出游的`幾點因素一一列出來,透過具體明確的數據解決問題。在得到數據的同時,教會居民和旅游運行商如何看待和利用影視旅游:旅游運行商通過影視文化激活特定觀眾的某些需求,形成潛在旅游者;居民學會理智地從影視中選擇自身看中的旅游要素,針對自身的旅游目的做出合理的判斷。
【1】凌莉萍,吳殿廷。國內外影視旅游研究進展及啟示【j|ol】。旅游學刊,20xx年第3期。
【2】孟飛。人在囧途對濟南市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的影響研究【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國知網,20xx.
【3】何遠江。影視劇對城市居民出游意向影響研究—以《血色湘西》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國知網,20xx.
【4】彭玲。影視心理學【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xx.
【5】李偉清。旅游經濟學【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xx.
【6】王玉海。《爸爸去哪兒》為何帶來旅游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xx-06-28.
開題報告萬能篇三
1.1問題的提出
地理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地理空間思維,無論是地理事物還是地理規律,都具有空間分布特征,模擬開題報告。如何更好培養高中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呢?其中有一種提法是"構建和運用心理地圖",要求學生將地理事實、地理規律等對應到基礎的心理地圖上,將零散的知識構建在具體的地理空間上,形成新的心理地圖,以達到知識構建與整合的目的。這引起了筆者的興趣,這種方法對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如何測量這個作用呢?最直接的方式是通過地理成績來反饋。
1.2研究的假設
根據所研究的問題,筆者對此作出假設,即運用心理地圖后,對學生本人的地理成績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成績提高很大。
1.3選題的由來
在思考選題方向時,我原來的選題為:地圖教學對提高學生地理成績的影響,在中國期刊網輸入"地圖教學"后,出現61篇文章,主要集中在地圖教學的作用及操作運用。其中一篇文章是南通西藏民族中學的李志紅寫的《地圖教學在促進學生地理學習方式和角色轉變中的運用》,這個題目啟發了我,我想到當前教育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在中國期刊網輸入"地圖學習",出現6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是湖南長沙市第一中學江新平等老師寫的《心理地圖:一種地圖學習的重要模式》讓我眼前一亮,我又輸入"心理地圖",出現了22篇文章,他們主要寫"心理地圖"的構建和運用,因此我確定選題為"心理地圖的運用對高中生地理成績的影響的實驗研究",開題報告《模擬開題報告》。
2.1國外研究概況
國外文獻有jones rm寫的《geography》[1]。
2.2國內研究概況
國內文獻較多研究心理地圖的構建和運用,例如西南師范大學的李紅梅的《高考復習中學生心理地圖的構建與運用》[2],上海特級教師黃昌順編著的《高中地理怎樣學》[3]中第9到第14章主要講各種地圖圖像的學習方法。
2.3文獻綜述小結及有待研究的問題
總的看來,當前對于心理地圖的研究,多數是一些個人的經驗總結與主觀分析,較少關注心理地圖的運用對提高學生地理成績的影響的研究。因此有待研究者對此開展研究與討論,提出有力的證據,引起地理教學界的關注。
3.1研究的提綱
1、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的假設
2、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3、研究結果與討論
開題報告萬能篇四
選題的目的:平面廣告設計對于平面廣告傳播及其效果具有重要影響特點在于圍繞視覺形式動力進行設計,強調平面廣告設計吸引受眾注意,是遵循受眾接受心理規律及視覺原理,充分傳達廣告信息,實現廣告效果最大化。
選題的意義:本文把眾多方法表現形式置于平面廣告設計中,著重對平面廣告設計這些新的視覺表現形式及方法進行研究與探討,為平面廣告設計注入新的活力,豐富平面廣告形態的表情。
主要內容:闡述了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概念與軟件的運用,并舉例說明。
提綱:
1、平面廣告的基本概念
2、軟件的功能及應用
2、(1)photoshopcs軟件環境
2、(2)photoshopcs功能
2、(3)photoshop的工具應用
3、點、線、面在平面廣告中的應用
3、(1)造型要素――點
3、(2)造型要素――線
3、(3)造型要素――面
4、平面廣告“立體化”表現形式
4、(1)“立體化”表現形式產生的原因
4、(2)“立體化”表現形式在平面廣告中的應用
主要方法:
1、社會考察(根據事例進行研究)
2、文獻參考(國內外研究資料的分析)
3、網絡信息研究(網絡資料研究分析)
主要措施:
1、老師的專業指導
2、網絡資源的利用
3、圖書館查閱書籍資料
1、《平面設計藝術》李硯祖、蘆影編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年
2、《中國藝術設計史》趙農編著-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年
3、《設計學概論》尹定邦編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年出版
4、《photoshop cs教程》21世紀工作室編著-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5、《平面廣告設計》何潔編著-北京:中南大學出版社,1999.
6、《設計平面設計》林華編著-中南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7、《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編著-廣州:美術出版社
8、《視覺傳達設計與傳統圖形》靳埭強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xx
9、《界現代設計史》朱和平編著-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xx年